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公允价值 第1篇
1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较高。首先,应该承认我国在市场经济与市场交易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欠发达、活跃,金融市场规模小、金融工具使用不普遍,因此,要取得有关的公允的市价就要花费很多成本。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的,要求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成本。
2运用公允价值不应作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会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便利条件。这让笔者联想到:1997年至2000年间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1998年6月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首次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而到了2001年财政部又不得不紧急刹车,在当年和修订的11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到了2006年2月15日,在财政部正式的39项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就有22个。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历程比较坎坷,从一开始的大力提倡,到后来修订中的回避,直到现在的重新引入,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财政部对公允价值问题公开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可以得出:公允价值与利润操纵之间并不是没有必然联系--公允价值本身可以成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但只要企业都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投机倒把,就一定能够回避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问题也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控制。
3可操作性。在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这方面,确实含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与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内容的缺失有很大关联。因此,可能会阻碍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有效性,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较多的可操作空间。
4可靠性。很多人认为公允价值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估计、假设和判断,可靠性不足。原因在于公允价值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公平交易,非市场化的因素还在很多领域存在着,使得企业的部分资产与负债缺乏统一的完善的市场评价标准,难以使得公允价值有凭有据,所以信息质量很难保证。就拿公允价值在垄断市场上的情形来说吧: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垄断行业真实存在,因此垄断企业作为垄断方具有绝对的价格决定权这一优势,被垄断方对于交易的价格多少存在一些非自愿性。但市场始终是资产或负债价格的决定者,在垄断市场上交易双方如果最终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则垄断价格仍可作为公允价值;但问题是价格的垄断源于市场的缺陷,背离市场评价,显然会引起公允价值的操纵问题,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因此不得不承认公允价值在垄断行业的公允性是存在争议的。当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会计核算也一样,估计、假设、判断原本就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并互相影响可靠性。在会计领域,可靠性不等于精确性和绝对性,而应该理解为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方式,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能很好的体现。
应用建议
1建立规范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框架体系。自2006以来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已有22个准则,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体系进步的结果,但是还应看到:目前,我国经济事项中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事项很多、且缺乏规范的指导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和缺少计量公允价值的实务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紧迫性将会越来越引起我国会计理论界的重视,因此加速完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对具体指导和规范经济活动的发生、堵塞原有会计计量方法的漏洞、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2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的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将成为我国会计工作领域中应用与实践的关键,而公开、活跃、健全的市场环境恰恰是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作为研究公允价值理论最有代表性的美国,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市场规则为主、政府监管为辅--只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公开活跃的交易市场,才能使公允价值计量不受利益集团的操纵,从而实现经济交易的“公平”、“公正”。
会计毕业论文公允价值 第2篇
引言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证券界、学术界人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继1993年会计改革后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计改革,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担忧,投资者担心与忧虑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允价值对投资者的决策会产生什么影响,二是公允价值能否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笔者就这些问题,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差异、应用、影响展开了较详尽的分析,并融入了个人的观点及建议以供广大投资者和财务监管人员参考。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和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的英文是“FairValue”,Fair的相关解释是“公平的,正直的,公正的”,而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在会计领域,各国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5年6月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2)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本质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不是对立的概念,它是客观经济等环境变化的产物,并随着客观经济等环境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展,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对经济环境和经济实质的反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能公允反映一项资产真实价值的是公平交易市场上的价格。由于在一个公平交易(交易必须本着自愿原则进行,清算及其它非持续经营下的价格或强迫交易的价格不是公允价值)的市场上,集中了来自各方面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人们通过各自掌握的信息和估计进行竞价,从而消除了个别供给者或需求者的偏见。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对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重新计量,有时在缺乏市场价格时还要应用现值技术。这种计量因为有各种条件的约束,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绝对的准确,只能是一个估计金额,即相对公允的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理念下,编制报告日或交易日以后的任何新计量日,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分析比较
(一)投资性房地产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与原制度差异分析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范了投资性房地产,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为赚取租金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
新准则在确认初始计量部分明确规定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对后续计量公允价值模式的条件进行了限制,要求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而且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它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法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有关规定处理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消,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企业才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计提折旧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以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单独计算。
在旧企业会计制度下,人们将企业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看待,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在存货或固定资产科目中核算,土地使用权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并按其估计使用年限提取折旧或摊销费用,如果后续支出使可能流入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要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而增值后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此外的后续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减值准备会计期末可按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固定资产净值往往不能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因为投资性房地产在经过数年以后,它们的市场价值不仅可能高于其账面净值,还可能高于其账面原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以商品房为例,自从国家推出货币化分房的政策以来,商品房的市场价格基本都在上涨,近几年涨势尤甚。若一个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在旧会计制度下此应按历史成本记入企业的固定资产,并按其估计使用年限提取折旧。然而当对这个房地产进行多年的折旧后,原本净值无几的该房产,依然可以在市场上按现价卖出大于净值许多的价值。显然,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房地产的市场价值,歪曲了企业投资的真实含义,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并给企业当局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极大的损害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所以,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计量和提取折旧显然是不适合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期末将投资性房地产按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估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以转换日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的账面价值,转换日公允价值与投资性房地产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将其差额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计入当期损益,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可见,新会计准则规范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与期末估值,提出以公允价值为标准,这样对企业本身、投资者、债权人、企业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都有益。
com(二)金融工具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与原制度差异分析比较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它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嵌入的衍生工具)。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不作为有效的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等),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的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悖,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由于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短期在市场中价值变化比较大的属性,所以用历史成本等其它方法计量是不能正确反映市场价值的,而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好的反映其市场价值。例如,一家上市公司以每股20元的价格在证券市场买入1000万股股票,到期末该股票涨到40元,如按照历史成本的计价方法该公司的20000万元的账面所得是不能计入当期利润的,体现在报表中的股票价值仍然是按照20元的成本计价;如果按照公允价值的计价方法,这部分股票将按照40元计价,可为公司增加20000万元的投资收益。FASB在1988年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FASB1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最佳的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而言则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七条第一款、第八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条规定都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减值等都是以公允价值为标准的,其实质是要求对交易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旧准则采用历史成本法等计量“只报忧,不报喜”致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新准则对投资的分类不再局限于旧制度按时间长短来划分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而是从投资交易的目的性和经济实质反映经济内容来分类.(即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及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而且分类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2.填补了初始确认和终止的确认标准的空白;3.将旧制度仅在表外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4.采用了公允价值核算来调整所产生的损益。新准则的确定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单只债券的质量研究和市场行情预期判断以及对市场风险的考虑和防范,不但能够更好的反应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适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还能够满足会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三、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标志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其应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在基本会计准则中果断引入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广泛应用公允价值,明确了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计量的属性,充分反映了我国会计实现国际趋同的信心和决心。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我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基础条件
会计毕业论文公允价值 第3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公司;财务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介绍
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计量属性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如何选择计量属性,形成能够达到会计目标的计量要求,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金额。在市场发育比较完善的条件下,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可使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有一个比历史成本更相关,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的同时,将其推广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方面去,从而彻底改革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模式,使会计对企业的计量实现与经济学家的预期(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相一致。
2公允价值计量势在必行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的要求
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一致性和配比性等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的要求。例如,收入与成本、费用在时间上和因果联系上是配比的,但执行原会计准则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从以上可以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上市公司能更真实合理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会减少不稳定性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颁布与实施对增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能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金融创新发展极快。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对其进行定价风险加大,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中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但从法律的角度看,由于签约双方之间的报酬与风险已开始转移,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除了能了解已发生业务的信息外,还能了解正在发生的业务的现时信息以及其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影响的可能程度,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此时尽管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尚未完全实际履行,但在会计上也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由于其没有历史成本,原会计准则对此无能为力。而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借助各种估价技术,并且在估价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其可靠性倍受质疑。例如,在采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时,上市公司必须估计与资产或负债相关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确定恰当的折现期限和选择适当的折现率,而这些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亦很容易被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所利用,为其操纵利润提供更多的弹性空间。
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增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与我国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的任何变化,如资本市场权益价格大幅度调整等都会立即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反映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来,从而加剧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例如,在利率大幅度变动时,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相比,能更为迅速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计提的减值损失则比较保守。
监管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在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同时,往往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监管资本,使得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在性质和数量上产生新的不一致,增加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难度。公允价值计量对监管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监管人员要在短期内全面掌握这些专业技术是相当困难的。
4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公允价值估价的可靠性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的不是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有报价的资产和负债价格的确定,而是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需要通过特定方法确定其资产和负债价格的确定。在我国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基本遵循市场报价,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使用估价方法确定公允价值,如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对于使用模型确定公允价值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在假定相关人员保持公允职业判断的基础上,模型相关参数的确定受到相关人员职业水平、估价对象和市场完善程度等因素影响;二是相关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我国目前使用公允价值,应进一步细化对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估价的指导性文件。此外,还应制定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
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美国作为公允价值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源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带来金融工具日新月异,对计量属性提出新的要求与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带来的信息使用者更倾向于关注信息的相关性。这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还需要有相适应的市场环境。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
参考文献
会计毕业论文公允价值 第4篇
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表之中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计入资本公积,在权益表和利润表中“综合收益”下披露。由于数据收集困难,本文仅研究计入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同时控制资产负债率等信息,检验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银行信贷契约的影响。首先,检验公允价值对银行短期贷款决策的影响。虽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未实现的收益,其收益或者损失不影响企业当期现金流量,但是损益的变化会影响债权人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算。尤其是短期贷款,银行更看重企业的短期还债能力,对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利润增长应该更加关注。因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计入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银行短期贷款决策显著相关。其次,检验公允价值对银行长期贷款决策的影响。银行长期贷款由于贷款期限长,产生的不确定性大,且合同签订后更改成本高,所以企业的后续盈利能力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其直接影响企业到期是否能还本付息。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企业利润的重要构成项目,影响到银行对于企业未来盈余及现金流的预测。所以,银行长期贷款决策与公允价值变动有关。因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计入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银行长期贷款决策显著相关。
二、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本文选取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剔除了数据有缺失的公司、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金融类上市公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共选取1022家公司为样本的相关数据。本文数据来自于锐思(RESSET)数据库。
(二)研究设计1.被解释变量。本为借鉴刘慧凤(2012)的研究,选取新增短期借款(SLOAN)和新增长期借款(LLOAN)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公司期末和期初的长、短期贷款的差额(经过对数处理)作为贷款决策的替代变量,以检验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是否与银行增加(或减少)给企业的贷款相关,确定公司会计报表新提供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是否影响银行判断企业还贷能力弹性。2.解释变量。本文采用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FVPS)作为解释变量,研究与银行长短期贷款决策的关系。3.控制变量。本文根据陆正飞(2008)和刘慧凤(2012)等的研究,选取流动比率(Quick)、资产负债比率(Quick)、现金流量比率(Cash)、存货周转率(Turnover)、公司规模(Size)、筹资现金流需求(FCFI)等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4.回归模型。本文使用的回归模型如下: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根据模型一和模型二,运用spss17.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出表2。1.银行短期贷款与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由表2可知,模型一的AdjustedR2为0.208,较理想。筹资现金流需求与新增短期借款呈反比,公司规模与银行短期借款呈正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银行短期贷款呈正相关,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越大,银行做出短期贷款决策的可能性越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由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利润的增加越能够代表企业的真实价值,银行在作出贷款决策之时也会进一步关注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2.银行长期贷款与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由表2可知,模型二的AdjustedR2为0.252,较理想。筹资现金流需求与新增长期借款呈反比,公司规模与银行长期借款呈正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银行长期贷款呈正相关,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越大,银行做出长期贷款决策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资本市场越完善,债权人对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越敏感。
三、结论
会计毕业论文公允价值 第5篇
1、完善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有效措施
企业应该确立合理科学的财会管理目标及管理机制
在新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必须确立合理、科学的财会管理目标,其应将合理经营、最优财会政策当作财会管理的目标,且通过对资金价值及风险报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来确保企业的稳定、长期发展,进而使企业的价值尽可能达到最大化。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股东财务的最大化、利润的最大化及产值的最大化相比更加合理,其将企业长期发展、稳定放在了首位,并在企业的价值增长中对各方关系、利益进行平衡,尤其是强调报酬和风险二者之间的平衡。企业必须把经济风险掌控在相应的范围之内,必须对新产品的研发给予重视、推陈出新,进而才可以达到客户的各种需求,确保销售收入长期、稳定的增长。另外,要想对企业财会管理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企业在建设、经营、生产中就必须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管理,必须加强对预算的有效控制、完善预算的审批制度。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相关的财务软件,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预算体系,能够让固定预算向滚动预算的方向发展,进而才可以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序、高效、科学的进行。
企业应对财会管理意识不断地进行创新
因为受到新经济时代的影响,企业财会管理的流程也变得越来越繁杂,企业想要确保才会管理工作顺利地进行,就一定要尊重客户的利益,更加紧密地与客户合作,以高效、开放、积极的财会管理理念、思想,利用智能化的技术来提升财务预测、市场分析的精确度。要想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使企业财会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就得从提升企业管理人员财务意识方面入手,让财务人员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观念。企业必须强化员工、企业领导的对财会管理意识,让企业领导以身作则,做好带头的作用。让员工与领导一起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的相关体系,尽量减少企业中的风险系数,进而才可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应对其现代化财会信息体系进行完善
企业的财会信息是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且财会信息有效、全面、准确对企业财会管理的水平提升有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现代化的财会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得以准确、高效进行。企业在建立现代化的财会信息系统时,首先应对企业会计的电算化系统进行创建,让企业财务数据及信息的处理可以更加准确、快捷。其次应该对企业财会信息来源渠道进行拓展,目前财会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财会工作人员进行采集,想要使现代化财会管理的信息系统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对其信息来源渠道不断地进行拓展。企业可以调动所有职员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配合、协调财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企业应不断加强档案文件及原始数据的利用、储存,企业财会的原始数据、信息是处理会计事务的主要依据,且其还可以给以后的会计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档案文件、原始数据的电子存档和纸质保存机制,这是创建企业财会信息体系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企业必须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来实现网络化的财会管理
网络化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将Imemet技术当作基础,把财务管理当作核心,将事前和事中动态的会计核算、远程操作、对在线的财务进行审核等工作纳入到其中,且还可以进行电子货币的结算、进行电子单据处理。网络化的财会管理则能够实时对企业进行监控,是企业的财会管理从静态转变为动态管理,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使企业的财会管理效率、水平得到提升。
企业应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在进行财会管理工作时,可以定期开展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相互交流的活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合作,进而使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得以高效的进行。另外,企业财会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敏捷的思考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且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现代经济财会管理工作理念,进而才可以使企业财会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才可以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具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增强。企业一定要不断提高财务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心,使财务工作人员能把工作和企业未来的发展相结合,进而才能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样才可以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2、结论
在新经济时代,传统、陈旧的企业财会管理形式早就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尝试、寻求新的财会管理方式,增强、巩固财会管理的体系,才能让企业实现稳定、快速发展的目标,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久不衰。进而才可以使企业的整体经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提升,为企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会计毕业论文公允价值 第6篇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随着各种形式的经济体制的出现,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创新型经济体制的要求,这种管理水平低、效率低的陈旧的企业管理方式严重地妨碍了企业在未来新经济中发展。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发展水平滞后的情况下,首要的是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寻找新型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企业财会管理上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手段
目前我国的财会管理模式还属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阶段,但是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大部分企业在财会管理网络化上的水平还属于基础的起步阶段,在技术和管理方法层面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种财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不仅不能合理联系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吸收的作用,还妨碍了企业在总体上对生产活动长远经营的预见性安排。低水平、低效率的财务管理方法阻碍了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渐渐地失去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企业财会管理职工涵养低
由于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企业,工作职位宽裕,所以企业内经常出现员工跳槽的情况。然后就员工的自身情况来看,很多员工本身对财会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的情况下,又跟不上现代化财会管理知识跟新的节奏。也就是说,在知识快速跟新的时代,员工却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于是出现企业的管理政策跟不上新的经济体制的改变,技术得不到创新。员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安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二、新经济体制的发展对企业财会管理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企业财会管理上的新要求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经济主要以市场为发展主题,以效率为经济发展目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参与到市场供求体系中,随着市场价格波动企业产品的价格也随之波动,并且企业缺少自主经营权,市场缺乏活力,面临着重组、破产和倒闭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根据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研究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解决基本的资金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企业财会管理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会,同时也打击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企业。在企业财会管理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和产品国际化,带动了国际间资金的频繁流动促进投资金融的国际化。为了让经济适应国际化的潮流,各国开始放宽和鼓励对外投资的发展。资金的自由流通,使生产膨胀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有效的财会管理方式规避风险并寻找发展机遇。
(三)科技创新对企业财会管理的关键影响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网路贸易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新的交易方式需要企业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财务管理去适应人们新的交易喜好和习惯。同时新的技术创新活动也促进着企业财会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财会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新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财会管理变得日渐复杂,对此企业要树立高效、积极、开放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可以采用先进或者智能化的财务管理技术对市场进行分析和财务预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也必须适时创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企业财会管理的能力
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还应注意对财会管理岗位员工自身能力的培养,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财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在学习提高相应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三)先进信息技术的创新引用
财会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着重要影响,以财会管理为核心引用先进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可以高效、集中、快速的管理企业信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也是现代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所趋,这种模式使得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从而保证企业及时发现经济运作中的问题,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
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将企业发展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进行统一,企业财务管理不但要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才能向多元化、现代化格局发展。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积极为企业员工的利益考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会计毕业论文公允价值 第7篇
摘要:对于财会核算工作,计量工作具有重要地位。实务中,由于在金融工具,特别在衍生工具方面具有计量需求,因此产生了公允价值。对此,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含义,分析了企业财会核算中公允价值具体影响,提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与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允价值;企业财会核算;影响分析;
企业开展财会核算工作时,财务计量属于关键问题,最终财务计量结果对于企业经济信息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强化财会计量方法以及模式等,以有效保证财务计量准确性,进而保证会计核算稳定发展。而公允价值模式应用于企业财会核算工作之后,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对其影响进行充分分析。
一、公允价值概述
在新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定位是:选择公允价值开展计量工作过程中,相关资产以及负债均需要根据公平交易原则开展,对交易双方实际资产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对双方开展负债清偿的自愿性进行判断,合理计量资产的交换金额。所以,公允价值能够直接进行公允价格认定,主要指交易双方基于公平交易的前提下对价格具有良好认同。实施条件通常为企业持续经营,应该将强制清算、交易等情况排除掉。因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不属于对立概念,前者为历史公允价值,财会开展入账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交易发生日实际市价重新计量公允价值。所以,公允价值涵盖后续计量与初始计量两种情况。因此交易内容存在缺乏真实性问题,因此公允价值一般采用估计方法,还可以选择相应成本法、市场法与收益法,主要根据市场实际价格展开调节。可以从以下方面了解其具体含义:
第一,公允价值是基于对双方情况较为熟悉条件下,进行公平交易时能够对双方的价格进行明确,所以具有一定公正性。
第二,双方均为持续经营企业,禁止在降低经营规模、清算过程中进行交易。
二、企业财会核算中公允价值具体影响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核算方面的影响
基于新会计准则背景,公允价值计量工具涵盖交易性金融负债与金融资产。而以实际角度分析,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属性最为相关,属于衍生工具中相关计量属性。通过公允价值对金融负债、金融资产等进行计量与确定的模式,属于会计核算系统中根本改革以及巨大创新。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开展金融交易活动时,需要以成本角度开展初期计量工作,之后按照公允价值开展后续计量工作,应该在当期损益中对其变动进行计入处理。则对于部分上市企业短期股票的投资行为,相关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进而以净利润角度对待因为市价增长所得账面盈利。
实际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应用方面始终遵循慎用原则,其和国际方面在公允价值上的使用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新准则重点强调: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过程中,需要为公众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真实、及时的会计信息,主要以此种理念推广公允价值,一定程度上和国际准则产生良好联系,并充分构建健全会计体系。在具体推广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行政执法、群众参与以及行业自律等力度,进而构建健全监督体系,保证公允价值可以将自身监督效力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提高相关企业财务核算准确性与清晰性。
(二)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和债务重组核算方面产生的影响
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债务人存在严重的财务困难,则债权人需要进行适当的实质性退让,即债务重组。其能够在当期损益中对债务重组损失以及利润等进行计入处理,而采用非现金资产手段开展债务修改以及清偿过程中,则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同时在当期损益中对重组收益进行计入处理。所以,采用公允价值之后,当期收益能够促使债务人当期利润增加。同时新准则要求,在换入资产计量方面主要通过交易性质确定是否选择公允价值方法开展计量工作。若是根据换出资产实际账面价值,则无需对补加所造成的损益进行计算,此种会计核算模式更加实用、简单。
(三)公允价值变动在所得税方面的影响
基于新准则背景,企业利润表增添一个全新会计科目,就是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此方面会涉及纳税内容。按照相关部门要求与规定,若是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的利润数额非常庞大,则可以暂时不对所得税进行计缴处理。即能够有效降低上市企业在纳税方面的成本,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等方面压力,此种规定不会对企业净利润造成影响。新准则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方面也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目的是促使新准则在执行之后和收税方面其他政策之间的差异得到有效协调,进而保证公允价值能够有序实施,同时引导企业合法合理地进行避税以及减税等,为公司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四)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产生的影响
按照《投资性房地产》要求,相关人员之后在得到有效证据对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可以不断地稳定获取进行有效证明时,才能够选择公允价值开展房地产后续计量工作。相关人员应该选择资产负债日投资房产公允价值作为支撑,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保证基于房地产升值条件下,能够提高利润。另外,针对此种类型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开展计量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以下条件得到有效满足: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当地的交易市场应该具有较高活跃度。企业在交易市场中获得相似、同类房地产价格与其它信息。需要保证上述条件的充分满足,才能够选择公允价值方法开展房地产计量工作,在当期损益中对原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差额进行计入处理。另外,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规范房地产计量过程中公允价值的操作,否则一些企业会借助变动公允价值对自身不良利润行进行调节。所以,新准则要求,不可以随意更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的计量模式。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投资性企业开始选择公允价值开展计量工作,有效提升自身当期净利润与净资产,能够将企业实际账面净资产反映出来,能够提供良好的会计参考。
(五)财务数据质量的影响
企业财会核算目的就是为使用这些数据信息的人员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信息,为其进行财务决策提供良好依据。而选择公允价值开展财会工作计量,则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能够对企业价值进行科学反映,主要是由于企业负债与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具有紧密关联,因此对于企业价值也有着较大影响。有效强化信息数据相关性,借助公允价值开展计量工作,能够对当前负债与资产实际价值水平进行动态体现出来。可以将新经济模式中经济事项客观地反映出来,主要是由于基于市场经济模式,新经济业务并不能够充分选择成本计量方法,只能够借助公允价值展开后续计量工作。能够作为调节企业利润的工具,由于公允价值极易对企业当期损益产生影响,对于各种类型的金融资产交易,若是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则当期损失与利润均会受到影响。在经济形势以及市场变动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变动也逐渐成为常态。
三、公允价值的注意事项
(一)强化会计人员的公允价值培训
要想有效保证企业财会核算中公允价值负面影响的有效控制,企业需要积极组织财会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保证相关人员可以充分了解新准则中公允价值概念、要求等。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公允价值内容、知识等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应该在会计核算中灵活使用该计量模式。另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学习公允价值的主动性,企业开展培训活动时应该结合奖惩制度,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员工予以奖励,进而有效激励员工进行学习,以保证培训效果。
(二)强化财会人员职业水平与判断能力
新会计准则在企业财务数披露方面制定一个严格规定,即根据财务信息内容、质量要求等对披露信息进行深入调查。针对企业开展考核过程中,会对企业管理内容、财务数据以及主体业务经营等展开调查,同时还会考核企业经营业绩和风险管理措施。开展财务信息披露考核工作过程中,应该积极根据信息质量要求开展。因此,由此能够发现,财会人员职业水平和判断能力会直接影响会计核算效果。企业需要以这两项内容为基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相关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促使其能够规范地操作行为动作,进而将公允价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还需要针对工作人员素质情况展开针对性培训。
(三)合并报表审计
引入公允价值之后,促使财务报表编制理念发生变换,开展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会结合公允价值属性,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作出相应改变,对审计和报表展开合并。因为财务报表能够协助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报表编制内容和其它方面内容,进行深证时,影响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发现的问题,进而有效分析、调查财务报表,保证报表中相关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全面的反映,审计人员和财会人员应该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建立良性合作,进而提高报表审计质量和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财会工作,公允价值属于一种全新计量方式。该方式在非货币性资产和债务重组核算、所得税、资产性房地产以及财务数据质量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有效保证公允价值的稳定发挥,企业应该积极强化会计人员的公允价值培训、强化财会人员职业水平与判断能力等。
五、参考文献
[1]武丽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受公允价值影响探析[J].经营者.2018,32(03):70-70.
[2]赵文汀.从信贷评审角度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231-231.
[3]宋慧杰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以平安银行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2):99-101.
[4]刘爽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信息化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7(7):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