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必备7篇)

个人学习 70 0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信息;公开;高校;财务风险

一、高校的财务现状

我国对教育投资的力度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除少数重点高校外,大多数高校的基本建设、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条件都远远比不上国外。特别是教育部近年来通对高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使得很多高校投入大资金用于各项建设,以致于凸显不少财务问题和随之带来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与实际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对投入的需求同经费实际供应的差距依然十分突出。(2)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既有严重短缺的一面,也存在着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3)实物资产管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未建立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只列支出而不入资产账,账实无法核对,家底不清或前清后乱。(4)制度滞后,收人截留严重。(5)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乏。

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高校会计制度明确指出高等院校的会计报表是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和指导高校预算执行作的重要资料,主要包括学校财务报告、基建财务告和校办企业财务报告在内的财务报告体系,以及学生情况、师资隋况和办学资源情况等相关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的监督对高校的建设与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财务信息公开的重点是会计主体的收支活动,通过审查各项收支以及计算各项收支的比重,就可以发现会计主体的工作重点。通过审查收人,便于衡量领导及部门的工作业绩。比如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一直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判断营销部门的工作业绩。反之,如果支出呈连续上涨趋势,也要及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审查支出当中有无不合理支出,有无违纪甚至腐败行为。会计主体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加,便于进行横向比较,从中就可以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同时也能方便社会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三、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不足分析

首先,从信息公开的范围来看,尽管高校会计制度也强调向其他关心高校财务状况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财务信息,但现实中关心高校财务状况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所获取的财务信息几乎为零,导致管理层仅关心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利益要求,对社会公众应具有的信息获取权不考虑,甚至以财务机密为由将一些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财务信息也据为已有。其次,从信息公开的方式来看,主要采用文本形式,影响了信息再加工和再利用。最后,从信息公开的时间来看,目前建立在年度决算基了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发挥。

四、如何加强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化

通过上述分析,兼顾信息公开的范同、方式、以及时间等三个方面,在保留现有财务机制优点的情况下,应积极引用信息化技术于财务管理上。即加强电子网络化的财务管理。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网上企业等经济组织的出现,企业大量地参与网上交易,企业的许多业务数据及会计数据将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其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也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即企业逐渐实现网络财务。鉴于这种电子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不断推广,并积累了大量网络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也可以在高校中尝试应用。在信息公开方面,电子网络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其优势明显:

1.信息公开的实时化、动态化。由于互联网与高校内域网技术的应用,使高校的原始单据一旦发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到高校的会计系统中并进行实时处理,从而保证了财务信息能动态地反映该高校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高校可以随时在其主页上公开财务信息,并按照要求生成不同期间、不同时间长度的财务报告,使相关利害人能够及时获取决策所需的信息,以免贻误时机。

2.公开的信息量更大,形式更为多样化。网络财务下的信息公开将不仅满足所有用户的共同需求,而且更注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些信息除包含传统的财务信息之外,非财务信息与定性、预测信息等将大幅增加,例如人力资源价值、商誉、知识资本、客户满意程度、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同时,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报告的形式将更为多样化。多样化报告仍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像、声音等更生动的形式,这样就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3.公开的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信息。网络财务报告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将形成一种“信息链接”,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借助“信息链接”主动迅速地搜索并获取信息。同时,财务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地提出信息需求。报告高校财务信息的会计人员借助软件技术,针对使用者所想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其提供的财务报告。除提供原始的财务数据外,会计人员还可对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在网上公开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分析,或提供在线分析工具,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财务报告。会计人员还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不断完善财务报告。

4.网络财务信息公开的成本低。在传统模式下,高校信息公开的成本较高,而在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公开的成本降低了,因此信息的成本也相应降低。比如在跨国高校交流中,网络信息的远程传输使不同地域的高校之间可以迅速传递财务数据,并且会计报表也可以随时更新,不受技术处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使高校问的国际合作更加迅捷、高效、科学。高校的任何一个分院、任何一个系,不管在网络中的任何一点上,信息都能快速传递到位,远程化信息传递模式必然使网络财务信息成本降低。

五、财务信息公开形式的系统化构建

笔者认为,传统财务系统与开放型财务系统是不协调的。因为传统财务系统为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系统。第一,财务核算的内容是封闭的,提供财务信息是封闭的,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封闭的。虽然财务核算的过程是输入、加工、整理、传递、储存和输出的过程,但由于高校与外界的相对封闭,加上手工操作,所以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有用性和及时性方面大打折扣。第二,财务管理系统的封闭性。财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传统的财务系统基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系统,它的运行主要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主要是内部管理,即很难做到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由于系统因客体的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子系统,对子系统也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加以管理,如对成本系统的管理,对资金系统的管理。财务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有较大共性的财务信息公开系统,系统的框架如图1所示。

六、进行网络化财务信息公开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化财务信息公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网络财务信息公开的相对不完整。目前我国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与传统财务信息的内容基本相同,网络财务信息仅仅停留在将传统财务信息搬到网上发布,不仅内容相对不完整,而且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财务信息的披露予以规范。有的高校披露的网络财务信息虽较传统财务信息有容量差异,但却没有给信息使用者予以明示。

2.网络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传统的会计原则、会计处理程序已不再适应网络环境的新要求,如历史成本原则已不适应网络信息披露的实时性要求,需要加以改进。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适合网络会计核算特点的相对独立的会计理论体系,同时网络财务信息中需披露的许多非数量化信息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等技术性问题也还没有解决,使这些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大打折扣,例如对人力资源的计量等问题。

3.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滞后。如有关涉及网络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版权的保护等法律规范还处于研讨阶段。我国会计法中也没有相关条文对网络财务信息处理、网络信息披露要求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会计人员正确反映电子商务交易的实质,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网络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网络财务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广大财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网络财务系统是网络财务健康发展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通讯网络;保证财务数据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网络黑客闯入盗取会计信息;由权威的专门验证中心验证交易双方的身份,并颁发安全证书;设立防火墙、电子密匙系统;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止内部人员篡改财务数据,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2.积极构建网络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网络财务会计对传统的会计假设、会计处理程序及会计核算一般原则都形成巨大的冲击,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适应网络会计核算特点的网络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规范网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提供更准确、及时、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对于非数量化信息的确认和计量问题,需要理论界共同努力,早日突破这一技术理论。

3.加强社会监督力度,防止学校为了自身利益提供虚假的网络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第三方,能够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因此,一方面应加强社会审计监督,这就需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活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投资人、债权人和银行税务部门及上级教育管理机构也应提高监督意识,防止高校财务报告不实。

七、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其他途径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2篇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经营收支没有单独编制预算和管理,而是与经常性预算收支混在一起,混收、混支、混管,这种做法无法体现出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职能及其两类收支活动的运作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政府两种职能的逐渐分离,如何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单独反映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再投资的有计划进行,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意义

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探讨,有助于在预算制度方面将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权力与作为行政管理者所拥有的行_力相分离,实现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计划、行政管理为主向市场化运作的产权运营为主的转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近年来国有经济发展状况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发展已逐步走出低谷,整体实力逐年增强,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者李松森将我国国有资产的基本状况概括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者耿建新认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多级委托代理与监管主体和客体一体化的问题,因而,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国有资本多级委托代理链的运行就不会有效。学者王宏利认为长期以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只是作为公共预算的一部分与公共预算混在一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单一的政府预算形式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吴树畅认为财政资金表现为一收一支,平衡使用。追求社会效益。国有资本金表现为周转循环,保值增值,追求经济效益。将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下,势必影响各自功能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社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这两种职能逐渐分离,迫切要求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以单独反映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活动状况,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再投入计划的有效进行。学者杨华指出必须尽快建立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规范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与国有独资企业、国资参股企业、国资控股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发展。学者李丹指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履行所有者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政策工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政府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专门预算的制度,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学者李燕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反映政府出资人以资本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资本性支出的预算,即是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经营性国有资本收支活动进行价值管理和分配的工具。学者刘永泽认为国有资本预算以国有资本的宏观运营为目标,反映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要性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主要是预算编制主体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_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出资人代表,是整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决策者,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收益分配权和资产处置权,应成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学者李晓丹认为_是国有资本预算的一级编制主体,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二级编制主体。学者吴炳贵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由_独立编制,和财政部门编制的公共预算一样,每年由_审批,并向_汇报,表决通过,二者汇总,构成国家的统一预算体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编制国家预算是财政部门的职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财政部门继续充当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整个国家预算的编制主体。学者吴祥云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应是财政部门。另外,学者文宗瑜、刘俊华等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由财政部门和_共同完成预算编制。各抒己见,观点不一很正常。但是,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首先要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明确编制主体、编制范围、编制内容和监督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国有资本实行经营预算的意义

第二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发展历程

建设性预算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金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三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附属说”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独立说”

新型预算制度

第四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主要构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内容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管机制

第五章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建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制订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制度

建立和加强立法机关预算、审计职能机构建设

加强预算收支执行监督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研究过程及方法: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总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探索研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本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收集并一一阅读,做好记录,总结每篇文献主要论点,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一定阅读量和自我总结,定下论文课题提纲,并拟定相关大论点和具体小分论点。

(3)修改总结:在拟定好提纲和各论点之后,将提纲和各论点展开阐述,并修改完善,做好总结。

2、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通过撰写论文的方式来阐述对该课题的理解和研究成效。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一)研究目标。

期望通过对此课题以上的研究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最终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发展历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明确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厘清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财政预算关系,构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框架。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合理建议。

(二)主要特色。

我们通过合理定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析从管国有资产到管国有资本的制度,强调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数据质量,构建新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几个方面。对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问题上,在研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构思上,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信息质量上等方面提出创新。

(三)工作进度:

从20xx年10月25日――20xx年5月20日完成毕业论文。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20xx年10月25日――10月30日:与论文指导老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20xx年11月1日――12月15日:查找资料,撰写并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完成论文大纲。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15日:继续收集资料,撰写并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1月16日――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交给指导老师批阅。

20xx年4月11――5月10日:根据导师建议多次修改论文并完成最终稿,20xx年5月11――5月30日:翻译相关论文资料,并准备论文答辩PPT。

六、参考文献

[1]李世聪.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2008.

[2]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

[3]吴树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国有资产管理,2003.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3篇

【关键词】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 分类标准; 实例文档; 应用模式

一、XBRL技术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网络财务报告语言,是当_络财务报告的一种新兴形式。在XBRL应用环境下,政府部门、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根据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XBRL技术架构制定出符合财务报告标准和监管标准的XBRL分类标准,企业按照分类标准对财务数据格式和内容以特定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标记,生成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实现财务数据的标准化。

这种标准化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解决了传统网络财务报告形式在数据编报和使用上的诸多问题:对于财务报告编报者而言,基于XBRL的可扩展性,以及内容和显示格式的可分性,可以实现一份报告同时满足多方的不同需求,解决了财务报告的重复编报问题;对于XBRL格式财务报告使用者,基于XBRL格式报告的计算机“可读性”,借助于相应的软件,可以实现财务报告的自动横向和纵向的比对分析,提高了数据的转换和利用效率。

二、XBRL在我国的应用模式

(一)XBRL在我国证券行业的应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证券业的主管部门,早在2002年就意识到XBRL技术的优越性,并于同年5月以该技术为标准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以此为开端,沪深证券交易所陆续将XBRL技术应用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业务中。

1.上交所XBRL技术应用

上交所在自主制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采取“由点到面,分步推进”策略,推动XBRL技术在上交所的应用:2002年上交所将XBRL技术纳入新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中;2003年底上市公司XBRL信息披露标准化报送系统投入使用;2004年完成了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报告、中报摘要、年报摘要和年报的XBRL全文披露;2005年上交所实现了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的所有公司都采用XBRL格式报送了季报、年报全文。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都加入了标准化报送系统;自2008年上交所要求所有的沪市上市公司在披露2008年年报的同时,必须同时提交一份XBRL格式的年报全文。按照上交所2013年12月修订的XBRL实例文档编制和报送流程,上市公司报送的XBRL格式文档在自我校验和上交所检验合规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披露系统。当前,信息使用者可以登录上交所网站“上市公司XBRL”模块,查阅上交所展示的不多于5个公司基于不同年份XBRL格式财务数据进行同行业横向比对分析的数据。信息使用者也可以查阅上交所展示的某一特定公司5年的纵向比对分析数据。

2.深交所XBRL技术应用

为了推动XBRL技术在深交所的应用,2003年6月,深交所成立了“XBRL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项目小组,该小组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制定了深交所上市公司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分类标准。2004年6月,深交所启动了基于该标准的“XBRL应用示范”项目。2005年1月,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登录“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新版”编制2004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当前,深交所上市公司通过“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按照模板进行XBRL数据的填报,平台对提交的披露数据自动进行校验并提交。信息使用者可以登录深交所“XBRL互动平台咨询系统”,查阅深交所展示的不多于5家公司基于XBRL格式数据进行的横向分析和某一具体公司的纵向分析的信息展示[1]。

3.证监会基金项目XBRL技术应用

为了实现基金信息披露的结构化和规范化,2005年上交所启动了基金信息披露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工作。在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2007年5月由上交所信息中心在基金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全新的基金信息披露XBRL分类标准。5月下旬,证监会以标引规范的形式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标引规范(Taxonomy)》。基于该标准指引,2008年1月证监会选择7家试点基金公司开展季报试报工作。自2008年第三季度,基金公司可通过证监会基金信息披露网站报送基金季度报告XBRL文档。2009年1月,全行业可通过该网站报送基金净值日报XBRL文档。2009年7月20日,作为中国证监会子网站的基金信息披露网站正式上线,当前信息使用者登录该网站的“XBRL应用”界面,可以查阅某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近3年基金净现值表现曲线图,也可以查看不同基金、某一基金的同比和环比数据的比较信息的展示。

(二)财政部XBRL应用项目

基于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本着“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推进”的原则,从2010年到现在,以财政部为主导的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一直在积极探索XBRL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2011年6月,在财政部XBRL技术试点项目中,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13家大型企业(包括10家同时在国内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和12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国内A股主板上市公司审计客户共591家,成功地向财政部报送了2010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与此同时,财政部联合中国银监会成功地以通用分类标准为基础,了银行监管报表扩展分类标准,同年12月,财政部了石油和天然气扩展分类标准。

2012年,财政部分别成立了银行业和地方大中型企业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课题组,指导参与企业XBRL技术项目的实施工作。截至2012年10月底,财政部完成了82家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24家上市公司)和18家银行提交的2011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验证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财政部和银监会同步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制定,并于2012年12月了银行业行业扩展分类标准[2]。

2013年,财政部在XBRL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制定的基础上,继续开展XBRL技术的实践应用。实施的企业包括186家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6家,地方国有大中型上市企业41家,非上市公司124家,上市保险公司5家),3家实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大型企业以及18家(其中16家为上市公司)实施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11月底,所有实施企业通过财政部XBRL财务报告试运行系统报送了经过验证的2012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3]。

截至2014年9月底,参与财政部XBRL项目实施的14家大型企业、18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和205家地方大中型国有企业通过财政部XBRL财务报告网络报送系统报送了经过人工校验和系统检验的2013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同年,_、财政部了《_财务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并选定13家中央企业进行试点工作。

在2014年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3月财政部了2015版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作为行业模块,新版通用分类标准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银行业两项行业扩展标准整合到通用分类标准中。基于新的通用分类标准,按照2014年的模式曾参与2013年XBRL项目的14家大型企业、18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以及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通过财政部的XBRL财务报送系统向财政部报送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基于新版通用分类标准,2015年财政部开始研究制定保险、证券行业分类标准的工作[4]。在2015年工作的基础上,财政部继续加强与各监管部门的合作,将推进通用分类标准在中央企业、金融机构、证券监管、保险监管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应用作为2016年的工作要点之一。为了加大XBRL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2016年财政部还将开展XBRL应用典型案例研究并集结成案例库的工作[5]。

三、我国XBRL技术应用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梳理我国近几年XBRL在我国的应用,可以总结出XBRL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模式:各报送主体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既包括在证券市场上应用的上市公司XBRL分类标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标引规范等,也包括财政部试点企业应用的企业会计准则XBRL通用分类标准、银行业以及石油、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等;各财务报告报送主体通过不同的报送系统向不同的监管者报送数据,这些经过验证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存储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和财政部的XBRL数据库中;目前,在证券市场上有基金XBRL信息披露和沪深交易所相应的XBRL展示平台,而财政部当前还没有对外提供XBRL数据分析的展示平台。

XBRL技术应用流程通常包括:XBRL格式数据的生成―验证―网络报送―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展示,根据我国目前XBRL技术应用模式,按照各编报规则,XBRL数据在报送并存储到各应用主体的数据库之前,都是经过验证的格式良好的合规数据,在应用模式的数据存储阶段,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问题。但在XBRL数据生成和分析利用阶段目前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现分别予以说明:

(一)XBRL数据生成过程中的重复编报问题

XBRL的可扩展性是该技术的主要特性之一,基于财务报告的不同需求,可以对报告内容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扩展。XBRL技术同时可以实现内容和显示格式的分离,对于一份经过足够扩展的分类标准编制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求使用XSL(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可扩展样式单语言)编制不同的样式单,进行不同报表内容的输出。这样一份XBRL格式财务报告就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解决了目前财务报告编制方重复编报问题。

然而,从梳理的我国当前XBRL应用模式看,无论是在证券市场的应用中,还是在财政部开展的XBRL技术应用项目中,各财务报告编制主体要按照不同的标准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同时也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参与财政部XBRL技术试点项目的实施企业中有很多是上市公司,按照财政部报送要求编报XBRL格式报告的同时,还要按照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另外编报一套XBRL格式财务报告(本文不考虑在境外上市公司报送情况)。可见,目前对于XBRL格式财务报告编制者而言,并没有从繁重的报表编制工作中解脱出来,相反,对于上市公司同时按照不同标准编制不同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其编制工作甚至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如果我国继续按照这种模式在税务和保险等更多领域应用该技术,不能实现一份XBRL格式财务报告同时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编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XBRL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及其优越性的发挥。

(二)XBRL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难获得性问题

从理论上讲,基于XBRL技术编制的标准化财务报告,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计算机“可读”性,借助于相应的应用软件,不同财务报告信息需求者,可以从中识别、提取、分析、处理所需的财务数据,满足不同的分析需求。

然而,信息需求者要分析这些数据,首要的条件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得到这些适宜于计算机读取的XBRL实例文档,如果没有这些文件,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即使有再成熟的应用软件,也无法达到对数据分析利用的目的。从梳理的我国当前XBRL应用模式可以看出,经过验证的格式良好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向财政部、沪深交易所和证监会报送平台提交后,数据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中。在当前我国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还没有成熟的商业运用背景下,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实现从这些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的目的。再从这些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产生源头――各报送企业说起,对于财务信息外部使用者而言,在这些企业的官方网站很容易查阅到PDF格式的网络财务报告,但几乎查阅不到使用XBRL语言编制的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因为目前还没有哪家企业将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到官方网站上。虽然在XBRL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网站有一些XBRL实例文档样例供信息使用者下载使用,如证监会基金信息披露网站了16个实例文档样例,但与已经存储在各自数据库中的大量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比较来说,这些样例远远不能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如果企业把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到网络上成为常态后,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从数以千万计的实例文档中搜索到想要的数据,目前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数据的不易使用性问题(软件产品的开发问题)

假设不存在本文上面提到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难获得性问题,即信息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获得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选择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读取和分析”就是信息使用者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也就是说,要发挥XBRL技术的最大优越性,在数据可得的情况下,市场上要有可用的相关软件产品。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4篇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美国经济对于世界整体经济来说影响是重大的。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可从宏观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环境来看,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从微观环境分析,表现为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等。而每一方面都对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冲击,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在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已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价值。

2.当代财务管理的手段落后,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势在必行。

3.当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范围狭窄,仅限于财务风险,而对于风险投资的管理很少论及。

4.现行财务制度呆板,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等、不相容。

5.现行财务评价体系主要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财务指标,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等缺乏适当的指标加以考核评价。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 资本结构不合理

(二) 投资缺乏科学性

(三)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四) 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三、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二)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三)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四) 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 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二)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三) 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四) 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五)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得对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

2. 归纳整理法:在材料的处理上,首先确定了哪些材料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有用,并将其集中整理;哪些材料是多余的,对其进行筛选。

3.对比分析法: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别人的观点可能不一致,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汲取别人的一些对自己来说有用的东西,在这过程中,要对比分析一下,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存在差异,以便自己在获取资料时提供方便。

4.求同思维法:我们应该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持一种认同的态度,站在他们研究的立场上去体味他们的成果,学习他们的一些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理解。

5.求异思维法:认真领悟别人的观点,但不要被别的观点所束缚。运用发散性思维,努力在文章中或别人的评论中发现新的东西,并及时加以总结。

四、本课题主要查阅的文献和资料

[1]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

[2]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J].会计学会,2002,(10).

[3]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4]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 [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

[5]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5,(4).

[6]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3).

[7] ChenNianDong. Shallow discuss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fail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J]. Forest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2000, (9).

[8] LiuQiuPing. 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J]. Building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2003, (2).

[9] strict really red.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1, (4).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5篇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编制难点

一、引言

财政风险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容忽视的。根除财政风险的潜在危险,高效地规避财政风险,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自2011年起,财政部选择北京、天津等11个省市以及县级地区作为试点,开展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的试编工作;2012年到2014年,新增加了很多省市,试编范围进一步扩大[1]。财政部下发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提供了标准,从而保证其高效率地开展工作。之前的试编工作为权责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全面铺开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为全国大范围内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权责发生制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全方面反映政府的财务资金状况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在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下,无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出,均计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保证了资产与负债情况的全方面体现。同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内容包括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政府财务报表附注、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和政府财政财务报告管理情况四个方面,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对政府的财务信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使资产与负债的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2]。

(二)有利于提高财政信息对外公开的透明程度

在我国向国际化公共财政管理方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公众两者之间的委托关系逐渐凸显出来。我国一直以来执行的预决算报告制度反映的信息相对简单,同时,不容易理解;然而在权责发生制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顺利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仅使报告的使用者能全方面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满足报告使用者对于信息方面的需求;而且更好地展现了政府的受托责任,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提高财政信息对外公开的透明程度。

(三)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益水平

财政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根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在绩效方面应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有效加强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益水平在经济发展中显得非常重要。政府在权责发生制下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保证了政府对产品成本与费用核算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不仅提供了绩效管理所需的量化指标;同时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益水平,为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助于加强财政的抗风险能力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以来的资金来源已无法满足财政资金的需求,导致各级政府的负债规模逐渐扩大。在收付实现制下,政府债务难以全面反映,对政府进行决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一定风险的发生。而在权责发生制下,隐性负债与或有负债等之前的制度未囊括的部分也能被完整地披露,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政府的财务状况,为政府进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提高了财政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使财政危机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三、当前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难点问题

(一)资产、负债与费用的调整事项

我国在进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时,可以借鉴企业的编报经验,企业对于资产、负债与费用的确定已十分明确。然而政府在界定编制范围时,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此在报表编制方面还应形成自己的编报系统。

首先,在资产方面,中国地大物博,政府资产这一科目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在收付实现制下,没有将土地、河流、矿产资源与文化古建筑等纳入核算范围,然而它们也是政府资产的一部分。例如政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也未准确地在核算过程中反映出来。其次,在负债方面,例如对内或对外提供担保、养老金保险计划等隐性债务未被列入到报表之中,它们的日积月累将导致以后大额现金的不明流出;在权责发生制下,将其列入到综合财务报告之中,从而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最后,在费用方面,由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下对于费用归属的期间规定问题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对于费用的分期问题需要做进一步调整。在收付实现制下,跨期资本性支出在支付款项的当日一次性计入费用科目;而在权责发生制下,需要根据它的使用年限分摊到各个期间。同时,对于不归属于本期费用,归属于其他科目的事项进行调整。

(二)资产与负债的定价

企业对资产范围的界定比较明确,政府与企业在资产范围的界定方面大部分是一致的。除此之外,在收付实现制下,未被纳入核算范围的土地、河流、矿产资源与文化古建筑及基础设施等,对其进行定价也是一大难题。诸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若采用原值作为其入账价值,将会导致计量不准确的问题出现。

土地、河流、矿产资源与文化古建筑等在计价时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核算。在负债方面,隐性债务的定价成为合并资产负债表的一个编制难点,因此对于隐性债务应该逐步被披露出来。有些隐性债务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定价时不能草率地进行,应该慎重考虑。

(三)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合并抵销问题

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合并抵销问题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大难题。政府会计在科目设置方面相对于企业的会计科目更加繁多,势必导致在合并抵销过程中更加复杂[3]。在日常核算过程中,上级与下级之间会发生除财政拨款之外的业务往来,由此上下级之间将形成债权与债务的关系。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过程中,此项属于内部的债权与债务,因此应该将其抵销。例如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进行的买卖行为,虽然形成了债权与债务的关系,由于属于内部交易,因此不能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对于收入费用表在合并过程中所涉及的事项,其中“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与“上缴上级支出”,这两对科目是上级与下级在核算时所计入的科目,属于内部资金的流动,因此在核算过程中应该将其抵销[4]。同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指标涉及到多个报表的数据,不同报表之间,数据是相互关联的,使得合并抵销问题更加复杂。

(四)对外公开的透明度与人员配备

在收付实现制下,政府财政信息对外公开的透明程度不高,公众对于政府财务信息了解相对较少。虽然大范围的试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试编过程中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并没有对外进行公开,报告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财政部门内部,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对于政府财政信息了解的需要。因此,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外界进行公布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内容比较重要,不能轻易对外公开,使得这项提高财政对外公开透明度的举措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下需要编制许多报表,因此对于编制报表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以此来保证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然而不同部门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差较大,协调好这些会计人员的组织工作,编制真实可靠的报表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在未开发出汇总信息的软件系统之前,相关会计人员手工操作所形成的工作量也将加大。

四、对权责发生制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

(一)全面核实财务报表数据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影响到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全面核实财务报表数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财政管理方面相对欠缺,许多应该纳入财务报表需要披露的数据并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财政信息的缺失。这些数据的全面核查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将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因此,这项工作的完成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成功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被纳入的资产缺乏衡量的标准,可通过确认其公允价值或对其估价来进行计价,以上都是短期内无法实施的,但至少也应该在其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诸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在对其进行核算时,应该考虑折旧问题,修缮等发生的费用也应在定价时考虑。对于隐性负债,通过相关概率等方法进行估计,例如政府对外进行的担保可以就其资金流出的概率进行计算,对此项隐性负债的价值进行估计,然而估算金额无法计入财务报表之中,可以在附注之中进行披露。

(二)加快大数据时代的政府会计建设

在试编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大部分工作仍然靠手工核算与统计,由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所涉及的财务数据比较庞杂,受个人情绪等主观因素影响,人工操作的错误率较高;同时,在大工作量下,人工操作的效率不高,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完善相关的信息系统,研究开发相关的政府会计信息汇总与编报软件尤为重要,保证在技术方面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支持。相关政府会计信息软件的开发可以保证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同时,从上而下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公司制企业中的财务数据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是共享的,有利于公众了解其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决策;政府的财务信息也应逐步地向公众公开,使公众能够通过网络查询到所需的数据,加快大数据时代政府会计的建设,满足公众对于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

(三)加强审计管理水平和对外公开力度

相关的监督机制应该进一步完善,以保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可靠,因此,提高审计的管理水平成为一项重要举措。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套适合自己国家经济环境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我国可以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审计监管制度,但在此基础上还应立足于本国的具体国情,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审计发展道路[5]。在政府审计方面,不能只在单方面进行考虑,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兼顾财务与绩效审计。因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数据涉及的事项较多,对于审计工作所提供的意见在公开时应该慎重考虑。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地对外公开。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继辉,徐敏.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5(19):30-32.

[2] 刘小兵.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J].中国财政,2015(1):60-63.

[3] 周林林.亦谈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难点[J].财务与会计,2015(22):63-66.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6篇

关键词:内部报告体系;业财融合;涉财风险

一、内部报告体系建立的背景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人们将会计分为对内的管理会计和对外的财务会计,与之相对应的会计报告被分为外部报告和内部报告。其中外部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内部报告是企业对内提供的管理报告,内部报告的服务对象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内部报告通常被定义为企业根据其内部管理需要编制,并在企业内部传递,为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所使用,为企业经营提供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等信息的报告。

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赖于前端业务执行的合规性。然而,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大,部分地市公司在宏观经济下行及行业竞争不利变化下,收入增长趋缓,成本空间缩小,但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尚未改变,刚性成本扩张难以控制。从而造成财务集中后地市公司财务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等,出现下属地市公司运用不对称信息来操控业绩以达成KPI目标的现象。同时,业务部门在签订合同或者办理业务的时候,对于财务政策规定的要求和严肃性缺乏足够认识,可能为公司运营及财务管理带来隐患和潜在风险。因此,要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必须将财务视角延伸至业务前端,面向业财融合建立发现、预警、整改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来说,由于内部控制自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中的重要性,内部报告更加偏重于风险控制问题的报告和解决。而作为集中化核算的财务共享中心,由于存在对下属地市公司财务审核及业务稽核的特殊地位,在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财务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内部报告的主体。

为此,国企尤其是央企在对外定期报告的基础上,通过财务集中监控和业财数据整合,构建内部管理报告体系,面向管理层、地市公司、业务部门、员工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信息,有利于提升业务部门的财务风险意识,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高效运用。

二、内部报告体系的内容

面向业财融合和价值管理的内部报告体系是以内部控制为主的报告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从目标角度可分为实现经营活动有效性控制、会计信息相关可靠性控制和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在这三种控制中,经营活动有效性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信息相关可靠性控制属于内部会计控制,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属于法规控制。从内部控制目标看,企业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本身就包括对外报告信息和内部报告信息;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作业目标,关键在于内部经营管理决策,而内部报告信息的相关与可靠程度将决定这些内部决策与控制目标的实现。从内部控制要素看,报告信息都是必要和关键的要素,编制控制报告是进行内部控制的中心任务,而内部报告又是控制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

业财融合不仅要求财务集中在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过程中与业务部门紧密协作、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传递至业务部门整改,更是业务和财务协同处理跨部门、跨地市的风险问题,有效推动风险问题的整改和解决。价值管理是指以财务集中核算人员为风险管理的主体,以价值异常变动为风险的着眼点,以价值保障为风险管理的目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业财融合防范风险的基础。

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内部报告体系在完善的财务集中风险控制机制下形成。财务集中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对涉财风险问题的财务集中监控发现、预警整改、报告巩固的流程和制度体系,明确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涉财风险问题防范及治理中的责任和行为。

(一)风险问题发现机制

随着财务集中的全面完成,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财务共享中心以“核算零缺陷”为目标,逐步将视野转向业务规范管理和业财风险的防范,强化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职能。

从2010年开始,财务共享中心构建会计发现机制,将在核算过程中发现的有关的财务问题及业务风险汇编成《会计发现》简报,并提出整改措施,由内控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地市公司整改情况,形成对核算质量管理、业财风险管理的闭环。

具体实施如下:

1.风险问题发现机制,借助财务集中管理平台,集中核算人员在进行账务审核时,对支出的合同安排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合同支付额度是否合规,业务模式是否符合财务规定等进行有效监控。通过与业务计费和收费系统集成的营收款稽核系统,对具体业务的应收、实收差异进行稽核,对合作模式及合同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从而发现业务设计的不合规风险点。核算人员在发现风险问题后,分析不合规风险问题的性质、违规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形成条目式会计发现备忘。

2.会计发现简报通报制度,内部报告小组负责整理收集核算人员提交的会计发现备忘,并对备忘中记录的会计发现点进行审核确认问题是否属实,讨论确定后汇编成《会计发现》简报,向全省各地市、中心财务一把手通报,以形成风险管控信息共享机制和警示。

通过以上措施,一方面发挥了集中核算人员的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作用,提升核算对业务管控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通报形式形成风险警示、信息共享,地市公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以点带面消除风险隐患。

(二)风险问题预警整改机制

为促进省、市公司对涉财风险问题的及时协同整改、解决,财务部制定了《财务会计问题预警办法》,对财务会计问题的预警—整改—反馈机制进行规范,以有效防范公司运营风险,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预警分为黄、橙、红、黑四个级别。财务会计问题出现时即予以黄色预警;问题发生单位对财务会计问题特定时间内不响应或整改不力,将自动进行预警升级。根据预警级别,省公司向市公司发送点对点短信进行报告,并发送省公司相关专业部门。预警级别越高,所发送短信的领导级别也越高,从地市财务、专业部门经理到地市公司总经理,省公司分管领导到省公司总经理。

在接收到省公司的财务会计问题预警后,地市公司及时开展相关工作,发生问题的业务部门与所在财务部门协同处理,最终从根本上消除会计风险问题。在问题处理和整改完成后,责任单位(市公司)应及时向省公司提交财务会计问题预警整改处理结果报告。省公司预警工作组评估后解除问题预警。

必要时,由内控人员对地市公司的问题发现及整改情况进行重点巡检,对于会计发现问题遗漏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情况敦促其深入落实执行。

针对本部各部门的风险问题,可通过督办机制来强化问题整改执行力,将风险问题的描述以及性质、金额、整改措施、整改日期等纳入督办,各部门于次月内部报告会议之前反馈督办情况,从而保证了业务部门风险问题的整改。

(三)涉财内部报告机制

财务共享中心为更好地加强本部部门层面的业财信息沟通,进一步推动业财融合,促进发现问题的解决与整改,可建立“涉财内部报告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本部部门层面涉财内部管理报告会。

会议由财务部编写报告材料,内容主要是近期财务集中监控及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风险事项,近期重要涉财事项解读及工作安排。会议邀请涉财内部报告中的风险事项相关的部门的分管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参加。与会业务部门对报告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对有关风险问题防范及整改措施、如何强化市公司执行力等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会议后,形成会议纪要,与内部报告汇报材料一同,形成一期涉财内部报告进行,由相关部门跟进风险事项的整改。

通过涉财内部报告会这个平台,财务部宣传财务政策,扩大财务影响,建立良好的理财环境,树立财务权威的窗口。 针对与会部门的涉财信息需求,财务部应做好信息沟通传达、服务支撑工作,获得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

三、内部报告的类型及成效

内部报告体系面向业财融合,支撑公司价值管理,在财务集中平台上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不合规的涉财业务风险进行记录、报告和整改,有效强化涉财业务合规性风险管控,强化业务人员的涉财风险意识,提高业务部门对财务风险问题的认识和风险管控的自觉性,与业务部门建立业财伙伴关系,提升业财合作的和谐氛围。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上述涉财风险问题的发现、预警、整改、报告机制下,针对公司运营管理战略支撑的热点和财务风险管控的重点,先后形成了公司运营管理分析报告、全称本管理信息报告、酬金监控报告、收入分成类结算报告、资金全方位监控报告、库存管理报告、投资一体化专项报告、一站式财务服务报告等内部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经营分析报告对公司经营战略的执行进行监控,为公司的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公司整体持续稳健发展。

全成本管理信息报告以全成本管理信息共享,搭建业财联动的桥梁,助力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的实现。

酬金监控专项报告,实现酬金预提模板的统一,建立闭环式全在线酬金管理模式,确保酬金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收入类结算内部报告的实施,有效防范结算人为失误的风险,杜绝了重复付款的可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将付款周期从45天缩短至30天内,账务处理人工耗时减少了50%以上。

资金全方位监控报告借助财务集中监控系统,对省市公司银行资金、营收资金进行一体化、可视化监控管理,保障公司资金的安全和高效增值。

库存管理报告实施后,累计完成库存闲置物资处置约6828万元,占总额亿的33%。全省总体库龄超6个月库存物资比例达到20%以下。

投资一体化实施后,2011年转资率达到,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转资率目标。2011年工程建设进度及转资效率加快,较以前年度同期转资率大幅提升。

三位一体的一站式财务服务得到员工的肯定,财务服务满意度水平逐年提升,从96%提升到99%。

公司将在此基础上,推动内部报告机制的常态化运作和报告体系的全方位覆盖,加强督办整改执行力,发挥内部报告体系对公司的价值保障和价值筹划功能。

面向业财融合和价值管理的内部报告体系有着明确的管理机制和报告机制,重点在于防范企业的资源运用的违规、低效、信息失真等风险,强化省市之间的财务治理和不对称信息下的财务监控,对于国企尤其是央企集团对下属省市公司的管控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艳艳.基于价值创造的内部报告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张先治.企业内部报告及其应用领域[J].财务与会计,2008.

[3]张先治,刘媛媛.企业内部报告框架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0.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

在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决策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财务报告体系中,提供虚假信息、披露不及时,造成信息使用者不能全面、及时、正确掌握企业发展情况而盲目评估,不仅给企业更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南此可见,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提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1、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把重点放在硬性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揭示。而是通过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等将其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信息。

2、侧重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而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

3、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由于受技术手段的影响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生产的连续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严重的挑战

4、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不够完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商业风险、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信息使用者要求更快速、及时的信息。他们不再满足于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浓缩、汇总、统一的会计信息,而有自特定的信息需求,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他们可以对取得的不同类型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为自己所用。在这客观上就要求会计报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体系结构。

5、虚假披露企业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

一般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都会想方设法找一些不容易为审计人员所察觉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以免被发现遭致处罚和被出示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些舞弊手法包括:

(1)虚假确认收入。

(2)虚假确认费用或者将费用转为成本推迟确认。

(3)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4)制造假文件,达到舞弊目的。

(5)采用调整溢价比例进行缩股。

(6)投资收益不入帐,形成帐外资产。

(7)漏计支出和债务。

(8)提前确认资产。

(9)私自对冲帐户款项。

(10)隐瞒重大事项。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完善措施

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国民经济无疑正走向一体化。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性质也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正在被打破,对财务报告加以改进势在必行。下面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提出如下思路:

(一)改革现行财务报告结构

1、增加编制全面收益报表:全面收益是指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之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些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全面收益应分为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现行收益表已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本期间接全部收益。再者,将未实现增值弃之于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因此,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增加增值表:增值表是一种反映企业的增值额及其在企业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情况的财务报告。增值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增值额一分配额”。等式左边是企业当期新创造的价值,即企业对其各利益集团的贡献;等式右边是对企业当期新创造价值的分配,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根据对企业增值额含义的不同理解,可将增值额分为总增值额(GVA)和净增值额(NVA),由此增值表的编制方法也分为总增值法和净增值法。

3、编制预测财务报告:财务报告虽然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的总结,但是财务报表使用者还需要对未来的企业发展作出财务预测。因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在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急需了解企业的未来经营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并将其纳入财务报告已成为必然。

(二)增加表外信息披露

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首先:

(1)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

(2)增加物价变动信息披露。

(3)增加对研究与开发信息的披露。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当今技术进步与经验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4)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5)前瞻性信息。企业应披露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在表外尽可能详尽地披露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6)背景信息。作为一个企业,其所处的地域、行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改造、市场上的经营氛围、远期近期发展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过去的赢利水平,主要竞争对手等状况,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反映;(7)简明信息。编制简明信息,便是对那些为绝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重要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这样更能扩大财务报表的效用。

其次,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则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6)企业合并、分立;(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9)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三)提高财务报告及时性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企业未来的前途是否乐观,而预测未来的变化,单凭过去按月、按年编制的会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不再有技术上的问题。这样缩短了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有效的防止了内幕操作,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

(四)改进现代财务报告模式

为了提高财务报告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的发展对现有财务报告进行改进。据悉美国目前开发成功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财务报告语言,这大大增加了财务报告的实用性。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值得我国财务报告模式借鉴和改进的。

(五)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杜绝虚假报告

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合理保证最终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目前我国在规范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如已颁布实施的《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体系。但是,不可否认其是还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尽一致,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报告信息等许多漏洞。因此,要杜绝产生虚假财务报告,就必须首先要保证财务报告编制的主要标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有关信息的披露要真实、完整。因此,只有进一步制定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2、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要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一是要运作内部控制制度原理,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加强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原则记录、定额管理、计量验收、清查盘点、厂内计划价格、内部稽核检查制度等。二是要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在制定会计核算制度时,应着重建立健全会计凭证管理制度,会计科目使用制度,会计帐簿管理制度,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等。三是要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基础审计的效果。五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上一个简单的数学建模论文(优选6篇)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