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论文(合集5篇)

个人学习 7 0

植物学论文 第1篇

在教学中可通过各种竞争性教学活动来形成竞争机制,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竞争机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增强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以适应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的学生竞争机制中,要注重对学生竞争性活动的设计与准备,体现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与灵活性;活动目标应具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比如在教学方案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提问、讨论、抢答、游戏、表演、辩论、竞赛等活动,并为这些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材料,为预定的教学目标服务,这些活动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竞争活动,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竞争机制。

二、创造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地老天荒、创造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在不同的教学内部和学生群体中,竞争机制有着不同的特点。

1.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首先要做到使学生竞争性活动的内容紧密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现象的亲切感。比如对电工电子类专业的学生,物理教学多侧重于电磁学内容的教学及必要的力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内容也多围绕这两方面的知识而展开。以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可以提供预先准备的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生产实践中,科学研究中物体内产生电流的各种不同机制,将初中针对金属、电解液导电时,恒温条件下的欧姆定律扩展到温度变化、半导体导电、超导、人体导电等各种情况,将电阻这一概念由静态(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扩展到动态(半导体的电阻随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请各组做出讨论后的总结性的发言,并对其做出总体性评价,对各组独到的观点加以赞赏与激励。通过这样的活动,物理教学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与挖掘的过程,在竞争中学生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及成就感,其效果比教师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要强得多。

2.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实际,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突出竞争活动的趣味性,体现学生本位观念,努力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体来看入学成绩下降,学习能力不足,尤其是理科、工科类课程的学习更感觉困难。物理学科作为学习工科类专业课的预备与过渡,同时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都使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由浅入深,激发兴趣,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物理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强,难度较低,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竞争性活动,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畏难心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弹性势能的教学中,课前分组要求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寻找能够说明弹性势能的器物,看哪一组找的最多。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首先要翻阅课本,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然后会参照书上的举例在生活中发现新的例证。甚至学生会想到自己利用弹性形变来制作需要的器物。若更进一步要求学生制作弹弓、弓箭,比试看看谁的射程更远(当然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则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实际上进行了自学,积累感性经验,动手操作与创造,积极参与竞争等活动,再加上教师的理论性概括与提高,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3.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要体现物理思想与方法论教育,通过思辩性竞争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力与运动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辩论双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展开辩论,教师既作裁判员,又就辩论中典型的各种正、误观点加以明确化而竖起辩争的靶子,起到引导“破”、“立”的作用。在最终的总结性评判中,教师再就力与运动的关系做出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并对辩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团体予以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通过这样的辩论赛,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物理思想碰撞的火花,体会物理方法的精巧与奥妙,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探寻真理,学会思考,形成正确的物理观点和物理分析方法,在增强理性的基础上发展竞争能力,这比单纯由教师讲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4.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要起到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作用。比如在课后布置拓展性的思考题,在考试中出一定难度的附加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适当的研究性小课题,限定研究期限,并予以跟踪指导。在学期结束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给出恰当的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以此激励全体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创造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竞争素质。

5.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要加强竞争环境与氛围的建设。可以定期地组织物理知识与技能竞赛、知识抢答赛、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竞赛活动。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比赛,也可以是班级内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提供学生参与竞争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以实验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目的。

三、总结

植物学论文 第2篇

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也是如此。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不断推陈出新,现行教材的有些内容显得滞后。教学内容的滞后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不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因此,教学内容如何适应新技术快速发展,是当前《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教材为蓝本,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课堂讲解与指导,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时,教师讲学生听,造成了让学生很难联想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实例和建筑构造类型,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多且抽象,学生掌握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3.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不合理《房屋建筑学》课程在建筑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应尽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多而杂,使得教师在学时分配上理论学时多于实践学时,不合理的学时分配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带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去工地现场参观和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增加当前《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实践环节的课时势在必行。

二、《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索

面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改革应本着提高学生的房建应用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着眼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原则,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创新。

1.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适应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补充新知识。该课程的学科知识构建于人类长期的工程建设与生产实践活动之上,是生产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同时实践也为理论的优化与进步提供新的内容。因此,教学内容要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不断更新。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科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在保证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为目标,合理调整与配置教学内容,积极关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采用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多媒体教学教师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要尝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可以融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建筑课件和建筑案例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建筑图形直观明了、真实详细,可以多角度灵活的反应建筑构造的空间关系,增强教学内容的主观性和立体感,可以大大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生动精彩。

(2)激发潜能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是被动地接受,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得不扎实。我校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激发潜能教学方法,教师在每堂课授课结束后,对下堂课的内容提出几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下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如我校的图书馆以及电子阅览室等都是利用率极高的。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解答和内容的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问题和知识点的补充。这样教师就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得班级的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3)现场教学房屋建筑学有些构造的做法抽象,比较难以理解,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开展现场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将理论的构造做法具体化、实物化,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极强的实践性,在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分配上要合理化。我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总学时是64,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其中包括16学时的工地现场参观和16学时的课程设计。合理化的学时安排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概念与设计相结合,培养适应现代工程行业的建设者。

三、结语

植物学论文 第3篇

观赏植物学是生态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植物学、生理学、树木学等课程关系密切。对于无上述基础的学生,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全面讲授观赏植物的分类、资源、园林应用等,很明显是不适用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并能讲解相关文化知识,所以课程的重点在于观赏植物本身的特殊性、多样性及相关的花文化。通过《观赏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特征、观赏特性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相关文化,为导游基础、景区规划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调整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该课程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造,弱化生物学相关理论的讲解,加强应用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讲授,建立起适应生态旅游专业本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1.课程框架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构架是按总论和各论讲解,各论是分科属讲述的,对种的特征和应用讲述较少,重点强调的是植物的科属特点。在课堂实践中发现,该教学法对于生态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效果不好。根据生态旅游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生物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弱化了植物所属的科属及其特征,仅需学生掌握该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观赏特性。

2.教学内容的改进

观赏植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态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认识和讲解能力,并以新颖有效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理论知识做到“适度”“够用”,仅用6学时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点到为止。将剩余的大部分学时放到植物种类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介绍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的种类、特征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并结合实习,使学生能掌握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上百种,学会讲解该植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拓宽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教学相长。

1.理论教学方面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教师通过自己拍照、网络等方法积累教学材料,将图片、动画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特殊性,对于形态特殊的观赏植物,一张图片就可以让学生深刻记忆,如黄栌、银杏等。

(2)利用启发式教学。观赏植物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相关知识如诗词、典故、花语等的积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课堂教学时,放一些植物图片,启发学生用专业的词汇去描述;采集相关的植物标本带到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每次课利用5-10分钟让学生讲解观赏植物的趣事及见过的有特色的植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提高自信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教学方面

(1)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实习3-4次,主要是常见树木和花卉的识别。秦皇岛市区各大景区有观赏植物上百种,从春天的迎春、玉兰,到夏天的荷花、合欢,到秋天的木槿、菊花,到冬天的腊梅等,再到四季常绿的松柏等。四季有景、四季有花,非常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

(2)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要想让学生尽快掌握大量的树种识别知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会归纳,善于总结,在对比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认识植物。在实践教学中,除了观赏植物的识别外,还要注重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讲解能力,让学生对各类植物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植物学论文 第4篇

以下笔者将根据自身经验对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太过于守旧。在进行新课改之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听,而且老师讲的知识就只是看着课本念,搞得课堂没有一点活力,学生也不喜欢听。而新课改之后,要求老师要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老师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很多老师只是口头上响应新课改,而在真正上课时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少。第二,老师缺乏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把握不准授课内容。新课改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老师面对新教材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的认识也不到位。不习惯于用新教材的辅助资料,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及旧材料,这些资料不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而且与当前教学大纲还有一定的相违背,如果一直处理不好新旧教材之间的转换关系,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实验,而这也是生物课堂的重要组成。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如果不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并看到实验现象,那就只能看着课本上的结论死记硬背。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相关设备或者是设备陈旧,造成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有的只是看着老师做一遍然后去看看实验结果。由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学校没有配备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更不利于新课改的推广。第四,教学方法固定,学生不积极参与。我国属于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高考,而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说明哪里会考哪里不会考,然后学生对需要考试的地方背背。学生从心理上也都明白上课可以不听,只要记性好下课了背住就能考高分,因此在上课时很多学生因为感觉课堂没意思都不注意听讲。

2.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老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认识

很多情况下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思想上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具体含义,认为课改只是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换了换。而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深层次上认识课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教学方式的转换。也就是说课改就是理论上的改变加实践上的推广,如果教学方式不变化就跟不上新教材的变化,也把握不准授课内容的深度。

提升教学硬件设施

生物课中难免会有实验课,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动手做实验并看到实验现象学校要对相关设施进行配置。由于生物本身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相贴近且应用性比较强,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对应的图像信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也比较少抽象。传统教学中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但是这样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因此学校还应该给生物课堂配备多媒体,让老师给学生直观的展现知识,必要时只要对学习有利还可以观看一些生物视频。

强化生物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是应试教育,而学生在高中课程学习中也都明白生物占的分值比较少,在平时学习时也都当成副科学习,在心理上认识不到生物的重要性。而老师也不去强调生物对以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仅仅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更不用说去注重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的培养了。为了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不能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在根本上强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化生物老师的教学素养

虽然新课改要求老师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但是老师还是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争取老师与学生之间友好合作共同提升学习质量。现阶段部分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学中脱离实际的现象还是有发生,不能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么学生也就体会不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提不起对生物的兴趣。此外老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不能给学生树立生硬的形象,要对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不能产生明显的代购,更要能与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

3.结束语

植物学论文 第5篇

物质文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建设,二是使用管理。学校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营造和布置,当然包括建筑物的最初的设计效果是否美观和实用。一所好的学校,必有一流的建筑,能满足师生学习、生活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它能按照使用的意图来搞建筑,这是最好的。当然,任何学校的设计和建设都会最大化地考虑使用者的愿望和需求。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其核心是对校园环境的营造和布置。

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包含生态的和人文的两方面。所谓生态的是指建筑设施要以自然的、和谐、安全的、环保的方式呈现,要以人为本,化人育人。在彭阳二中工作时,学校让我负责建设文化长廊。长廊的位置选择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长廊跟着道路走,一种是跟着建筑走。倘若跟着建筑物走,建成的长廊与建筑物墙面之间就会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来长廊就跟着道路建了。学校图书室要放在一楼,因为图书很重,楼板房难以承载其重量。化学实验室也要在一楼,要有专门的排污管道,通风效果要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学校在绿化美化校园时,要因地制宜,栽花种草要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学校,栽种柳树、桃树、槐树、常青树易活,成本低,玫瑰、刺玫等花期长,生命力顽强,都是极佳的选择。

物质文化建设的人文性布置重在原创,重在启迪与激励,重在体现学校个性,重在陶冶与示范。校训、办学理的张贴悬挂,教室、宿舍、餐厅布置,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自然、美观、大方。内容要反映师生心声,征求师生意见,为师生所认同。忌随意涂抹,心血来潮,个人喜好。庆阳六中文化墙是孔子浮雕非常大气,选刻了《论语•述而》中一段语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立志、做人、修养、学艺几方面阐述人才培养观。参观过一个学校教室门的布置,非常实用,上面是班级学生座位表,下面是当堂上课教师胸卡,谁上课,谁在教师辅导学生就是谁的胸卡,好像上岗证,一目了然,方便学校管理和查课,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在这一张小小的胸卡上折射出来了。贴在墙上的文化,忌千墙一面,万人同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体现了学校的育人水平,干净、整洁、清新、自然、幽静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管理的结晶,是学校育人成效的体现。有人说,看了学校的厕所,就知道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素质。良好的环境管护是墙壁说话的另一层意思。但是,校园环境治理长期以来为中小学管理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垃圾天天扫,纸屑时时有,墙壁乱涂乱画,手摸脚踢……教室、宿舍、餐厅,卫生状况不佳。有的学校雇佣了许多清洁工,环境状况还没有改善。然而,也有许多学校,规模也很大,却没有雇佣一个清洁工,学校卫生由学生打扫和管理,校园环境干干净净。营造温馨洁净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学校每一个成员责无旁贷的责任,从弯腰捡拾一片废纸做起,从洗脸、铺床叠被这些小事做起,其本身就是育人的开始,并且让好习惯伴随一生,这就是教育的本真。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就要从小事做起。20世纪80年代,我刚上初中,那时学生常常不洗脸。有一次,学校搞个人卫生检查,可是很多学生没有重视,学校将全体学生集合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前一张桌子上放了一盆水、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学校教师逐个检查,发现头发脏的,脖子没有洗的,就现场由教师当众清洗……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从此打扫卫生这么点简单的事情在这个学校就不会有人做不好。只要想办法,努力去做,校园环境管理其实能做好。楼道和建筑物外墙面,这些人流密集通过的地方,学校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贴上瓷砖,便于护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