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第1篇
1、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
3、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
、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例如94,652应写成94 652;319,325应写成0314 325。
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
、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第2篇
[1]刘晓法.外汇风险管理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2]巴曙松.20xx: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之年[J].经济,20xx(6).
[3]曹垂龙.论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兼析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J]财经问题研究,20xx, (7).
[4]陈慧莲.我国行业外汇风险暴露[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xx.
[5]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21.
[6]付甜杰.我国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及运作性对冲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xx.
[7]何晓.对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实证研究[D].湖北:武汉大学,20xx.
[8]郑振龙、陈蓉、邓戈威.外汇衍生品市场:国际经验与借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9]_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xx[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10]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涉外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xx.
[1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北京冲国经济出版社,20xx.
[12]刘欣.外汇经济风险暴露的测量和管理[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xx.
[13]宋明哲.风险管理[M].台北:中华企业管理发展中心出版社,1984.
[14]陈伟、王伟.我国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的计量与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千部学院学报,20xx, (3).
[15]罗航、江春.人民币新汇率形成机制下的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J].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xx(4): 78-81.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第3篇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第4篇
一、研究对象
选取韩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届-届232篇毕业论文文后的参考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相应的类目表,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质量、著录规范等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参考文献引用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提高学生规范引用参考文献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三、研究结果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
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
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电子文献成为第三种主要参考文献。
另外,对学术论文、论文集、报纸、报告、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都有引用,但引用量较小,合计仅占。
3.参考文献的时效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可间接反映研究者所拥有知识的新旧程度,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来判断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
[4]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3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从2007届的53%下降到2009届的41%,学生完成论文对近期文献的引用数量不升反降,值得关注。
4.参考文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