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通用3篇)

个人学习 12 0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对策

G712;

一、系统设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一)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重点解决学生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所需具备的单品设计能力;“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主要培养学生后续从事服装设计师或企划师必备的系列成衣企划与设计能力;“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所需的创新、创意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训项目的难度和综合度逐步递增。

(二)明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式

1.将毕业设计课题带入企业,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但这既影响企业生产活动,又因为学生工作任务重、时间不够,造成作品效果不佳;

2.由W生在校自主完成毕业设计,容易出现学生找工作室代工、购买成衣等现象。松散式管理导致教学环节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教学目的。

目前,系部采取的是教师全程指导的教学方式,杜绝了购买和代工等现象,切实提升了作品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三)明确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选题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选题要融入前续课程的所有技能点,具备综合性;其次,选题的难度要高于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技能难度,且各选题之间的难易程度相当;再次,选题应来源于社会和企业,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接轨。因此,系部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研讨后确定选题。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服装设计大赛选题。因为大赛以发掘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追求作品的创意性与实验性为目的,这与毕业设计定位一致。另一类是以创作灵感的类型为选题。在选题中引入湘绣、苗绣、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既贯穿学院一直以来“承袭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行业进行非遗文化的创新。

(四)明确毕业设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成立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编制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布置,明确毕业设计的时间、任务、责任人、工作流程等,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

(一)组建教师团队,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

毕业设计教学前,组建教师团队,召开指导教师会议,每班由一名设计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联合指导,既分工又合作,同时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定位。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创作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指导中不能结论性评价多,具体意见少,也不能指定学生的创作主题,帮学生找参照图甚至设计,全程高密度参与。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组织设计和方法手段。通过集体研讨、头脑风暴等,解读每类选题的创作路径、方法;通过创作分享会、学生陈述点评会等开拓思路,完善作品;加强示范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大学城空间、微信、Q Q等方式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培养。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指导教师研讨会,及时了解教学进度与质量。

(二)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学风建设

召开毕业设计学生动员大会,一是讲解毕业设计整体安排以及相关要求;二是激励学生提高创作热情,争取多出好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旷课、拖沓等问题。

(三)严格进行四个环节的作品质量评审

第一环节是设计图评审。如由系主任、工学部主任、企业专家、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制定毕业设计图纸的评价标准,集中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环节是面辅料选配评审。例如,由于湖南的面辅料较单一,因此毕业设计的材料全部是在广州中、大纺织市场采购。车票购买、酒店预订、面料采购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团队随行前往,把握采购进度,做好面辅料选购评审工作。

第三环节是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评审。毕业设计中期,组织对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进行评审,形式是学生展示作品,陈述设计构思及制作方法,教师团队研究问题,进行指导。

(四)做好资料上传和总结推广工作

组织评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在学院“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中表演展示,并安排专人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教师的评分记录及评语等相关资料等。

三、反思毕业设计教学管理

毕业设计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管理反思。

(一)反思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如毕业设计选题、教学方式、时间进度安排、教师安排、评价标准等。

(二)反思作品质量是否有提升。广泛了解各院校同行、企业专家及家长对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由此获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三)反思有无管理服务的失职。如管理滞后、问题发现不及时、问题处理不到位等情况。

经过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明确毕业设计目的与定位,系统设计,编制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第二,根据专业特点,找准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分步骤、多环节、多主体、多形式进行毕业设计阶段性评审,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毕业设计作品质量。第三,举办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示、推广活动或毕业设计教学论坛,加大毕业设计作品的推广力度,促进学校、专业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毕业生毕业前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直接检验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教育管理人员认真对待。总结其经验,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指导教师、教研室、服装专业、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形成的三级管理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抽查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志青,吴红.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94-96.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第2篇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国人自古就有“大”情怀。含蓄、内在、返璞归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学观念。将传统元素瓷器裂纹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也应该重视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大音希声的文化情怀。纹样造型、工艺手法都是为了最终的服装效果而服务,过分地注重、表现装饰手法本身,就会失掉文化元素原有的光彩。

2瓷器裂纹在服装设计中的设计方法

具象表达

直接移用是指将瓷器裂纹直接移用在服装设计中,结合服装的整体风格、设计主题,搭配合适的色彩,它是最容易掌握,也是最常见的设计方法。将瓷器裂纹直接印染在真丝上衣上,搭配飘逸的水蓝色雪纺长裙,展现出女性纯净自然、天然去雕饰的美丽。但采用直接移用的方法进行设计时,容易出现套用纹样,设计死板的情况。在服装设计中,除了直接移用外,也可以在掌握瓷器裂纹形貌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设计,即变化形的设计方法。瓷器裂纹的形的变化元素有点、线、面的形状和大小。

变化形的种类服装设计中瓷器裂纹变化形主要有两类:

①保留与舍弃。保留与舍弃,是指在裂纹元素中选取一个方面进行保留,其他方面进行挤压、重叠、夸张、分离、拆解等变化。就是在服装面料图案中保留了瓷器裂纹线,挤压面的变形设计,凌乱交错、重叠的部分更多。则是保留了裂纹的块面感,将裂纹线进行分离、规整,在面中填补新的纹路。

②象形变换。它是模仿瓷器裂纹的形貌的变换设计。将裂纹线的人形、X形、K形等进行扭曲、装饰,赋予新的形象内容。将裂纹线进行不同的装饰变化与扭曲变形,象形变换后,更具藤曼缠绕的野性美。则表现出繁花似锦的装饰美。象形变换可以使瓷器裂纹更贴近服装整体的设计主题与风格,联想丰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变化形的接合方式瓷器裂纹是由单个形接合成为整体的纹样,更容易体现出次序美、节奏美。在服装设计的应用中,针对这一特点,除了变化形以外,还有变化接合排列方式的设计方法,排列接合方式分为有序排列接合与无序排列接合:

①有序排列接合。它是指裂纹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有秩序的排列接合,是从理性出发的接合方式。如平均排列接合、渐变排列接合和按比例排列接合。如图6为相同纹形形状、大小进行均等接合的平均排列接合,体现出服装的简洁、庄重。渐变排列接合,是指将单个裂纹按照大小、深浅、疏密等变化进行接合排列。通过从上到下以此增大裂纹面积,改变疏密形成节奏美,设计而成的晚礼服,纯净高贵,自然典雅。按比例排列,是利用裂纹单个元素之间的间隔比例来营造出视觉张力,创造出来的图案造型秩序感、节奏感强。比例排列接合常用到几何学相关研究理论,例如三角形、矩形、正多边形的黄金比例,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调和数列等比例模式以及无理数根号矩形的原理得出的比例模式等等。按比例排列接合,实际上就是按照这些具有规律性及特殊艺术特色的比例模式将瓷器裂纹进行排列接合,及按照“数比美”排列接合。

②无序排列接合。它是指从感性出发的无规则自由接合。依照形式美法则的自由接合,没有比例意识,风格奔放、热情,随意性比较强。无序排列接合方式的裂纹纹样注重激情、玩味,无法预料纹样走向,带有张力,有独特的视觉审美。如图8为瓷器裂纹无序结合的设计方法设计而得的服装,丰富混杂了设计师的情感因素与设计契机。优秀设计作品中的无序排列结合需要较好的感性表达与审美情趣,无论偶然迸发,还是反复修改,都需要日积月累的艺术素养。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弄巧成拙,杂乱无章,表现不出作品的美学性。

抽象表达

瓷器裂纹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不仅是对裂纹形的应用与变化,还要将瓷器裂纹的意蕴美融入其中。“意”的表达不同于“形”,是用简单代替复杂,与相关的一些材料、工艺手法或独特的服装造型相结合,象征似的表达,即是一种抽象表达。抽象表达不同于具象,更倾向于情感的表达。在设计中,虚化减弱裂纹元素的一些形态特征,着重表达瓷器裂纹在服装中的设计意蕴,或者提炼出瓷器裂纹美学性的一个点,作为灵感来源或表现手法,结合现代服装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前者沿用瓷器裂纹的风格感受,为2014年春夏巴黎时装周中关于瓷器裂纹“意”的延伸与联想的服装设计。其中GiambattistaValli的女装设计中,写意的点、虚化的线、界限模糊的面、大面积透视与黑色的简单色彩关系是抓住了裂纹元素自然随性的特点,进行意的延伸设计。而PedroLourenco的设计则表现了瓷器裂纹的纯净天然,纹路如水似画的感受,没有刻意得表现裂纹的形态,它更贴近现代生活时尚前卫的风格,只是把瓷器裂纹的某一个视觉特点作为表现形式。另外,MashaMa的设计结合了服装色彩与造型,着重运用了裂纹分割而产生的非平衡的视觉张力,从而使服装更添光彩,现代前卫感十足。在实际的设计中,前期构思的时候,就要抓准设计主题与风格,元素灵感都是为了最终设计的服装而服务,确定风格后,找出切入点,将主题风格贯穿到整个设计中去,不要拘泥于一种设计表现手法,也不要过分追求形或意的界限,从而本末倒置,或者导致设计出的作品杂乱毫无表现力。

3瓷器裂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工艺实现方法

将瓷器裂纹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工艺实现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环。工艺美是技术和艺术的美学融合。在这里将瓷器裂纹在服装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工艺手法,分为平面效果的工艺实现手法与立体效果的工艺实现手法。

瓷器裂纹平面效果的工艺实现方法

平面效果的工艺实现方法有印花、蜡染、扎染、绣花、提花。印花得到的裂纹效果基本能够达到设计图的纹样造型和色彩,对设计限制相对较少,适用性比较大,一般不会破坏服装面料本身的风格和手感,批量生产的成本相对较低,在实际市场中运用得较多。蜡染和扎染,属于传统手工艺。蜡染效果的裂纹深浅不一,纹路粗细浓淡也不相同,有些地方深邃,有些地方若隐若现,虚实相生,变化自然,有独特的传统韵味,常用在一些民族风的现代服装设计中。扎染,利用线、绳捆扎在染液中煮染,跟蜡染的效果有相似之处,但是借助捆扎的外力煮染,同时具有晕染和裂纹的肌理效果。提花、绣花是在织造过程中形成裂纹效果的织纹面料,在平面的视觉感受下有一定的凹凸触感和不同于平布印染的光泽效果,应用也比较广泛。

瓷器裂纹立体效果的工艺实现方法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服装面料工艺的实现也更加多样化,肌理效果更加丰富,结合瓷器裂纹的特点,可以采用叠加、镂空、编织、物理、皱褶等方法,来实现立体效果。立体效果的瓷器裂纹更有层次感、空间感,视觉效果也更加丰富。叠加,即在面料的表面缝制裂纹线或粘合裂纹面的工艺手法。可以根据服装的设计效果做不同风格的叠加处理,如在薄透的面料上,沿设计纹路粘合遮挡的面辅料,既可以产生裂纹的效果,又满足了遮体的功能增加了服装的可穿性。镂空,通过一些切割雕刻、腐蚀加工的方法处理服装面料,实现瓷器裂纹的效果。瓷器裂纹最初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就常采用镂空的加工手法。在服装设计中,镂空工艺的瓷器裂纹效果,面料较为硬挺,风格偏向建筑风格。编织的方法很多,手工编织、机器编织都可以产生不同风格的裂纹效果。可以用条状的面料、绳、线进行编织,也可以直接在织制面料时,将瓷器裂纹作为花型图案编织出来,比如蕾丝、刺绣的效果。皱褶也可以产生有立体美感的瓷器裂纹效果。皱褶改变了面料的光泽、质感,使面料跟具备动感与层次感,与瓷器裂纹的丰富生命力美感相吻合,二者相得益彰,使服装更添光彩。

4结束语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第3篇

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的成立,一方面是由信息、物质等因素构成;另一方面,项目又具有要素、结构和功能等因素,它们是项目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属性。项目的要素主要由目标、人、程序与信息构成。在项目动态的进程中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共同促进设计的发展。

1.“设计-目标”的相互关系

设计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如企业委托的服装纹样设计项目具有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设计目标、目标程度等这些既定的闭合目标。但即使给出明确闭合目标的设计项目,在众多信息中选取核心的可实现的目标,也会因不同项目管理人员或团队成员的个体因素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理解,并且由于不同的设计灵感,使得设计结果呈现不同的状态。同时,现代印染技术的发展,如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热转移印染技术相比以往的滚筒印花技术,为设计师在纹样套色上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使其不必再局限于几套色或十几套色的绘画技法,并能将照片、图片等作为印花纹样。设计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方向的选择、核心信息的把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设计结果的多变性。

2.“设计-人”的相互关系

服装纹样设计的展开,离不开最基本的要素——“人”。可以说,所有的设计项目都是围绕“人”这一要素展开的。企业决策者、设计委托者、设计管理者、设计执行者、生产者、消费者、使用者,都在项目中形成了相链接的节点关系,涉及的信息、时间、需求等要素都从这些节点发散开来,组成项目的设计关系网。服装纹样设计项目是通过人的设计管理,满足个人的喜好、选择与成就感,更好地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达成设计目标。

3.“设计-程序”的相互关系

设计项目的设计程序都有其核心程序链,在一般情况下,核心程序链的主流都是稳定的,即市场调研—收集信息—设计定位—创意概念—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但是因为项目及其要素的不同,程序链也会有所变化,而程序的变化对设计项目有着能动的作用。如时下流行几何形图案和黑白灰的配色,项目设计团队就不能按照以往的大花型图案和鲜艳配色进行设计,而是需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收集信息,锁定目标消费群定位,才能进行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而这些程序环环相扣,顺序也是一定的,具有不可逆转性。

4.“设计-信息”的相互关系

设计信息随着项目进程分为四个阶段——信息定位、信息筛选、信息应用与信息归档。其中信息定位主要问题在于设计信息资源定位的确定性与设计结果多可能性的辩证关系;信息筛选的主要问题在于设计信息资源筛选的理性思维与设计师的感性思维的辩证关系;信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集中在设计信息资源应用、共享的秩序性与开放性的辩证关系以及信息归档的系列性与设计的系列性的相互关系。设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管理者对设计与信息相互关系的可控制程度,只有充分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提炼才能正确获取与应用这些有效信息,为设计服务。

二、结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