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实用6篇)

个人学习 17 0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第1篇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有新的要求和目标。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是根本出发点,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使得德育教育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班主任以身作则,转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德育观念,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石,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牢固的基础知识,更要教育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其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对待生活和工作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小学生感恩的缺失成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问题。因此,拓宽感恩教育途径,推进和加强小学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本人从事小学德育工作十余年,觉得加强小学感恩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第2篇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第3篇

是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最大的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第4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实施五育的载体,德智体美等几育的实施都要通过课堂来完成,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德育的实施,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偏颇的。课堂实施德育的内容是宽泛的,数学课堂的德育教育,包括情感态度、兴趣爱好、数学思想、行为习惯等,在课堂上、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教学知识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营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也会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总之课堂上我们都能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度过快乐的40分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时适度地采用评价制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采用鼓励性语言能让学生更大胆、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多一点的欣赏和表扬,少给学生束缚和要求,使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上找到自信,收获成功,体验快乐!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第5篇

课堂既是孩子学习知识的“乐园”, 又是孩子表现思想的“展厅”.因此, 教师通过审视孩子在课堂中的每一处表现着手, 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仔细审视孩子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的时候, 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即要看到孩子各种表现背后的思想动态以及道德修养等。唯有聚焦孩子课堂表现背后的各种思想动态和道德修养, 教师才能找准孩子各种不良的思想“苗头”和明显的道德“短板”.据此, 教师才能及时掐掉孩子不良的思想“苗头”以及补齐孩子明显的道德“短板”等。

例如, 有些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表现得不动声色。事实上, 这些孩子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对此, 教师要注重培养这些孩子良好的合作意识。

孩子在课堂中的每一种表现, 不仅真实反映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道德修养。正因为如此, 从审视孩子的每一种课堂表现着手, 教师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孩子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品德教育 重要意义 问题 措施

作为传授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基础科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没有规范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差,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合理渗透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不仅仅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思想感情,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1]。而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学校是乐园》、《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珍贵的教科书》等课文,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学生的品质。所以,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经。同时,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通过说教式的方式,灌输思想理论,因此,把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可以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所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内容不合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比如赞美祖国地大物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精神坚韧不屈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仅仅从知识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充分发挥品德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较差。

2.没有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讲解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延伸教学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但是,目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课堂教学,没有合理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未能充分挖掘品德教育内容,使得品德教育的内容狭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因材施教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思想,是促进小学生个性化的必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味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年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未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的有效措施

1.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品德教育内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的扁担》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扁担,不准再拿”几个字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实际模仿,体会以身作则,愿意与同志同甘共苦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加深学生对品德教育内容的体会

语文学科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2]。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