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必备5篇)

个人学习 18 0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第1篇

05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

5、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

二、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

1、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

2、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

3、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

4、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

5、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

6、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

7、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

8、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

9、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

10、上海或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

三、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

1、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3、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

4、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

5、论行_力及其制约

6、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

7、论_的行政改革思想

8、论政务公开

9、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

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

四、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

2、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

3、政府与制度变迁

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

5、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6、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7、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

8、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9、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五、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

1、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

2、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3、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

4、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

5、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

6、依法治国与治吏

7、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

8、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

六、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

1、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的根本措施

3、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4、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

5、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

6、舆论监督的作用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

七、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

1、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

2、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

3、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

4、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

5、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

6、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八、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

1、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2、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

3、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4、政府责任研究

5、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

6、依法行政研究

7、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8、城市政府与法治

9、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

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

11、法治与德治

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

九、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

1、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

2、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

3、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

4、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

5、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6、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

7、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8、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9、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

十、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

1、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

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

3、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4、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

5、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

6、中国入世与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

7、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

1、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

2、公共人力资源讨论

3、城市社区管理讨论

4、城市管理讨论

5、户籍管理讨论

6、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

7、市政体制比较讨论

8、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

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

1、论城市的本质

2、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

3、西方市政学研究

4、比较市政学研究

5、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

6、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7、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8、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9、第三部门研究综述

10、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

十三、选题方向: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基础

1、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细分问题论述)

3、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

十四、选题方向:宪法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1、试论人大代表的作用

2、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

3、论权力制约技术

十五、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1、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政府间合作研究

2、市场经济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3、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研究

4、西方式民主及其影响研究

5、政治参与、行政参与问题研究

6.电子政府与电子民主建设

十六、选题方向:政治制度、地方政府与地方政策、政治学基础、中国公共政策概论

1、国家建设理论视野中的地方政府建构

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 ( 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历史演变或法理分析 )

3、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 )

4、_、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

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十七、选题方向:政治制度、 思想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党政制度

1、当代中国_体制研究(从中拟一题目)

2、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

3、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4、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

5、城乡社区自制制度建设

6、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进行比较分析)

7、关于政党政治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8、关于政府体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9、关于行政法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10、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十八、选题方向:行政决策、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

1、从统治到自治:公共政策范式如何转换?

2、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

3、听证制度与公共政策论证的公民参与——以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村与街道治理为例

4、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的政策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5、公共政策制定:_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6、试论公共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

7、试论公共政府政策执行的监督

8、试论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程序约束

十九、选题方向: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当代国际关系分析

1、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仪民主制的异同

2、古罗马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

3、西方民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形成

4、比较英法革命及其对各自政治的不同影响

5、比较英美政党结构及其功能的异同

5、论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的形成

二十.新增题目

1.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

2.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3.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

4.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和特征

5.儒家人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6.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

7.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8.孔子政治思想剖析

9.老子政治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10.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换

1.谈传统社会中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

2.谈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

3.公共伦理与诚信

4.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

5.谈转型期公共伦理的缺失

6.公共伦理规范基础的重建

1.环境资源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

2.地方政府财政绩效评估

3.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分析-----以某个省份为例

4.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收入比较

5.渔业产权结构构建的经济学分析

6.公共养老金安全运营监督机制分析

7.企业年金发展国际比较

8.企业年金投资模式研究

9.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

1.改革进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2.政治信用论

3.区级政府财政

4.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5.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

6.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

7.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研究

8.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

9.传统文化与制度构建

10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

11危机管理

12.论领导过程

1.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2.公私部门差异分析——基于管理的视角;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4.发展战略研究;5.市民社会研究;6.官僚制研究;7.论行政学的产生8.公私伙伴关系研究

1.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2.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2.城市经营的实证研究 4。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5。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研究

7.城市管理问题研究(细分选题,如城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研究等)

1.官僚制在现代国家(我国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政治与行政角度研究;2.论公民行政执行权的保障(论行政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行政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3.论行政执法的合法性(行政法和法理角度研究);4。论行政执法的合理性(行政法,行政哲学,法理学角度研究);5.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行政管理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6.论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行政和行政哲学的角度研究);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务员素质(行政伦理,公务员制度的角度研究)

1、关于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的若干思考;

2、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怎样做好班集体的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

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大学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的研究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

团队激励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问题

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

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

(机构)考核制度的研究

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从传统到现代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想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

代毕业论文/代写代发职称学术论文(包括300多种各类省级、国家级和核心期刊)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第2篇

1、干砌填充墙面外受力性能研究

2、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3、设置钢筋混凝土加强墙的平面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低标准砌体结构房屋承重墙体开洞的受力性能研究

5、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研究

6、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中支撑体系的研究

7、从建筑到村落形态

8、轻钢结构受力蒙皮作用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9、蒙皮效应对轻钢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0、渭水流域仰韶早期房屋建筑与聚落形态研究

11、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支撑研究及动力性能分析

12、楔形变截面柱平面内稳定承载力研究

13、LIDAR数据中多层次、多直角房屋的三维重建

14、村庄与集镇木结构房屋建筑抗震措施经济分析

15、考虑实际活荷载分布的钢框架住宅高等分析

16、城镇低矮房屋抗震性能分析

17、基于框架填充墙施工缺陷的抗震构造加固研究

18、荥阳秦氏旧宅堂楼结构及抗震性能研究

19、豫中传统墙体承重砖木房屋结构性能研究

20、郑州市城中村建筑抗震性能研究与震害预测

21、大吨位吊车抽柱式门式刚架的设计研究

22、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

23、历史风貌建筑动力特性研究

24、简支梁经典理论适用性的研究

25、夏家店下层文化房址研究

26、新型简易隔震支座的性能研究与隔震应用

27、新型装配整体式楼盖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28、砌体结构墙体抗平面外及抗侧-抗压承载能力的研究

29、基于三维场景的室内装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受盾构隧道施工影响的砌体结构房屋性状研究

31、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32、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

33、底商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机理及加固研究

34、Glubam胶合竹梁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3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层刚度比的影响规律分析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第3篇

1、行政行为效力论

2、论行政诉讼审查标准

3、行政诉讼目的论

4、行政诉讼判决研究

5、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诉讼法解释路径

6、行政诉讼和解制度之研究

7、论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

8、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

9、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

10、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11、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完善

12、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

13、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

14、新行政诉讼法关于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法学思考

15、我国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判决类型研究

16、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分析

17、行政垄断诉讼问题研究

18、我国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发展研究

19、论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诉讼救济

20、论行政协议的司法审查

21、论新《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修改

22、论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

23、行政诉讼原告“利害关系”的界定

24、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可诉性研究

25、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的构建

26、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问题研究

27、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研究

28、浅析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价值

29、论行政程序违法的司法裁判方式

30、行政诉讼结构研究

31、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司法判决研究

32、行政法介入行政垄断规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33、行政合同优益权规制研究

34、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救济制度的发展

35、论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第4篇

后勤服务视角下“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研究

后勤服务视角下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肩负着科研和教学的重任,还承担着学校后勤服务和管理的职能。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属于学校的枢纽,起着协调内外的作用,因此,只有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才能提高后勤行政管理的质量。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理念,是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的,也是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高校行政管理理念落后,严重忽视了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行政机构臃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后勤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因此,只有对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服务教学、教师和学生当作首要任务,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后勤工作开展面临的困境

1.后勤行政管理理念滞后。

在传统管理因素的制约下,武汉某高校的后勤行政管理理念落后,过分强调行政职能,管理固定化、呆板化,强硬的政治管理导致后勤行政管理缺乏陽光性,阻碍了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发展,导致高校后勤服务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后勤服务保障功能低下。

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科研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后勤服务则是为科研教学做准备的。

近年来,武汉某高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对学校的设施和服务要求却来越高,但是学校只重视科研教学工作,后勤工作边缘化,后勤服务保障功能低下,后勤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学校后勤工作的开展。

3.后勤干部队伍严重缺乏。

武汉某高校在发展中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状态,学校后勤部门的职工多是教职工家属,这就导致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不合理,后勤干部队伍严重缺乏,综合素质低下,对学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掌握程度较低,无法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

4.后勤运作机制极不协调。

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武汉某高校的后勤运作机制极不协调,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仍采用了传统的后勤行政管理模式,没有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后勤行政管理中,这就使得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指导,

无法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影响了“以人为本”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武汉某大学要实现高校后勤的人性化管理目标,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保后勤行政管理舒心、放心,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加强管理的人性化,才能充分调动后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其在工作中尽心、

尽力、尽责,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让教师和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和学习,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功能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

2.提升后勤服务保障功能。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武汉某高校后勤工作正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学校的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他们对高校后勤服务的要求不断细化,为有效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需求,必须重视对后勤行政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改变传统的后勤行政管理模式,提升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主动、高效、便捷的服务,充分满足高校发展的基本需求。

在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实现科学化管理,以人为本,提高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建立高素质的后勤干部队伍。

要想做好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必须重视对高校后勤人员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后勤干部队伍。

武汉某高校硬件设施不齐全、后勤短缺现象严重,高校只有加强高素质后勤干部队伍建设,聘请专家开展后勤服务知识讲座,不断更新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理念,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才能使高校后勤行政管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优化和完善后勤运作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后勤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优化和完善武汉某高校后勤运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后勤行政管理中,能够实现高校后勤的'信息化管理,使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并汇总工作信息,为高校后勤行政决策创造有利条件。

高校还可以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有效实现师生和后勤人员理的双向互动,提高后勤行政管理水平,使后勤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高校后勤服务是学校中心任务开展的重要保障,后勤部门只有在服务广大师生的过程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为高校后勤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开拓新的局面,实现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第5篇

1、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 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3、 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

4、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

5、 论行_力及其制约

6、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

7、 论_的行政改革思想

8、 论政务公开

9、 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

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