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感器的毕业论文(共7篇)

个人学习 13 0

关于传感器的毕业论文 第1篇

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材料科学的进步使传感器技术越来越成熟,种类越来越多,采用纳米材料制作的传感器具有庞大的界面,提供大量物质通道,导通电阻很小,有利于传感器向微型化发展。纳米技术传感主要包括纳米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气体传感器和其它类型的纳米传感器(压力、温度和流量等)。开发纳米传感器的厂家包括安捷伦(Agilent)、波音、Dow Corning、IBM、Lockheed Martin、摩托罗拉和三星,还有像Ambri和Nanomix这样的新兴公司,

NanoMarkets, LC是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由来自享有盛誉的CIR, Inc.的Lawrence Gasman和Robert Nolan于2月发起创办,其主要业务是分析微米级和纳米级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市场机遇。该公司日前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纳米技术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8亿美元,到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72亿美元。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医药和保健、军事和国土安全、工业控制和机器人、网络和通信、环境监测等。

关于传感器的毕业论文 第2篇

传感器应用极其广泛,而且种类繁多,涉及的学科也很多,通过对传感器的学习让我基本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传感器的静、动态 特性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热电式、磁敏式、光电式传感器与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入输入之间的关系。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很慢时,其关系为静态特性。当输入量随时间变换较快时,其关系为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相互关系。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漂移等

所谓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变化时,它的输出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它对某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表示。这是因为传感器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容易用实验方法求得,并且它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与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往往知道了

前者就能推定后者。最常用的标准输入信号有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两种,所以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也常用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来表示。

传感器的作用主要是感受和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有用输出,特别是完成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传感器的组成并无严格的规定。一般说来,可以把传感器看做由敏感元件(有时又称为预变换器)和变换元件(有时又称为变换器)两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

在具体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变换时,并非所有的非电量都能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直接变换为电量,有些必须进行预变换,即先将待测的非电量变为易于转换成电量的另一种非电量。这种能完成预变换的器件称为敏感元件。

变换器

能将感受到的非电量变换为电量的器件称为变换器,例如,可以将位移量直接变换为电容、电阻及电感的电容变换器、电阻变换器及电感变换器,能直接把温度变换为电势的热电偶变换器。显然,变换器是传感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有一些敏感元件直接就可以输出变换后的电信号,而一些传感器又不包括敏感元件在内,因此常常无法将敏感元件与变换器加以严格区别。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我了解在实际使用中对传感器的选择的要

求如下: 1 、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

要进行 — 个具体的测量工作,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因为,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用,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考虑以下一些具体问题:量程的大小;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信号的引出方法,有线或是非接触测量;传感器的来源,国产还是进口,价格能否承受,还是自行研制.

在考虑上述问题之后就能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指针.

2 、灵敏度的选择

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只有灵敏度高时,与被测

量变化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但要注意的是,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尽员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厂扰信号.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其方向性要求较高,则应选择其它方向灵敏度小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小越好.

3 、频率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允许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有 — 定延迟,希望延迟时间越短越好.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高,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宽,而由于受到结构特性的影响,机械系统的惯性较大,因有频率低的传感器可测信号的频率较低.

在动态测量中,应根据信号的特点 ( 稳态、瞬态、随机等 ) 响应特性,以免产生过火的误差.

4 、线性范围

传感器的线形范围是指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范围.以理论上讲,在此范围内,灵敏度保持定值.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则其量程

关于传感器的毕业论文 第3篇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其测量对象是被检测系统的信息,然后将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输、处理和管理等工作,从而能够实现对被检测系统信息数据的自动测量和控制。简单来说,传感器的作用就是类似于人的感觉器官,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探索和发现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操作对象以及运行环境状态,能够精确、快速的获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作信息,有效地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水平。目前,传感器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当中,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传感器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此为了提高传感器技术的精确度,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2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价值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导致了自动化技术的产生。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感器技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检测的地方有很多,下面将从两个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第一,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机械的切削过程和机床运行过程。现阶段,在切削方面,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对切削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切削力的变化状态进行控制,通过分析这个过程当中的相关数据,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了解,保证切削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切削过程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材料的消耗量。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机床的运行当中,主要是为了对机床的驱动系统、温度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机床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得到的相应参数,从而不断提高机床的运行效率和精度。第二,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工件的生产过程。与切削和机床的运行过程相比,工件的生产过程监视是非常重要,而且研究和应用也是最早、最多的。首先,在加工之前需要对所用的加工设备和坯件进行自动检查,从而保证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比如说自动判断和调整坯件的夹持方位等;其次,在加工过程中,也有严格的要求,对切削的剫、力度、扭矩等参数都需要进行自动检测,以保证加工条件处于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传感技术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高切削过程的生产效率;最后,在加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工件的合格与否进行测量,例如工件的尺寸、粗糙程度、形状等,由于检查的过程比较繁琐和复杂,所以这些检测需要能够自动的进行,并且可以将检测结果直接输入到下一道程序,从而选用合格的产品。

传感器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不断朝着智能化、小型化和电子化发展,进入了全新时期。目前,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实现汽车的机电一体化,需要用自动控制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机械式控制装置,将先进的监测和控制技术扩大到汽车的全身,从而全面改善汽车的功能,不断增加汽车的人性化服务、减少排气污染和汽油损耗、提高汽车的安全驾驶和舒适性。比如说,在实现汽车的一体化过程中,凡是和电子控制有关的系统或是装置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应用,尤其是在安全报警装置、信息装置和自动变速器等装置当中,所以这也要求传感器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无论是尘土弥漫还是风雨交加的时候,都能够保证具有很好的密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尤其是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内的传感器,需要能够承受得住发动机在工作时的高温和高压环境。

3我国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关于传感器的毕业论文 第4篇

[1] 梁瑞冰,孙琪真,沃江海,刘德明.微纳尺度光纤布拉格光栅折射率传感的理论研究[J]. 物理学报. 2011(10)

[2] 钱银博.基于SOA的长距离无源光网络理论与实验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3] 赵攀,隋成华,叶必卿.微纳光纤构建M-Z干涉光路进行液体折射率变化测量[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03)

[4] 李宇航,童利民.微纳光纤马赫-泽德干涉仪[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02)

[5] 刘盛春.基于拍频解调技术的光纤激光传感技术研究[D]. 南京大学 2011

[6] 高学强,杨日杰.潜艇辐射噪声声源级经验公式修正[J]. 声学与电子工程. (03)

[7] 胡家艳,江山.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力补偿及温度增敏封装[J]. 光电子·激光. (03)

[8] 牛嗣亮.光纤法布里-珀罗水听器技术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9] 曹锋.新一代周界防入侵软件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 唐天国,朱以文,蔡德所,刘浩吾,蔡元奇.光纤岩层滑动传感监测原理及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02)

[11] 詹亚歌,蔡海文,耿建新,瞿荣辉,向世清,王向朝.铝槽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增敏特性研究[J]. 光子学报. (08)

[12] 孙运强.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体热效应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3] 刘浩吾,吴永红,丁睿,文利.光纤应变传感检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试验[J]. 光电子·激光. (05)

[14] 邓磊.OFDM技术在无源光网络及光无线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5] 胡家雄,伏同先.21世纪常规潜艇声隐身技术发展动态[J]. 舰船科学技术. (04)

[16] Zuyuan He,Qingwen Liu,Tomochika resolution fiber-optic quasi-static strain sensors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J]. Photonic Sensors . 2013 (4)

[17] Yi Jiang,Wenhui developments in fiber optic spectral white-light interferometry[J]. Photonic Sensors . 2011 (1)

[18] AnSun,YuliyaSemenova, novel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fiber microphone based on single mode-multimode-single mode structure[J]. Microw. Opt. Technol. Lett. . 2010 (2)

关于传感器的毕业论文 第5篇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 课程教学 改革 探索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涉及大学物理、电工电子、电磁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基础课程的专业知识,具有课程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时少等特点[1]。特别是机械专业学生对电工电子、电磁学及计算机等知识相对欠缺,初次接触系统静、动态特性、直流/交流电桥等抽象概念,学生一致反映《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存在学习难度大、课程内容松散、缺乏感官认识等问题。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例如新机械产品制造及装配、下线检测及设备状态诊断等均以传感器为基础[2]。因此,《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在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为了保证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工作原理、最新技术及典型工程应用,适应学校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 传统教学及改革探索

传统教学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讲授教学模式,并辅以少量传感器视频与动画,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作为主体灌输知识,学生作为被动角色,被动吸收知识,传统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模式。此外,由于《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涉及知识面宽,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时有效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感觉《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学生容易丧失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3],这将使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异常艰难,课程教学质量更无从保证。

教学改革探索

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包括以下内容:传感器一般特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及计算机测试系统等。

通过对课程主要内容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将每类传感器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实物及影像资料观摩、典型应用等四方面内容。其中基础知识首先为学生讲解该类传感器所用到的前期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与自身已有知识有效融合起来,消除学生对后续原理学习的畏惧心理;通过基础知识讲解,运用剖析法将该类传感器基本原理拆解,指出该类传感器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在学生掌握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基础上,任课教师利用自己科研资源和学院的科研资源,尽可能将传感器实物至少是影像资料为学生展示;同时结合该类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场合和安装工作方式给予详细讲解。优化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不仅兼顾由浅及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初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使教学内容的每部分具有统一的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同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项目中用到的传感器应用实例融合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

教学方法探索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快速膨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教学任务。然而,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发挥教师的导引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新教学模式更适应《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快速发展。

在新教学模式体系下,课程教学采用任课教师启发式引导、案例解析及课堂小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日常生活实例和工程案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实例和案例中所涉及的传感器基本原理和知识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借此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其理论知识的工程运用能力。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课后预习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每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列出下节内容涉及的基础知识,以便学生课后可以及时温习,从而保证下节课内容的学习。

教学手段的丰富

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及实物教学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把概念、图形、动画、视频及声音等信息载体有机结合的特点[4],将一些传统黑板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和无法观察的现象采用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从认知的角度建立传感器技术的相关概念,力求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对于理论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传感器动态特性章节)则采用黑板式教学与仿真演示相结合手段,通过对公式的详细推导和仿真,加深学生对公式掌握和理解。对于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如传感器原理、信号调理等)则采用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及实物教学相结合手段进行讲授,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工程应用能力。

考评体系的创新

在课程考核方面,传统“闭卷考试”的考核模式具有诸多弊端:一是学生临时突击,放松平时学习;二是难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了改善传统考核模式的不足,提出“平时作业20%+课堂讨论表现30%+期末考试50%”,避免了传统依据考试结果定水平的不足,新考评体系重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平时作业以大作业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课堂讨论以工程案例为对象,通过考评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考评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辅以闭卷考试,以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结语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 夏银桥.传感器技术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明月.项目式教学法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电大理工,2009,238(1):49-50.

关于传感器的毕业论文 第6篇

如何选用各类传感器和变送器论文

摘要:传感器和变送器在仪器、仪表和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传感器不同,变送器除了能将非电量转换成可测量的电量外,一般还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各类变送器的特点,以供使用者选用。

关键词:传感器 变送器 选用

一、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一般由测温探头(热电偶或热电阻传感器)和两线制固体电子单元组成。采用固体模块形式将测温探头直接安装在接线盒内,从而形成一体化的变送器。一体化温度变送器一般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型两种类型。

热电阻温度变送器是由基准单元、R/V转换单元、线性电路、反接保护、限流保护、V/I转换单元等组成。测温热电阻信号转换放大后,再由线性电路对温度与电阻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补偿,经V/I转换电路后输出一个与被测温度成线性关系的4~20mA的恒流信号。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一般由基准源、冷端补偿、放大单元、线性化处理、V/I转换、断偶处理、反接保护、限流保护等电路单元组成。它是将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冷端补偿放大后,再帽由线性电路消除热电势与温度的非线性误差,最后放大转换为4~20mA电流输出信号。为防止热电偶测量中由于电偶断丝而使控温失效造成事故,变送器中还设有断电保护电路。当热电偶断丝或接解不良时,变送器会输出最大值(28mA)以使仪表切断电源。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具有结构简单、节省引线、输出信号大、抗干扰能力强、线性好、显示仪表简单、固体模块抗震防潮、有反接保护和限流保护、工作可靠等优点。一体化温度变送器的输出为统一的4~20mA信号;可与微机系统或其它常规仪表匹配使用。也可用户要求做成防爆型或防火型测量仪表。

二、压力变送器

压力变送器也称差变送器,主要由测压元件传感器、模块电路、显示表头、表壳和过程连接件等组成。它能将接收的气体、液体等压力信号转变成标准的电流电压信号,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

压力变送器的测量原理是:流程压力和参考压力分别作用于集成硅压力敏感元件的两端,其差压使硅片变形(位移很小,仅μm级),以使硅片上用半导体技术制成的全动态惠斯登电桥在外部电流源驱动下输出正比于压力的'mV级电压信号。由于硅材料的强性极佳,所以输出信号的线性度及变差指标均很高。工作时,压力变送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mV级的电压信号,并送往放大倍数很高而又可以互相抵消温度漂移的差动式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电压电流转换变换成相应的电流信号,再经过非线性校正,最后产生与输入压力成线性对应关系的标准电流电压信号。

压力变送器根据测压范围可分成一般压力变送器(~20MP3)和微差压变送器(0~30kPa)两种。

三、液位变送器

1、浮球式液位变送器

浮球式液位变送器由磁性浮球、测量导管、信号单元、电子单元、接线盒及安装件组成。

一般磁性浮球的比重小于,可漂于液面之上并沿测量导管上下移动。导管内装有测量元件,它可以在外磁作用下将被测液位信号转换成正比于液位变化的电阻信号,并将电子单元转换成4~20mA或其它标准信号输出。该变送器为模块电路,具有耐酸、防潮、防震、防腐蚀等优点,电路内部含有恒流反馈电路和内保护电路,可使输出最大电流不超过28mA,因而能够可靠地保护电源并使二次仪表不被损坏。

2、浮简式液位变送器

浮筒式液位变送器是将磁性浮球改为浮筒,它是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设计的。浮筒式液位变送器是利用微小的金属膜应变传感技术来测量液体的液位、界位或密度的。它在工作时可以通过现场按键来进行常规的设定操作。

3、静压或液位变送器

该变送器利用液体静压力的测量原理工作。它一般选用硅压力测压传感器将测量到的压力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放大电路放大和补偿电路补偿,最后以4~20mA或0~10mA电流方式输出。

四、电容式物位变送器

电容式物位变送器适用于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测量和控制生产过程,主要用作类导电与非导电介质的液体液位或粉粒状固体料位的远距离连续测量和指示。

电容式液位变送器由电容式传感器与电子模块电路组成,它以两线制4~20mA恒定电流输出为基型,经过转换,可以用三线或四线方式输出,输出信号形成为1~5V、0~5V、0~10mA等标准信号。电容传感器由绝缘电极和装有测量介质的圆柱形金属容器组成。当料位上升时,因非导电物料的介电常数明显小于空气的介电常数,所以电容量随着物料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变送器的模块电路由基准源、脉宽调制、转换、恒流放大、反馈和限流等单元组成。采用脉宽调特原理进行测量的优点是频率较低,对周围元射频干扰、稳定性好、线性好、无明显温度漂移等。

五、超声波变送器

超声波变送器分为一般超声波变送器(无表头)和一体化超声波变送器两类,一体化超声波变送器较为常用。一体化超声波变更新器由表头(如LCD显示器)和探头两部分组成,这种直接输出4~20mA信号的变送器是将小型化的敏感元件(探头)和电子电路组装在一起,从而使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超声波变送器可用于液位。物位测量和开渠、明渠等流量测量,并可用于测量距离。

六、锑电极酸度变送器

锑电极酸度变送器是集PH检测、自动清洗、电信号转换为一体的工业在线分析仪表,它是由锑电极与参考电极组成的PH值测量系统。在被测酸性溶液中,由于锑电极表面会生成三氧化二锑氧化层,这样在金属锑面与三氧化二锑之间会形成电位差。该电位差的大小取决于三所氧化二锑的浓度,该浓度与被测酸性溶液中氢离子的适度相对应。如果把锑、三氧化二锑和水溶液的适度都当作1,其电极电位就可用能斯特公式计算出来。

锑电极酸度变送器中的固体模块电路由两大部分组成。为了现场作用的安全起见,电源部分采用交流24V为二次仪表供电。这一电源除为清洗电机提供驱动电源外,还应通过电流转换单元转换成相应的直流电压,以供变送电路使用。第二部分是测量变送器电路,它把来自传感器的基准信号和PH酸度信号经放大后送给斜率调整和定位调整电路,以使信号内阻降低并可调节。将放大后的PH信号与温度被偿信号进行迭加后再差进转换电路,最后输出与PH值相对应的4~20mA恒流电流信号给二次仪表以完成显示并控制PH值。

七、酸、碱、盐浓度变送器

酸、碱、盐浓度变送器通过测量溶液电导值来确定浓度。它可以在线连续检测工业过程中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含量。这种变送器主要应用于锅炉给水处理、化工溶液的配制以及环保等工业生产过程。

酸、碱、盐浓度变送器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酸碱溶液的浓度与其电导率的大小成比例。因而,只要测出溶液电导率的大小变可得知酸碱浓度的高低。当被测溶液流入专用电导池时,如果忽略电极极化和分布电容,则可以等效为一个纯电阻。在有恒压交变电流流过时,其输出电流与电导率成线性关系,而电导率又与溶液中酸、碱浓度成比例关系。因此只要测出溶液电流,便可算出酸、碱、盐的浓度。

酸、碱、盐浓度变送器主要由电导池、电子模块、显示表头和壳体组成。电子模块电路则由激励电源、电导池、电导放大器、相敏整流器、解调器、温度补偿、过载保护和电流转换等单元组成。

八、电导变送器

它是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值来间接测量离子浓度的流程仪表(一体化变送器),可在线连续检测工业过程中水溶液的电导率。

由于电解质溶液与金属导体一样的电的良导体,因此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时必有电阻作用,且符合欧姆定律。但液体的电阻温度特性与金属导体相反,具有负向温度特性。为区别于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导(电阻的倒数)或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来表示。当两个互相绝缘的电极组成电导池时,若在其中间放置待测溶液,并通以恒压交变电流,就形成了电流回路。如果将电压大小和电极尺寸固定,则回路电流与电导率就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这样,测了待测溶液中流过的电流,就能测出待测溶液的电导率。电导变送器的结构和电路与酸、碱、盐浓度变送器相同。

九、智能变送器

智能式变送器是由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微机)相结构而成的。它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运算和存储能力,可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对测量信号的调理(如滤波、放大、A/D转换等)、数据显示、自动校正和自动补偿等。

微处理器是智能式变送器的核心。它不但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还可以通过反馈回路对传感器进行调节,以使采集数据达到最佳。由于微处理器具有各种软件和硬件功能,因而它可以完成传统变送器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智能式变送器降低了传感器的制造难度,并在很大程主上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另外,智能式变送器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自动补偿能力,可通过软件对传感器的非线性、温漂、时漂等进行自动补偿。可自诊断,通电后可对传感器进行自检,以检查传感器各部分是否正常,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方便准确,可根据内部程序自动处理数据,如进行统计处理、去除异常数值等。

2.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微处理器不但可以接收和处理传感器数据,还可将信息反馈至传感器,从而对测量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可进行信息存储和记忆,能存储传感器的特征数据、组态信息和补偿特性等。

3.具有数字量接口输出功能,可将输出的数字信号方便地和计算机或现场总线等连接。

关于传感器的毕业论文 第7篇

[1] 孙运强.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体热效应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 赵兴涛.掺镱、亚波长空芯及新型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3] 杨春勇.GMPLS智能光网络中波长路由器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4] 许荣荣.光纤环形腔光谱技术与传感应用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5] _.基于光子晶体光纤非线性效应的超宽带可调谐光源[D]. 清华大学

[6] 王超.基于高频等离子体法制备掺镱微结构光纤及其特性的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7] 林桢.新型大模场直径弯曲不敏感单模及少模光纤的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8] 苏伟.新型光子准晶光纤及石英基光纤的微观机制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9] 许艳.基于飞秒光频梳的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0] 钱新伟.PCVD单模光纤高速拉丝工艺与光纤性能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1] 刘国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理论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12] 常宇光.光纤射频传输(ROF)接入系统及无线局域网应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3] 张雅婷.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14] 张小龙.同轴电缆接入网信道建模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15] 张传浩.电信级以太无源光网络接入理论与实验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6] 吴广生.无源光网络与电网络复合接入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7] 江国舟.10Gbps以太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8] 张利.以太无源光网络安全性与增强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9] 冯亭.MOPA光纤激光系统放大级增益光纤特性与高质量种子源关键技术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0] 黄妞.光阳极修饰和二氧化钛形貌调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 武汉大学 2013

[21] 孙琪真.分布式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2] 孙运强.Ⅰ钳式镍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反应研究 Ⅱ有机氟化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D]. 山东大学 2014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