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合集4篇)

个人学习 9 0

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第1篇

1.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尚未深入。

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形式的研究;二是针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研究。但是专门以家庭教育指导者为视角,系统探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研究较少。难以深入进行研讨,只停留在表面,理论上的欠缺导致了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

2.托幼机构的指导老师专业性有待提高。

通过查阅相关调查与资料,笔者发现在掌握指导家庭教育的知识主要来源这一问题上,从专业机构学习获得的包括家长学校和在幼师、中师或高等师范读书时接受系统训练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可见,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在接受“怎样教孩子”知识方面,主要依靠自学和经验积累,大多缺乏专业训练。从总体上看,家庭教育指导者的队伍专业化程度是比较低的,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将其当作是业余爱好或者赚钱牟利的手段,导致不少家长误入歧途,被所谓的“专家”没有科学依据的讲话欺骗,给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3.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或者其他媒介等手段进行指导。

在托幼机构中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式还是较为丰富的,但是这些方式似乎过于局限于托幼机构内部,也就是说并没有意识到其他渠道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作用。例如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的社会认知度普遍不高。同时,托幼机构在开展指导工作时可以分为集体指导方式和个别指导方式,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大部分托幼机构倾向于选择传统的集体指导方式和个别指导方式,在集体指导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形式,在个别指导中也只是个别咨询、家访等方式,很少使用文字、音像资料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指导形式。在这个科技发达、信息传播便利的今天,幼儿家长更期待以更为快捷方便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情况,学习到家庭教育的方法,因此,在以传统的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为主体的基础上,增加指导形式,尤其是借助现代多种媒介方式势在必行。

二、对改善托幼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

1.重视加强幼儿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转变观念。思想指导人的行为,作为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就是教师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科学的指导思想领导下,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幼儿心理的发展,进而指导家庭教育。因此,在信息更新迅猛的时代,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例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等等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习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新的指导思想。其次,要提升素质。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2.选择切合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托幼机构应该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根据每个家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托幼机构可以先进行调查,分析家长希望了解学习到的内容,根据家长想了解的内容再进一步确定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重点。同时,不应该只是单向由托幼机构向家长宣传信息,而是应该重视听取家长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托幼机构可以设置家园信息窗口、意见箱,经常通过网络、短信、墙报等形式向家长幼儿园的重要活动的信息,完善家园对话系统,听取家长的意见,接受其合理化建议,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共同讨论教育形式,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3.探索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1)多利用大众媒体,拓宽信息渠道。

托幼机构作为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部门,应该选拔具有相关资质的教师成立专门的教育指导部门,建立系统的家庭教育系统,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活动,对于有需求的家长进行指导;不仅有“家访”、“定期咨询”等个别指导和“讲座”、“家长会”、“亲子活动”等集体指导,在这些现有的传统的指导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电话、短信等形式将幼儿的表现进行反馈,利用现代信息媒体能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托幼机构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个沟通平台,将家庭教育的知识以及关于家庭教育的活动、家庭教育相关的电影视频等进行共享,实时更新;制作托幼机构的专门的简报,向家长介绍相关的家庭教育报刊或书籍,将育儿经验、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推荐书籍登出来,以供参考。

(2)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育深度。

托幼机构在对一个家庭教育的内容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只是用单一的宣传手段,可以围绕一个教育专题,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尽量拓展宣传教育的广度,同时注重家长的反馈,尽量拓展教育的深度,提高实际作用。比如,托幼机构想向家长介绍“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方面的知识,那么不仅可以先通过家庭教育报刊的订阅,普及相关知识;其后,通过黑板报、墙报方面的日常宣传,提醒家长在平时加强观察;通过家长会进行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进行讲解;整个过程可以鼓励家长发表微博,随时随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或者收获、困惑与其他人进行分享。通过整个过程,应该会使得相关的知识更好地被家长所接纳和理解,并在实际中得以实施。

(3)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家庭教育家校联系

“如果说孩子是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健全孩子的人格,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孩子学习。英语是一门特殊学科,尤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然而,因为其特殊性,当前初中英语家庭教育的状况相当不容乐观。

一、学生父母的英语语言背景

前不久,本人对自己所任教班级城区110名学生家长作了一次英语综合素质的调查。调查中发现:①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年龄在42~45岁之间,以高中毕业居多,约占42%。②英语基础薄弱,将近60%的家长不懂初中英语。③不懂如何引导子女在家学习英语,大多数家长只能配合学校完成孩子的听写作业。

附表1:家长的学历状况

(注:如果父母一方是大专,另一方是高中或初中的不作重复统计)

附表2:家长对初中英语教材的掌握程度

附表3:家长在家督促子女学习英语的方法

给孩子听写单词95

聆听孩子朗读4

辅导孩子做作业7

向孩子请教英语0

与孩子一起看英语节目3

与孩子用英语对话1(注:偶尔)

当然,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可喜的地方。主要体现在:①家长对子女的英语学习普遍比较重视;②家长迫切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好的教学建议和做法。③部分家长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点英语知识辅导孩子做功课.

二、优化家庭教育,促进英语教学

针对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我们该如何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从而推动学校英语教学呢?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当前,由于我们缺乏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导致了家长一种片面的“学习观”,即盲目追求分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过分看重子女的考试分数,往往以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子女的英语学习水平,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进步,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实,我们很多学生的英语天赋是很高的,他们的口说很漂亮,语感也很好,只不过因为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贪玩、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太稳定等等因素,导致了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因此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影响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作为学校,首先一定要让家长明确考试的目的和意义,鼓励他们去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内动力”,点燃和保护好孩子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尽量不要把考试的分数及班级排名告诉家长,给家长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

2、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英语学习,但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听写单词时,要求过高,不准有一个错,而且当天的生词一定要当天过关,这对孩子来说的确很难完成,久而久之,孩子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就随之丧失了。所以,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非常重要。家长要懂得“三会”即:学会赏识,学会“拜师”,学会学习。

(1)学会赏识。当孩子单词听写错时,家长不要责骂,而要学会说:“不错,比我读书时厉害多了”。当孩子独自在房间里朗读课文的时候,你要学会表扬,而且要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表扬,并且要注意表扬的艺术,如,你可以这么说“**,你刚才在房间里听英语了”?这时孩子肯定会说“不,我在读英语”,这时候你就说:“真的吗?我还以为是录音机在读呢”。这种对孩子来说无意识的表扬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

(2)学会“拜师”。当一家人在一起休闲的时候,父母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向孩子请教英语,如,“××,我饿了怎么说”?或者“晚饭后我们一起去散步怎么样呀”?等等,尽量在家庭中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孩子还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作为家长,不管自身的英语水平如何,只要能够坚持,肯定能对子女的英语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学会学习。家长要想引导孩子向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就得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学习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多地去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千万要避免因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手段,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和,甚至产生冲突。

3、加强家校联系。家校联系的目的就是努力让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和学校达到共识。家校联系的方式很多。

(1)家长会。目前的家长会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即班主任把前阶段的班级工作和学生整体学习状况向家长作一个总结,然后把后阶段学校和班级要做的工作跟家长汇报一下,家长很难有机会就子女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进行个别交流,显然,这种家长会收不到实质性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下家长会模式,要切实避免班主任“一言堂”,变家长会为“交流会”,把更多的发言权给家长,让他们,畅所欲言,把在家教育孩子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吐”出来,供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2)电话交流。电话交流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家校联系手段,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短、平、快”,通过电话交流家长能很快地了解到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也能够随时了解到学生在家表现。

(3)家访。家访最大的优点就是给家长一种“亲切感”,尤其对于一些特殊学生,家访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本人所教班里有这么一位学生,在家经常上网玩游戏,家长拿他没办法,本人也多次找他谈心,但效果甚微。后来,本人决定亲自去他家里对他进行疏导,经过半个多月的不不懈努力,终于帮他戒掉了这个“游戏”瘾。

(4)家校互联。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中心小学最近开通了“家校互联”信息平台,老师们可以在家校互联软件平台上编发信息到家长的手机对学生相关情况予以及时通知,家长通过手机回复的信息同样会显示在老师们使用的网络主页上,双方可以即时沟通学生状况。如一天,该校一名学生家长收到了儿子班主任发来的一条短信息:“标题:表扬,内容:您的孩子在昨天的英语课上表现积极,受到各校听课老师的好评,特此表扬。留言人:田凤艳老师(直接回复给对方留言)。“家校互联”的最大优点就是“省时、便捷”,它还可以“群发”,如学校要向家长汇报近期情况时可以通过群发来完成。

4、组织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英语活动。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比赛、英语歌曲比赛,有些学校甚至还举办“英语节”。但据本人了解,这些活动大多局限于学生参与,家长的参与程度不高。设想一下,如果让家长们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现场感受一下英语学习的“魅力”,亲眼目睹一下自己孩子的英语风采,那该有多好啊!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也会随之越发高涨。

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第3篇

一、为人父母的教育之道

《温公家范》认为为人父母必须要懂得教育之道,才能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为人父者要教子有方,父慈子孝,不可过分溺爱子女,防止儿女走上骄奢淫逸的道路,这是教育的根本,即“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但是自古爱子而不知教,养不教、父之过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孝不慈,其罪均也”。所以如果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当教之使成人”,如果“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忘”,那就不是爱自己的子女。书中用一些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教子经典来阐述古代家长制教育的传统思想,如用孔子教育儿子的“过庭礼训”事例,说明儒家教育的根本之道。一日,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说:“子亦有异闻乎?”孔鲤回答说:“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曾子的解释是:君子疼爱自己的孩子不能表现出来,也不能随随便便使唤孩子或者强迫命令他们,要教育他们懂得“遵之以道”,即“心虽爱之不形于外。常以严庄莅之,不以辞色悦之也。不遵之以道,是弃之也。然强之,或伤恩,故以日月渐摩之也。”书中又列举了曾子教子的典故,一日,曾子的妻子要外出,她的儿子哭闹起来,妻子就哄儿子说“勿啼,吾归,为尔杀豚”,曾子回家听说后,立刻给他儿子杀了猪,曾子这么做的原因是要从小教育儿子诚信,遵之以道,讲求礼仪,不可撒谎欺骗他人。为人母者教育子女必须做到严格、教子有方。古人有言:“慈母多败子。”《温公家范》中认为做母亲的“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母亲过于慈爱、过分溺爱孩子会导致“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这些并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身为一个母亲要“训导有母仪法度、秉性仁爱”,所以母仪和法度是为人母者必须具备的品行。书中列举了历史上经典的母亲教育孩子的事例,如孟母三迁、汉丞相瞿方之母织履资方游学、李景让之母鞭挞其子等等。笔者认为书中提到的隋朝大理寺卿陈善果的母亲,在教育儿子方面是最有母仪法度和仁爱之心的。例如每次陈善果处理政事,善果之母都会在屏风后面德胡床上观察善果处理事务的能力,如果善果处理事务不公平,随意发怒,他的母亲就会回到堂中“蒙袂而泣,终日不食”,直到善果伏于床前不敢起身,善果的母亲才起身教训他说:“我不是对你发脾气,而是感到惭愧,你的父亲是忠勤之士,为官清廉,没有私心,以身殉国,我希望你能够继承你父亲的遗愿。但是你从小丧父,我又守寡,有慈无威,让你不懂得礼训教诲,怎么能继承你父亲的忠臣之业呢,你现在世袭了土地和官位,是你自己得来的吗?你不好好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对内损坏家风,或失去官爵,对外愧对天子的法律,以取辜戾,我即使死了,又有何面目到地下见家里的祖先。”这个事例说明了陈善果之母以母性的威严、礼训的教导以及要遵守社会法度和道德的教诲让作为儿子的陈善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体现了“训导有母仪法度”,教育子女“遵之以道”。而且这位母亲秉性纯良,勤俭持家,虽然儿子已经封侯开国,位居三品,仍然每日都纺纱织布到很晚,表现了传统中国妇女的美德。当善果劝说母亲不必如此辛苦时,母亲的回答是:“丝枲纺绩,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及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她认为纺纱织布是作为女人应守的本分,不可因为富贵先达而丢弃。这是中国古代妇女对传统道德最基本的理解,说明这位母亲“秉性仁爱”。此外,在母性教育中,还强调为人母者应对儿女进行“孝义”教育。书中写道:“然则为人母者,非徒鞠育其身使不罹水火,又当养其德使不入于邪恶,乃可谓之慈矣。”也就是说所谓慈母的真正意义是当面对生死大义关头,要教育子女孝义当先,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书中举例,唐相李义府专横,侍御史王义方欲奏弹之,先白其母曰:“义方为御史,视奸臣不纠则不忠,纠之则身危而忧及于亲,为不孝;二者不能自决,奈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杀身以成子之名,汝能尽忠以事君,吾死不恨。”司马光做出的解释是:“此非不爱其子,惟恐其子为善之不终也。忠孝不能两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又如王经追随魏高贵乡公将讨司马文王,失败被捕,王经辞母,母颜色不变,笑而应曰:“人谁不死,但恐不得死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这些母亲用行为告诉她们的儿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为了正义、为了公道,只有舍生取义才是真正的敬孝父母。

二、为人子女的孝敬之道

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第4篇

(一)一举一动见内涵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也是家庭的未来,提高人的素质全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切合实际的。我认为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还是让我们每一位人父人母重温《孔融让梨》《羊羔跪乳》《岳母刺字》等这些历史小故事吧,用古老的文明滋润孩子那纯洁的心灵,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举止言行都能体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我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今年暑期的一个早晨,我去米线店吃早点,旁边一张桌子坐满了四个人,其中有个七、八岁的女孩一边吃一边说,突然一个喷嚏全部打在了对面的男士的脸上,而女孩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她妈妈忙拿出纸巾给孩子擦嘴,男士没出声,“啪”的一下放下筷子,站起来气冲冲走了。我想这家人德育教育是欠缺的,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得。因此说家庭道德教育,是道德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句话道出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家庭道德教育奠定了儿童成长的基础。

(二)家长要坚持对孩子说“不!”

面对现在家庭模式,孩子早已成为了家庭中的“小皇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面对孩子的成长,连一个“不”字都舍不得讲,对孩子百般迁就,过分溺爱。我想如果星星、月亮够得着,就会出现打破头的现象,久而久之,就容易成就孩子骄横、无理、任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个性。不难看出如今那些问题儿童、问题少年,问题就出在爱的太过头了。这种爱事得其反,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有的小孩子为要钱躺在地上打着滚哭,而愈演愈烈,可他捂在眼睛上的小手却留出了一条小缝,不言便知他在观察、他在较量、他在争取,有旁观者说:“不就是几块钱吗?让孩子哭?”,还听到另一种声音:“别难为孩子,再苦也别苦了孩子”,这句话不错,可用错了地方,有的孩子接过父母给的钱偷着跑去了游戏厅,网吧。因玩到了厌学的地步,家长头痛、教师头痛,游戏在研发、玩具在研发,学生的玩瘾何时了?家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决不能听之任之,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要敢于说“不”字。要正确教育、引导。

(三)家长要正确评价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教育的宽松与严厉是相对而言的,宽松不能放纵,严格不能暴力,赏识不能避误,正确评价孩子,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有的家长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有出息的唯一评判标准,是不公平的。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教育出成绩突出的孩子,有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超过自己。成年后,一旦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往往想不开,经受不住挫折。有孩子学习成绩差点,家长一脸怒气,“不行了!完了!”放松了对孩子的鼓励、赏识教育,造成了孩子自暴自弃。因此,要全面正确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踏上自己成功之路。

二、进行阶段性的家庭道德教育

(一)感恩教育

孩子从朦胧中受得了正确的引导,知道了什么是对与错,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感恩是做人的基本,是对人施爱和善的根源。现实中,有些孩子只知道无限地享受父母的爱,却不能很好地爱自己的父母,更有甚者,长大后虐待父母。感恩是需要教育的,学会感恩,就是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都需要回报。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的长辈,感谢一切为他付出的人,珍惜别人对他的爱,回报别人对他的爱,对家庭、对社会要有责任感。

(二)荣辱教育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鳯,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荣辱教育。船靠舵正,人靠德行。人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船,道德是方向盘,能力是燃料动力,没有正确方向的航船,无论有多么充足的动力,都只能在大海中乱转乱闯,始终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少年是品德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高尚情操的人,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知荣耻,辨善恶,是做人的基本德性。荣辱观的教育,是一个滴水穿石、积铢累寸的过程,家长要结合事例灌输荣、善、美、好的意义,也要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辨耻、恶、丑、坏,从而自觉地趋荣避害,分清是非,为善去恶,健康成长。要从小教育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劳动教育

劳动对于七十年代以前的人们来说感触颇深,谈不上丰衣足食,更谈不上农业机械现代化,就凭手推肩扛,吃尽了苦头,所以在劳动教育方面,父母出于疼爱孩子,不让孩子干这干那:“这脏!那累!”,逐渐“劳动”这一词在孩子的头脑中、行动中消失了,有些孩子不爱劳动,特别是这些年家庭的“小皇帝们”,家长更不他们让参与家务劳动,逐渐养成了“不是我的事”这种思想。劳动也是身心的锻炼,亲身的劳动才能体会父母对家庭的付出是多么的不容易,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价值。培养良好的心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回报家庭、回报社会。那么社会上就少了些游手好闲的人,就少了些违法犯罪的人。

三、结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