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布期刊(推荐4篇)

个人学习 13 0

论文发布期刊 第1篇

伴随着蝉鸣,人在炎炎夏日也仿佛变得迟钝了。进入暑假,项目的进展始终不温不火,论文也不像之前突飞猛进了。眼见如此,我有点坐不住了,于是在8月底“逼”奕鑫立了一个flag:一个月内写好论文初稿。

彼时,奕鑫的实验还尚未完成,大纲也仍在打磨。要在一个月之内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并且写几千字的英文论文、做好图,据奕鑫回忆,他当时颇感意外和没信心。在小组会上被迫签订城下之flag的奕鑫的脸红,现在仿佛仍在我的眼前。

其实,我心里也没有底,但我得咬咬牙,从背后把幼鸟踢下悬崖。

还好奕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课题组其他几位同学的大力协助下,终于在一个月期满的当天,奕鑫把论文初稿发给了我,成功拔掉flag。

我完全可以想象奕鑫这一个月工作之辛苦。但我的科研同行们都应该能够理解,这样的要求和经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百炼成钢,如何科学、高效的面对deadline也因此是博士生必须经历的锤炼。

奕鑫这个项目的文件夹

论文发布期刊 第2篇

回顾这一篇论文的历程,有很多感慨。从课题的构思,到最终发表,大概花了两年时间,这对于当今许多材料、化学课题来说,可以说是龟速了。项目像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有辗转反侧,也有柳暗花明,有失败的沮丧,也有看到精彩数据的心跳不已。或许也印证了科研大多是螺旋形上升的。

乘风破浪会有时,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多亏奕鑫两年多以来不断地深挖,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挑战自己。最重要的是,在绝望时他没有放弃,而是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态,放下了包袱,走出了新的天地。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升华,对我何尝不也是一次震撼教育。

课题搁浅固然是不幸的,但是我们又是足够幸运的,能够从灰烬中寻找到金子。人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幸运,但我相信有奕鑫这样的准备和心态,即便我们今后遇到更多、更大的挫折,仍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愿我们共勉!

王威课题组合影,前排蹲着的就是彭奕鑫同学

论文发布期刊 第3篇

2019年入学的博士生彭奕鑫是一个四川都江堰的川娃子,虽然羞涩紧张时会脸红,但乐观大度有幽默感,还有好似山东大汉的浓眉大眼国字脸。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奕鑫入学没多久,疫情就从天而降,把我们都封在了家里。虽然初出茅庐的奕鑫还很青涩,但有股子年轻人坐不住的热忱。为了不在家虚度光阴,他决定学习模拟软件,来研究一些课题组长久以来一直很好奇的关键科学问题。

我们之前实验中发现,靠化学燃料运动的纳米机器人会像微生物一样形成团簇。如果我们把团簇想象成一个黑洞,周围的小机器人就像试图逃离黑洞的小飞船。有时“黑洞”吸引力很大,边缘的“小飞船”就被进黑洞,黑洞会越长越大,吸力也越来越强。有时小飞船却能逃脱“黑洞”的吸引。这背后的物理化学机制是什么?团簇靠什么吸引小船?又是什么决定了一艘纳米小船能否逃离团簇的“魔爪”?

奕鑫在科研方面的确有些天赋:他通过模拟“小船”和团簇周围的化学物质和流体的分布,计算出了团簇吸力的大小,并和小船的驱动力比较,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5月底返校以后,实验结果也和模拟结果吻合的很好。一时间,课题就好像深圳的工地一样,热火朝天;论文的大纲也一版接一版不断迭代。

左:模拟出的团簇周围的化学物质浓度分布;右:实验观测到的团簇吸引周围粒子

论文发布期刊 第4篇

参加对象:全球高中生和大学生,没有国籍、年级和学科限制。

科目种类: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教育等等。

项目介绍: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本同行评审 (peer review) 的学术期刊,旨在发表关于 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学习,PBL)的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和评论。

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提交文章到此期刊,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PBL实践经验,并得到同行学者的评论和建议。此期刊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经验,可帮助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脱颖而出,显示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才能和热情。

咨询更多留学问题请私信我!我是Mick老师。

‍对你有帮助的话点赞+收藏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