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第1篇
毕业论文写作是反映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重要途经,是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统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约定的书写格式主要适用于用中文撰写的毕业论文。涉外专业用英文或其他外国语撰写毕业论文的书写规范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在遵照本规范的前提下,各学院(系)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毕业论文撰写格式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一内容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2个实词。
(二)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内容应概括反映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语言力求精练、准确。以300-500字为宜。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以300个左右实词为宜。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英文关键词(Keywords3—5个)。
(三)目录
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四)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言或背景
引言应包括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介绍本项研究工作研究设想、研究方法或实验设计、理论依据或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等。要求言简意赅,注意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
2.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在写作上要注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章节标题、公式图表符号必须规范统一。论文主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或选题的论证;
(2)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实现,包括实验数据的获取、数据可行性及有效性的处理与分析、各部分的设计计算等;
(3)对研究内容及成果的客观阐述,包括理论依据、创新见解、创造性成果及其改进与实际应用价值等;
(4)论文主体的所有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自然科学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人文和社会学科的论文应把握论点正确、论证充分、论据可靠,恰当运用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模型或方案设计,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等。
3.结论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五)中外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并且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有引用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
(六)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包括本科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论文或被鉴定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等成果,应在成果目录中列出。此项不是必需项,空缺时可以略掉。
(七)致谢
武汉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第2篇
1.毕业设计(论文)采用计算机排版,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为上、下各为2.0cm,左右各为 cm,页眉、页脚各为1.5 cm。行间距设为固定值:22磅。
3.页码从正文第1章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位于页面底端居中,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字。前置部分用小写罗马数字单独编排。
4.正文中一级标题居中书写,其它标题靠正文左边书写。
5.正文字体选用宋体小四号。正文一级标题选用宋体三号(加粗),二级、三级标题选用宋体四号(加粗)。
6.论文采用左侧装订。装订顺序:封面→目录(单独占页)→开题报告→内容摘要(单独占页)→正文(每章另起一页)→致谢→参考文献→指导教师评语(由指导教师填写)→附件。
7.目录样表如下:
武汉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第3篇
著者-出版年制,即在正文引用文献处标注著者姓名与出版年份,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标注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
例,Park et al.(1995)根据Laurentia西缘放射状基性岩墙的研究以及与地幔柱有关的澳大利亚Gairdner岩墙群的研究,首次提出约780Ma地幔柱导致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其中关于成冰系顶底界时限和冰川活动年龄、超大陆裂解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是当前中国地球科学界十分活跃并得到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王平,2003)。
引用同一著者在同一年份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在出版年份之后用英文小写字母a、b、c……区别。如:(王平,2005a);(王平,2005b)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按出版年份由早期到近期依次标注,中间用分号分开。
例,基于IP源地址信息、链路测试的网络追踪溯源技术已经失效(S. Savage, et al., 2001;M. T. Goodrich, 2008;A. Belenky, et al., 2007;A. C. Snoeren, et al., 2001;H. Burch, et al., 2000;S. M. Bellovin, et al., 2018;R. Stone, et al., 2000)。虽然针对匿名网络的追踪溯源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发展,但是它们的使用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甚至是苛刻的假设条件(Z. Ling, et al., 2012;G. Acar, et al. 2014;E. Erdin, et al., 2015;P. Laperdrix, et al., 2016),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凡正文里括注了著者姓名和年份的,其文献都必须列入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表中的条目(不排序号),先按语种分类排列,语种顺序是: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其他文种。然后,中文和日文按第一著者的姓氏笔画排序,中文也可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西文和俄文按第一著者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著录项目与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的顺序编码制基本相同,不同的仅为出版年份排于编著者之后。
示例:
[1] 陈东. 2014.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博士]. 沈阳:东北大学.
[2] 陈阳. 2009. 网络坐标计算模型与应用研究[D]: [博士]. 北京:清华大学.
[3] 陈奕延. 2018. 一种基于 CPS 的智能导航服务平台[J]. 信息记录材料, 19(08), 12-14.
[4] 程承旗. 2017. 北斗网格码及其应用方法[R]. 上海: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5] 冯登国,张敏,李昊. 2014.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 计算机学报,36(6):1125-1138.
[6] 何积丰. 2010. Cyber-physical systems [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6(1):25-29.
[7] Akella, R., & McMillin, B. M. 2009. Model-checking BNDC properties in cyber-physical systems [C]. In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2009. COMPSAC'09. 33rd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1): 660-663.
[8] Allan, D. W., Weiss, M. A. 1980. Accura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during common-view of a GPS satellite[C]. In 34th Annual Symposium on Frequency Control. 1980:334-346.
[9] Allan, D. W., Weiss, M. A. 1980. Accura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during common-view of a GPS satellite [C]. In 34th Annual Symposium on Frequency Control. 1980: 334-346.
[10 ]Blewitt G. 1990. An automatic editing algorithm for GPS data [C]. Geophys Res Lett 17(3):199–202.
[11] M. Bellovin, M. Leech, T. Taylor. 2018. ICMP traceback messages [OB/OL]. . Jan 11.
(1) 文献名称的格式
被引用外文文献的题名,大写字母的使用要符合文种本身的习惯用法。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只第一个字母用大写。
出版物(期刊、论文集)题名的每个实词(借用中文语法中的概念)的第一个字母使用大写。
外文期刊刊名可列出全名,也可列惯用缩写刊名(缩写点可加,也可不加,但全文要统一)。只有一个词的刊名不能缩写。期刊名排正体。
期刊只列出卷号,不必标“卷”或“Vol”等;如果是分卷图书,则应加“卷”或“册”或“Vol”或其他语种相应的词(外文缩写词不加缩写点,首字母大小写应全文统一)。
参考文献的版次、卷、期、页码等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版次中中文版次著录为“第2版”、“第3版”……(第1版不必列出),西文文献的版次著录为“2nd ed”、“3rd ed”或其他语种相应的词 。
日文文献中的汉字要用日文汉字。
(2) 参考文献编著者名称的格式
以机构和团体署名的文献,此机构或团体可作为编著者,但要用全称,而不用简称或缩写。
外文人名:姓在前,名在后。名用缩写字母,且字母后省略点.,姓氏首字母写,或全部大写。
例如:J. C. Smith--->Smith J C 或 SMITH J C;Albert Einstein --->Einstein A 或 EINSTEIN A
中文人名: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
例如:梁福军--->Liang Fujun 或 LIANG Fujun,不得成Liang F J 或 LIANG F J
编著者为3人以下时全部著录,用逗号分隔,3人以上可以全部著录,也可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外文用“,et al.”,“et al.”不必用斜体。
英文题目前喜欢加上Research on 或Study On等中式英语表达方式;
摘要的主要篇幅用于介绍背景;
摘要中引用参考文献
“本文”用“This paper”而不是“This thesis”;
序号嵌套或重复(例如,(1)这层编号下又有1.或1、);
语言错误,如“的”、“地”不分,大量错别字,大量文法错误的句子等;
每章又加上“相关研究”的综述,与第2章重复;
算法不规范:输入输出不明确,理论分析不充分,复杂度等性能分析缺乏;
随便提出一个命题作为“定理”,又没有严格的证明
没有严格指明是别人提出的定理,还是自己提出的“定理”,给出了一大段证明。(别人的定理,只要引用就可以了,不需要证明,自己提出的定理要证明,并要指出在什么地方发表过,得到怎样的认可)
实验结果与最经典(即最旧)的结果比较,没有与最新成果比较;
摘要、第1章、全文总结中关于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的表述不一致;
定义的公式没有地方使用过;
公式书写不规范;
在节就引用了数十篇甚至近半数的参考文献,第2章又重述(节只需引用少量几篇文献);
标题末尾加标点符号
标题中引用参考文献;
章节编号,有的地方用中文编号,有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同一符号在正文、公式等处用不同的字体(正体、斜体)
每一章没有另起一页;
参考文献偏旧;
没有1篇中文参考文献。
论文由小论文拼凑而成,没有一个集中的主题
论文没有研究体系,各章之间没有呼应,没有关联,没有紧扣主题
武汉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第4篇
1. 封面
使用学院统一的格式。“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准确,字数应在25字以内。“学院”须写专业所属学院,“年级专业”须写全称。
2. 摘要
简要说明毕业设计(论文)所研究的内容、目的、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一般为300字左右。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写出关键词3~5个。
3. 目录
毕业论文(设计)的章节编排格式:一级标题用“第1章”、“第2章” ……;二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一个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例如:
一级标题 第1章
二级标题
三级标题
标题层次要清晰,目录中标题与正文中标题要一致。
4.正文
(1)前言:应说明本论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及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等;简述本论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