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第1篇
摘要
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以及对室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现在室内设计对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还相当严重。本文通过对传统设计观念的阐述,以“天人合一”设计哲学为例来探析现代室内设计。
关键词
天人合一;节约;可持续
室内设计是***开放以来才兴起的行业,由于在装饰中大量使用不可再生的珍贵装饰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材料以及在施工现场电动工具的噪音、灰尘及室内光环境的污染等原因,在美化环境的同时造成了人们生活空间生态环境破坏,由此带来的能源及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建设“**社会”的今天,古代设计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蕴涵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思想,对解决室内设计中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启发作用。
一、以“天人合一”树立****的装饰观念,提倡适度消费
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室内设计而营造的环境是一种消费,而且是我们消费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室内设计界中,人们普遍存在追求“豪华”“新颖”“时尚”“气派”的环境,在一些室内设计中过分使用不锈钢、铝板、铜条、木材、石材等材料,不仅大型建筑大量使用,而且在一些豪宅中也使用天然石装修墙壁、使用珍贵木材包裹柱子。太多的使用不可再生的珍贵材料,这使得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隐患。
室内设计应提倡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反对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奢侈。“天人合一”思想中遵循规律的*衡观、强调人主观能动性的辩证观与利用规律的发展观,告诉我们在室内的营造、利用和变更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如不锈钢、铝条、钢板、塑料、玻璃、石材、大理石板等材料的利用时要节约和回收,对可再生资源也要低消耗使用。伴随生态环保技术的发展,可采用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来实现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技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室内设计未来发展的6个趋势
1、生活自然化
伴随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在生活中喜欢自然和天然材料,用自然材料,希望在天然绿色环境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全球影响很大,在住宅中营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及天然材料的应用,使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这个基础上***在“生活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自然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享受自然。
2、生活艺术化
伴随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质”中**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整体之美。室内设计是整体艺术,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设计,功能关系的把握。成功的室内设计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的设计作品。
3、生活高度现代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室内设计中采用一些现代科技技术,来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营造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值得人们享受生活的空间环境。
4、设计空间民族化
虽然人们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感到失去了传统的东西。所以,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既要有现代化,又要有传统。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且深受影响。
5、设计空间个性化
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有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体。还有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运用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来打破水*垂直线营造变化。也可以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打破千篇一律的冷漠感,用精心的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一个个性化的生活空间。
6、高技术高情感化
近来,世界上工艺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两者并重,既要重视科技,又要强调人的情感。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论不断推出,呈现出五彩斑斓,不断创新的局面。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传统哲学博大精深,丰实厚重,源远流长,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非常宝贵的部分。即使是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天人合一”思想是*传统哲学的核心,更是我们构建**社会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畅刨泽.天人合一观与现代生态****.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4).
[2]方立天.*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书局.1996(6).
[3]张绮曼.现在室内设计分析.**:**书局.2007(11).
建筑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第2篇
一、毕业创作(设计)
题目:室内空间设计—木林风
二、创作(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我要在这次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设计与生活的结合技巧。不断破传统的理念,将设计与生活牢牢结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好的作品和好的心理升华。
意义:
自从人类有了建筑活动,室内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并开始对室内环境有所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多彩。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
三、创作(设计)表达的内容: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
1、空间形象设计,就是对建筑所提供的内部空间进行处理,对建筑所界定的`内部空间进行二次处理,并以现有空间尺度为基础重新进行划定。在不违反基本原则和人体工学原则之下,重新阐释尺度和比例关系,并更好地对改造后空间的**、对比和面线体的衔接问题予以解决。
2、室内装修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六大界面,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二次处理,也就是对通常所说的天花、墙面、地面的处理,以及分割空间的实体、半实体等内部界面的处理。
3、室内物理环境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质量以及调节的设计,主要是室内体感气候:采暖、通风、温度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
4、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主要是对室内家具、设备、装饰织物、陈设艺术品、照明灯具、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处理。
我所设计得木林风反映正气凌然这个主题,选择中式设计,格局干净利落。整个空间也体现正气,是个正方的设计。进门右手边是并排三间卧室,左手边则是宽敞的客厅,客厅连着开放式的阳台。格局安排错落有秩。通风采暖都在考虑之中,客厅向阳,阳台开阔,有利于通风采暖。装修风格选择现代中式风格。家具,装饰品选择**特色和现代设计特色。整体色彩比较庄重。
四、毕业创作(设计)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分析:
任务要求:
“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这次三室一厅的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我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视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的同时,****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衡。
目标分析:
在设计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我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当然也要从实际出发。作品一定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衡和综合。
五、完成毕业创作(设计)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工作方案:
在设计前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检索文献、写作、翻译、绘图、计算机应用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获得新知识。整理自己的思想,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我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实践,使自己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及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方案论证比较的能力,造型审美、创意表现能力等受到综合训练。
进度计划:
首先选好自己设计题目,主题。了解三室一厅是怎样的概念,在巩固概念的基础上构思设计目标,效果。严格遵守设计要求,要在自己脑海中有一个完善的想法,在按照清晰的思路去设计。下一步就是设计图纸,制作模型。最后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
—完成资料收集工作;
—毕业实习(结合毕业实习,开展有关设计的调研,收集资料);
—开题;
—完成项目设计;
—设计报告撰写设计报告及设计作品的自评自查、完善、准备答辩;
—参加答辩参加答辩。
六、毕业创作(设计)总结:
这次的毕业设计,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但是很好的考验。也是这三年来对装潢设计知识的一个总结。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对付重重困难。并且会严格要求自己,每个细节都以认真得、投入得精神状态去完成。也会通过这次的设计,学到更多、更新的装潢设计知识。不仅充实自己的设计概念,还会在实践中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最后交给老师们一个满意的答卷。也给自己以后的设计道路上,增添一份自信的力量。
建筑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第3篇
一、现代城市建筑创作概况
(一)现代城市建筑体现传统建筑理念的问题经验
其实在我国现代建筑创作中,设计者们一直都在追求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成功运用。也有一些成功的建筑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齐康先生设计的福建武夷山庄被评为“当代中国建筑精品”,其设计顺应自然环境,依山就势,兼具闽北特色与江南婉约风格,颇具地方乡土气息,又有浓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山水楼阁,建筑与自然的精巧契合成功地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建筑格局。但在大多数的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的文化理念实质上被忽视,有的只是外在建筑上的直接借用。现代建筑创作要想获得发展,那么就需要设计者真正的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想理念,而不是当下建筑中的照搬照套和成功模式的反复模仿。
(二)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
1、民族文化精神的摒弃,盲目崇洋媚外: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民族本身精神的一种体现。当下的建筑设计者们在进行建筑设计创作中,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盲目引入西方建筑的特色文化,丢失了我们民族建筑的优势。
2、忽略当地地域文化特色:传统的中国建筑因地域不同各具特色。如北京故宫是皇家园林,气场恢弘,规模庞大;而苏州园林地处江南,其设计也充分展现出江南的婉约灵气,建筑精致颇显秀气灵巧。现代建筑大同小异,因此地域文化特征渐渐弱化,难以从建筑设计中得以体现。
3、传统建筑文化的流失: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传统建筑越来越少。全球升温,环境恶化,往昔的建筑年代久远,难免有所毁损。我们在思考运用传统建筑理念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传统建筑的急剧流失。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都是一巨大冲击和挑战。
(三)漠视传统建筑文化的原因
1、人才匮乏,大众文化内涵缺失: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普遍缺乏艺术方面的教育熏陶。大众在建筑方面的审美大都没有较高的水平。对于建筑方面的人才,其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没有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在设计中难以将传统建筑理念的内涵成功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结果大多情况下,传统建筑文化也因此而被弃之不用。
2、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建筑理念应用流于形式;:简便快捷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民族文化受到挤压,人们精神肤浅。在建筑设计中,快餐文化也成为流行。直接将传统建筑的一部分添加到现代建筑中,不伦不类,传统的建筑文化理念失去价值,流于形式。
3、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存留少: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不能直接照搬照套传统的建筑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这在技术和艺术手段上都有一定困难。传统建筑的流失就是传统文化的流失,这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运用也形成更大的障碍。
二、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一)在现代建筑创作中融入传统理念的必要性
1、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独具民族特色:建筑大师梁思成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木质房屋,恢弘殿宇,亦或是精美园林,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人民思想汇集成的实体,是伟大劳动人民技术手段艺术精神的合二为一。现代建筑创作中,缺失了我们民族本来的建筑风格面貌。将传统建筑文化理念具体应用于城市建筑中,既有利于促进城市建筑整体的协调美观,突出城市自己的地方特色,又有利于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体现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艺术。传统建筑的文化理念在现代建筑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之大无可替代。
2、文化传承需要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被人们有所摒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加以努力,包括将建筑文化的思想理念融入到现代城市建筑创作中,以此集文化建筑于一体,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中华文化。
(二)创作手法的借鉴学习
1、传统符号的运用:传统建筑符号本是实物,其价值就在于劳动人民所赋予的寓意。传统建筑观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成功运用,并不是指将传统建筑中的部分挪到现代建筑中,而是将建筑符号所代表的意境神韵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把握其中的精神韵味进行设计。
2、传统形制的运用:传统建筑构造精致精巧,形状各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敢于创新,活学活用传统建筑的体制,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所在,建造出富含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形制。
3、传统材料的运用:传统建筑大多以木材、瓦片为主。现今社会,新兴材料不断涌现出来。但是传统材料的适当运用既可以增添文化特色,也有利于节约成本。
三、思想理念的借鉴应用
(一)天人合一理念
古代劳动人民尊重热爱自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他们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增强人民生活居住的舒适感和视觉效果上的美感。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简便舒适,交通便利,健康的生活品质。因此,纯粹意味地强求建筑与自然配合建造并不现实。设计者在追求这一理念中,应该尽量把握其本质。
(二)中庸理念
中国古代人民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这是中庸的本质所在。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学习应用中庸思想,不过分强调建筑的特色风格,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效果,在格式色彩上都匀称的表现出来,因地制宜。没有一部分凸显,但各部分都配合得当,整体的效果大气朴实。同时也要注意现代元素的配置,不固守传统建筑的全部,防止纯粹复古,失掉现代建筑的优势。
(三)朴实纯真理念
古代的建筑之所以能够成功保留到现在,一方面体现了建筑的牢固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设计者对于建筑负责的态度。现代多数建筑工程竣工迅速,简单却也粗糙。设计者应该借鉴传统建筑文化中设计者们的朴实纯真的建造理念,力求设计出成功的建筑作品。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坚持要走的道路。同样,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建筑的设计创造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突出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的设计。在材料的运用上要注意环保节约,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现代建筑创作的前景
我国现代建筑创造的未来在哪里?梁思成这样说,“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这位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作出极大贡献的伟人为我们指出了我国现代建筑创作的前景和未来。传统建筑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学习。盲目地复古和一味地追求西方建筑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我国现代建筑的未来,就是要不断学习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髓灵魂,然后将之与现代科技技术手段相结合,建造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工程。
五、结语
综合以上看来,对于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创造中的应用,不单单是对传统建筑形体的运用,更需要在深刻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后基础上,从建筑的思想理念和创作手法等多方面进行学习运用。建筑是文化的实物体现,发展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创作中进行研究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齐心协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值得我们探索应用的价值,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不断发展完善中华文化。
建筑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第4篇
【摘要】系统规划中以打造产业为基、以生态为标、以新城为体的城市建设理念,将城市的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重大项目规划、投融资规划进行五位一体的系统集成,运用系统集成思想和创新金融工具,促进城市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整合,营造和谐的城市经济及其社会生态系统,打造城市发展及建设过程的造血机能,转变城市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系统性;战略规划
1.引言
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不同土地使用活动通过运输或其他交流中介连接起来的系统,城市内的不同部分是相互连接和相互依存的,而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控制。系统分析方法的建立是理性主义的高峰,也是功能理性主义规划思想的顶峰。系统规划思想将城市视为一个多种流动、相互关联、由经济和社会活动所组成的大系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各要素的现状、发展变化与构成关系。系统规划思想作为一种对事物整体及整体中各部分进行全面考察的思想,古已有之。近代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就贯穿了系统思维的精神,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盖迪斯的“调查—分析一规划”理论也体现了比较明确的系统规划思想。毫无疑问,现代系统理论的建立、发展和应用,使城市规划的系统思想实现了由原先感性的、不自觉的认识观向理性的、自觉的认识观的飞跃。
2.城市规划的系统性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整个城市的运转是依靠组成城市的各个设施充分实现其功能来保证的,这些功能往往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城市建设活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每个建设项目都有自己的功能目标,但其实现的功能往往是单一的,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其功能和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城市的其他设施,同时其又在不同程度上为城市其他价值的实现提供支撑。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不同的投资者在不同时期根据需要进行建设活动来逐步实施和完成的,从时间上看,项目的实施有先后,从功能上看,项目涉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参与城市建设活动的投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其预期效用也是多元的。要把不同预期效用的投资利益主体的城市建设活动引导到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上来,就必须用系统的方法来组织各项建设活动。同时,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本身也具有系统性,城市规划从制定、审批、执行、检查到规划实施效果的反省和评价是一个完整、循环往复并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3.城市系统规划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中国的城市系统规划体系之前,可以先来看一下系统工程的一般研究方法—城市规划经历了从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从指令性规划转向引导性规划,从单向的封闭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方法,从终极蓝图的静态思维转向动态过程的思维,从作为“目的性行动”转向与规划所涉及对象充分沟通的公共理性规划。
横向体系一系统规划层级体系
战略规划一系统规划的统领战略
规划是对城市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城市战略规划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和论证,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以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方案为重点,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题的研究。
战略规划一般包括城市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城市人口增长、战略措施或重大行动计划等重要内容,但不涉及城市经济、社会、产业、空间发展的具体的指标体系,对于具体的开发活动没有直接的约束作用。同时,战略规划没有时间局限性,不受每隔几年修订一次的限制,其实质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特别重视城市的远景发展,是城市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纲领。
产业规划
城市产业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科学的计划。
城市产业规划应包括城市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城市的主导产业选择和有潜力产业的论证、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有效的城市产业规划应当兼具导向性与操作性,同时涵盖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发展布局的规划安排。
空间规划
城市空间规划是融合政治、交通、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并加以抽象而构建的优化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规划,其成果可用于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空间规划的重点并不是对土地用途的具体安排,而是趋向一种战略性的发展指引,是城市政府发展意愿在空间上的表达,是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体现。
城市空间规划包括城市空间布局以及相应的空间政策。空间布局包括土地利用、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规划内容;空间政策是通过对经济社会、生态和技术等内容的思考而形成的直接指导城市空间发展的政策指引。
投融资规划一系统规划的“支撑”
投融资规划是政府进行资金统筹的决策参考。它以城镇规划为依据,通过确定资金统筹范围、区分公共产品供应方式,并根据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需求,进行融资方式和建设模式的选择;同时,为政府综合利用财政和市场力量,系统解决城镇建设中的资金来源、投向、投放次序和回报方式问题提供了决策参考。
城市投融资规划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建设项目分为政府投入类项目、市场投资类项目和公私合营类项目,据此安排有限资金的使用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包括明确资金需求、明确投资主体、选择投资方式、分析资金平衡条件等内容。
政策性专项规划一系统规划的“后勤保障”
政策性专项规划是为实现城市战略目标而制定的针对人才、科技和环境等发展要素的保障性规划,是市政府对城市经济、社会活动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体现了政府对上述要素发展前景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程度的战略预期。政策性专项规划可以涵盖多种专项规划,比如人才规划、科技规划、环境规划、社会保障规划等, 城市整合营销一系统规划功能最大化的过程
城市整合营销是城市系统规划的最后一步,是促进系统规划功能最大化的过程。城市整合营销的基本实质是利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城市,即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管理城市和城市政府,把投资者、旅游者和居住者当作顾客或消费者,把城市的软、硬环境当作城市产品,按照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改进城市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了解、满足顾客需求,吸引顾客消费更多的城市产品。
城市整合营销的核心内容包括为城市树立强大而有吸引力的地位和形象;为现有和潜在的商品、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以有效、可行的方法分发、配送城市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城市吸引点,让潜在消费者完全了解该地区独特的长处。
系统规划内容的逻辑关系
系统规划各项内容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纵向体系一系统规划生命周期
系统规划的纵向体系是指在进行系统规划时应遵循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步骤。系统规划的本质要求其纵向体系需要统筹考虑城市规划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并在第三方监督机构的监督之下展开。一般来说,系统规划的纵向体系包括界定问题(立项)、进行价值判断、备选方案的制定与选择、系统规划决策、系统规划实施管理、系统规划的监督与反馈六大阶段,其中,每个大的阶段又包含若干小的阶段。
问题的界定:立项
立项是系统规划的第一步,即要明确系统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所以在立项的过程中要竭力避免拍脑袋想项目、急急上马缺乏科学论证的项目、立项阶段的“寻租”活动,以及政府盲目追求市场效益、忽略社会效益及整体效益现象的出现。一般说来,立项的主体为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私人利益集团。此外,在立项时不能忽略专家、学者、第三方咨询机构、规划项目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且应接受他们的监督。
制定目标,进行价值判断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干预、控制城市建设发展的行为,必然具有一定的理想目标,城市规划同时也是将目标物化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城市规划所面对的一般是一个价值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单个价值观,在这个价值体系中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群体,或者说是涉及到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绝对正确”的规划目标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目标的确定来自不同价值判断的整合,同时要协调因价值、利益差异而导致的矛盾。
城市规划备选方案的制定与选择
一方面,城市规划是主观因素极强的创造性工作,即使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和规划理念,规划师依然有很大的能动空间:另一方面,实现同样的规划目标具有多种组合方案,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规划过程。因此,有必要制定多套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选择。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不可能选择完全最优的方案。这是因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规划覆盖了从社会经济到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得到一个绝对最优的方案;此外,在对多个方案进行选优时,也难以找到一个综合标准去判断最优的方案。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是寻找多个所有目标都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然后从中选优即可。
城市规划决策
城市规划决策是决策主体针对城市规划过程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问题,收集信息、判断『生质、选择方案、制定政策的活动过程,是城市规划成果合法化的一个关键步骤。
①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②技术可行性的比较:技术可行性标准测量各选方案或项目的结果能否达成预期的目标;
③经济可行性的比较:某一个规划项目或方案,只有利益超过成本或至少利益等于成本时,才是经济可行的;
④政治可行性的比较:如果一个项目或方案得不到立法者、政府官员、政治利益集团以及民众的支持,那么它就很少有被采纳的机会,即使被采纳了,执行成功的机会也很小;
⑤行政可行性的比较:行政可行性也称为行政或管理的可操作性。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法律规范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进行规划审查,并核发规划许可的行政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对城市的各项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目标得以实现。
城市规划的监督与反馈
城市规划的监督与反馈是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是系统思想得以贯彻实施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是同一主体的现象,这是现行规划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需要将监督权从政府权利中分离出来,赋予其独立的、平行的权力。在系统规划中,应强化公众参与的作用,公众参与有利于监督系统自身制度的建设和监督体系的建立,进而形成网络化监督,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监督的效率,增强行政监督的实际效果。城市规划的非线性特征使规划存在着反复调整的必要性,而这种调整则依赖于系统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也是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中的。综上所述,系统规划的纵向体系从规划生命周期的视角提供规划过程管理和规划制度保障的措施,将有助于规避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4.结语
城市规划的编制涉及多数人的利益,而且其影响的范围遍及各行各业,要形成一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公共契约一城市规划成果。规划编制过程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市场主体和立法主体。基于涉及的利益群体众多和影响因素的繁杂,要在城市规划中构筑一个为多方利益主体所接受,城市规划编制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博弈实现均衡”的过程。最终,本文建立的中国城市系统规划体系如图3所示:
将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一城镇、区域乃至整个地域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通过系统方法来对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处理,强调整体性、相关性、结构性和目的性。
建筑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第5篇
[1]李强.关于既存建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xx
[2]杨建江,王春梅,刘叶.国内目前最高建筑高银1_厦的裂缝检测与分析[J].特种结构.20xx(03)
[3]黄杰,吴胜兴,沈德建.不同粗骨料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xx(03)
[4]尹健,周士琼.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xx(02)
[5]杨明.历史风貌建筑木建筑结构分析及砌块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xx
[6]赵永旭.基于武汉某建设公司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xx
[7]刘叶.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xx
[8]安明矗朱金铨,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J].建筑材料学报.20xx(02)
[9]高家训,郑乃明,李光宗.钢筋混凝土初应力及徐变应力的研究分析[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05)
[10]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09)
[11]龙炳煌,李书进,孙艳,彭少民.钢筋混凝土结构线差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04)
[12]钱春香,朱晨峰.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xx(01)
[13]郑欣,姚武.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建筑技术.20xx(04)
[14]田倩,孙伟,缪昌文,刘加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J].建筑材料学报.20xx(01)
[15]杨杨,江晨晖,许四法.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xx(01)
[16]_.天津西站主站楼整体迁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xx
[17]杨华全,周世华,董维佳.混凝土抗裂性的分析、评价与研究展望[J].混凝土.20xx(10)
[18]王飞.超声法在大体积复杂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xx
[19]贺超.大型LNG储罐桩基沉降和受力分析[D].天津大学20xx
[20]李清海,姚燕,孙蓓,李宗津.集料对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影响的研究[J].混凝土.20xx(06)
[21]姚武,郑欣.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1)
建筑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第6篇
时光飞逝,一转眼,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经过这几个月的论文修改和撰写,本次论文和毕业设计即将完成。回顾这几个月的经历,从开始的题目拟定到中期的汇报,再到后期的修改,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离不开各位老师的细心的指导与耐心的帮助。
在毕业之际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给予我帮助和关心的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祝福,感谢我的导师曹德利老师,无论是论文的选题,还是毕业设计的想法都离不开曹老师的耐心指导,给予我许多专业方面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每当我的毕业设计遇到问题的时候他都会耐心的指导我,无论多忙他都会定期给我们看稿,在论文撰写上也给了我很多非常好的宝贵意见。曹老师学问渊博,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和项目实践能力,这段时间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我的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想我会终身受用,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应用。
最后我还要感谢马老师和所有环艺系的老师们,感谢您们在这三年研究生生活中,不光传授我这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请相信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加倍的学习,努力用成绩来回报您们、回报学校,为学校争光,今天我为母校毕业生为荣,今后希望母校以我为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