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第1篇
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阐明有关文学本质、特征、创作过程、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以及作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门科学。是文艺运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经验的科学概括。学习文艺理论,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文艺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后,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和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并为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创造条件。
撰写提示:针对于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特点,它重在探讨文学现象的规律、原理,可以是作家、作品的评论,可以是一定时代的文学思潮、流派、作家风格的研究,还可以是文学中的理论概念、定义和原理的辨析与质疑。作为本科学生,我们主张以侧重文学批评为主,也就是说,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作家作品的基础之上,做一些个案研究,当然也可以对某种文学现象做综合的概述与总结。有的学生洋洋洒洒写下了长篇论文,大多都是感悟式、描述式的,要说明什么不清楚,甚至很多学生不会提炼自己的观点,论文的小标题不能准确反映文章的内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理性思辨能力的缺乏,浅尝辄止,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分析的习惯,语言的概括能力也较差。因此撰写文艺理论专业的论文,要有思辨的精神和感悟的能力,将思辨和感悟相结合,抓住重点,做到融会贯通。
参考论文题目:
难度 ☆☆☆☆
1.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3.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4.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5.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6.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7.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8.论艺术灵感的特征
9.论文学的风格的形成
10.论艺术直觉对诗歌创作的意
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学原理》,朱立元,华东师大出版社。
3.《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4.《文学理论》,韦勒克,三联书店。
5.《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6.《文学理论讲演录》,王一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中国古代文论新编》,李春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学经典阐释 》,朱志荣,上海古籍出版社。
10.《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何懿,安徽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第2篇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全世界范围(除中国外)各主要民族和文学大国几千年的文学沿革,从远古的神话,公元前十几世纪的史诗,直至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所有优秀文学成果。与中文系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比较,本课程的内容具有显著的异族文化特色。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化特色,扩大专业视野,建立世界文学的认识格局。
参考论文题目:
难度 ☆☆
1. 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2. 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3. 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4. 浅析国木田独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
5. 川端康成《千只鹤》的创作手法及意义
6. 极致美的追求——川端康成《湖》人物形象简析
7. 试论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暴力和救赎
难度 ☆☆☆☆
1.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 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3. 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4. 4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5. 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6. 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7. 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8. 对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_火车_意象的解读
参考书目:
1.《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比较文学教程》(修订版)胡亚敏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西方文论》(修订版) 孟庆枢、杨守森,高等教育出版社。
5.《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外国文学研究60年》,何辉斌,浙江大学出版社。
7.《“文化转向”与外国文学研究 》,林精、程巍,北京大学出版社。
8.《20世纪西方文学主题研究 》,蒋承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曾艳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西方文学研究 》,龚翰熊,福建人民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第3篇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_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第4篇
影视文学是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的合称。它可以对生活作出高度综合的反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通过塑造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唤起人们审美感知、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艺术形式。影视文学作为一种后起的文学样式,影视文学的历史远不及传统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然而凭借电影、电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影视文学在一个世纪以来迅猛发展,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至于一旦舍弃了影视文学,当代文学史便显得残缺不全。
撰写提示:从本质属性来看,影视文学首先是文学,它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因而它同其他文学样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共同规律影视艺术对传统文学的吸收、借鉴与改造形成了影视文学。同时,由于影视文学借助于影视传播媒介,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影视媒介特点。影视文学可以说是古老的传统文学与新兴影视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突出影视文学自身的特点,选好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新意。
参考论文题目:
难度 ☆☆
1. 歌剧《小二黑结婚》中_小芹_人物角色塑造
2. 试论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人物形象
3. 守望逝者 感悟生命——浅析日本电影《入殓师》的生命观
4. 当代文学名著电影改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以《白鹿原》为例
5. 以女性视角寻找和阐释历史——女性主义对李少红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难度 ☆☆☆☆
1. 《大宅门》与京味儿电视剧
2. 中国当下情景喜剧研究
3. 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
4. 关于近年来谍战剧中的反面人物形象的刍议
5. 中国电影拒绝寡俗——从张艺谋导演经历看《三枪拍案惊奇》
6. 谈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参考书目:
1.《影视创作文化学教程》,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影视文学教程》,邹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导论》,梁振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电影艺术观念》,游飞,蔡卫, 北京大学出版社。
6.《电影艺术赏析》,李标晶,浙江大学出版社。
7.《电视艺术:多元与重构》,高鑫,高文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电视艺术概论》,厉震林,中西书局。
9.《电视艺术理论》,高鑫,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0.《影视批评:理论与实践》,陈犀禾、吴小丽 ,上海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第5篇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人文社科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中国古代文学讲的是从上古先秦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状况,按照其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辽金文学、元明清文学五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复杂,内容丰富,作品繁盛,作家云集,流派纷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古代社会士人精神活动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
撰写提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思想及研究方法,一般说来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考据,考据是一种历史判断,主要在于求真和证伪;二是理论批评,理论批评是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就一个研究者的才性而言,可以重此而略彼,或者长于此而短于彼。然而就文学的系统而言,二者都不能偏废。文学发展的基本事实弄不清楚,就无法进行理论批评和分析,也无法对重要的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结论;另一方面,如果文学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弄清文学史实,二缺乏理论批评和价值判断,那么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应该努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考据与批评并重,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当代新的批评发放兼容,在还原文学发展史的真实过程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和批评。
在论文写作中,要注意学术标准和具体方法,特别是要明了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一)抓住学术难点,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样容易产出好的研究成果;(二)关注学术热点,寻找大家都在研究的问题,直达学术研究的前沿,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哪怕是一家之言,这样也容易出成果;(三)研究别人的研究,做出一个研究综述,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发现别人没有研究透的问题,做继续性的研究。不管如何一定要选择熟悉的研究对象,阅读原著,收集资料,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提炼观点,组织篇章结构。
参考论文题目:
难度 ☆☆
1. “三曹”诗歌艺术研究
2. 论杜甫叙事诗的艺术手法
3. 论李白诗中的浪漫精神
4.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5.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价值
难度 ☆☆☆☆
1.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史记》的文学成就
3. 陶渊明与他田园诗歌传统
4. 论建安七子的诗歌创作
5. 论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6.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7. 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8. 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 论《牡丹亭》的思想意义
10.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参考书目:
1.《诗经今注》,高亨,上海古籍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上海古籍出版社。
3.《唐宋名家词论稿》,叶嘉莹, 河北教育出版社。
4.《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谈艺录》,钱钟书,中华书局。
6.《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7.《美的历程》,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
8.《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
9.《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0.《中国文学史之宏观》,陈伯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第6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那些?看看下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吧!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