毕业论文玩具 第1篇
(一)体验性质的任务场景普通的儿童玩具儿童一般在玩一阵子就会感觉到厌烦就会丢弃在一边。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些网络游戏就会让玩家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原因在于这些游戏都是带有任务性质的,玩家需要不断地闯关,吸引玩家去接受挑战。我们可以看出有任务性的场景会更吸引人,让人更好的进入场景中。“学雷锋”游戏机,它的场景在步行街,儿童指挥玩具中的一个虚拟的小孩,在场景中会遇到各种人物,例如闯红灯的儿童,乱扔垃圾的老人等等,如果帮助他们纠正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分,激励儿童去完成人物并且让在游戏中享受助人为乐的乐趣。
(二)实践的共同体“实践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是由Lave&Wenger在_年提出的,它强调的是互动是通过参与有目的的模仿活动而实现的。在虚拟场景的设计中要让儿童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儿童从观察者转变成为参与者,这样才能使实践的个体参与场景中的互动,从而熟悉所要扮演的角色。
二、随境游戏理念下儿童玩具的互动研究
儿童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就是互动,随境游戏理念下的互动相比传统的互动而言更具有情感性。例如全世界风靡的芭比娃娃就是注重了和儿童情感上的交流,让玩具不再是冰冷的物体而让儿童在其中找到了归属感。情感的加入体现了随境理念中的人文关怀,但是如果互动的过程过于繁琐和复杂会让儿童产生挫败感就会放弃,不利于儿童与玩具互动性激情的激发。在儿童与玩具的互动性设计上我们要注意几点:
(一)玩具的互动要符合儿童的行为特点玩具的作用就是让儿童去玩,能够激发儿童玩的玩具就要符合儿童的行为特点,我们在儿童玩具的设计就要以儿童的视角出发,过于成年人的交互不利于儿童的理解。比如儿童一般比较喜欢用手指去捏,摸,抠物体,根据这一个行为特征设计师设计出了一款手指互动游戏机TuttukiBako。儿童可以将手指伸进玩具左侧小孔,屏幕上就会出现虚拟的手指图像,随着你的手指的动作,虚拟的熊猫会做出相应的反映,比如你的手指轻轻抚一下“熊猫”就会“亲”你一下。
(二)玩具的交互要考虑到情境交互设计的情境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物质情境和非物质情境两大类。儿童在成长很容易受到挫折,进而一蹶不振,我们就要在情境中多加入非物质情境,多一些人文关怀,鼓励儿童去尝试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三、随境游戏理念下儿童玩具的体验研究
随境游戏流行的原因在于它能够给玩家其他方式无法给予的体验方式,这种体验方式也是随境游戏的独特之处。比如利用高科技虚拟的高尔夫场景,就可以让人们在室内进行高尔夫运动,虚拟的高尔夫球会根据你的动作的方向和幅度大小在虚拟的场地运动,让人身临其境。体验设计就是要让人与产品互动的过程中增加情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于社会中存在的,势必会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随境游戏理念下的儿童玩具的设计就是让儿童以我们设定场景的某种角色参与进来,去体验新的互动方式,让产品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具有情感的实物。
在儿童玩具的设计中我们要融入体验,让儿童用体验的方式去认知世界。胡伊青加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在儿童的体验研究可以从以下研究。体验感觉是人对周围事物做出的反应,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就是通过体验来感知世界。情感体验具有三个层级,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儿童的体验还处在物质和情感这两个方面。针对儿童体验我们将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本能层次人对环境的做出的反应大多来自本能,首先通过视觉听觉等刺激大脑,然后运动器官再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在学习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从而产生了好奇心,进而让儿童做出相应的刺激反应。
(二)行为层次儿童在与玩具交流过程中就会产生行为,这种层次体现在产品结构和使用方法上。
毕业论文玩具 第2篇
关键词:玩具;关怀;人性化设计;玩具文化
1玩具文化的产品设计
玩具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直接联想到儿童游戏用品,这就使得玩具作为一种游戏用品长时期是专署于儿童范畴中的消费品。所以先前的设计者和销售者都是针对儿童这个特定的消费群体来诠释“玩具”的概念。不可否认的是儿童确实是直接与玩具产生关联的人群,这是玩具产生的初衷,也是玩具发展的动力与基础。而本篇文章中所阐述的“玩具文化”并非是“玩具”的延伸,这是当下社会现实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的表象反映,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社会风向标,更是人性化设计的趋势与发展的表现形式。
玩具文化是当代工业产品设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衍生出来的新种类文化。这种文化是派生在原有儿童玩具产品文化的基础上,既保留了儿童玩具文化原有的单线条、简练概括、趣味童稚等元素,更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与文化,根据新的历史环境下,权衡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现状把玩具文化的概念重新整合与诠释。当今21世纪的玩具文化即包括学龄前儿童的玩具、儿童玩具、成人玩具、各种高科技含量的游戏机、网络媒介范畴的与游戏相关的游戏,及其周遍产品,更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功用的产品,无论大小,功能与样式。
“玩具文化”的直接作用对象
当代的产品设计不仅要求提倡人性化设计,更突出的要体现为人内心所设计。综观当今产品设计,对生产商品数量的要求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普遍意义上说如何增加销量,打开销售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大产品性能或是改变产品设计。增大产品的性能个产品厂家都极力去提高科技含量,这在市场中并不是取得至关胜利的关键点,重要的关键还是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玩具文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成人,是为了满足成人的内心需求,缓解身体、精神及其他方面的压力与负荷,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品所产生的成人童趣化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现实的产生是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脚步息息相关的。人作为社会的成员之一,身处在社会的现实中时刻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与制约。
更不容忽视的是出生在上个世纪的年轻人群,他们从小就受到了大量的来自日本及海外地区的卡通、漫画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与卡通与漫画行业相关的周边产品也是主要的消费对象。日本及其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在上个世纪把玩具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行业推广发展着,并给本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润。美国的迪斯尼早就在上个世纪作为美国经济与文化的一个品牌,而得到全球人们的认可与共识。
玩具文化产生的原因
20世纪以来,人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舒适与智能化的同时,也承担了很多的压力与负担。快速的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学习)环境、激烈的竞争市场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而无形的压力就是在争夺时间,与时间作战。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把当下的社会人包围在一个盒子里,缺少与亲人和批朋友的沟通与交流,每天辛苦奋斗就是为了更早的摆脱掉盒子的束缚。心理学家指出当下的成人中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他们不了解如何去放松自己,更不了解如何去与他人沟通。
玩具很容易成为他们的朋友,因为玩具懂得聆听、懂的欣赏他们、更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压力,玩具可以让他们回忆起童年的快乐与久违的轻松,可以让心情无限的放飞,可以成为他们值得信任的朋友,从玩具的身上他们可以找到“安全感”和“稳定感”。
玩具文化设计
玩具文化为了避免是产品设计中的元素带来冷漠感和距离感。在设计的过程中,常常应用弧线的过渡来产生亲和力与亲近感,给人温馨安全的感觉,这点在设计中经常见到(图例),外型创意上只要以圆形为主要的形体基础,简单利落,大方整体。以当代韩国的玩具化产品设计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韩国自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一直都在引领亚洲等周遍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今些年来韩国工业产品设计风格的研究,不难发现的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玩具文化已经成为韩国产品设计的一个领头者。韩国的产品设计常常都是以卡通形象出现,略带童趣的设计,夸张的表情,拟人化的造型,可爱精巧的同时又不缺乏科技含量。已经作为一种韩国的标志在亚洲等国刮起一股“韩流”。
韩国玩具文化设计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心灵的关怀,所有的设计产品本身就如同一个有生命力的玩具,为平淡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些许的安慰和快乐。在设计的过程中,玩具文化有时作为一种理念出现在设计元素中,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快乐巧妙的用玩具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安慰和身心的愉悦。
玩具文化设计打破了死板与沉闷的直线造型与科技的结合概念,打造出“科技可以很快乐”的理念。运用大量的曲线来进行设计整合,整体效果活泼动感,用最简单的设计线条勾勒出最直接的需求,更容易贴近心灵,具有亲和力与时代感,深的年轻一族的喜爱与推崇。调皮中不失稳重,可爱间不缺体面。将趣味添加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细心的填充着人们的繁琐生活,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直接的关怀与温暖,而是一种被认同的思念与零距离的接触。打破了产品的孤单与冰冷,将温度用设计的方式注入到产品当中,一个具有“血液”的产品就如同一个朋友或是家人一样。
2玩具文化的前景与展望
较之日本及欧美等国家而言,我国的玩具文化起步的较晚,基本的市场运作还没有成型。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国的玩具文化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去延伸。我们目前占有天时、地利与人和三大优势:
(1)天时;国际外部玩具文化市场发展趋于饱和化,很多的大的国际企业与集团急于扩大海外市场的占有份额。同时我们作为新兴的玩具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少绕弯路。
(2)地利:国内整体的市场机制较于稳定,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有待开发。
毕业论文玩具 第3篇
[关键词]玩具书 发展 设计
儿童玩具书,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既可以看又可以玩的书,它既有书的形态或功能,又有玩具的属性,也可以看作是一类特殊的益智玩具。因其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使儿童热爱读书活动,热爱书籍,而越来越多的受到家长和儿童的喜爱。
玩具书的形态不同于普通图画书,其造型奇特,可翻转掀拉,挖洞拼贴;有轮子可转动,按键可发声,触摸可发光;还可以加上声、光、电装置,能立体再现故事场景。因其能和儿童互动,充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探索精神,是最佳的智力开发玩具。
一、玩具书的发展历史
玩具书在国外曾被称为movable books、mechanical books、pop-up books等,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没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玩具书的人是谁,但据记载最早的是l3世纪的西班牙神秘主义学者和诗人ramon llull of majorca,他在书中使用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插图来说明他的理论。直到l8世纪,这种书中的特殊装置被用于儿童图书,逐渐发展成现在新奇古怪的pop-up。年,伦敦出版商s. & j. fuller出版一种新颖的手工制作的玩具书“paper doll books”(娃娃书),此系列玩具书成为19世纪早期的典型作品,但其售价昂贵,只有贵族家的孩子才玩得起。
真正开始大批量生产玩具书的是dean & son公司,这是成立于伦敦的一家出版公司,他们在186o至1900年期间,出版了大量的movable books,并改革了玩具书的生产模式,成立了专门的纸工程部门,来设计制作书中的纸机械装置。他们还运用了新的技术,书中的多个人物可随着故事情节谐调一致的活动;书中的插图能呈现三维立体的效果;还有的书中有可以活动的百叶窗,可变换颜色和内容。
真正开始使用“pop-up”(玩具书) 一词的是1930年代美国的blue ribbon 出版社,他们为迪斯尼的卡通角色们制作玩具书时,就用了 “pop-up” 一词。此后,大部份 英语 系的儿童立体书,也都会冠上 “pop-up”来区别一般的儿童图画书。20世纪50年代末,捷克首都布拉格的artia公司对玩具书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革新。他们的玩具书大量销往欧洲市场。20世纪60年代中期,graphics international 公司的总裁,waldo hunt,受到捷克人的启发,在美国的玩具书市场出版了许多图书。此后,玩具书市场又开始复兴起来,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玩具书市场一片繁荣,光英国每年就有二三百本玩具书出品。20世纪60年代以后,玩具书制作得越来越精美复杂。打开书本,就象打开了个立体舞台,机关惊奇巧妙,书中还加入 音乐 、灯光、香味、声音、玩偶等装置。
现阶段的玩具书己不同于上个世纪的立体书,翻翻书的样子,它已越来越向益智类玩具所靠拢,并且有的已形成一类单独的玩具品牌,如早教机,是一个翻开的书本形状的底盘,书的内页是可更换的卡片,触动卡片的相应部位,就能发出人声朗读的词语,儿歌,故事等。现在的玩具书在材质上更是推陈出新,如布制的小汽车造形的玩具书,内页可以翻阅。如运用了草,麻,动物皮毛等多种材质栩栩如生的再现可爱的小猫在篮中的形象。此外还有塑料制成的,不怕浸水,不怕撕、咬,在小孩洗澡时也可以玩的洗澡书。
二、儿童玩具书的设计方法
一个人的一生成长中,幼年的感性体验对其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玩具可促进儿童感觉器官发育、智力 发展 ,寓教于乐,尤其是玩具书更受到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它能提高儿童的认知理解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注意力等,同时能开扩视野,激发儿童的欢乐情绪,培养良好品德,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为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儿童玩具书的设计同样要考虑产品的品牌、造型、色彩、材料、包装等因素,更要考虑儿童玩具应具有的安全性、适龄性、启发性、娱乐性、生动性、激励性、 艺术 性等特点。同时,因为儿童玩具书还具备书籍的某些特征,设计时也要借鉴书籍装帧设计的某些方法,如文字编排、插图绘制、色彩搭配等。重要的是找到“玩具”与“书”的结合点,兼顾娱乐性与 教育 性。此外,儿童因年龄、性别、性格、环境、喜好的不同,设计应具有多样性和个性。
1.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是创新的基础
儿童各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心理发育状况是创新设计的基础。人机工程学是 工业 设计的重要课题,人性化设计更是玩具设计人员的必备素养。儿童的生理发育迅速,手的灵活程度,手、脑的协调程度,语言能力的发展、心理特点等,各年龄段差别很大。这就要求玩具书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周密考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玩具书。
2.在我国的古老文化和民间艺术中寻找灵感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是玩具书设计的重要源泉。玩具书的形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同时代的审美倾向和科技水平影响着玩具书的外部造型和内部装置,但是玩具书的内容却是文化的积淀,故事情节和插图设计都带有各民族的特色。因此,玩具书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我国的上古神话、民间传说、成语故事资源丰富,更有享誉世界的花木兰、孙悟空等艺术形象,这些都为玩具书的内容和插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老少喜闻乐见的皮影戏、木偶戏,人物造型夸张、装饰性强,可为玩具书的造形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我国的年画艺术色彩饱和、装饰性强、视觉冲击力强,受到儿童的喜爱,也可以为玩具书的色彩设计提供借鉴。
3.天然材质更适宜儿童使用
天然材质的应用手法可为玩具书的材质创新提供借鉴。纸、竹、麻制品在我国的使用 历史 悠久,结绳、捆扎、烘烤、上漆等应用形式多样,《考工记》和《天工开物》中有大量记载,这些 自然 材料的使用已出现在儿童玩具书的设计中,它们正是适用于儿童的绿色环保材料。
参考 文献 :
[1]李文嘉.儿童玩具个性化设计研究初探. 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 论文 集..
毕业论文玩具 第4篇
关键词扬州;玩具设计;布绒玩具
中图分类号J5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729(2008)04-0061-05
(一)
如今,玩具愈来愈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2008年香港玩具展上,意大利商务专员鲍朗思表示:玩具业发展多元化是成功的关键。一个产业的多元化必然对设计提出多样化的要求,如今的玩具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器具,玩具设计也不再被简单地认为是单纯的造型设计,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设计形式,涉及造型设计、风格体现、技术支持、品牌支撑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向等方方面面,从而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设计多样化
科技的发展、消费群体的不断细分,促进了设计的多样化发展。(1)品种多样化。玩具题材丰富多彩,卡通玩偶、拼装模型、民俗玩具、高科技玩具,应有尽有。按材料分,有木制玩具、布绒玩具、塑胶玩具和金属玩具等;按功能分,有户外娱乐类玩具、益智类玩具、观赏收藏类玩具、操作类玩具、创意类玩具等;按创意来源分,则有传统民俗类玩具,电影、游戏及动漫类玩具,设计师玩具等。(2)风格多样化。玩具已跨越了地域、民俗风格的局限,成为一种基于工业化生产、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设计、表现,手法,形成多样化的风格,如具象写实风格、夸张风格和超现实风格等。(3)消费对象多样化。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玩具来满足其心理需要。在国外,成人玩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如美国40%左右的玩具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制造的。玩具不再是儿童的专属物,男女老少皆有权利享受玩具带来的乐趣;即便是儿童玩具,也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规范、定位设计。
2.设计时尚个性化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审美情趣、思想意识的提升,马斯洛的心理需求论对于玩具设计同样适用。今天的人们对玩具差异性、新奇感的追捧前所未有,时尚个性化要素顺理成章地成为主导设计方向的因素,创意成为时尚个性化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玩具创意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整体造型风格的创意设计;(2)装饰风格的创意设计。较为典型的是平台玩具,也叫画布玩具,是玩家使用同一个基本的玩具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的玩具。它既可直接用画笔绘制而成,也可通过模型改造来达到更为别致的效果。
3.设计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有助于玩具走出同质化设计困境,并在消费者的体验过程中发挥长效而正面的引导作用。玩具富有体验需求的特质,对人性化设计的解读表现在不同层面。(1)绿色材料的选用。利用可循环再利用的木材、塑料来制造,或者利用自然力(如太阳能)驱动制造环保玩具。如中川岳二设计的纯手工Take-G公仔,利用各种木料刻画出丰富的特征,制作细致,风格独特。(2)情感互动设计理念的引入。情感化设计较典型地体现在互动玩具的兴起,它将注重精神层面的互动理念引入玩具设计,借助科技手段为玩家增加多元的体验,其中以儿童的游戏体验表现尤为突出。儿童能够通过玩具体验不同的文化氛围,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将身体、智力、想象甚至社交能力积极投入其中,与玩具建立一种特有的关联。如互动型智能语音玩具,利用语音识别芯片进行人机对话,寓教于乐。
4.科技组合化
在今天这个科技发达时代,科技的触角几乎延伸到每一种玩具的设计中,如图3所示的MarkTilden设计的恐龙玩具,该产品可根据光线感应声音,并显示出逼真的动物性,如晃动身体、狩猎等。科技的发展不仅为玩具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使创意空间得以不断扩展。调研发现,现代玩具的研发制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科技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创新的。
5.产业品牌化
作为一种产业形态,现代玩具产业必须严格遵循产业管理制度、市场化规范原则与全球产业化的商业法则。基于此,玩具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单一生产模式的弊病不断暴露,如2007年多起美国进口商大规模召回中国制造玩具事件即是例证。因此,产业品牌化成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玩具产业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将影视出版和玩具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运作,使之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在这种模式下成功塑造了“Hello Kitty”品牌;韩国通过网络娱乐模式进入主流文化,再发展延伸产品,著名的“流氓兔”即是这种模式下的成功范例。
(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玩具业也有较大的发展,玩具制造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我国是一个玩具生产大国,全球75%的玩具在中国生产。然而,这75%多是以OEM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设计简单,缺乏特色,品种单一,品质低档;成人玩具市场基本上为空白。因此,国内玩具鲜有本土化品牌。中国玩具的品牌打造迫在眉睫,而品牌的立足点在于自主研发。从诸如美国、日本等玩具强国发展历程来看,除了从品牌建设的战略层面上着眼外,尤须注重玩具设计的创新性。因此,与品牌关联的原创性设计和特色性诉求应成为提升中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与关键。
扬州玩具业已逐渐成为支撑扬州经济发展的翘楚产业之一,依托区域优势、政府政策扶持,扬州玩具行业飞速发展,并成为全国布绒玩具领跑者。据权威部门统计,2005年扬州维扬区布绒玩具礼品出口达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与全国同级别行政区相比)名列全国同类出口产品第一。与此同时,外来资本的大量涌入也为扬州玩具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扬州玩具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发展瓶颈亦逐渐凸显。布绒玩具产业发展数十年来,“贴牌生产”、“来样加工”的生产模式及产品单一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扬州玩具业的发展。设计的空白、品牌的缺失、创新意识的薄弱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扬州制造”升级为“扬州创造”十分必要。值得一提的是,扬州政府在政策上积极地支持扬州玩具业的快速发展,如建立玩具产业设计中心、玩具工程研究中心,五亭龙国际玩具礼品城动漫设计中心,牵头组织各种涉及玩具产业的设计竞赛和博览会等;在积极推进扬州玩具业向创新方向发展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向外界宣传扬州玩具,以提高其知名度。不论是业界还是政府,将扬州玩具向品牌化、创新化引导,提高其附加值,促成扬州玩具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好,已成为对扬州玩具发展的共识。
就产品设计而言,设计元素的选用与组合方式往往受到地域特点、文化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扬州玩具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布绒为主要材质
扬州玩具以布绒为主要材质,以化纤、棉、无纺布、长毛绒、短绒等为主要原料。该类玩具材料易得,价格低廉,工艺也较其他材料的玩具简单,且造型空间较大,优势显著。如今,布绒玩具正积极结合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从纯粹观赏性玩具向互动性玩具转变。如扬州钟艺玩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笛莎娃娃”,利用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芯片实现了玩具与人的语音互动。
2.以动物为主要题材
扬州玩具的创造题材多以动物为主,多选取动物幼小的造型,捕捉其天真可爱的神态进行夸张,设计多小巧玲珑,让人易生怜爱之心,深得孩子的喜爱。该类设计多以观赏性玩具为主,但也有将功能与形式相互协调而形成的造型设计,如熊掌靠垫、小猪靠枕、动物拖鞋等。
3.以夸张可爱为主要风格
根据选用的材质、题材及对消费市场的定位,扬州玩具的形态设计主要采用仿生手法,模拟他物的形态及神韵,力求以神似取胜。其造型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圆、幼、美、神”,以圆构图、以圆取型,以形求神、以形逗人,通过圆润、可爱的造型产生一定的趣味性和亲和力。该手法的运用有效地增强了玩具的趣味性及个性化风格,如出口名牌“大熊猫”即是此种造型手法的典型作品。
由于其表现手法的独特性、造型风格的夸张性,被模仿者的形态得到进一步强化,或者某个部位被强调、扩展,使得玩具造型的个性特征更为明显和更具典型性。夸张风格多表现在玩具设计中造型、色彩的运用,通过夸大的造型比例、丰富的色彩搭配,视觉效果更为强烈。
(三)
扬州玩具的设计创新与品牌建立这一双轨发展思路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然而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提升玩具品牌附加值、建立长效的营销策略、提出可行的品牌推广模式则成为关键问题。
1.应体现个性化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创新的目的在于寻找与众不同的特质,形成个性化特征。扬州玩具设计要符合个性化要求,需从多角度着手。
(1)设计题材应广泛化。由于扬州玩具生产以来料加工为主要模式,自主创新的产品较少,题材单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应该从不同层面拓展扬州玩具的设计思路。不仅要拓展布绒玩具的仿生对象,还要在材料、加工工艺的创新运用、新技术的结合以及其他玩具品种的研发方面下工夫。布绒玩具的优势之一就是老少皆宜,受众群体多样,年龄层次跨度大。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该优势发展成人玩具、老年人玩具,以进一步拓展市场。如设计师玩具中的另类布绒玩具就可看做是布绒玩具在成人玩具中的延伸,它一反可爱、漂亮的美学规律,通过易位的五官、扭转的四肢、夸张的色彩搭配,追求另类的造型风格,表达一种简单纯粹的设计情感,对于一直致力于可爱造型风格的扬州玩具来说,该造型手法值得借鉴。
(2)立足扬州地域特点,注重文化彰显。文化的传承、地域的差异性为产品设计的特色性诉求提供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设计思路。然而,将文化融入玩具设计,将设计需求上升到非物质层面,在扬州玩具设计界尚属稀缺。玩具设计师有责任在设计手法中完善基于地域、民俗的个性化特征。扬州文化的深厚为玩具设计辨识度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可行性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环境。扬州作为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的丰富为基于玩具的旅游纪念用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契机,为玩具设计、旅游纪念用品设计与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极具可行性的平台,应将玩具塑造成地域间进行文化交流的载体。二是民俗文化与工艺的借鉴。扬州的文化底蕴深厚,多种传统工艺的传承构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如玉器、漆器工艺在业内可谓首屈一指,再加上扬州传统玩具的精巧技艺,为扬州玩具特色性诉求的另辟蹊径提供了充足的可借鉴资源。漆器、玉器、剪纸、刺绣的传统造型设计和纹饰设计,都可成为玩具设计灵感的来源。三是复苏传统玩具。扬州民间传统工艺――拉猫――正面临失传的困境,这不禁让人感叹传统艺术的萧条。拉猫制作工艺复杂,利润却不高,设计师有责任通过改良设计或设计转化,将之恢复、提高并重新推向市场。
(3)增强时尚感。个性化与时尚创意时常如影随形,个性化往往隐含着时尚语义。玩转手工玩具、成人玩具、收藏传统玩具的时尚流行趋势势不可挡,为扬州玩具增强时尚感提供了思路。就设计手法而言,时尚感的塑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简洁的造型。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对装饰的克制在玩具时尚感的设计中同样适用。二是DIY设计。让消费者参与设计永远是创新的不老思路,如画布玩具的流行正是现代人通过DIY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表达,再如袜子娃娃(见图4)体现了年轻人对手工制作的崇尚。三是系列设计。时尚是周而复始、与时俱进的,玩具要敏感地追随时尚,其形象的连续性与新奇性应同时具备。如芭比娃娃的成功,就在于基本形象配合不断创新的装束,结合DIY的设计理念,给玩具以生命和精神。此外,系列化设计还可在设计手段上围绕“强化扬州玩具辨识度”这一中心思想展开,无论是简洁造型的塑造还是DIY手法的运用,若能在系列化设计的理念下进行统一,不失为一个回应地域特色性诉求的有效设计方法。
2.应在品牌思路下发展扬州玩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