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英语毕业论文 第1篇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自己讲课为主的模式进行幼儿英语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幼儿处于英语课堂的被动位置,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英语教学的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我们可以建立互动课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建立互动课堂:互动课堂有两种——师生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自己再进行解答或者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英语教学中,倡导采用“合作、探究、活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英语对话等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综合图画、视频、音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且比较形象直观,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综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制作英语课件。
2.合理设置课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在部分幼儿园在设置英语课程时不合理,英语课程安排较多,占用了幼儿学习其他课程和正常游戏的时间,而且在选择教材时存在随意性,教学内容趋近小学英语,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导致幼儿英语学习负担过程,幼儿会产生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与其他课程、幼儿游戏的时间相平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在选择英语教材时,一定要选择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标准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材。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时,不要一味的扩充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
虽然幼儿英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大部分的幼儿英语教师很少有科班出身的,幼儿园的领导大多认为幼儿英语内容简单,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师队伍的培训不够及时、考核不够严谨,这导致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难以提升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性。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首先,在进行英语教师招聘时,要考察应聘者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切实招聘到高素质的英语幼师;其次,要做好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派英语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再次,完善幼儿英语教师的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家长、教师自身和学校四方的评价机制,综合幼儿的英语成绩和教师平时的课堂表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还要采用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成绩突出的英语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们英语教学的热情。
4.组织英语活动,创设英语教学氛围
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我们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英语活动,比如可以开展英语儿歌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还需要在创设一定的英语氛围,比如在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尽量说英语,也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同时,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英语读书角,购置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英语读物,供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可以在教室内贴一些英语诗句、谚语、名人名言等等,让学生处在英语的氛围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英语能力。
二、结束语
幼儿园英语毕业论文 第2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集体课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钢琴课也是其中必须要修的一门课程,师生都要认真的对待,好好的练习,为以后走向社会,参与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过去,我国高校音乐学院钢琴教学一直采用“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高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师资力量出现严重不平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教育经费和硬件设施不能够预知相匹配,这一矛盾在加剧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课的训练和提升,以及包括钢琴课在内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学前教育 钢琴课 集体课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包括对钢琴演奏的方式方法和基本技能,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不同题材、风格的音乐都可以弹奏出独属于自己的对音乐的认知,还同时具备即兴演奏等技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当然,钢琴课的集体授课多多少少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说,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扬其优势,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体,提出相应策略,为以后学前教育钢琴集体课程教学的展开提出理论性的依据。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集体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随着高校扩招的推进,学琴教育专业钢琴课已经不在适用于小班化或是个体化教学,这样会要求更多的教学资源,更多的专业教师,也会相对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尽相同,但又没有参照物,无法做到更好的提升。相较于一对一的钢琴授课模式,集体课程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同时享受教育资源,节省了教学实践,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增强
集体化钢琴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相互依存心理,同时还会形成集体共同感,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对钢琴专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取得共同进步。在大课堂的环境下,学生更有勇气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的提升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就能够更好的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展开课程,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三)缓解课堂氛围
过却一对一的钢琴授课模式,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学生会相对压抑,虽然老师的注意力都在一个学生身上,但是反而会有反作用,学生在一种沉闷的氛围里,思想收到限制,渐渐也就不太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反而变成了对钢琴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但是,集体钢琴课程,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话题,在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后,更愿意与别人分享,也会使得钢琴教学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学生的大脑也会被带动起来。如果穿插一些钢琴相关的小游戏,会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钢琴是一种非常注重专业能力在现实生活得检验,纯粹的依靠教师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集体钢琴课,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可能,学生在自我思考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且,集体课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化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集体教学实施策略
(一)立足课堂,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打基础一必经阶段,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环节。集体钢琴课程更加需要基础知识的培养。因为,集体课是一个教师面对一群学生,教师不可能做到将每一个学生照顾到,但是仍旧要求学生加强对自己基础钢琴知识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钢琴课程深入学习和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课堂氛围的捕捉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可以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的。钢琴课在调动课堂氛围方面有着和好的先天优势。很多学生认为上集体课,可以趁机开小差而不被教师察觉,抱着这种侥幸心理,钢琴课程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到教学的作用。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钢琴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如果一直沿用学院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是没有太多的机会参与学习。学前教育钢琴课又是很注重实践的一门课程,所以说教师要让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一来学生不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最终没有达到任何效果。比如说分组教学,因为在刚刚走入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钢琴指法、手型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纠正。但是,教师有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这一环节,就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让一个钢琴综合素养好的`学生当组长,监督小组成员的练习,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等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互实现钢琴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
现在很多的高校虽然不能够做到,再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授课时人手一台钢琴,但最起码应该让学生都有机会,进行钢琴训练,教师的选拔也应该是综合能力很强的人员,必要的时候还要借助多媒体配合教师的讲学,因为有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音乐理论方面的内容,这样会让学生更直观立体的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从而加强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还有就是,钢琴训练室应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大限度的,最长时间的开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也有练习钢琴的机会。
(五)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钢琴乐谱就像阅读文章一样,想要真正的了解作曲家通过乐谱表达的思想情感,就需要认真的阅读,指法、乐句、表情等都需要有很好的自我理解和拿捏。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当然,还有就是练琴的时候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注意完整性、连贯性,慢练、分手练习、分段练习、重难点练习等都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的进行,在这种良好习惯的推动下,让自己的钢琴手法更加娴熟和扎实。
(六)结合主观能动性,尊重差异化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钢琴方面有着很好的素养,但是,有的学生还需要勤加练习。这个时候的教师,不应该是只注重对优秀学生钢琴知识的培养,也要关心专业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因为,每个学生擅长的点不一样,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运用在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每一位教师都不仅仅拥有很高的钢琴专业知识,也应该具有很好的道德品质,能够真正的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想法,这样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才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果,只是一味地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下课就找不到人,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脱节,那么教师课堂内容的制定,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存在差异,这样并不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学生也不会再这样的课堂有很大收获,所以说,师生之间应该存在平等的关系。
(八)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建立评价机制的时候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当然,评价不仅仅包括对钢琴弹奏等直观的考核,还应该包含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以及课下小组之间,成员之间的练习互动等方方面面都应该纳入评价机制。其中,钢琴专业能力的掌握是必不可少,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也给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总之,教师不应该建立唯期末考试是评价标准,这样容易产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专业知识不等牢固掌握。教师更不应该主观臆断,固定思维的给高专业水平学生高分,而忽视对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学生的正面评价。
三、结语
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技能的培养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社会对钢琴人才的大量需求,而钢琴集体化教学适应了这种需求,也被很多高校运用。虽然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能够有力的适应人才大量输送的要求,但是也为教师的教学课程带来了弊端。所以,本文就其课堂策略进行研究,找准钢琴课集体教学的方法,真正发挥钢琴集体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为现实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打下基础。
【注释参考】
[1].孙爽.试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06).
[2].闵胜林.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探索与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S1).
[3].丁淑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11).
幼儿园英语毕业论文 第3篇
幼儿英语教学课件
活动目标:
1、学习单词:panda、elephant、tiger、zebra、monkey,复习单词car、blue、taxi、yellow、green、bus。
2、乐意参加英语活动,对英语活动感兴趣。喜欢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表演。
活动准备:
布置动物园场景、多媒体VCD、动物图片、磁带、垫板、汽车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T: 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do some actions, ok?
Walking,walking,walking,(---),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now let’s stop, now let’s stop!
二、谈话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animals?(yes)
T: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Please tell us loudly.
三、观看录像,学习新单词
1、T: Gogo and his friends will go to the zoo. Please watch carefully!
2、教师播放录像
3、T: Ok! In this program, there are five animals, what are they?
4、教师出示图片学习新单词:panda、elephant、tiger、zebra、monkey
四、参观动物园
1、T: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
2、游戏:What do you see on the road?(把垫板铺成路,逐渐出示不同汽车卡片,让幼儿回答。播放歌曲“Don’t play in the street.”
T: What do you see on the road?
C: I see a car on the road?
T: What color is the car?
C: It’s blue.
(yellow taxi/ green bus/)
3、学习At the zoo
T: What do you see?
C: I see a panda.
T: Let’s say hello to panda. Hello! Panda. Let’s take a picture of the panda.(以此类推,学习其他动物)
4、游戏,体验快乐。幼儿选择喜欢的头饰,听音乐,做相应动作。
幼儿园英语毕业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育;师资现状;幼儿
一、幼儿双语教育师资现状
1.认识上的偏差
什么是双语教育?对于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双语教育就是能用母语和英语共同开展教学;有些从事幼儿双语教育工作的人认为,双语教育就是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双语教育是在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让幼儿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能体验到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化,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1)幼儿双语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上,幼儿双语教师绝大部分是女性。学历结构上,以大中专学历为主,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尤其在口语方面,学历教育和英语水平并不成正比。专业结构上,幼儿双语教师以幼教专业为主,英语专业教师较少。虽然有些幼儿园会聘请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但对于幼儿教育的规律及特点,他们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目的和要求、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龄结构上,以一至三年为主,从事幼教时间不长,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教学经验不足,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2)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培训力度不够。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许多教师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主要是针对幼儿英语教材的使用进行的,或是对教师教学进行的专业素质的培训,而关于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内容很少,更谈不上对幼儿双语教师进行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培训。而且,有些幼儿园教师参加这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3)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层次低。受经费等因素影响,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培训主要是园本培训,培训层次较低。从培训效果来看,经过培训后,教师有了可以参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幼儿双语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培训手段和培训内容与幼儿双语教育脱节,许多教师机械模仿培训者,缺乏创造力,从而导致幼儿双语教学收效甚微。
二、建议与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幼儿双语教育
2.大力开展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培训
(1)开阔视野,实行多渠道幼儿双语教育师资的培养。一要遵守“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教师英教化”的原则,即对非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师进行幼教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幼儿园现有的教师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和幼儿英语教学法培训,让他们可以胜任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是解决幼儿双语教育师资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二要使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学历教育正规化,即通过高等院校开设独立的幼儿英语教育专业,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幼儿双语教师。
(2)扩展培训内容,多方面提高幼儿双语教师素质。培训内容必须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英语教育技能、教研能力。英语专业知识培训应该包括纯正的语音训练、课堂教学用语的训练、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训练等。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幼儿教育学知识和幼儿心理学知识培训,这有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来组织双语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课堂备课、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运用、教具使用等。当然,还可以借助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优秀英语教师或幼儿双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观摩幼儿双语教学光碟等方法来实现。
作为当今社会中的一股新潮流,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王晓娟.鞍山市幼儿英语师资现状调查及分析[J].考试周刊,2008,(52).
[2]张文桂.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9).
[3]陆兰.关于幼儿园双语教师素质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1).
幼儿园英语毕业论文 第5篇
1.实施前提是理解幼儿
从幼儿出生开始,就具有自己建构及其与他人建构的文化、体格及知识等。在不同历史背景及文化下,对幼儿教育也有不同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应有与成人一样分享的权利。并在后现代主义观点下,教师应创造适合幼儿学习的良好环境,并为幼儿提供自由的创造天地,耐心聆听幼儿心声,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当然,也应充分认识到幼儿仍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没有足够的能力及知识完全选择或应学习什么内容,这是需要成人的适当引导及帮助,进而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2.实施目标具有多样性
所谓实施目标的多样性,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及社会阶层中,应寻找适合幼儿英语发展的教育目标。适宜的教育内容必然导致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在现代教育课程中,忽视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后现代主义教育强调幼儿、家长、教师等参与到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幼儿启蒙教育应充分考虑周围社会及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还应考虑到社会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使得教育目标具有多样性。
3.实施课程具有差异性
幼儿英语启蒙教育课程主要是根据幼儿自身实际情况进而制定教学课程。早有学者提出幼儿教育课程主要从儿童发展、文化价值观及文化知识等三方面制定。长期以来,现代课程中具有普遍性,将所有幼儿看成是在同水平上,并未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因此,这种传统教学观念逐渐被一种新观念所取代。新观念提倡幼儿教育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并涉及社会复杂性及文化差异性。此外,应对每一个幼儿的长处及短处加以反馈,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够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或别人的长处、短处,实现取长补短,促进幼儿多样化发展。
4.实施过程具有动态性
英语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第二语言,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下,提倡教育的动态性、互动性,对于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体现出动态性。所谓动态性则是根据幼儿自身发展规律、让幼儿教育凸显其特殊性、启蒙性及趣味性,使幼儿快乐学英语,并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下的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策略
1.多样化教学,激发幼儿学习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最大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知识有强烈兴趣”。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及爱玩心理,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英语启蒙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要使他们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可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内容,如常列举幼儿玩具的颜色、书本上的图画及家具名称等。也可带幼儿去逛超市,遇到较常见的东西,用英语反复说。如遇到漂亮衣服可说“beautiful”。其次,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可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张贴一些英文字母及国际音标等,如“A、B、C、D···”“[i:]、[蘅:]、[蘅]、[u:]、[藜:]、[藜]、[蘧]、[覸]”“/蘧/、/鬑/、/藜/、/覦/、/覸/”等。也可要求家长在自家冰箱上张贴牛奶(milk)、水果(apple、banana、orange、coconut、grape等)的图片及英文单词,帮助幼儿学习。最后,可充分利用CD、录音机,开展英语诗歌对唱,观看简单的英语电视节目,联合视听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幻灯片及投影等刺激学生学习欲望。如学习动物名称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小动物,让学生在观看小动物时,了解每一种小动物名称,如,马(horse)、鸟(bird)、狗(dog)、猫(cat)等。若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说这些单词,显得较单调,且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若将这些内容直观形象展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加强记忆。
2.互动学习,让幼儿自然习得英语
互动教学是构建快乐课堂的前提,只有引导幼儿感受英语魅力,让幼儿自然习得英语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所谓互动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应该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即是演员,又是导演,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歌曲或故事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创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在互动中理解英语、掌握英语,最终习得英语。如在进行字母教学中,可开展举卡片的游戏,当说“A”时,幼儿应快速举出A图片。在画字母的活动中,可设计各种字母画,并引导幼儿看图,从图片中寻找大小字母。又如开展猜字母的游戏中,两个幼儿组成一组,其中一位幼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与字母极像的图案或者实物,让另一位幼儿猜猜这些是什么字母。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获得英语知识。
3.因材施教,让幼儿感悟英语魅力
后现代主义教育认为教学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幼儿英语教学中也应根据幼儿特点实现因材施教,加上英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如在每一天早晨起床后,可跟幼儿说“goodmorning”;走了,可说“goodbay”;当其他幼儿帮助自己了,可教幼儿说“thankyou”。又如家里来客人了,提醒孩子说“wel-come”;坐下用“siddown”;站立用“standup”。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并不是所有教学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也可在课外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说、听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交际能力,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奠定坚实基础。
4.动态思维,让幼儿学会驾驭英语
幼儿园英语毕业论文 第6篇
幼儿英语教学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我以英语教学为抓手,创设良好的英语教育环境,培养幼儿对英语发音和英语活动的兴趣,通过英语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英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日常交往中发展幼儿学习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技能,获得对英语活动的敏感性。
一、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
听是学习一种语言基础的基础
倾听优美的英文儿歌、民歌,感受其美妙,区分其与中文的'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我发觉让小朋友聆听英国一些原版的歌曲、律诗、韵文,可以让小朋友在最原始的模仿状态下得到纯正的”发音储存“。
不急于说,听准确后再慢慢模仿
幼儿学习语言,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重复。我曾经播放《狮子王》录音磁带的片断约五分钟给中班小朋友听全英文磁带,听过遍后,小朋友已经可以对每句话的后面几个字进行模仿期间我并未做过中文解释。第二天我又播放同一段录音给他们听,他们可以在”紧急情况“来临之前便已
经发出”警报“;第三天,我再一次播放同一段录音时,小朋友感觉就像是在听中文故事一样,能够自然地蹦出几个”关键“词。
反复听,强化印象
幼儿的记忆瞬间性较强,反复强化后,可以使瞬间的印象很长久地刻在记忆深处。这也是为什么小时候背颂的古诗成年后也不会忘记的原因。每次上课时,需要把前面学过的内容听一遍,温故而知新。
了解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方式表达
经过一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和语言学习,在欣赏和模仿的同时,还能够初步地自由运用外语。
二、教学形式多元化,以培养兴趣为主
直观教学
幼儿中、小班思维方式很直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我就相应将课堂教学内容简单直观地引入。曾在一本书上看到:在给幼儿上课如果没有图画是不行的。比如小班在学蜜蜂时,先挂出画满鲜花和蜜蜂的图画,边放可以边唱边作动作双手插腰,前后摆动,边走边唱,生动贴切的动作,结合音乐,小朋友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中班可以设定生活情景,如打电话。
游戏教学
结合诗歌、律动、歌曲,运用肢体语言把英文教学融入快乐的游戏中,让小朋友尽量在自由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英语。例如:
①运用音乐律动增强学习抽象词语。比如: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等。
配上滑稽的动作,既生动又有趣,小朋友特别喜欢。
②游戏多样化游戏
比赛、石头、剪刀、布,大家共同说”咕噜噜“,输方可以说单词或句子,动静结合,增加学习英文的趣味性。
③变些小魔术
比如托、小班学习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变个魔术:拿三个矿泉水瓶,每瓶充半瓶水,先让小朋友看水是透明的,然后”偷偷“地把事先涂好颜料的盖子盖上,用力,让盖子上的颜料溶于水中,一边让孩子观察”神奇“结果,一边请小朋友说出这种颜色的英文。
三、各类活动的开展
每月一次讲师入园指导教学;每周五的英语日活动开展,加大了老师、家长额孩子间的互动;英语区角每周更新;积分卡交流活动,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学英语情况及孩子对英语的喜爱。
幼儿园英语毕业论文 第7篇
摘要: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方向不断调整。国家对教育的本质做出了新的规定,对教育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幼儿教育。幼儿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启蒙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尤其要注意,要把握好方向,因为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本质,给幼儿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不符合幼儿教育的宗旨和本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对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本质规定性;意义
虽说现在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也提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幼儿教育还是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要以开心快乐为主,兼顾着学习一些知识,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能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要对他们的身心和智力发展负责,要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全面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概述
幼儿教育本质规定性主要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本质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幼儿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对其特殊性进行研究。首先,要理解幼儿教育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其次,要把幼儿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分析研究,要彰显它的特殊性。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环境、幼儿、活动和教师。环境主要分为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内在环境是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外在环境是除了幼儿园之外的外部环境。内在环境主要由教师创造,外在环境主要由家长负责,只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独立习性和特殊性,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活动是实现幼儿发展的重要渠道,幼儿教育的活动要与其年龄相适应,要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直接关系到幼儿发展的程度,教师要以其他发展要素为载体,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展开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这四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幼儿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条件。
二、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低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低,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学历低,研究表明,很多幼儿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学校毕业,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存在很大问题。教师的学历低,知识水平就会受限制,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的手法也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其次是教师的素质低。近几年,幼儿教师虐待儿童的视频屡见不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教师普遍素质偏低,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只会用暴力解决,给幼儿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2教师的年龄层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幼儿教师的年龄层十分的不合理,存在两个极端。首先是刚毕业的幼师数量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一部分教师,比较年轻,一毕业就上岗工作,基本没有工作经验,对幼儿教育基本都是理论学习,没有实践经验。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因为缺乏经验所以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部分教师年纪过大,在教育理念上缺乏创新,无法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属于一种保姆型的教育,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所以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是幼儿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3幼儿教育内容单一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经济的脚步,尤其是幼儿教育,发展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手法上也比较单一,一直采用灌输式教育进行教学。而实际上,大多数幼师缺乏培训的经验,缺乏提升自己的机会,而本身的文化素质又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导致教育内容十分单一。4幼儿教育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我国的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到幼儿教育。而且国家把大部分教育资源都用在了其他教学上,所以幼儿教育的财政补贴很少,就导致出现很多的民办幼儿教育,民办幼儿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优质教育稀缺。而且,现在的很多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动,很多的农村儿童到城市就读幼儿园,这在无形中给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让原本就稀缺的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布局不平衡的现象更加严重。
三、幼儿教育的特点
1快乐幸福和理解尊重J决乐幸福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的快乐和幸福,幼儿的年纪段是在3到6岁,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处在天真烂漫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快乐幸福是最重要的,也是教师和家长一直追求的。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收获的快乐和幸福。幼儿教育是一项令人愉悦的工作,孩子的纯真无邪总是能带给人幸福的感受,所以,幼儿教师也能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和幸福其次是理解尊重,指的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幼儿,要理解他们的差异,尊重个性。虽说他们的年纪较小,但是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权利。教师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他们的天性,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2保教关爱和身心健康保教关爱指的是保育关爱和教育关爱。人人都渴望被爱,幼儿更需要被爱,幼儿的身心都是极其敏感和脆弱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爱,教师要真正做到关爱幼儿,就要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履行好教师职责的同时,关心和爱护幼儿,把关爱化作一种力量督促幼儿的进步。而身心健康是教育中最关键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以健康是成长过程的关键,好的身体才是学习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适应能力的提升,适应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3成长发展和习惯养成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一种初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的成长发展是衡量教育的关键因素。幼儿在步人校园之前,相比于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顺应天性、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步人校园之后的学习压力十分巨大,甚至失去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繁重的家庭课业,因此,幼儿时期的教育要尽量简单,给他们一个难忘的童年记忆。而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好的习惯的养成能帮助幼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迈向成功。因此,在幼儿阶段,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要时时刻刻规范他们的行为,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在生活中也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生活中规范幼儿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幼儿,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4心智启蒙和环境适宜心智启蒙是通过对幼儿心智的启迪,对他们实施启蒙教育。心智启蒙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一些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各项潜能,比如说唱歌、舞蹈、绘画等,不同的幼儿对不同活动所展现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而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找到今后的培养方向。而适宜的环境就是要帮助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
四、幼儿教育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育的几个要素主要包括环境、教师、幼儿、活动四个方面。首先教师和幼儿是主体,活动和环境是载体。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快乐的学习氛围()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启蒙下,不仅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身心得到了发展。因此,这几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幼儿教育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的目标应致力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
五、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方向。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是在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的前提下,对他进行教育,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幼儿所接收到的一切信息,无论好坏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上学之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行为不受约束,这都是因为,在幼儿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有的学生会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都是因为没有在幼儿时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出现了人格缺陷,所以,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十分关键的,不仅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学习情况,还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
六、结语
幼儿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更多需要的是关爱,不能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式的教育,要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多多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理解每个个体之间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肩负起教育的重要使命,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园英语毕业论文 第8篇
幼儿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幼儿教育也越来越被社会和教育机构所认可,幼儿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的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幼儿园的教育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儿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让智力平平的幼儿创造出不平凡事业,低的情商却可以使人变得平庸。幼儿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儿园时期初步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态度、家庭环境,幼儿的启蒙教育等等,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幼儿的每一个习惯,在养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对幼儿的初期教育要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幼儿,有利于性格成长的就要让幼儿长期坚持,不良的习惯一有迹象就要坚决制止,逐渐地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意志行为比较差,随意性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是个人兴趣或愿望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幼儿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并能为实现目标,克服幼儿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断的重复从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发性,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发过来影响人的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是人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纵容,让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家长生怕孩子饿着,经常是在孩子后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家长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爱吃的饭菜,使孩子养成了偏食的坏习惯,同时,也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长也应该在这一关键期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点,给予孩子各方面足够的关爱。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生活、学生过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鼓励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形式良好的习惯。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这个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幼儿教育中,老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老师应当以幼儿好朋友的角色,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正确引导幼儿热爱学习和生活,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善于分享,让幼儿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对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确的责任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适当的锻炼幼儿的承担能力。给予幼儿适合这个年龄段承担的机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幼儿的作业,例如让幼儿给别的小朋友分发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游戏等集体的活动,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让幼儿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乐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东西和快乐一起与大家分享,逐渐地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让幼儿有主人翁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的集体观念,要让幼儿有参与和担当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动的快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为能让大家快乐,孩子的信心就备受鼓舞,产生强烈的荣誉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养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不生病就是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够重视,甚至是漠不关心,这种传统的观念是片面的,这样往往会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全面抓起,给家长普及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养孩子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心理的发展,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幼儿要有积极的心态。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首先老师要保证孩子的.生理健康,这个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让幼儿养成放前边后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确的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等,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大力培养是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感情,让孩子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也应该全面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沟通和交流,掌握幼儿内心的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孩子能够独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让幼儿的天赋得到充分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字以后,可以通过数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数量,适合的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让幼儿通过基本的操作明白加减的初步规则,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感知数学的规律性。这个阶段的幼儿基本靠感知和操作来学生,在幼儿初步有了思维意识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變换物品和数量,或是几种物品混合操作,让幼儿在脑海对数字的加减有初步的人生,教师在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幼儿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