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专业毕业论文(7篇)

个人学习 5 0

工商企业专业毕业论文 第1篇

摘要: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也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当前发展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剧。要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了企业自身需要加强管理和建设外,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当前发展阶段,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的竞争加剧,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结合当前发展实际,积极研究企业工商管理的改进措施,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对其发展的改进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发展;工商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到个人,企业,大到一个社会组织,一个国家,都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讲,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当前发展中,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占据优势,就离不开科学的工商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近些年来,在企业转型改革发展中,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健康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认识到其中依然有问题存在。因此,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科学的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企业运营的组织和计划的主导,也是企业内部协调控制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一、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方法和基本的理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与经营的主要方法,还对培养从事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帮助。从地位上来讲,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常规运营。具体来讲,工商管理主要对企业的项目、技术、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的调配等实施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中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企业众多,发展更新较快,科技创新要求高等发展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保持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当前发展阶段,企业工商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比较差

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压力,很多企业盲目地生产产品,但是却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调研,虽然产品数量较大,但是满足人们质量要求的产品并不多,这就导致企业的生产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相一致,企业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企业不能掌握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未进行改革的创新,最终都会导致生产的产品销量低下,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经济亏损。

2.缺乏明确的工商管理目标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重视企业产品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但是却忽视了企业的文化传播和且的管理目标。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和完善,企业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社会效益,这也是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的体现。

3.企业发展模式不科学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我国仍有很多企业实施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的虽然借鉴了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学习借鉴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思想,只是全盘照搬,并没有与自身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总体来讲,很多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独立的管理模式,导致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不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势在必行。

4.缺乏品牌化意识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发展的自由度也逐渐提高,企业之间的约束和管理相对削弱,企业在生产产品的结构和模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企业的品牌战略思想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尤为明显,企业的品牌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忽视了品牌建设,缺乏品牌战略思想,最终也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对策探讨

针对当前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水平,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找准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新的发展时期,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因此。企业要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我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全球发展理念,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思想,用国际理念来实行企业的管理,在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具体来讲,要从科技、人才、创新等方面加强,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思想,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推动企业发展。

2.不断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制度建设是工商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也需要科学制度作为依据好支撑。因此,科学的监管机制对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工商管理的制度是企业激励和惩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权利、义务、责任等工作进行细化的主要依据,更是企业法制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体现。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监管制度的现状,未来发展中,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首先,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弄清楚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其次,制定科学的监管制度,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将这些制度作为工作的主要参考和依据,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惩罚分明,权责分明。

3.与市场接轨,增强市场适应新企业不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企业工商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环境,在当前发展阶段,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了解市场需求,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市场所需,结合调研结果进行产品的生产,这样能保证生产的产品能符合市场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同样需要结合市场要求,了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活动的主要工作,存在的意义等,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创建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4.重视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也要紧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就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来讲,企业要在借鉴其他现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将工商管理落实都企业生产时间中去。以只是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指导为目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5.重视培养专业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生产和建设人才。企业的工商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销、发展规划和综合管理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人才相对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不多,这也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的创造力,新世纪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投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占据优势,就离不开科学的工商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发展中,企业要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就要认清发展实际,建立完善企业工商管理机制,加强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不断革新企业的经营模式,树立品牌发展理念,加强企业人才战略建设等,不断提升企业刚上管理的水平,让企业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敏,程杨,张渝.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6):106.

[2]原禄达.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2):120-121.

[3]傅晋虎.工商管理在企业的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71.

[4]丁城英.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分析[J].经贸实践,2016(19):102.

[5]黄磊.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探析[J].纳税,2017(23):75.

[6]袁媛.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75.

工商企业专业毕业论文 第2篇

【摘要】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其应用日渐广泛的情况下,本文分析了绩效考核的概况,根据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不断提高工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工商管理 金融 绩效考核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面对着诸多的挑战与压力,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的质量,使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绩效考核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绩效考核,重点研究了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绩效考核的不足,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为工商管理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绩效考核的概况

绩效考核主要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客观的考核与评价,以此了解其职务职责的履行此情况,并挖掘其胜任更高一级工作的潜力。随着绩效考核的发展,其必然逐渐发展为绩效管理,它主要是指通过监督与沟通,以此实现对某一团队或个人潜能的持续开发,最终保证组织预期目标的达成。绩效管理作为管理流程与方法,具有战略性与整合性,同时它以企业整体战略为前提条件,通过双向互动式的行为,以此实现了持续、动态与循环管理。

二、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现状

对于工商管理中的金融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组织相关标准,衡量组织业绩、效率及效益的完成情况,通过监督与控制,以此考察员工及分支机构的价值,核定其工作及经营成果。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对相关的工作进行总结,还要对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进,以此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绩效考核是由考核指标方式、指标内容、绩效反馈及衡量时间等构成的,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实施的绩效考核主要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方式,通过绩效考核,调动了员工及分支机构工作及经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但绩效考核应用于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急需解决。

(二)不足

(1)绩效考核理念匮乏。对于工商管理行业来说,绩效考核是重要的,其准确定位才能够保证管理问题的`解决及管理目标的达成。通常情况下,绩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并且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与配合,但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仅以人力部门独立实施,其他部门受其监督与管理,在此情况下,各部门人员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抵触、排斥考核,即便实施了部门及其人员的自评与互评,也难以保证绩效考核的成效,造成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便是各部门及人员未能准确认识绩效考核,对其定位存在偏差。

(2)绩效考核评价单一。现阶段,工商管理行业实施的绩效考核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考核体系的设计方面,通常情况下,考核体系融入了领导人的意愿,此时绩效考核缺少客观性与公正性,考核指标也具有较为浓厚的个人色彩。同时,考核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仅关注业务岗位与业务指标,而忽视了其他相关因素,此时的考核评价缺少有效性与定量性,在此考核结果的作用下,企业管理、决策,乃至发展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绩效考核的对策

(一)树立绩效考核理念

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应树立绩效考核的理念,让所有部门及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考核目标。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明确目标指导下,应对考核方式、指标程度、考核内容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此后任何人均不能对其进行随意的改动。同时,金融行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应完善组织结构,健全组织执行、决策与监督体系,进而为绩效考核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绩效考核评价

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的绩效考核应具有全体参与性,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应尽量减少个人色彩,并对所有员工给予考虑,让其对绩效考核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设计出科学与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对于原有绩效考核而言,其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其激励作用未能得到发挥,在此情况下,金融行业绩效考核在遵循全体参与原则的基础上,应高度关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以此促进考核机制的完善。

(三)发挥绩效考核作用

工商管理行业、金融行业均要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绩效考核,激发了员工及分支机构工作与经营的热情,利于工作业绩的提高,但企业内部管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与良性发展,应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与有效的处理,同时,要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及分支机构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企业培养的重点对象,为其提供培训、锻炼的机会,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的绩效考核存在诸多的不足,制约着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为了扭转此局面,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相信,在各项措施落实的基础上,绩效考核的价值将更加显著,同时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的发展成效也将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赵玉莹.工商管理中金融方面的绩效考核[J].中外企业家,2015.

[2]吴艳艳.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应用――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J].金融与经济,2010.

[3]周乃,庄钧,刘凯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绩效考评机制探讨[J].金融论坛,2010.

工商企业专业毕业论文 第3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决定着其他要求能否发挥和如何发挥。

我国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早期的个体户,企业的投资者往往就是经营者,没有董事会和监事会,或者董、监、高形同虚设。

企业股东、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缺乏风险意识,遇事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

再者,我国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在潜意识中重生产轻管理,重开发轻内部控制。

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会认为按流程和规定程序办事的内控制度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内部环境完全缺失。

2、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不完整。资产安全系数低,风险较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已经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

曾经有人戏言内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是万万不能的。

如此重要的内控制度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却不尽如人意: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作为整体框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以内部财务制度代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甚至将内控制度与财务制度等同起来。

因此造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完整。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职能弱化。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一般是通过审计监察来实现的,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监察的效果却不敢恭维。

出于成本的考虑,中小企业一般人员较少,有的根本没有审计部门,无法监督,有的虽然有内审部门,却从属于财务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实际上形同虚设,根本谈不上监督,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外部监督包括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往往需要很高的监督成本,致使内部控制失去了有效执行的外在压力。

4、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内部监督失控。

内部控制着眼于过程,其成功实施来源于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

在管理层和员工层面, 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高管人员甚至是普遍员工的配置和选择上,更多的依赖于基于血缘和亲缘的自己人,限制了优秀的管理人才进驻企业,使得企业很难从外部引入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理念和体制。

即使在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受到内部员工固有的血缘和亲缘的牵制影响,其内部监督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造成目前我国整个监督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起不到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给部分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和领导负责人提供了独断专权的空间,“小金库”屡禁不止。

监督体系的缺乏也会使中小企业内部员工责任心不强,思想和行为规范缺乏约束,进而可能出现贿赂、侵吞公款,伪造虚假票据等情况。

5、缺少企业文化, 内部行为规范无法融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我国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采用的管理方式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主要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他们无暇顾及总结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提炼企业精神,更多的原因是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不认同— — 内部控制毕竟耗费的财力物力和精力较多。

企业的负责人在潜意识里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因而内部控制无法融人企业的文化当中。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领导重视,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内部环境支配着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影响着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的关系。

中小型企业应强化企业领导层的责任意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制度。

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应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应建立内部控制的专门机构,明确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权利与责任。

2、建立科学有效的控制活动,确保资产安全。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者管理的需要做好如下的控制:

(1)不相容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主要包括:授权审批与执行经办相分离、执行与审核相分离、执行与记录相分离、财产物资保管与资产记录岗位相分离。

(2)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支付时,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授权批准。

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应按照既定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加以核准,并能确定是否让其发生,如何发生,怎样发生。

授权批准分为常规授权和特殊授权。

(3)会计控制。

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中小型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4)财产保护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是指为保护各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而进行的控制。

中小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建立财产物资限制接触制度。

根据各种实物的性质和管理特点,合理制定允许接近的人员,并对限制接近的遵守情况进行严格地监督检查。

其次要进行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对财产物资进行会计记录,并妥善保存会计资料,防止篡改销毁会计账薄。

再其次要进行资产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清查财产物资昀实有数量,妥善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5)预算控制、运营分析。

在中小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要突出全面预算管理和经济运营分析工作,要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管理作用,维护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适时调整。

(6)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中小企业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客观的评价, 实行奖优罚劣。

3、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降低企业风险。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定期进行的风险评估,风险防范能力薄弱,这将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众所周知,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应对措施,在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合理地控制,将风险降到最低。

企业可以利用SOWT等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发展,来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增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通过目标设定一一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 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4、三位一体,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力度。

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是中小企业控制,中介是社会控制,保障是政府控制。

为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必须使三者在各行其职的同时相互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

首先应以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完善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使内部会计控制发挥其相应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应形成制度化,中小企业必须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考核, 以掌握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其次在社会方面,必须使注册会计师在我国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和服务作用。

再其次行使我国监督职能的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必须分工合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情况的审核、监督,还应注意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定期展开情报沟通,以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进而加大会计控制监管力度,从而确保中小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

5、提高全员素质。

全面提升内控水平。

控制活动靠人去执行和完善,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又是被控制对象,其观念、素质和责任意识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走出小我的误区。

中小企业应广纳良才,把优秀的人员招聘至自己麾下,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组织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组织员工学习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工商企业专业毕业论文 第4篇

【摘要】20xx年10月26日,_常务会议上讨论决定从20xx年1月1日起以上海为首个试点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一年多来,其减税减负效果明显,但是“营改增”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背景、我国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来阐述“营改增”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以对试点政策的完善提供专业支持。

论文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改革

一、营改增的必要性

增值税按“全链条、全覆盖、全抵扣”原则实行,营业税则存在“全额征收,抵扣中断,重复征税”的问题,加上增值税的税基不够宽广,两税分立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内,而营业税按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扣,导致重复征税很严重,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税负。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是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财政部国家_负责人表示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将营业税改征增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营改增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从交通运输业角度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改革前,企业应缴纳3%*S=的营业税;改革后,企业应缴纳S÷(1+3%)*3%=的增值税,税负降低了 。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企业应缴纳3%*S=的营业税;改革后,企业应缴纳S÷(1+11%)*11%=增值税,税负率升高了。

以某家海运运输企业A和接受运输服务的企业B为实例,对企业改革前后进行税负对比。假设本案例中取得的所有可抵扣进项税都在上海试点内。A企业年收入为20000万,成本为15000万,其成本结构为船舶折旧占,为2402万元;燃料费占,为4623万元;修理费占,为366万元;物料占,为683万元;港使费占,为1220万元;码头服务(饮水、领航/疏港)占,为248万元;船舶管理费占,为118万元;检测/咨询占,为290万元,人工占,为4051万元;其他(通讯费/图书/佣金)占,为999万元。B企业年收入为110000万元,成本为100000万元,其中产品成本为80000万元,占80%,运输费用为20000万元,占20%。

改革前,A企业应缴纳营业税为20000*3%=600万元;B企业应缴纳增值税为=110000÷(1+17%)*17%-[80000÷(1+17%)*17%+20000÷(1+7%)*7%]=万元。改革后,A企业应缴纳销项税增值税为20000÷(1+11%)*11%=万元,在企业成本中,燃料、修理、物料可以以17%的税率作为进项税抵扣,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物流辅助服务按6%纳税,所以港使费、码头服务、船舶管理、检测/咨询可按6%获得可抵扣的增值税,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和万元, A企业可获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为万元,A企业所需缴纳增值税为万元。B企业接受A企业运输服务的可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标注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从销项税中抵扣。B企业应缴纳增值税为=110000÷(1+17%)*17%-[80000÷(1+17%)*17%+20000÷(1+11%)*11%]=万元。

(二)从有形动产租赁业角度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5%=;改革后,应缴纳增值税为S÷(1+3%)*3%=,税负下降了。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5%=;改革后应纳增值税额为S÷(1+17%)*17%=,税负升高了。

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有形动产租赁的税率划分为最高的一档,从原来5%的营业税增长为7%的增值税,虽然“营改增”解决了重复纳税的问题,但是税率的大幅提升还是给动产租赁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从上海试点实施情况来看,有形动产租赁普遍税负上升是个不争的事实。

(三)其他现代服务业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税负下降了。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5%=;改革后应纳增值税额为 S÷(1+6%)*6%=万元,税负升高了。

征收的企业依然可以享受“扣额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辅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动力等成本费用的可抵扣进项税都是以 17%计算。所以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企业更愿意多购进固定资产、辅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动力等以获得更多的可抵扣进项税从而来提高企业利润。

(四)营改增试点的社会影响

这次““营改增””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非政府直接投资的增加来推动,可以将更多的投资决策权交给市场,相对于财政支出,若合适地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避免政府进行的“粗放型”投资带来的危害,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推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据调查显示,2012年底,上海市整体减税2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 60%,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明显高于传统服务业的增长速度。

三、实施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与非试点地区的业务衔接断裂

由于此次“营改增”首先在上海实施,其他部分省份到2013年才开始陆续推出“营改增”政策,而企业提供性劳务却是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当上海试点的企业购买的服务不在试点地区时,该企业就无法得到税款抵扣,试点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外购服务的进项税抵扣不够充分,再加上条款不够清晰明确,让试点企业纳税人在上海市以外提供服务劳务以及非试点企业纳税人在上海提供服务劳务时在地域上的政策衔接问题上无所适从。

2 试点范围有限导致增值税的链条尚不完整

由于本次“营改增”试点只在部分服务业实行,所以试点企业在很多业务上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部分现代服务业的成本集中在房租、人工成本、差旅费等,这些成本项目都无法抵扣增值税,增值税的链条尚不完整导致部分行业在短期内税负率不降反升,这一问题目前在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业尤为突出。

3中央地方税收分配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所所长施正文曾表示,“中国没有像样的地方税体系,营业税是地方固定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地方所依靠的除了增值税、营业税等共享税就主要是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零星的小税种。

“营改增”后,若其他税种不调整,那么增值税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就会升至55%以上,虽然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收入划分给地方,但在体制上地方收入仍然空缺了一块,打破了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

(二)建议

通过2012年上海市试点行业税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税负率普遍上升的行业进行税率变动测试。如果确实是因为政策不足造成纳税人税负上升,应专案上报国家_。目前上海市对税率明显上升的交通运输业进行财政补贴,政府应当考虑所实行的增值税税率是否恰当或者需要变动,以当前的增值税标准税率水平计,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收获减税2000亿元的规模效应,不过若要通过其他税种来保持平衡以及针对税负率上升的行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需加快完善税收法制体系的步伐,对于不清晰模糊以及尚处于空白的的条款,进行及时补充及完善,帮助纳税人有效纳税和防止不法分子钻漏洞。

四、结束语

2012年的“营改增”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虽然有部分企业税负上升,但是“营改增”彻底打破了之前税制全额征收,重复纳税的弊端,达到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从上海实施到现在,成效明显,在我国产业升级调整做出巨大贡献,优化产业结构,营改增尚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要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新增纳入改革的行业,这样抵扣链条能够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企业税负,所以“营改增”的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参考文献

[1] 财税 [2011]110 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Z].2011-11-16.

[2] 财税[2011]111 号: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Z].2011-11-16.

[3] 胡怡建.推进服务业增值税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J].税务研究,2011,(6).

[4] 高培勇.全面充分认识“营改增”意义[N] .中国财经报,2013-02-05(006)

[5] 殷慧琴.“营改增”对企业影响探讨[J].商业文化,2012(07)

[6] 王劲松.“营改增”引发多重“蝴蝶效应”[N].中国财经报,2013-3-5(001)

[7] 杜丽娟.增值税中央地方分成比例酝酿调整[N].中国经营报,2013-1-14(A02)

工商企业专业毕业论文 第5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商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不健全等方面。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最后的成功,就要做好企业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工作,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互相配合,从而有力的促进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本文通过结合相应的实证案例,对企业的工商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企业;工商管理;实证案例;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商业水平的迅速提高,企业的发展也相应的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产品策略和营销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的总体水平不够高。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应,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并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实证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企业工商管理进行分析。

一、某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分析

通过结合某企业的发展背景,针对其建立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体系进行分析:

1.某企业的发展背景

某企业于2003年成立,与其他集团共同创建。在企业成立初期,该企业着重于电脑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的研究,例如,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该企业电脑产品的设计,特意组建专业性强的设计团队来进行电脑产品的设计工作,有力的保障了电脑产品的良好形象;在营销管理方面,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为电脑产品提供强大的支持。其遵循的真诚、完美和舒心三大服务原则,使该企业在同类行业中脱颖而出,提高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某企业树立的“正确思考,热情服务,与他人共同协作”的经营理念,促进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良好沟通交流。

2.某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体系

某企业主要通过建立二级研发体系、构建营销与研发一体的组织结构、加强人员管理以及健全完善产品与营销决策机制等途径来建立系统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体系。

(1)二级研发体系

由于某企业在成立初期就特别重视研发的利用,因此,到现在为止,某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项目管理和二级研发体系。其中,二级研发体系:

第一级指的是该企业对核心科学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例如信息安全、中间件、工作流程等方面;

第二级研发指的是该企业的各个部门自身的研发应用,包括了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

二级研发体系相辅相成,互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严谨的项目管理和二级研发体系,有利于对研发工作进行分工、降低管理难度,减少了与营销部门的协调力度。

(2)营销与研发一体的组织结构

某企业构建的组织机构综合了功能性组织结构和大事业部结构,并在大事业部组织结构中建立产品管理型的组织结构。其中,功能性组织结构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基本职能,例如集中制造、财务等部门的职能,并防止了部门职能间出现重叠浪费的现象,事业部门不同,所负责的人员也不同。另外,运用大事业部结构,有利于集中企业的精力,着重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产品。在同一个事业部结构中,又分为两个主要的部门,分别是以营销为主的营销部门和以开发产品为主的产品研发部门,两个部门有共同的业务目标。除此之外,两个部门在同一个业务范围内,有利于更加高效的进行决策、沟通,有利于解决目标不一致、沟通存在阻碍等问题。

(3)人员管理方面

人员管理方面,主要分为人员的招聘和人员的发展两个主要方面:

①人员的招聘、培训方面

某企业在对工作人员的招聘中,着重于选择具有很好的市场理解力的技术人员以及具有很强的营销能力的营销人员。招聘这类人员,有利于缩短企业对其的培训时间和减少培训成本。另外,对企业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主要针对产品生产、产品开发以及产品销售等主要方面的实践培训,让新进员工能够强烈的感受到该企业中不同部门中的不同职能是紧密联系、不能分割的,并有利于加强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②人员的未来发展

新进员工在熟悉自身的工作岗位后,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能力进行再就业的选择,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某企业也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明确指出员工具有再就业的权利,并为员工提供更换工作岗位的机会,着重于发掘潜力大的人才。

(4)健全的产品和营销决策机制

该企业在对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时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让项目组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和解决。针对项目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交给企业部门管理人员,在各个部门级之间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解决对策。为了防止出现议而不决、反复拉锯的情况发生,提前对每一个进行决断的人进行设定,由最终决策人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简单来说,产品的立项阶段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决定因素,作为用户代表的营销部门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产品的开发属于技术类问题,那么产品开发部门的负责人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二、结语

工商企业专业毕业论文 第6篇

【摘要】工商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这里研究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策略,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结合;策略

时代的进步,对工商管理人才要求更高了,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丰富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专业的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但在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很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生理论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同时实践能力很弱,学生对于工商管理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学习成效不高。存在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工商管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教育的意义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在工商管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要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能够完善理论体系,理解相关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内容,必须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实现,也只有实践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践操作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到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实际价值和应用意义,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也能够更为深刻的认识到客观世界,理解工商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过程,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认可,对所学知识的功用和价值会有一定的认识。工商管理教育也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才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努力,更勤奋。在传统的一言堂的工商管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学习的理论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学生很多时候学生都在质疑课堂上的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在质疑自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否在实践中,在生活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存在疑虑,因此,只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教育是很难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

2、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搞一刀切教学,利用满堂灌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且不说这种方式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单一的教学方式是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的。而在工商管理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效的结合的方式,使每个学生经历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给出的每个问题以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学生会觉得,教师的讲解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的情况。学生会根据自己情况,他们会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究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3、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造能力。新时期,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中,课堂的主要活动是教师讲解专业基础知识,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也是需要依靠教师的。在课堂上学生只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他们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完成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提高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而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学生的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积累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应用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在这基础上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内在的创造力,能实现自己的创造性发展。

4、理论与实践结合利于学生形成合作精神。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到工作岗位上,他们的角色和身份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学生要有效适应自己的身份与角色,必须要具有与同事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更为高效地完成工作。因此,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理论教学,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助,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助,学生都是在默默地独自学习,这样,学生的合作精神意识是很难得到培养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对策

(一)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内容。目前,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一片繁荣,社会需要更多的综合素养高的`工商管理人才。学校教育要能够通过教育实践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要有优秀的教育内容作为保障。社会的发展,经济业务运行的相关事项变得更为复杂而艰难,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内容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工商管理事务的需要。因此,在教育内容改革方面需要实现创新。学校要基于现阶段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选择教育内容,能够把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工商管理内容引入到教材体系中去。

(二)加强工商管理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工商管理教学创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能只重视一个点,一个方面的改革,要能多点,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教学创新,要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1、入校阶段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工商管理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对工商管理专业是缺乏有效的认知的,大部分学生只是听说过这个专业,对于这个专业具体需要学习的内容,学成后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是很了解,学生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必要认识。作为学校就要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通过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整体情况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情况有个总体的认识,这能够为学生入校后进行专业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在新生入校时,学校可以制作一些关于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的精美的手册,通过手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有所了解。在学生观看手册后,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学校可以设置学生信箱,使学生能够把自己存在的问题,不同的认识,通过信箱的方式传达到上去,学校安排专人,安排专门的时间解决学生的问题。当学生认真阅读手册之后,他们对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需要具备的能力会有一定的认识。

2、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工商管理教育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点很多并且专业的实践性也很强,课堂上只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刻,采用实践教学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法的选择。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在传统的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引入一些专业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研究案例,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另外,教师可以开展模拟教学,教师按照工商管理的相关事宜,设置一些工作任务。教师事先对任务进行有效的设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方案进行模拟练习。在学生模拟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应用的认识会不断提升,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工作过程,能够实际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的实践素养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业中进行采访和观摩,使学生能够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实践途径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提高老师的实践教学素养。工商管理类的活动实践大多是在专业的实验室中进行的,要保障学生实验实践学习的效果,必须要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作为保障。但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真正能够做好实践工作,做好实验的教师是相当缺乏的,教师的实践教学素养不够的问题,制约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因此,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素养,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保障。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不仅要能成功应对理论教学,更需要具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能力,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保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应用相关知识理论,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应用知识。作为老师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实践工作中,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的经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校也要多为教师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韦秀.浅析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2]冉俊伟.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

工商企业专业毕业论文 第7篇

摘要:

文章以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为目的,以工商管理职能为依据,探讨工商管理职能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反思工商管理支持国企改革发展。

关键词:

国企改革;工商管理职能;作用;反思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也是拓宽国企发展前景的重要途径。基于科学发展观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贯彻落实,结合国企改革发展所遭遇困境的分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突破传统支持举措,增强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感,拓展职能发挥,利用工商管理职能优势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对推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商管理职能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发挥

新时期,围绕国企改革和发展这一目标,坚决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依托工商管理职能的作用发挥,合理选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介入国企改革发展的结合点,科学运用工商整体职能合力,深化工商执法公示制的实施,全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1.着力选好介入国企改革发展的结合点。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创新发展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对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拓宽企业发展前景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为了让工商管理职能爱国企改革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工商管理职能优势推进国企改革,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基础,调整国企的发展战略规划,深入研究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促使国企依托制度调整,转变经营管理策略。结合国民经济布局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结合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与机制,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运用工商管理职能优势,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落后的国有企业转型,加快科技企业化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着力推进国企升级与技术革新。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快国企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国企发展战略远景规划的调整,健全法人治理机构,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结合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加快国企负债与资产重组,深化国企内部改革,提高国有资产控制力。结合国有企业分离的稳步推进,做好社会保障与再就业等工作,以便在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基础上,维护社会稳定。

2.充分运用工商整体职能合力。国企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要求补充和修改支持国企发展的原有政策,准确把握“三个有利于”判断是非的标准,及时制止有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事件和问题;坚决支持并落实有利于国企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方针,明确针对国企发展各个方面的政策界限;对国企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不太合理且缺乏明文规定的问题或事情,待请示上级或深入研究后再予以处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于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应改变原有的应对方式和策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互相推诿,区别对待不同情况,从具体情况出发,有原则的放宽政策,多维度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和事务处理的新途径,敢于解放思想,灵活把握事务的变通处理方法,增大开拓创新力度。准确把握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充分运用工商整体合力,主动协调国企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工商事务,对企业讲实话、办实事,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求做到能办的事务认真办好,不能办的事务耐心解释;加大对国企改革的扶持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引导企业自觉遵纪守法,严厉查处违章违法行为,做到防堵打治结合,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对违犯执法规定的相关执法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与执法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严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坚决落实从严治党、依法行政的有关政策,维护执法的权威性,从而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3.深化工商执法公示制的实施。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监督社会主义大市场任务的需要,促进执法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工商管理系统应在行政执法、事务服务与政务保障等各方面实行公示制,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企业公示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国企在改革和发展中对相关政策措施的坚决落实,促进执法与办事行为的规范化,树立公开公正执法的权威形象,做到咨询耐心细致,便捷服务企业,提高部门办事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改革创新监督执法方式,实行巡查和突检相结合,职能管理和服务经济相结合,市场准入管理和退出管理相结合,综合监管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电脑运作和人工运作相结合,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大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二、工商管理支持国企改革发展的反思

工商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然而,因缺乏对国企发展实情的深入调查,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意识薄弱,导致工商管理职能的作用在国企改革发展中并未得到真正发挥。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增强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开拓发展务实认识,将服务经济和职能管理相融合,采取实际步骤介入国企改革和发展,坚决落实《决定》精神,健全支持国企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职能服务作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尽职尽责地做好支持国企改革的服务工作,更好地为国企的改革发展提供服务。

三、结语

国企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工商部门的支持,为确保工商管理职能在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发挥,要找准介入国企改革发展的结合点,深化工商执法公示制的实施,增强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深入到企业搞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真心实意地为支持国企改革发展服务,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充分运用工商整体职能合力,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从而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雅军.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究[J].商情,2015(5):244.

[2]赵云强.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J].魅力中国,2014(11):41.

[3]韩利平.论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研究[J].现代经济,2013(2):64-65.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