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讲解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培养学生动手和从事科研的工作能力,强化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设计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是通过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完成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和最终通过论文答辩[1]。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其顺利进入社会奠定基础。目前由于大学严重扩招和就业形势严峻,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理工大学在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以“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为载体,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指导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为例,现将有关的指导经验与体会进行介绍,以期为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论文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但经常与学生就业、考研和公务员面试等相冲突[3],导致很多学生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论文,最终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尤其是实验性和探索性强的课题影响严重。为了避免影响学生就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会将毕业论文启动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质量好坏关键在选题[4],虽然许多学者提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要新颖和创新[5],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毕业论文选题应难度适宜,兼顾新颖创新即可。毕业论文主要是考察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所以毕业课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其能够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通过努力最终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消除学生心中“毕业论文随便做做就能通过”的消极思想,确保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实验条件来确定论文题目。例如,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的乳酸菌[6],广泛应用在酸奶等食品生产中[7]。学生对干酪乳杆菌研究感兴趣,通过对其基因组分析发现,基因组中并不存在胆盐水解酶基因,造成其对胆盐的耐受性不强。因此,学生和笔者讨论后,选题确定为“在干酪乳杆菌中异源表达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胆盐水解酶”,从而提高了干酪乳杆菌的胆盐耐受性。
二、实验研究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基础,实验研究是毕业论文的核心[8,9]。利用实验研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实验准备期,应对学生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论文所需的各项实验和仪器操作技能,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实验失败和仪器损坏,以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10]。例如,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相关课题研究前,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以及各种仪器,如摇床、培养箱、分光光度计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此外,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文献查阅,了解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与指导教师讨论,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还要反复强调科研是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工作,要告诫学生不要怕实验失败,要允许实验失败,要在失败中找原因,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提升自我实验操作技能[10]。
三、论文撰写
毕业论文撰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5]。毕业论文是具有学术规范的科学性和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所以撰写论文时既要严谨、通俗易懂又要具有专业性[5]。学生在全部实验完成后,按照学院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撰写,并交由指导教师进行修改。笔者认为目前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学术性语言和逻辑条理性表述较差,论文口语化非常严重,有些段落上下文甚至毫无逻辑。因此,指导教师对论文语言、逻辑条理、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应做出重点修改和指导,并返回给学生继续修改,反复多次后才能定稿。毕业论文修改过程是一个对整个验结果提练和升华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毕业论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四、结论
毕业论文是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4]。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使学生科研能力等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5],希望本文的指导经验与体会介绍,能为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玉邯,陈宇飞,杨柳,张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5,(30).
[2]吴仲,李小艳,徐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5,(4):74-75.
[3]游新勇,汪磊,王国泽,吕俊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与毕业论文的改革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34-135.
[4]修江帆,赵文静,张春林,陈汉彬.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性实验的初探――以环带库蚊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3):82-84.
[5]张立全.指导生物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和体会[J].大学教育,2013,(20):28-29.
[6]Wang G,Yin S,An H,Chen S,Hao Y. Coexpression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catalase gene remarkably improv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ile salt resistance in Lactobacillus casei[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11,38(8):985-990.
[7]Ai L,Guo Q,Ding H,Guo B,Chen W,Cui SW.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obacillus casei LC2W from skim milk[J]. Food Hydrocolloids,2016,(56):134-143.
[8]程敏.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探索与实践――以黄精多糖的提取、鉴别、含量测定为例[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143-145.
李云龙讲解毕业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课程设置;撰写形式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32-03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手段,还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模式的新生力量,主要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论文反映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水平,关系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课程设置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与母体学校相区别的设置,但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却多半没有明显的区分度,尤其是文科语言类的专业,依然以撰写学术论文的形式存在。学习过程中侧重实践与应用,但在毕业论文环节又绕回到了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状态,此种矛盾不仅困扰了众多的学生,也令许多论文指导老师一筹莫展。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较常见的问题有:科研经验不足、科研兴趣偏低、选题困难、难以创新等。论文指导老师抱怨较多的方面则是:学生逻辑论证能力差、阅读量太少、科研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学术论文格式规范度不高、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够等。从师生两方面反映的困难不难看出,诸多问题的存在与课程设置、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撰写学术论文相应的支撑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与培养过程中重实践与应用的模式不匹配。为此,相继有学者对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展开研究。在知网的搜索显示,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文章,以“独立学院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论文有22篇,时间段集中在2008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为3.6篇。而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有关论文为3篇,研究角度集中在写作过程调查、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有青年学者提出以配音讲解作品替代学术论文的做法。[1]147-150也有学者认为毕业论文要与社会接轨。[2]123甚至还有学者对毕业论文与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探讨,主张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学生实习、就业紧密相关外,还提出学生可用外语类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竞赛获奖证书等方式申请免撰写毕业论文。[3]99-102与此相对应的,公立院校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进行研究的论文则高达上万篇,时间也要久远得多,有专门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如《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4]84-87,也有专门针对文科专业的,如《毕业论文改革:高校新闻本科教育改革的切入点》。[5]110-112姑且不论独立学院是20世纪80年代的新生事物,但相关研究论文绝对量较少,是否就意味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的重要性偏低,必要性不具备呢?答案是否定的。课题小组以南国商学院英语类本科专业2013届、2014届和2015届连续三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重点校级课题中所采集的有关数据显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二、项目研究设计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结合学校英语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现实情况,提出改革的方案,进行改革实践,推动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科学发展。据此,特拟定了如下研究内容:一是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二是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三是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是否感兴趣,具体做法包括: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
三、项目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为期三年的试验实践的方式进行,最终通过分析试验和调查问卷数据,得出研究的结果。
(一)研究过程
1.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学校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可见,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总体上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期望。2.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2013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三年级之前阅读和写作课程分别开设了两个学期,之后再无写作课程。也就是课程设置中并无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课程,但学生毕业之时要求撰写毕业论文。2014届和2015届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阅读和写作课程依然在低年级各开设了两个学期,但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均开设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这意味着学生刚开始学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就要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了。此外,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论文指导老师的职责和毕业论文的格式等主要内容,可以理解为撰写学术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唯一形式。显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与毕业检测形式不匹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3.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实践。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在毕业论文论文撰写阶段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论文撰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一是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凡是在本学科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译文的,且文章字数与毕业论文字数相当(约5000字),无论文章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还是英文,只要在答辩前出刊,均可直接参与全英文答辩。选择公开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内容要素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有较大不同,内容有“拟撰写字数”、“论文内容概要”、“拟发表刊物等级”和“进程安排”等方面。计划书通过后,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最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允许参与答辩。二是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能够胜任不同文体文本的笔译、口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翻译是毕业生必备的技能,鼓励学生从事翻译实践无疑具有很强的职业预备性。翻译资料的方式可以是中译英,也可以是英译中,原始翻译资料的总字数需达到3000字以上。译文被公司采纳的学生,需结合翻译实践撰写2000字左右的全英文论述文章,经论文指导老师审定合格后,可以凭借书面的采纳证明申请参与全英文答辩,答辩时还需提供翻译原件和译稿。选择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要素有翻译类型选择“英译中/中译英”、翻译字数选择“1500字汉译英+1500字英译汉/3000字汉译英/3000字英译汉”、“拟翻译的内容概要”和“翻译公司的相关信息”(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商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近年来对毕业生就业开展的跟踪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与市场有关的工作。因此本项目提倡学生结合专业实习撰写有关的调研文章或论述文章,且字数、文章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时,经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视为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与全英文答辩。在此过程中,选择撰写调研报告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与撰写普通学术论文相同,但要求学生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下翔实的数据,文中就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且调查问卷需附在正文之后,供答辩小组成员参考。四是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通过适度的问卷调查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也是比较贴近实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对三届毕业生的选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导师的指导下,大量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类似的选题如:《英汉广告幽默文化对比》《中美灾难文化价值观异同》《中美商务谈判文化风格差异对比》和《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对比》等。事实上,这些选题被学生认为易于撰写,并且完成得较好。五是告知学生还可用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替代毕业论文的撰写。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设计,字数、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经审定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形式均可由学生开展。如与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相当的有主持或者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参与翻译实践相当的有参加省级(含以上)口、笔译大赛并获奖;通过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等。视具体情况,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审定合格的,均可视为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
(二)研究结果
1.改革实践数据统计。2013级305名毕业生中,有4人参与了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3%。2014届200名毕业生中,共有42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7人在公开刊物,占毕业人数的3.5%;35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1%。2015届290名毕业生中,共有66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2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占毕业人数的0.6%,51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6%,15人进行调查研究,占毕业人数的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3.3%。三年的数据表明,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绝对人数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由于2015届为学院迄今为止毕业生人数较多、参与毕业论文改革人数最多的年级,故选择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问卷以不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的形式,就“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无必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方面遇到何种问题?”,以及“最希望以何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等十项内容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承认完成毕业论文是必要的、的确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且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帮助;但资料贫乏、科研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跟不上和难以创新凸显了教学与检测的不对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确需要进行改革,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的全面对接;有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远比科研能力重要,学校需要对所开的专业课程进行相应改变以对接毕业论文改革。且不论学生看问题有无偏颇,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考察来看,学生要求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对接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3.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反馈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的学生均是使用中文撰写,虽然答辩时使用的是英文,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其使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是否要求学生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全英文的文章还有待进一步商榷。第二,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反馈,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所翻译的译文初稿水平并不能达到相应要求,都需要指导老师的大力修改方能达到公司期望的水准。虽说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会因此而提高,但指导老师认为译稿的最终水平并非学生真实翻译能力的体现。如果委托公司借此聘用学生担任正式的翻译,日后在无教师指导下的翻译水平能否保证还有待考证。第三,暂时还未对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进行实践研究,也没有学生提出相关置换申请。课题组成员认为,毕业检测的形式应该没有穷尽。从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对于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的独立学院的英语类专业学生而言,虽然更看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恰当的科研对于提高其综合的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关教学与检测对接问题的探索,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开展研究,也需要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方面积极改革,更需要对不同形式的毕业检测进行利弊分析,力争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检测相一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一致,在校学习与求职就业相一致,最终实现毕业论文撰写形式多样化、方式合理化、效果显著化的目标,提高独立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庆,黄运婷.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奚道同,等.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
[3]王淼.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海外英语,2014(6).
[4]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
李云龙讲解毕业论文 第3篇
关键词:专升本 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每年来自北京多所高职院校的高职会计等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开始为期两年的专升本阶段学习。以2013年入校的高职会计专升本学生为例,其在高职阶段毕业的学校和专业如表1所示。
专升本阶段教育是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齐再前,2011)。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服务于专升本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综合性环节。北京联合大学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在毕业论文教学初期,学校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把关;在毕业论文教学中期,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督促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快写作速度和提高论文质量;在毕业论文教学末期,对所有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大学生防抄袭软件检测;学校组织专家对最终形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抽查;每年从参加答辩的毕业论文中择优分别进行二次和三次答辩评选院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对获得优秀论文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但是目前,在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择、毕业论文内容和论文指导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1.选题研究范围过大。有些毕业论文题目研究范围过大,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我国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这类题目超出了专升本学生专业研究的能力范围。由于专升本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对存在的宏观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把握,结果只能是整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很难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不足。
2.选题专业相关性不足。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审计等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实践进行相关研究。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撰写与专业相关的总结、汇报等工作论文打下基础。而有些毕业论文题目如:“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的思考”“××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等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相关性,学生为了写毕业论文,需要从零起点开始学习,花费几乎半年时间所写的毕业论文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未来工作几乎没有任何裨益。
3.选题过于老旧。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近些年没有新的研究成果、比较老旧的偏理论性题目,如:“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这样的题目由于没有新的研究进展,也很少有公开的新的典型案例,教师也写不出有新意的内容,学生只能是把相关资料和别人写的论文进行整合。
4.选题难度过大。有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内容,要求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前沿或者比较边缘的题目,如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法务会计等相关内容。这类题目理论界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科生进行这类题目的研究难度太大。而且这类题目偏重理论研究,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通常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实用性不强。
(二)部分毕业论文内容存在的问题。
1.理论部分比重过大,实证研究不足。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几乎都是理论性的内容,由于专升本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无法进行专业相关理论问题的创新研究,只能从网上或是其他资料上整合别人的理论研究结果,这样论文就几乎没有新意和实用价值。这类论文也偏离了专升本会计专业培养财务会计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偏重数据计算,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这类论文比较典型地存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类论文中,如“工商银行财务报表分析”“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等,这类题目的论文专业实用性比较强,比较适合专升本的学生,可以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具体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但有些学生只是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把进行相关财务分析的一些财务指标计算出来,并罗列在一起,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总结。
(三)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也是专升本学生找工作和实习的时间段,很多会计专升本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正是事务所年终审计工作最繁忙的期间,有些学生长期在外地出差,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另外,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外省生源较多,有些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工作和实习。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难做到定期去学校与指导教师沟通,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这比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效果要差很多。
二、对策及建议
专升本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从高职院校选拔的优秀会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勤奋好学,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合理安排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尤为重要。
(一)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组织专家在早期对全部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检查,中期对毕业论文进度和内容进行抽查,末期对形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抽查,这对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中的不足是早期的毕业论文选题检查和末期的毕业论文质量抽查通常是把专家检查结果的书面意见传达给指导教师,这种书面的交流有时会表达不够清楚。另外,指导教师有时不能认同专家的书面建议,还是坚持原来的论文选题。建议专家对认为不够合理的毕业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内容中存在的不足与相关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指导,这样专家也可以回答教师的困惑。另外,建议每年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内容进行点评,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和不足,从而提高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水平。
(二)建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专升本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实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应该是在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应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相对于本科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目前专升本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是指导教师指定题目,或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后确定题目。专升本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通常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兴趣点,但不知道与自己专业兴趣有关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建议在校内外专家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建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指南》可以方便学生在与指导教师沟通的基础上从相关论文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也能够给指导教师选择题目提供借鉴。另外,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该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性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实践,但有些指导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给学生指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题目,如果指导教师建议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题目不在《指南》中,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沟通,要求写《指南》中的相关题目。
(三)在2年级第1学期初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专升本阶段学制两年,通常在2年级第1学期末放寒假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主要在2年级第2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而这段时间也是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期间,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而且由于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高职阶段的专业也不尽相同,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指导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在短期内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指导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和论文内容的写作的压力也很大。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已经进行过会计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高职阶段也进行了毕业论文写作,已经有自己感兴趣的大致研究方向,而且经过一年的专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也有了大致了解。建议在2年级第1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在2年级第1学期初就可以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思考和查找写作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这样不仅学生与论文指导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解决第2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和实习,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不能定期回学校接受指导教师指导的问题。可见,提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都有帮助。
(四)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专升本学生与本科学生不同,他们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高职阶段学习的是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专业,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差异较大。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另外,对于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应该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扎实而且善于钻研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难度较大且收获也会较大的题目。S
李云龙讲解毕业论文 第4篇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了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J为,可以用毕业实践调研论文代替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教学融入到学科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财务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撰写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水平整体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探讨了关键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有意义的对策建议。
一、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都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总体下滑的现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尤为严重,出现了内容抄袭空洞、语言表达不顺畅、创新不足、答辩流于形式等很多问题。现以黄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2届至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的成绩(如表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五届论文成绩中,优秀率在逐年大幅度下降,由降到,而良好率、中等率和及格率都在增长,这就说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在下降,而这一结论也和目前其他同类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符。
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堪忧。本文选取了黄山学院2016届98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撰写等维度进行了分析。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在进行选题的时候,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涉及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在对黄山学院2016届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汇总分析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选题范围太宽。此次调查的98份论文选题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涉及到了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营改增、创新创业背景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相关问题的探讨,此类选题在论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最大缺陷是选题理论性过于强,很难与实际相结合,比如论文带有“我国”、“中国”、“上市公司”字样的就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论文也没有实例说明,这样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把控,很难抓住重点,论述只能泛泛而言,内容缺少深度。通过调查发现,也有一部分选用的是实践性选题,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论述,而实践性选题必须通过实践调查、搜集一手资料才能写出质量比较高的论文,但是通过对这些论文的分析评价发现,实践调查所得资料有限,只能选用网络和书本上的案例,对案例的分析也是搬用已有的观点,这样就缺乏创新性。二是选题缺乏主动性。2016届黄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基本上是老师拟定选题,学生进行选择,这样虽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培养不出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选题其实就是学生思考的开始,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选题阶段多下工夫,就可以对论文写作过程有全局性的把握,论文任务也可以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
2、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问题
(1)形式上,论文的形式要求是对论文的结构框架、语言表述的规范性等方面所作的要求。虽然在论文结构上,因为有指导教师把关,一般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出现了引用格式不规范、数量不够、引用的文献和论文选题不相关等问题;在语言的表述上出现了大量的语句不通,段落和段落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语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此外,由于在撰写财务管理专业的论文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会绘制大量的数据表格,但是表格形式五花八门,不能按照要求进行绘制。
(2)内容上,在对98份本科毕业论文仔细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首先逻辑性不强,比如在论文中引用案例说明的,案例本身和论文阐述的论点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是建立在对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其次存在大量的抄袭,目前各个高校在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开设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在写论文之前很少甚至没有阅读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所以在资料的收集和论文的写作技巧上有很大的欠缺,他们为了尽快地完成论文,也不进行实践调研,大量引用他人的知识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东拼西凑完成论文。
三、影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李云龙讲解毕业论文 第5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写作 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意义
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不仅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是为了端正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摸索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指导的方法,寻求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的研究,有利于经典艺术作品的继承和创新。
同志曾经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继承和创新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辩证的统一。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捷耶夫在《谈文学》中说:“现代世界进步文学是过去文学发展中一切优秀成就的自然而然的――可以说是――合法的继承者,同时他们又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海明威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并没有去参加授奖仪式,由美国驻瑞典大使代读的书面发言中有这样一段很著名的话:“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1]这些论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前进。继承和创新不仅延续着传统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更应该具备时代的理想和精神。对此,无论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还是艺术家都有过深刻的阐述。马克思曾经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2]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艺术的继承性体现在内容和题材方面。画家吴冠中说:“风筝不断线。”[3]他告诉我们继承和创新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土壤。“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跨越前人探索过的阶段,并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去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创造。”[4]从这句话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艺术是无国界的。任何民族的优秀的艺术成就,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所以继承和创新不仅体现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对经典艺术作品的专题探讨上,而且体现在平时日常的文化与专业的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仅是对文化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尝试,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知识与专业实践,致力于使自己的学业与社会保持零距离的一次冲刺。所以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舞剧《一把酸枣》作为专题研讨的材料,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以点带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文化艺术的海洋,经典作品不计其数,但该剧在舞蹈艺术领域和学术上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曾获得过国家舞台精品剧目等多项大奖,它不仅是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山西打造文化强省的一个窗口。如今该剧已成为晋商文化的一个闪亮标志,是全国艺术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翻开_建立以来的舞蹈史,人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舞剧《一把酸枣》在民族文化艺术上的地位和贡献。
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次用歌舞的形式,展示了中国_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一次用民族舞的形式,赞扬了丝绸之路上,英娘不畏强权同当地恶霸斗争的故事;《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这三部作品凭着土美、怪美和丑美,歌颂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地方风韵和时代风采;《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第一次用芭蕾舞的形式把中国人民在中国_领导下打土豪、斗地主,妇女翻身得解放的故事展示给了观众;舞剧《一把酸枣》却是第一次把晋商搬上了高雅的舞蹈艺术的舞台。
再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习状况看,无论是文化还是专业课的学习,平日里教师们传授的虽都在文化艺术经典的范畴,但是有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把教师传授的技巧简单化,一味地只是找窍门;有的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就只好把艺术专业的学习“神秘化”,其结果是“望艺兴叹”;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了一着两势,就感到足可以称“星”了。这些学习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不仅可以继承和创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把日常的学习做个总结和比较,更可以激励学生们发扬舞剧《一把酸枣》的制作精神:“探索、创新、开拓”。在教学的同时突出学院的艺术品牌,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对于形成地方院校的乡土校园文化风格,提高毕业论文程序性认知规律的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讨晋商独特精神的生命状态和生存状态,以及晋商对人类文化艺术的贡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需要继承和创新,而且需要运用写作知识、民族文化常识和艺术概论常识。
“常识是人们普遍掌握的道理。不管到什么时候,艺术总难免要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5]但是这些常识和“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6]现代社会信息的时代,知识是公益性的,经验才是专利,从知识的学习中获取智慧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就是运用智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毕业论文知识完成毕业论文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运用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以至于将来步入社会时能“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从而体验“写作则能使人精确”,[7]能够自我认识的。正如罗丹所说:“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8]毕业论文写作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分析音乐、舞蹈、色彩等艺术现象的一个过程,它是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认知过程。因此,在毕业论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像学习艺术专业那样充满感情和耐心,而且要用“锐利的眼光能够发现‘性格’,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美的本身”。[9]这里的“性格”,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发现在艺术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规律。
立在周围世界一切过程与事物背后的伟大秘密,常常影像似的现出来或可感,如果我们和一人谈话,站在一个风景里,或花及物突然对我们说话。你设想,一个人坐在我对面,而在他诉说他自己的经历时,突然出现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赋予他的面貌以他的最个性的人格,却同时提高他,超过那人格。如果我做到,和他在这个我几乎想称之为狂欢状态里联系上了,我就能画一幅画,而这画,虽然紧紧接近他自己,却是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出了世界里荡漾的精神性或情感。这样远的摆脱了自己,以至于和一个别人能进入这项结合,这个可能性。……从这个阶段,用任何手段,例如通过文字或色彩或音调来创作,这就是艺术。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知晓艺术及艺术创作使用的多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创造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特点是:以表象为思维的中介,形象地反映事物和创造成果。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神与物游”、“思与境谐”;它不排除情感体验的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可以在形象思维中相交织,相渗透;可以借助想象,超越时空界限,跳跃形式逻辑的思维程序,完成新形象的创造。正因为如此,艺术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它们都是在刻意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一种艺术意象和意境,一种心灵生活的图景。而毕业论文写作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对艺术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导判断,作出结论。王力先生曾说:“撰写论文,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12]逻辑思维要求人们必须冷静客观,周密严谨,认识、分析、总结事物时要剔除表面的东西和偶然的因素,达到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规律的认识。但是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13]例如舞剧《一把酸枣》,主人公小伙计虽然历经艰难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却误食了有毒的酸枣,以致命殇荒漠。这种财富与情感的巨大落差,充满了哲理,给人精神上巨大的震撼和惊醒。其中的《团扇舞》,不仅婀娜多姿,深受观众喜爱,而且表现了中国地域性的某时期的一种特有的人文现象:小脚女人的典雅、端庄。但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一提起小脚女人便认为那是中国女性耻辱的象征,是很不情愿示人的。鲁迅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舞剧编导抓住了女性这一时期的生存状态,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使观众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文化现象。这就是艺术运用哲理的魅力。这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艺术进入哲理的领地,也是人类在审美领域的一种整体性超越。”[14]这样看来,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既要运用形象思维,又要使用逻辑思维。这不仅仅因为“逻辑修辞使人善辩”,[15]而且逻辑思维可以指引你理解艺术
形式的最高境界。
三、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注意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思维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学习方法,端正文风。
这种研讨可以从课堂结构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活”。这种结合与改变是“学活”的一次努力,是发现真理的一次锻炼。这种锻炼,主要强调的是亲自动手的能力。这种结合与改变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16]这种结合体现了“教学做三者合一”[17]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将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从只听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到与教师一起研究材料,从感性地接受模仿到理智地总结分析,从互联网上拼凑材料到专研学院的品牌,从接受法到问题法,从填鸭法到研究法。这些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同时发挥自主性和参与性,提高思维的创造性。从学生的角度说,这是调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某论题研究的一次“实战”,是获得治学能力的一次严格的锻炼,是学习阶段获得最佳学业成绩的最后冲刺、拼搏。从学院来说,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成果的一个全面的考查、衡量,是对其独立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不仅是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强调和看重,而且锻炼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检验,是对将来职业能力的一个重新认识和定位。它不仅有利于独立思考的形成,更有利于适应社会就业能力的提高。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使我们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艺术实践与理论分析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端正文风,避免拼凑、堆切、应付、抄袭现象的发生。这样的专题研讨,可以从各个专业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鉴别、对比、吸收经典艺术的精华,收到学习实效。欧、美等国的高等学校对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像哈佛大学在有关的“校规”中就明文规定:学生论文写作如不及格,必须照章补课。日本的很多大学,毕业论文写作如果不合格,学生是不能毕业的。学生论文写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位的获得和职业的谋求,因此学生岂敢等闲视之、草率应付,而是视为学习阶段中的一件大事。[18]如今我们国家在“科教兴国”思想的指导下,教育的考核制度渐趋严格。尤其是艺术院校,这几年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撰写逐步规范化,要求也很严格。这样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检验了教学,更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把毕业论文写作考核制度的情况作为招才引将的必备条件进行考虑,因为这是提高单位人才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同时也保持了论文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会进一步促进院校毕业论文写作及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合理,使教学结构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13][14]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第1版:89,54,75.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_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28.
[3][4]彭文民.艺术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7,第1版:3,73.
[5][11]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
第1版:83,81.
[6][7][15][英]弗兰西斯・培根.人生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5,第1版:204,205.
[8][9]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5,第1版:10,2.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第1版:550.
[12]刘锡庆.写作论谭.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4,第1版:443.
[16]王占魁.《“自在”与“自为”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7,(10):3.
[17]李和平.《教育的历史变革与现实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7,(10):10.
李云龙讲解毕业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对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有实践性强、理论要求高等特点,笔者在指导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顶岗实习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毕业论文无从下笔
机械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以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①所以机械专业的实践操作环节的锻炼尤其重要,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所学不对口,导致毕业论文没有题材,也缺乏实际的模型和案例,只得采取抄袭等手段来试图蒙混过关。如有一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很明显该论文不是出自他手,而是采取网络下载,经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论文。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不少,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案例,而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学生把毕业论文当作拿毕业证的一个环节,没有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影响毕业和就业。该类学生的大部分做法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东拼西凑,仓促地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有的同学连自己的论文的主要内容都不了解,还有的学生连论文的署名和学校名称都弄错了,种种笑话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院不重视毕业论文,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
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作功底差
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高、难度大,对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核心专业课掌握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专业基本功不理想,毕业论文完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结构、写作特点不了解,例如有学生选题是“浅谈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很明显选题范围大,针对性不强,容易造成论述空洞、说服力不强;还有的学生有想法和思路,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词不达意,文章缺乏条理,结构混乱。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不熟练,对论文排版等束手无策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一般是:基本会用计算机,能通过学校的相关考试,能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者其他类似的考试。②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有所欠缺,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反映的计算机水平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不会设置目录、有的论文文字、段落间距不一样、有的论文字体设置混乱。虽然高职毕业生毕业之前为拿到毕业证都参加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这种考试学生大多是应付式的,考过了对软件的学习也丢下了,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较低,很难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难以让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满足对论文的排版格式要求。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思路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位,强调专业的职业素质,侧重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比不上本科毕业生,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论文是讇讇椎纳杓?,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机器人设计。像这样的毕业论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和本科院校一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高,而现实的差距却让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难以为继。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落实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③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在宏观层面上对顶岗实习做好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前期准备,采取社会招聘和学校联系安排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岗位对口、就业对口。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定期联系和反馈,同时,企业的“师傅”也要参与到毕业论文的指导,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作为毕业论文评分的一部分。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加强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散习惯,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订和落实毕业论文评分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加强对答辩过程的督查,要求指导老师对毕业答辩不打人情分,严把考核关,对学生抄袭毕业论文现象严厉惩处,对于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毕业,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
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让老师有充足的课时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让学生看懂听懂,直到全部理解为止;高职毕业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整体水平不高,而写作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应适当开设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结构特点、如何选题、如何论证等关键要素,再辅以具体的案例讲解和适当的练习,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加强对WORD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现代大学生都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就可以看出以WORD为核心的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但是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在于熟能生巧,而不少大学生更多地把时间花在游戏和娱乐上,对办公软件的应用采取应付式学习。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要求学生使用办公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作业除了应试计划内的知识以外,还可增加一些办公应用类的题目;④学生社团也可以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比赛等活动,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用多练,学好用好办公软件,就能应对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毕业论文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研究型、学术型教育,是实践型教育。实践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⑤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不应该是讇讇椎纳杓疲杓评嗟谋弦德畚亩愿咧霸盒5谋弦瞪讯却螅咛宀僮餍圆磺浚Ω糜衫鲜Ω菅ジ谑迪暗母谖磺榭觯ㄈ缁盗慵庸ぁ⒆芭涞龋癖弦德畚奶饽俊F浯危弦德畚纳婕暗哪谌菘梢允巧呱系哪骋坏拦ば虻募庸すひ崭脑欤部梢允枪ぷ鞲谖簧吓龅降木咛逦侍猓踔量梢允嵌ジ谑迪岸怨ぷ鞯奶寤岷鸵院蟮墓ぷ鞔蛩愕鹊龋ü哉庑┦导拾咐⒕咛逦侍庋芯亢妥芙幔梢耘嘌目蒲Ь瘢嵘导寄芎徒饩鍪导饰侍獾哪芰ΑA硗猓弦德畚牡钠婪忠嘀赜谘√夂褪导矢谖坏那泻隙取⑻岢龆圆叩牟僮餍院涂尚行浴⒙畚牡拇葱碌恪⒙畚牡南质狄庖澹挥邪凑照庋穆畚纳杓扑悸方新畚慕萄В拍芮惺堤岣弑弦德畚牡慕萄е柿俊?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的高低也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专业教学及监控、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 张建.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强化[J].肇庆学院学报,2013(2).
② 杨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C).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1).2011-10-01.
③ 祝登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李云龙讲解毕业论文 第7篇
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对工科类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1引言
工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毕业实习可从生产实践中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两者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工科类学生的质量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每个本科高校而言,建立一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2]。
2当前工科类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没有真正地进入毕业实习的角色,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效果,很多学生最后也就是写个报告就算结束了,严重地忽视了该环节对学生动手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认为马上就要毕业了,急功近利比较普遍,很多学生直接在外就业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形同虚设。二、就业压力大。学生忙于找工作,参与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三、师资因素影响。现在学校人数多,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从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很多教师还要从事其他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也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四、区域条件的限制。沿海经济发达,厂家比较多,能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场所,而像内地高校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比较低,没有足够的厂家,有的厂家也都是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让学生与所学专业挂上钩[4]。五、经费的制约。高校院系在制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时,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但由于没有具体经费配套的落实,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很多实践性的毕业设计,由于没有经费让学生购买一些元器件等东西,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多也就在仿真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制约。六、管理制度的制约。当前院系为了管理方便的需要,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了很多硬性规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统一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题目,使得学生的选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题目陈旧,学生不感兴趣,仍然要硬着头皮去做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形式多、实质性内容少等等[l]。
3提高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有效可靠运行,例如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生的理论课上完了,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上课的心理准备了,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难度加大,可以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进行,第八学期再上一些选修课程,这样管理起来更加有时间,有效性更好。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表,细化内容,进行过程管理等。
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
学校要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让教师和学生手中有研究项目以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充分的内容质量保证。目前,各类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方方面面加强内涵建设以保证人才质量。通过学校“本科教学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立项一批教研项目和实训基地。由于内地企业发展规模不大,科研能力不强,并且技术含量不高,对专业支撑力度不强,学校要花大量资金以教学研究立项形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一个基地投入20-30万元,让专业教师负责实施,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建设,毕业实习有了具体的科目内容。同时,学校要利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大力进行建设,大力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申报省级“质量工程教学”项目;利用高校“振兴计划”建设工程训练中心;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大力进行实验室建设;推进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培育计划;通过学校“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等有力地推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负责人选聘工作,优秀教研室和优秀实验室评选活动等等。让我们的专业建设有声有色,内涵丰富,必将促进人才质量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弱的局面。
综合推动各项举措
学校要综合推动各项举措,例如让企业界人士到校作报告,派遣大量教师进驻企业担任科技_,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进院系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就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的着重点进行说明,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着重进行强化、改进,教师与企业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者回校设立奖学金,通过多方举措的开展,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明显加强,各种教研、科研、参观交流等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为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广阔的空间,其专业性、质量和深度都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加大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意大赛等国内大赛投入力度[5],鼓励学生广泛参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大奖,受到了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校工科学生的发明专利更是屡见不鲜,有一个在校学生个人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有十几项,给全校师生作了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实践能力更强,能把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学校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通过各种举措的实施,为提高人才质量做好准备,剩下的工作就是管理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规范有序进行。对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校院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实施方案并且按照此方案认真实施,做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认真谋划,做好规划,形成制度;中期真抓实干,无缝连接,不留死角;后期认真总结,收集资料,做好考核。使得我们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特色,内容丰富。在具体细节上,我们还需要深入进去,譬如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行抽查,范围还要更广,不仅要从形式上,还要从专业内容上去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抽查评阅,使得教师能够轻松快捷地进行,克服现在这种传统的模式,提高实施的有效性。
经费的支撑
经费的支撑,要进行专项经费拨付,专款专用的方案,一定要明确,我觉得这一块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现在模式是没有明确,很多都停留在意识上,实际中根本没有做到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经费保障。这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表现出来,各项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运行下去[6]。
4总结
作为一所一般本科院校,皖西学院在近13年时间里,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势而上,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由师范教育为主到综合性、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两大转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好的成绩,实现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并取得好成绩;为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内同类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3年我校接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评估专家对我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学校对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而又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皖西学院正在多渠道研究改革方案。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常支持,在今年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已完成了对2013届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工作总体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长期的教改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课题主持能力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层次结构合理,涉及面较广,大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经验,他们参加了工科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我国工科专业的办学现状及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比较了解,教学经验丰富。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高等工科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l]丁立明,李寒旭.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李国锋,李云龙,张志刚,等.试论高校毕业实习的教学与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7.
[3]李文红.浅谈高等学校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4]周建平.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乏与觉醒[J].南京:江苏高教,:71-73.
[5]刘星.论政府服务超越”顾客导向”的必然性与可能性[J].太原:理论探索,: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