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怎么写(7篇)

个人学习 11 0

议论文怎么写 第1篇

只有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带领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第一层:观点语句)║所谓切合实际,就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浮夸,不空想。只有定立这样的目标,才可以支使我们的思想,放出我们的活力,鼓舞我们的希望,从而引领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第二层:对观点语句的解说)

面对着经济贫穷落后、国人思想麻木的旧中国,鲁迅定下了唤醒国人的目标,他弃医从文,发奋写作,被后人誉为“民族魂”。面对着选民平静的表情和缺乏热情的鼓掌,李光耀定下了学习中文的目标,他争分夺秒,勤学苦练,终于凭着中文演讲引起选民共鸣而当选为新加坡总理。面对着遭人冷眼、受人凌辱的处境,勾践定下了复仇雪耻的目标,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成为春秋霸主。(举例)如果鲁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下唤醒国人的目标,而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能写出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吗?如果李光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下学习中文的目标,而是盲目竞选,他能成为受人敬仰的总理吗?如果勾践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下复仇雪耻的目标,而是苟且偷生,他能成为一代霸主吗?(说理) (第三层:正反论证) ║可见,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固然要有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目标,因为这才是成败的关键。(第四层:照应段首观点句,总结全段)

议论文怎么写 第2篇

然后下面就有好多人评论,什么重要的人,只有单身才好,怎么怎么样的评论?就是特别特别的多!

又或者是一写发视频的人写一写模棱两可的文案,然后让大家评理什么的,比如说什么自己家孩子轻轻的碰了一下别人家孩子,别人家孩子反手就给了一巴掌,自己家孩子特别委屈的哭了,怎么怎么的?

总之,就是看的多了,就感觉特别的无聊。写文案的人也特别的无聊,可能他想的就是写一些特别过火的话题,为的就是大家的点赞和评论,为的就是流量,和最后的热门,总之现在的人,为了让自己,能够火起来,真的是什么话过火说什么话?

但是自己特别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评论的人,既然觉得这件事特别的不合理,那么你可以干脆置之不理就行了,为什么要去上面拼出个你对我错来呢?

议论文怎么写 第3篇

首先,这种心态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蒲娇、冯骥才抢救濒危村落是被传统文化需要;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担任村官是被农村需要;钱伟长放弃文学转学物理设计导弹是被国家需要。这些“被需要”既体现了自我价值,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但这种结果只是因为那些“被需要”的人,都如同鲁迅一样,单纯地抱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精神追求。但如今,渴望“被需要”的心态复杂了许多。这些人可能是出于“从众心理”,为融入群体而选择大部分人所秉持的心态;抑或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善于利用别人的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应明白我们实际上生活在自己的皮囊里,他人眼光与我无关。当我们为他人眼中的自己而奋斗的时候,便脱离了自己的皮囊。更应该提醒自己,渴望被需要也是一种自我的需要,无节制地放大“被需要”的渴望,过分地追求“被需要”的心态的满足,不管披着怎样的“利他”外衣,本质上都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辩证地看得被需要的心态(积极与消积影响))

议论文怎么写 第4篇

议论文写作方法指导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而言,我国语文界在教学中总结了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两大方式,以及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引用论证(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对比法)等具体方法。议论文能够展示考生对周围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能够体现考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所以对有些擅长议论的考生而言,写作文时最好选择议论文文体。

模板结构

1. 提出问题——论点

2. 分析问题——论证

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二+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三+论据+分析论证……

道理论证   正、反事例

3. 解决问题或联系实际

4. 得出结论

模板运用指导

1. 题目的写法。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拟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

2. 开头第一段的写法。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能力;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

3. 第二段为论点段。论点必须独占一段!这是一个最简单但又最有效的方法。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

4. 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这三段的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另一种是递进关系,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如排比。每段论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同时,这三段的字数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可有的段字数过多,有的段字数过少。有字数要求的作文主要靠这三段凑够字数,按800字的要求,这三段最少也要占到500字,也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猪肚”。

5. 第六段是辩证分析段。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辩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这一段主要是为了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

6. 第七段要联系生活现实。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大事的感觉。

7. 最后一段可以用抒情句式发出鼓励或者号召。此段千万不要多写,一句足矣。

范文解析

高谈雄辩,直面质疑

是在微信中享受亲友的关怀肯定,还是在微博上独对无休止的质疑批评?两者各自庞大的用户群充分说明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迟疑。在我看来,温情固然让人沉醉,理性的碰撞却更能让人在交流中思辨,在思辨里成熟。①

沉湎于赞扬鼓励,或许能抚慰我们在现实中饱受伤害的心灵,却更容易让我们不经意地迷失。满目的支持称许之言往往让我们错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却忽视了其中的不足。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朋友圈里只有朋友,没有见解不同的陌生人,岂不容易让人被一面之词蒙蔽吗?放纵自己在朋友圈中被称赞,也放纵了理性的沦亡。②

与之相反的,是以理性与思辨著称的微博。微博更近似于自媒体时代的论坛,秉承了“榕树下”“天涯”等老一代论坛的理智与争鸣之风。_与韩寒的微博骂战、“禁播《大漠谣》党”与原著粉丝对史实与小说笔法的论辩,不都是吸引无数人关注的热点论辩吗?这些论辩,诠释着微博百家争鸣的鲜明特点。微博,引领了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思辨之风。③

不论是在微博里还是在现实中,思想的碰撞交流都是理性与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思辨丰满了我们的灵魂,人性的深度更来源于思想的厚度。而空无一物的赞扬却只会把我们的灵魂吹胀,成了蒙田所说的.膨胀的灵魂。魏晋之风何以让人称许千年?因为盛行魏晋的清谈赋予那个时代智慧思辨的气质。《美丽新世界》为何可怕?只因铺天盖地的称赞认同淹没了人们心中仅有的一点独立思考。当回复只剩下赞许,当观点趋于同质化,人的思想还有什么价值?还能有什么价值?

盲目的肯定让人迷失,但漫无目的的谩骂也让人无所适从。当熊培云痛彻心扉地自责在无休无止的骂声中终于拂袖而去,当13岁的少年在网友的指责讥嘲中忍无可忍独赴黄泉,当不眠不休抢救病人的医生只因一张自拍被网友逼离岗位……微博,也无可避免地沦为理智的火葬场。理智地使用微博,而非恣意宣泄情感,才是微博存在的意义,才是思辨的真谛。④

百家争鸣,始于微博而不止于微博。千古曾见白玉麈尾谈重玄,当今也见高谈雄辩惊四筵。⑤

得分点

议论文怎么写 第5篇

一、纵向递进结构

即提出一个中心论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例如,作文《坚持》:

1.坚持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实际行动的外在表达方式,坚持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艺术。于人于己,它都必不可缺。

2.坚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

3.人人都说要坚持,可真正做到坚持,又需要我们怎么样呢?这就要求我们安详于貌,充实于行,升华于灵……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1.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2.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3.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二、横向并列结构

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从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如,《六国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以地赂秦,自取灭亡。分论点②,齐、燕、赵未曾赂秦,而以赂者丧。

搭好并列式的架子,关键是搭好并列式的分论点。论说某一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的,如果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住”中心观点,这样写的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

例如,作文《读书乐》:

1.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

2.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

3.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

这三条,每条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

例如,作文《读书乐》: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例如,作文《读书乐》: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

2.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智慧。

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4.读书能使人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

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现在分开说必有交叉。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

三、正反对比结构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例如,《纳谏与止谤》,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与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把古人与今人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基本结构:

(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

(3)在结论部分总结归纳,深化中心。

例如,作文《苦难是一种财富》:

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部分:有些人能够正确地应对苦难,列举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在一次战争中成了残疾,面对生活的苦难,他咬紧牙关,不断创造,终于完成历史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而有些人根本不敢面对苦难,遇到苦难时只能退缩,列举清朝末年,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对民族的苦难,清_无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议论文怎么写 第6篇

一、高中生议论文思维意识激发的可能性与现状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议论文思维意识相契合。高中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求知欲旺盛,有较强的评论意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确实到了一个认识自我、思考未来(内察与外省)的阶段。会被外界的一事一物而吸引,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在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往往也有积极的回应。

“不动脑子的假大空作文”是怎么形成的?高中生议论文思维意识往往呈现厌弃继而应付的特点。高中生拒绝的往往是无法陈述主见(没有能力清晰表达)、陈述主见无法得到认同(或理据不足或自身认识确实有局限)的痛苦,主观错误地认为老师让我写的都是我不想写的(我有能力写好的、有心关注的与作业、考试无关)。是的,有不少学生的随笔写的很好,却无法写出老师要求的“好作文”,自卑的学生说“我不会写”,自信的学生说“我不擅长写”。应付的是让他们生厌的“有形的”“目标明确的”系列的“议论文”写作任务。当“学写”完全成了形而上之物,追求如浮尘般的表象与末节,渐渐死寂的是如火山般涌动的青春的思考与表达的冲动。

二、议论文思维意识的激发与文体定格

议论文思维意识的觉醒实质上就是文体意识的觉醒。学生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写作指导重在激发表达的潜意识。

什么是议论文思维意识?即我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并极力陈词说服。什么是“议论文”的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对文体本质的把握。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注重以理服人,严密清晰的分析推理,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可以简化理解为表达一个观点或一种态度并用论据来阐述理由。两者诉求相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议论文没有统一的范式,以固定的模式来为文体定格的方式是僵化的、不科学的文体定格方式。

三、高中生议论文思维力当着力提高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议论文思维力不相协调。1、思维的动荡性,评论的不成熟性。高中生思维敏锐、独立而有批判性,但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容易偏激、迷惘、忽左忽右,不知何去何从。2、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但往往未尝试换位、多角度思考。思考的动机层次提高,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结果会出现自我内在与外在的心理冲突,有牢骚等消极情绪。

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对社会的看法,所以,高中生当着力提高议论文的思维力,这是议论文能力提升的关键。

四、议论文思维张力的共性构建与文思开阔

议论文思维张力是源于思维意识生根后的枝繁状貌,思维的繁枝伸展,茂叶丛生的百花园才能形成。议论文思维张力的共性构建有两大层面。

(一)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的抽象逻辑层面进行分析、评论,即通常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层面。与通常主张不同的是,它的思维意识是有张力的。它可以是俱到式的逻辑,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比如“尝试”这个话题,由“什么是尝试”到“为什么要尝试”再到“怎样尝试”。也可以是选择性逻辑,如选择其中一个逻辑层面或某两个角度(可以由表及里纵向式,可以多侧面横向式)。比如“幸福”这个话题,选择“是什么”这个角度探讨“什么是我们理解的幸福”。也可以是任选择其中二个逻辑层面组合,比如“中国梦”,可以从“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实现中国梦”到“我们如何可行地实现中国梦”。它甚至可以有“倒序”的可能,比如“低调”这一话题,主体部分充分论述它的重要性、必要性等,但在最后适当地交代一下文中所倡导的“低调”在新时代的内涵也是可以的。这样的逻辑思维呈现多样性、变化性,富有思维的张力。

(二)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从其所涉及的自然、人生、生活、社会等生活的感性层面切入进行分析、评论。当然,四个层面还可细化至更小的切入点,比如“社会”这一角度可细分为“政治、历史、文化”等等;“文化”有包括“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等等。比如“低调”这一话题,从各个不同的领域去探讨自会五彩缤纷、精彩纷呈。还有,感性生活层面的切入依然可以借助抽象逻辑层面来纵向建构,如“学习生活的低调是什么状态”,“有什么意义”,“如何保持学习的低调”。也可以从生活的感性层面横向式建构,比如由兰、梅内敛之风骨,淡远之风韵,到人生的格调淡远、沉潜。也可以是批驳式的时评体,如当今社会精英式的家庭教育,辨证式批驳,欲抑先扬是批驳,深入生活,理性反思。

五、思维路径的建构与作文模式的建构的区别

思维路径的建构的开放是过程体系,作文模式的建构是闭合的终点归结。学生的感受不同,前者是灵魂雀跃的灵动,后者是思维机械的填塞。前者“我思故文来”,后者“文在我故来”。前者写作的主动性强,后者写作的被动性强。

议论文怎么写 第7篇

关键词:夜莺的歌声;目标;有效训练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有两方面:一是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_强盗的;二是了解开头三个自然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教学时,笔者抓住特点,将课文的教育性、情感性和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融于一体。

一、紧扣课题质疑,初探导学目标

从课文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提问,理清文章的脉络。可设计以下层次的教学:

1.齐读课题,思考从课题中你想到什么?(夜莺是鸟,还是人?夜莺的歌声是从哪来的?)

2.再读课题和预习部分,你还想知道什么?(什么是苏联卫国战争?德国_怎样侵略苏联?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夜莺的歌声是哪儿来的?……)

3.教师把学生读课文时的质疑归纳为三个问题:①夜莺的歌声是从哪儿来的?②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_强盗的?③课文为什么几处都写到“夜莺”的歌声?这三个问题正属于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应相机引导,让学生明确。

二、突出课文重难点,强化语言训练

这篇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和故事情节,完成预习任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难作适当的点拨、讲解,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语言训练。

1.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进行语言生动性的训练。如讲第三段时,将“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与“孩子不见了”两句做比较。学生经过讨论,明确第一句里的“站”“转”“钻”几个动词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2.抓住用词精当的句子,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如学习第二段孩子把德国兵带进茂密的树林,对于“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这一句群,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议一议这一句群分几层,各写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并观察课本插图,再表演一下夜莺的间断性动作,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