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课毕业论文(必备3篇)

个人学习 6 0

团课毕业论文 第1篇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足球文化在促进中国发展和社会地位提升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弘扬和发展足球文化的基础,如果想要提高国家的足球水平,让中国的足球文化更多地为人认可,就必须从学生抓起,从学生校园生活开始。学校是人们的第一个交际圈,所以一切应从学校出发。但是学校里缺少很多足球设施,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如何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基于此现状,笔者简单论述了在进行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改善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尴尬现状。

关键词:足球文化;建设;青少年

引言

目前,由于我国的足球水平不太乐观,所以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决定要加强青少年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青少年是国家的基石,所以想要提高国家的足球水平,就必须要从青少年抓起。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足球文化建设水平都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如何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也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基于此,笔者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又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的足球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

1、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遇到的问题

1.1大部分学校开展的足球活动的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的学校由于认识不到足球文化的重要性,导致学校举办足球活动较少,学生未能接受完善的足球文化教育,甚至学生对参加足球认识有限,对于参加足球活动也并不积极。此外,大部分学校的设施也非常落后,没有开展足球活动的硬件设施,导致学生即使对足球有一定的兴趣也因为设施的落后不能进一步做正规的足球训练。

1.2校园足球基层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拥有专业的足球教练员,大部分学校未配备专业的足球教师,即使配备了大部分也非足球专业,不具有教练员的证书,无法对学生给予专业系统的足球训练,短时间内他们无法制定出一个全面的训练方案,训练内容也没有因人而异,导致训练结果非常不理想。

1.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现在许多人对足球有误解,导致在足球文化这一方面资金投入不够,缺乏资金购买正规设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不具备正规的足球场地,不少学校将各种器材设施都建设在足球场地上,以完成一系列体育教学活动;有些足球场地非常的粗糙、陈旧,极易造成运动伤害。这样的设施很难完成正规的足球比赛和训练,导致校园足球文化难以开展。

1.4家长对足球的看法有很大的偏差

很多家长都认为学习是孩子最主要的事情,其他项目都不应该占用学习的时间,不少家长认为练习足球没有多大的希望,将来就业困难此外,由于足球运动具有对抗性质,许多家长也担心孩子会受伤,并不希望孩子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家长们忽略了足球的运动功能,认识偏颇,也是校园足球文化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

1.5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如果想要完善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政府支持占首要地位。但是目前看来,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是远远不够。比如曾经参与过培训并且拥有足球教练员证书,在教师评职称的时候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但是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落实了这项规定。学校未能建立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开展的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只注重于形式,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些都是阻碍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如何构建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

2.1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完善与校园足球相关的各项制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可利用寒暑假期选派有潜力的体育教师们到一些足球发展较好的国家去学习,因为只有掌握了先进理念和技术,教练员才能更加清楚、明确地认识我国现在足球运动事业的发展状况,科学指导学生们进行训练,才能真正促进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运动水平。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得不到发展和进步,究其根本就是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学校领导应该加大对校园足球文化的支持力度,比如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足球协会并配有专业足球老师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足球有关的活动和赛事,号召全校师生参与进来;可以根据比赛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奖励制度,参与比赛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加分和奖励并得到更好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时间和指导比赛时数均可作为工作量。学校应完善校园足球文化的各项制度,教师和学生要严格遵循学校规定。

2.2增加经费投资,合理分配资金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对地方校园足球的开展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这些款项在具体到学校时却杯水车薪。据调查,适合中小学生开展足球活动的场地仅占4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足球文化的开展。据了解,我国中小学校的运动场多数是小场地,条件差一些的是在土地上踢足球,除了一些改迁郊区的新校院外,城区内的中学有标准的足球场地不多,一些地方上的足球场只是随便建造,而且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有的场地设施老化,很容易造成学生运动伤害。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企业,如广东恒大集团、苏宁集团、新鸿基地产集团等赞助和投资校园足球,促使校园足球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扩大。除此之外,无论资金多或少,我们应该合理支配,节约开支,把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

2.3举办校园足球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

要让青少年多融入到足球中就要尽可能多地举办有关校园足球文化的活动,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中。最近,就有一部热播剧《旋风十一人》,该剧主要讲述了一群热爱足球的少年在教练的指导下实现了自己的足球梦。可见学校是足球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可以安排两名专职体育教师负责教职工足球俱乐部及学生足球协会的筹建,完善足球协会机构,鼓励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如校级友谊赛、教职工交流赛、班级联赛、裁判员培训、足球讲座等。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更多的人了解足球。学校也可以创办和发展学校足球文化节,大力弘扬和宣传足球精神。在举办校园足球活动时,老师们也可以参与进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足球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更好的足球氛围。在举办学校文化节的同时,可组织足球知识竞赛、足球才艺表演、年级足球师生联赛等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丰富了老师们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2.4建立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奖惩制度

要想更好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设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青年优秀人才,笔者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还需对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可通过对各地相关足球赛事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针对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奖惩标准和制度,对一些做的较好的学校进行奖励,对一些做的不好的学校进行指导和帮助。还可以奖励成绩突出的球队。当学校组织校园足球活动和比赛时,由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监查监督,可以以照片、秩序册、运动员名册、成绩册等实物为依据,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形式监督。对表现突出的球队队员进行奖赏。制定校园足球评估标准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奖惩制度的建立能够促进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更好地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栋梁。

3、结语

目前,足球在我国的发展态势亟待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导致青少年对足球文化了解严重不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体育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得以确立,在各项体育运动都能为国争光的时候,只有足球难以为人称道,引国内外一片唏嘘。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准确把握时机,大力弘扬足球文化和足球精神,帮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足球、了解足球,为青少年们营造出良好、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以共同推动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东,何志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3):106-108.

[2]李铁,孙红叶.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研究[J].文化视野,2013,21(2):113-116.

[3]林金标.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4):81-85.

团课毕业论文 第2篇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内在地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识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大致相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人的文化,是组织精神层面的管理。在各自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导向性、团队凝聚力、约束力、精神激励及推动等。基于两者的共性,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两者实现高度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学工结合”。在高职高专校园内营造企业运营环境,与高职高专大学的特色学科实现对接,这样才有利于体现高职高专大学独有的办学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高职高专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缺乏文化底蕴

目前来看,大多数高职高专大学成立历史晚,不管在办学规模、硬软件设施、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造成高职高专大学校园文化没有历史底蕴,显得品味不够、层次不高。

2、盲目跟风

社会中很多高职高专大学通常采用“拿来主义”,存在盲目“跟风”,模仿其他高等大学,尤其是本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创造校园口号、第二课堂组织、注重表象化,造成“只懂皮毛,不伦不类”的局面,无法触及校园文化的灵魂。

3、缺乏特色

高职高专大学的基本办学理念就是要体现“职业性”,但是现实中高职高专大学往往忽略了此点。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大学学生时,往往定位于“高技能型人才”,希望招募的新员工做到“零培训”上岗。对于企业文化的接受,企业也希望新员工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及企业文化,做到无缝衔接。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因此我们需要迫不及待地建立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特色”的高职高专大学校园文化,增强高职高专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特色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意义

1、有利于学校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校园文化在教育、培养和塑造人的品行、情操、意识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和谐校园创建过程中的重要性是其它因素不可比拟、无法代替的。注入企业文化这一新鲜血液后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更是要彰显出“高职高专”特色,充分发挥其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2、有利于增强教师职业角色感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不同于企业中的员工,尽管现在高职高专大学教师在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他们初出茅庐。理论功底也许很扎实但是缺少实战经验,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教学,掌握相关企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自己在企业中职业角色的认知。

3、有利于培育学生职业意识

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为典型的“90后”,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自律意识、自学能力等普遍较差,在就业中往往出现“不适应”症状。事实上,这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自己职业意识薄弱等因素的结果。因此我们将企业中的管理理念、人文情怀、生产氛围潜移默化地植入校园文化,有利于未雨绸缪,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4、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将优秀企业文化植入校园文化中,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推广,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学校新鲜血液的输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针对性,培育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四、企业文化特色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一场价值革命,但在建设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校园文化建设本质上要求拒绝浮躁,应该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在感性中实现质的突破,用绚丽的表象点燃整个校园的激情。

1、建立校园MI(理念识别)

第一,建立全体教职工的价值观。校园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关系着高职高专大学的生死存亡。高职高专大学不同于企业,它的“客户”主要是学生和社会: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高职高专大学教师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教给学生做真正的人、做正直的品德高尚的人的道理。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第二,建立大学远景及大学精神。高职高专大学应该结合自己办学历史及办学目标来体现高职高专大学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校园精神及理念,培育个性鲜明和内涵丰富的校园精神及远景,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教职工及学生的内在潜力。

2、建立校园VI(视觉识别)

在高职高专大学发展过程中,要以务实的态度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园识别各个要素,包括统一的标识、校园服装、旗帜、宣传语、印刷品等以此来规范教职工及学生的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树立本校特色形象,增强学校责任感和办学信誉。

3、建立校园BI(行为识别)

第一,教师、企业、学生实现联动。学校将优秀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例如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加强徐企业之间合作,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开发实用的课程,建立具有企业文化的实训室,作为高职高专大学的“双师型”教师必须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建立全新的育人环境。在学校第二课堂方面体现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氛围,建立具有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第二,校园外部服务社会。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学校确立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规范师生在校园外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现学校风采。

4、塑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文化

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有机体,具有校园特色的环境对教师成长、学生培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要认真分析校园特色发育的物质文化,使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的有力因素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例如根据自己办学历史,校园内部体现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风采;将校园建筑物以企业冠名形式宣传企业文化,根据学校办学专业,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处处体现专业特色。

团课毕业论文 第3篇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阐述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其次是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再次是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硬件的建设。比如:教学设施、基础设施、校园景观等。制度文化建设,是指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而文化建设主要指在思想上对学校的师生进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育。然后让师生形成自身的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1]。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但是广播电视大学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要提升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就必须对其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提出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

一、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的虚拟性

远程教学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特征。它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网络为平台,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变成了人与电脑、网络的交流,这就是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虚拟性的主要原因[2]。首先,教学环境的虚拟化。因为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对课件进行制作,然后上传,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最后通过教学论坛来进行知识的解答。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比如:教学论坛和QQ、微信等。这样就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的面对面的沟通。人与网络、平台的对话代替了人和人的对话,因此,他们的教学环境是虚拟的。其次,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的承载方式上同样也是虚拟的。因为广播电视大学主要是以网络教学为主。网络文化的虚拟就决定了网络教学的虚拟。比如论坛、博客、QQ群、电子邮件等都是虚拟的承载方式。

(二)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开放性

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的生源非常广阔,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年龄也是各个年龄段都有,他们的职业也不相同,家庭背景也不一样。因此,这些学生的思想观念、经历和各自的追求也不一样。因为生源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的复杂性,多种价值观的交流和融合就形成了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点。而且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员大都来自工作岗位的员工而不是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经历就相对于学生来说更加贴近社会:各种各样的观念,各种各样的经历,价值观的多样化[3]。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中,他们的各种思想和观念在彼此地影响着,也在包容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矛盾,最终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同时,因为学员的社会化决定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必须与社会上的其他亚文化进行融合。每个学员都是社会亚文化的载体,在他们的学习中这些文化就被带入到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中。这些亚文化与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相互补充、调剂、融合。从而在开放的格局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的服务性

广播电视大学以自身的网络平台、办学经验、系统优势等为学生提供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服务。它为我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它也为广大的公民提供了公正公平的教育机会,为全民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必须遵循它的历史使命———为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提升服务。

二、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弊端

(一)认识上的缺陷———本质和内涵的把握不到位

电大是开放的,主要服务于成人,要全面重视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组织起来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就是搞好了校园文化。这就是对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不明确的一种表现。在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引导规范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就会被激励,这就是良好的校园文化的作用。相反,如果学校对校园文化不够重视,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积极性,也不能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作风也不积极,缺乏敬业精神,因此教学效果就不理想。更严重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就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到学校办学的声誉[4]。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单一

在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基本都是校园活动。比如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这些活动是必要的,对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的增进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它并不是全面的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其实要将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载体进行明确才能解决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狭义认识。电大的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包括:物质、行为、制度三种。而且,有的组织活动就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因此,在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对物质载体和制度载体进行强调。比如校园的景观、学校的标识、校园相关的文化制度的制定等。

(三)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学校的领导方面看,他们在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不够重视。首先他们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设置在附属地位上,没有具体的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也表现得不够积极。比如:在一些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很多情况下,学校领导的缺席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对这个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教师方面看,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他们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没有热情。他们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最后,在学生方面,由于学生的各种原因,他们一般都只在乎最终的成绩,在各种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面前,他们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比较冷淡。因此,综合以上三种主体对于电大校园文化的态度,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四)特色不突出

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对于校园文化的重视不够,他们就一味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及内容,忽视自身的特点。比如:他们仿效普通高校开设现代感很强的校园活动,而没有考虑自身的基础设施、生源情况、教学手段等基础情况来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与自身的实际格格不入。造成了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不突出的情形。

三、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的策略

(一)加强广播电视大学的组织领导,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观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建设新时期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必须要求教学的所有主体思想意识得到革新。首先,要重视对校园文化理论进行,其次是充分认识对校园文化的作用进行,重新来审视和反省,进而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应将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一件无上光荣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政绩观。要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制定建设目标,并细化目标,制定合适的内容,将任务落实到人头。同时,也要在财力上为校园文化的开展提供支持[5]。作为电大的师生也应该对校园文化加大重视力度。要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贡献一己之力。不仅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还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文化建设才有活力和动力。因此,要对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进行提升,让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一起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促进其良性发展。

(二)对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载体进行拓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

首先,因为校园文化活动这个行为载体是最常见的,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对其进行发扬和改进,以此来丰富大家的课外生活。比如可以在教师节、元旦节等重大节日举行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师生都得到放松,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同时,开学、毕业典礼也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在活动中能够具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还有一些社团活动,也是联系师生们情感的纽带,增强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其次,要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比如,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对它进行电大自身特色的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长廊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还有一些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也是必须要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基础设施。当学生在校园里驻足观看时,他们能被那些具有特色的景观所吸引,并对其产生热爱之情,进而有荣誉感。这些景观就是学校的文化观、教育理念、价值观的体现,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就得到了熏陶,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的积极作用。再次,广播电视大学还要对自身的制度文化进行建设。所谓制度文化,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这些制度既要规范、严谨、科学、严格,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即人性化。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传递给学生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培育,培育出合格的、综合素质都很高的学生。因此,这些制度必须要包含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最后,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电大的校园文化必须经过提炼,然后对这个核心的价值观进行发扬和传承。可以通过多种载体来进行宣传。比如:校徽校歌校训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学生就会对学校的文化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敏感度和自觉意识。

(三)增加参与主体的活跃度和积极性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领导的重视。他们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位置摆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科学的方案,并定期对方案进行修正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其次,教师和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6]。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此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同时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更多地联系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扩大他们的交际圈子,提升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电大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学校要对他们的诉求进行统计,然后可以针对一些问题来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一些技能比赛,讲座等。让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四)发扬电大网络文化的优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电大的虚拟校园文化有其深厚的基础,比如,它本身就具有的技术优势,学员的基础等。因此要对网络文化进行弘扬,提升电大校园文化的特色。首先,要将电大的教育功能进行强化。因此,必须充实学校网站的教学内容,让更多、更高水平的知识和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教学质量的口碑和品牌。其次,在交流平台的管理上要下功夫。不仅要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进行引导,让其具有正能量,也要在交流平台上打造交流的热点和话题,提升平台的关注度和人气[7]。比如,可以在平台上征集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以此来激发大家参与到平台上进行交流和互动,提升网络文化的号召力。

结束语

综观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从参与主体来看,必须要调动学校的领导、师生参与积极性;从策略上看,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为、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所有参与主体的努力,也需要相应的内容来进行支撑,这样才能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官华,李静.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8(01):12-15.

[2]熊财英.推进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35(05):163-164.

[3]杨晓帆.基于开放大学建设环境下的虚拟校园文化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20xx(10):57-58.

[4]贾陆和.比较视域下的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浙江开放大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06):17-20.

[5]王怀启.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房山分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1):46-50.

[6]肖晖.电大校园文化建设探略[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4):10-13.

[7]姜琪.新媒体助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1):108-110.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