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1500字(优选5篇)

个人学习 24 0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1500字 第1篇

经济论文分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经济论文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和写作对象。提高宏观经济效果,主要靠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水平.

写作经济论文需要注意它本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1.科学性.即必须符合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理论上有指导意义;

2.政策性。即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3.实用性.即体现出经济工作的实际效益,能产生实用价值;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1500字 第2篇

工程的本质是创造,是关于科学原理与经验的应用,以使之在物质、经济、人力、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允许的范围内,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创造性专业。

工程经济学是在工程背景下的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基础课。工程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在保证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同时,使工程技术活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工程经济问题。它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性很强,通过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该课程提供了一套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思想与方法,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载体。做好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思路

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主动参与项目。教师变成项目业主,学生小组即是项目实施者,组长就是项目经理,成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另外,还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单向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成为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的客体转换为实现自己项目的主体,同时也是项目的具体执行者,小组成员以项目团队形式为实现项目目标搜寻相关的知识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出合理和可行的项目计划。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执行预定方案,并在方案实施后及时总结评价,小组选代表在课上讲解本小组的项目方案和执行情况,达到分享知识、共享成果的目的。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审核项目计划,从专业内容、计划合理性和潜在隐患3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实施计划时,教师会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此时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引导和监管。在项目总结阶段,教师负责控制和协调项目完成的总体情况,最终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教师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了项目目标。

这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关注内在的、反思性的、富于理性的思维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科学的“反省性思维”不断被重复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个激发学生广泛兴趣的实际项目案例贯穿教学始终,进行基于项目的全过程参与式教学,并结合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包括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例如:

1、在本校区内发现一个投资机会,判断其初步可行性,并对其进行财务基本数据的估算和财务评价,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发现投资机会,进而依据本课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最终解决项目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体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2、通过不断探究、讨论,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了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反复运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方法。

二、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课堂设计

(一)全过程项目参与式综合案例说明

学生综合训练项目的组织与设计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展开,综合训练以系列项目形式设计,课堂综合训练围绕课程核心内容,贯穿一半以上教学环节,学习过程的各项任务前后体现逻辑性。综合训练设置评判标准,引导学生学会新知识。综合训练项目将学生分为4~7人的小组,分组应注意性别结构和层次结构比例适当。

(二)全过程项目参与式综合案例实施

综合案例名称:XX项目市场调查及财务可行性分析。综合案例背景及要求:在本校区内发现一个投资机会,对项目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进行项目规模、选址、项目技术资源分析、财务评价,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大作业与本课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在完成大作业最终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还必须完成以下几个任务:第一,自行设置项目融资条件,并对至少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方案比选;第二,拟订两种设备,并设置条件对其方案选型;第三,列出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风险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第四,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通过上述四个任务目标的实现,做到了将大作业与课程教学大纲的完美。

三、其他教学方法的辅助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

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具备案例教学的基础。在讲解“多方案比选”内容时,可选用如下案例:某一刚毕业的大学生颇有经济头脑,他仅用了50000元便在校区周边购得一小块土地的20年使用权,他想从事土地出租,开快餐店,开书店3种生意。对此案例分别列出总投资、年收益和残值,要求学生从中选择最优方案。通过这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采用案例教学一方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趣味性和直观性,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另一方面增添了教学的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与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也是本课十分常用的教学方式0。对于一些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的概念与名词,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如对“基准折现率”这一概念,往届学生通常理解不准确,因此,可进行启发性地提问。例如“你向银行存钱时银行向你承诺一个利率,相应的投资人将资金投入某个项目时,项目对其有没有承诺?这个承诺的“利率”叫什么?”通过启发,学生能快速理解该方法。再如,在盈亏平衡分析这一小节的讲授中,教师只需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盈”?什么是“亏”?如何使“盈亏达到平衡”?学生基本可迅速且深刻地掌握该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反复运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针对“项目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风险”这一类问题进行资料检索、文献收集,并相互交流讨论各自的判断和结论。

(三)自学指导法

在“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比选”知识点的学习上,由于内容较多,可先由教师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案例情境,给出两个工程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并提供案例原始材料,要求学生对这两个方案进行方案优劣选择,再出示本节所讲知识的预习提纲,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去领会、消化、巩固知识,并扩大知识面63,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探索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独立自学、独立发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Excel在工程经济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验,集中用半小节的时间给学生演示Excel的财务指标计算,要求课后练习。此外,为增加趣味性,教师在课上可以做些互动游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例如,在正式授课之前,让学生做猜词汇的游戏,这些词汇是在课程中常见的词汇,如互斥、税金、利率、利润、成本、投资、现金。实践证明,每届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表现也很好。

四、课程考核改革

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的课程考核应该强化学生在执行项目过程中的领导力、参与度、执行力及项目最终目标的完成情况,还需要综合考察小组学生在课堂汇报中的临场发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平时考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大作业综合训练(25分)由总体表现、课堂成果汇报、最终成果构成。

(2)小型综合训练(10分)。

(3)课堂表现(15分),由考勤、课堂提问、讨论发言情况构成。

期末考核为期末命题考试,考核内容覆盖教学大纲70%以上,知识应用、综合能力评价占60%以上。两者结合评定综合成绩,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50%)。

五、结语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开设该门课程,需要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工程经济学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应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可通过精心设计参与式教学方案,利用多元化课堂组织形式67,以及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也会为教师提供更富激励性和更愉悦的教学体验,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和更高的教学热情。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1500字 第3篇

著作: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3、克莱恩:《凯恩斯的革命》,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费雪:《利息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6、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说明》,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7、布坎南:《自由、市场、国家》(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马丁·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0、孙国茂:《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光 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4、Liundgqvist,L、、and、Sargent、Recursive:Macroeconomic Theory 、 MIF Press ,2001

15、P)(helps:The Modern Equilibrium Theory of Un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Asste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6、Romer,Davi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 – Hill:1996

17、史蒂文·普雷斯曼:《五十位经济学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教材

1、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 D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魏埙、蔡继明等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罗伯特耐尔海尔布伦纳、莱斯特瑟罗著 秦海译:《经济学的秘密》,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克斯考森、肯那泰勒著 吴汉洪、苏晚囡 译:《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莫里斯D利维著 刘立、陆瑾、张普译:《生活中的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布莱恩诺斯登、霍华德文著 王曙光、来有为等译:《与经济学大师对话——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徐平华等著《西方经济学演义》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4、 N、 Gregory Mankiw:Principals of Economics 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年版

15、 Michael Parkin,Macroeconomics 5th ,Addison—Wesely Publishing Company,2003

16、 P、A、Samuelson & W、D、 Nordhaus,Macroeconomics 15th,McGraw—Hill,Inc、1996

17、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Macroeconomics 8th,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马克·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长春出版社,2006年。

19。约翰·米尔斯:《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

论文

理论部分:

1、卢卡斯:论经济发展的机制,美国《货币银行学杂志》,1988年第22期

2、罗 默:递增收益与长期增长,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86第10期

3、丁堡骏:亚当·斯密的宏观经济分析与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经济评论》,1996年第6期

4、赵世洪: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2期

5、谷书堂,刘占年: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11期

6、谷书堂: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与微观经济改革的关系,《经济学家》,1997年第5期

7、谷书堂:论中国转型期经济学,《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8、何国华、范卫清:新凯恩斯主义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世界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

9、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

10、陈峥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江海学刊》,1996年第6期

11、马颖: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

12、车卉淳: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3、叶景聪: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固定与浮动汇率体系之比较,《财经论丛》2002年第5期

14、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15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经济研究》 2007、1

应用部分:

1、谷书堂,顾颉:当前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中的一个矛盾与对策,《经济界》,1998年第1期

2、杨桂菊:关于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几点思考,《商业研究》,2000年第3期

3、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者论宏观经济调控和我们的思考,《经济学家》,1994年第6期

4、李连城:试论宏观经济调控,《经济纵横》,1994年第7期

5、赵海宽: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金融》,1994年第1期

6、尹 恒:宏观经济模型的时间框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7、周天勇:宏观经济政策反思及其转型的框架设计,《财贸经济》,2003年第3期

8、方方、刘力臻: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

9、陈戈止:宏观调控两类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财经科学》,1994年第6期

10、曹 新:宏观经济总量内涵异议,《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4年第5期

11、魏 杰,沈坤荣: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问题,《改革与理论》,1994年第5期

12、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4年展望,《中国物价》,2004年第3期

13、陈东琪:2004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主题——兼论均衡增长思路,《中国物价》,2004年第2期

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4年展望,《管理世界》,2004年第1期

15、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

16、柳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17、柳欣: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东岳论丛》,1999年03期

18、柳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1期

19、柳欣,郭金星:虚拟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20、柳 欣: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经济学动态》,2003年10期

21、刘国光:关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几点看法,《经济学动态》,2001年06期

22、刘国光:我国宏观经济的几个问题,《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09期

23、刘国光: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看法,《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22期

24、刘国光: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经济学动态》,2002年01期

25、刘国光: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要关注收入分配问题,《经济学动态》,2003年05期

26、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还有多大,《了望》,1999年15期

27、林毅夫: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经贸导刊》,1999年05期

28、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29、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30、房维中: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管理世界》,1994年03期

31、江铭强:日本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特点,《中国物资流通》,1994年09期

32、江铭强: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手段,《中国物资流通》,1994年10期

33、江铭强:法国宏观经济计划调节体系简介,《中国物资流通》1994年11期

34、刘树成、张晓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特点和地区间经济差异的缩小, 《经济研究》2007、10

35、安同良,卞加振,陆国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与模式: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经济研究》2007、7

36、唐双宁,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 《经济研究》2007、10

37、管汉晖,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中国宏观经济《经济研究》2007、2

38、贾俊雪,郭庆旺,刘晓路,资本性支出分权、公共资本投资构成与经济增长, 《经济研究》2006、12

39、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 《经济研究》2006、10

40、吴汉洪 崔永,中国的铸币税与通货膨胀:1952—2004 《经济研究》 2006、9

41、王树春:现代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42、王树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特征与实证分析,《中国财政》,2000年第8期

43、王树春:城市集体经济的制度变迁及其趋势,《中国集体经济》,2001年第3期

44、王树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特征及其趋势——论体制转轨的重要性,《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3——转轨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2002年6月

45、王树春: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研究中的局限性,《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4》,2003年6月

46、王树春:试析居民收入与消费需求结构及其变动趋势 ——以天津市为例,《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5——市场经济的分配理论研究》,2003年6月

47、贾保文:创新型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改革的道路选择,《天津市党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48、贾保文:国家职能定位与体制改革,《现代财经》,2003年第12期

49、贾保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认定,《前线》,2003年第6期

50、王常柏:构建与财政、货币政策相配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金融与经济》,2003年第5期

51、吴爱东:论国有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与规模经营,《商业研究》2000年第5期

52、黄卫华:利率、税率和价格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重庆金融》2001年

53、周莉津:入世与中零售业的分析,《中国软科学》,2000年

54、刘欣欣:阿马蒂亚·森的价值限制定理研究,《商业研究》,2003年

55、刘欣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研究,《商业研究》,2003年

56、 李海伟、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吗,《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7期

57、 李海伟、论制度变迁中的供求错位———以农地流转为例、《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58、 王树春,后税费时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1期

59、王树春、略论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制度选择、 《现代财经》、 2006年第12期。

60、 王继平、美国反垄断兼并指南变迁中经济学家的作用及其启示、 《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61、 王继平、_幸福论_的研究与启示、《_》2007年4月24日

国外主要刊物

1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国经济评论 美

2 The Economist 经济学家 英

3 Econometrica 计量经济学 美

4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经济学季刊 美

5 The Economic quarterly 经济学杂志 英

6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经济研究评论 英

7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经济理论杂志 美

8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世界经济评论 德

9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制度与理论经济学杂志 德

最新范文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1500字 第4篇

摘要:

经济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复杂社会科学。行为经济学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每个人、每家企业都有密不可分,从个体的日常消费活动,到商业投资再到市场营销行为,每一次的投资与消费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无理性的思想根源,更多的是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思考和分析,如何让自己更好的掌握消费规律,让自己在投资于消费行为中更加理智与聪明这需要我们不断思考。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消费;应用研究

一、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概述

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特属性的学科,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此,还在于行为经济学是对商家消费者交易行为的反应,隐藏在在日常生活的竞争与合作行为中。关于行为经济学,这门学科涉及许多极具,但这些特色的理论概念在日常经济行为中却非常具体的体现,对于行为经济学而言,其涉及领域很广,大到国家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调控,小到我们生活中的商品促销、商业明星代言广告以及住房问题,都可以从经济学理论上解释和探索。

二、生活中的一些行为经济学现象

(一)羊群效应

在中国人们经常注意到,在许多星巴克的门前经常有许多人排队等候,我们的新闻也常常进行报道,但是购买的人多真的意味着星巴克的咖啡特别好吗?

当您经过一家餐馆并看到门前有多人在等待用餐时,对这种情况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推断:这家餐厅应该不错,所以很多人愿意排队。您自然而然会停下来,准备尝试以下,于是您走到队尾。另一个路过,看到排队的人也会认为:“这家餐厅应该不错。”因此,他也参与到等候的队伍中。更多的人来了,他们也如此。这类行为被我们称作“羊群效应”。人们总是潜意识的根据他人的行为推断好与坏,以确定自己是否做此类行为,这就是“羊群效应”。

群体行为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理论最典型的表现之一,且是主流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通常,从众效应在经济学中用于描述经济个體从属的心理。羊群是一个非常无序的群体,通常,它们会花时间从左到右地进行盲目的探索;但是,一旦某只羊开始移动,另一只羊就立马跟风移动起来,带动整个羊群的移动,没有个体会考虑前面可能有狼或附近有最好的草的事实。

(二)广告效应

商品广告会有意无意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客观地讲只要有人类活动存在的地方,我们就能发现广告的身影,这个说法并不夸张,商品广告因其用途不同而具有丰富的类型,寻找明星为企业商品代言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可以提高产品的曝光率,优质的广告词可以精准概括产品特点,两者的配合对产品销售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明星代言经常仅仅显示商品和企业的商标,而不是对产品本身进行展示,特别是产品使用效果的预期展示,显而易见消费者会对产品的使用效果产生怀疑。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是广告的最大价值体现。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广告行为:一方面,请明星宣传代言是最普遍的宣传方法,代言产品的影响力会随着明星的受欢迎程度而显着提高;另一方面,受邀明星的受欢迎程度,粉丝群体的规模以及其在娱乐行业的影响力和地位都会对产品的价格和形象产生直接影响,粉丝经济有助于产品销售的增长。总的来说,企业形象和代言人的形象都对产品形象有重大影响,如果代言明星形象发生显著的改变,很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研发方向和相应的营销模式。

(三)啤酒效应

“啤酒效应”是存在于商品流通领域的常见经济现象,并非啤酒行业独有。它是由于供应链中相关企业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受自身利益最大化内因驱动下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会导致供应链内传递的'需求信息失真。

在当今的房地产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啤酒效应”引发的种种乱象。由于有关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扭曲,开发商看好房地产市场,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大量建房,以致建筑用地价格飞涨,导致房产价格急剧上涨。消费者受房价上涨的影响,大量购买新房,以至房地产销售面积不断增加,这给投资者造成房地产市场有繁荣假象,购买热情继续增加,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市场,在“啤酒效应”影响下房地产泡沫逐年加大。住房真实价值与房屋的销售价格产生严重偏离,最终,泡沫破灭将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者及开发商都会吃下“啤酒效应”的恶果。

三、结语

我们的生活受经济学原理的驱使,同样经济的运转离不开生活的运转,就像行为经济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样。在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时,一些小行为中可能蕴藏着深刻的经济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解人们的内在秘密,并总结经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理智和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董志勇,《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美]丹-艾瑞里,赵德亮夏蓓洁译《怪诞行为学》,中信出版社,2008.

[3]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易宪容,《繁荣下的理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1500字 第5篇

一、引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经济管理。而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整体来看,由于其建设工期较长,涉及因素多,且工序复杂,其经济管理也相对较为复杂,加之,许多建设工程企业并未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管理缺乏实施力度,并未的得到全面贯彻,导致建设工程经济管理混乱的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建设工程企业发展。

二、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内容及作用

1、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经营预算、筹资越算、资本预算、技术经济管理、施工过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质量管理、预算决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由于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其管理相对较为困难。

2、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作用。

在建筑企业经营发展中,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主要肩负着建筑企业的资源考核与分配,并对一些非财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经营规范化发展,最终实现建设企业既定目标。另外,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也是一种成本管理,通过实施经济管理手段,对建设企业项目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并为企业经营发展赢取最大利益,因此,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步入高速化发展时期,其经济管理质量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而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逐渐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难度也日渐增大,原有的传统经济管理观念,已不适用于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环境,因此,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1、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工程定额主要是由各级工程主管部门根据工程建设当地情况进行颁发,但由于各地区情况不一,工程定额要求也不一致,当执行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对问题进行直接处理,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协调性,而当把具体情况对上进进行反应后在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受到延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目标。

2、缺乏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意识。

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中,大多数领导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成本控制管理意识,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提高施工技术质量即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而工程资金主要是由工程预算中直接拨款下来,与建筑工程质量并无直接关系,致使许多领导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仅重视工程质量,忽略了经济管理,导致工程建设经济管理风险加大。

3、招标工程清单与施工图纸不符。

在建筑行业中,许多工程为加快施工进度,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招标工作,但由于设计阶段方案不完善,难以估计实际工作量,到后期施工时,实际工作量与招标工程清单不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更大风险,后期施工不能有序进行,漏洞百出,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4、工程质量加大经济管理难度。

工程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实际施工过程中均有较大风险,如停工、返修、保修、索赔等问题,都会增加建筑工程花费,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增加建筑工程经济成本,而一部分建设企业为节约建设经济成本,忽略了质量管理,导致建设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5、成本管理意识差。

在建设施工前,企业应先进行成本调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而许多建设单位在建设前,仅重眼前利益,忽略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提前进行市场调查,后在施工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增加大量的无效成本。

四、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1、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可以说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因此,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首先应加强成本管理,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现对项目建设施工设计标准及工艺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建筑工程施工配置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详细计划,在后期施工中,将其全面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项目成本预算执行。

2、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领导应认识到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并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企业中其他部门应密切配合经济管理部门,有计划的制定管理目标、管理计划及考核标准,将预算执行力度与员工自身利益相挂钩,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加强经济管理监督工作,提升员工工作责任心,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进度,有效提升工程质量。

3、加强合同管理。

在制定招标合同前,建筑企业应先对市场经济发展做一个全面的调研,详细了解相关建筑材料价格,聘请专业技能强,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招标合同的制定,并成立专门的监督审计小组,对合同中的款项进行反复审核,以防止出现合同漏洞,造成建设双方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签订合同时,要在双方平等、认同的基础上签订,签订前,双方人员应仔细阅读合同中的各个款项,如有疑问,应及时提出,以防止合同款项与实际施工情况出现偏差。

4、完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企业应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体系,选拔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组织,对各种行政支出进行控制,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办事,对于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于工作中表现不好的员工应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办事效率,最终提升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质量。

5、提高投标水平。

在投标前,建筑企业应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夜店、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并结合以上方面,对整个工程成本及风险进行相应的测算与评估,再根据测算评估结果合理的制定报价,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与施工图纸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双方进行协商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要想推动建设工程企业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因此,各建设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工程经济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