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1篇
一、学位论文引文格式
引文包括以下3种情况:
1. 直接引用文献原文。
2. 引用文献的大意。
3. 引用文献的观点、数据。
l 引文出处采用脚注方式,即在本页末加注。格式同参考文献格式(见下文)。
l 序号格式为[1] [2] 。
l 每页引文序号均从[1]开始,不与前页的引文连续编号。
二、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时阅读参考的文献,置于正文的末尾,分著作、论文、网络文献三类,每类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常用的著录格式有著作著录格式、期刊论文著录格式、报纸论文著录格式、网络文献著录格式。以下分别介绍。
1、著作著录格式
著作包括一般著作及以著作形式出版的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 著者姓名. 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 彭坤明.知识经济时代与教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85~99.
l 如参考全书,则不标明页码。
例: [1] 刘兹恒.信息媒体及其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l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格式为: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1]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烧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85~89.
2、期刊论文著录格式
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为:
[序号] 著者姓名.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1] 漆身起,程春焱.购书经费短缺原因及其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1):20-21.
l 如引用页码只有一页,格式为:
例: [1] 李景贤.购书经费短缺原析.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1):20.
l 如期刊只分期,不分卷,则只标明期数。
例: [1] 刘福贵.电子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定位.图书馆,,(3):25~26.
3、报纸论文著录格式
报纸论文著录格式为:
l [序号] 著者姓名.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
例: [1]金善宝.情报信息是建设现代文明的一大支柱._,1993-02-05(3) .
如果月或日到达两位数,则前面不加 0 ,直接标明月或日数。
4、网络文献著录格式
为便于读者阅读网络参考文献,应详细著录网络文献所在网页的IP地址。
l 有责任者、篇名的,应著录其责任者、篇名、该网页的IP地址、阅读日期。例:
[1] Mark W. McElroy. Double-Loop Knowledge Management
.,.
[2] Mark W. McElroy. Second-Generation KM
.,.
l 无责任者、篇名的,只著录该网页详细的IP地址,阅读日期。例:
[1] .,.
[2] ,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2篇
(5)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国际、国家标准: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OL 示例: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
报,,32(1):51-53.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3篇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 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 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 小五号宋体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 小五号宋体 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4篇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5篇
引用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引用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2.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3.参考文献引用的格式
4.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
5.网页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6.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标注
7.参考文献引用网页格式
8.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9.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10.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6篇
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
其实归根到底,你引用的SCI的参考文献必须对你的论文发表有帮助,才可能引用。其中引用参考文献还有原则呢,一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引用直接的相关的,特定的,清晰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直接的引用参考文献优于间接的引用的文献,但是还有二个必须记住的原则︰其一是要引用原始的文献,千万避免引用二手的文献,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错误或冲突。其二要正确地引用自己看过的文献,如果你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引用文献,常常会有出错的可能性,所以文献要经过心思的消化,引用要谨慎,毕竟这是学术创作,要知道对待学术必须是严谨的态度,千万不可以马虎,三心二意。
那么对于参考文献我们应该如何引用呢?SCI论文发表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又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第一条
尽管直接引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平最高的或最近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在论文撰写中,不论是蓄意或者无意窃用了别人的话或观点,并让别人以为是你自己的话或观点,这都属于抄袭现象。这是一个常见且容易混淆的问题。下面是有关避免论文抄袭的三条基本法则。
不能在不使用引号及给出完整出处的情况下,一字不漏地使用别人的文字。完整地给出出处可以指示引号中文字的来源,读者可以由此找到引号中文字的原始出处。原则上(在美国),使用别人的作品中一个段落的8个字或者超过8个字却没有注明出处的,就违反了联邦著作权法。所以,论文引用过程中,引号的使用是十分的重要的。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7篇
一、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 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二、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 文献起止页码。
g.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三、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_ J D R S 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 (database) 、计算机程序 (computer program) 及电子公告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
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四、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 “参考文献:”(左顶格)或 “〔参考文献〕” (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 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
b.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4): 62-67.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8〕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_,1998-12-25(10). e.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P〕. 中国专利:881056073.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2〕万锦坤.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 〔DB/CD〕.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五、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8篇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9篇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
背景与研究现状:
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它是墙肢之间传力的纽带。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的优劣对整个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连梁同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延性和变形能力,因此同时提高连梁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是改善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和难点。为了解决传统连梁所存在的设计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大量研究,为了改进钢筋混凝土连梁延性,到目前为止,提出了带通缝连梁、带连接键连梁、斜对角交叉配筋混凝土连梁、菱形配筋钢筋混凝土连梁、劲性筋钢筋混凝土连梁和组合连梁控制结构体系等形式。
检索的最新资料:
[3]刘清山.抗震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 杨萌,黄承逵,刘毅.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45(6):842-846.
意义和预期目标:
意义:将钢纤维用于连梁中以构成钢筋钢纤维了混凝土连梁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抗震剪力墙结构是解决剪力墙结构难题的优良途径。通过研究不强度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抗剪性能,明确钢纤维混凝土连梁与联肢剪力墙之间的'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等局部性能与整体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钢纤维混凝土连梁达到延性联肢剪力墙对连梁的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的要求。
预期目标:
1. 分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受力特点,确定考虑剪力墙端部约束的适合连梁受力特点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模型和加载方法。
2. 研究钢纤维对钢筋混凝土连梁承载能力、抗裂能力和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钢纤维对不同强度等级凝土连梁的延性、耗能、刚度衰减等效果的影响。
3. 整理试验数据,得出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并对位移延性、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和耗能进行综合分析,得到钢纤维对不同强度等级凝土连梁的影响。
实验设计和研究安排:
实验设计:本实验变化参数为连梁的混凝土强度,强度等级分别为fcu=30 Mpa、40Mpa、50 Mpa、60 Mpa、70 Mpa、80Mpa,跨高比l/h为;钢纤维体积率为ρf=,钢纤维的长径比为lf/df=60.共六个试件,其中控制连梁高度为400mm不变。通过反复加载进行试验,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结论。
研究安排:预计2011年2月前准备并完成开题,2011年3月~2011年4月进行构件浇注, 2011年5月~2011年7月研究实验,2011年8月~2011年12月论文撰写和补充实验,2012年1月~2012年4月论文修订、答辩。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10篇
1、尽管直接引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
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2、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
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
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并且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4、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
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平最高的或最近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
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
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5、参考文献的档次。
其实,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理论上来说,发表的结果应该都是可以信赖的,文献不应该有档次问题。
一篇Science文章引用1-2份杂志的文献,也很正常。
但是,事实上有些审稿人还是比较注意这个问题。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并且引用IF较低杂志的文献,可以引用,最后不要做为你论文的'重要依据。
6、医学论文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
(1)引言:只引用最相关的文献。
尽管需要多少背景信息取决于读者,但是不要进行综述。
只引用最近、最重要、一流的、尽可能接近第一手的文献。
在合适的情况下考虑引用评述文章。
(2)材料与方法:为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或方法引用第一手文献,包括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方法,而不是详述那些方法的细节。
(3)结果:需要引用文献的陈述通常不在结果部分,而在讨论部分,例如:与前人研究的对比。
但是,如果一个简单的对比不适合在讨论中出现,也可以写在结果中,这样就需要引用文献。
(4)讨论:尽管研究结果是主要话题,但需要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来讨论结果。
这意味着需要引用文献来对比研究结果,参考其他研究对结果的解释,或借用其他文章来说明结果的重要性。
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及自动编号
word菜单选择“格式”激活“样式和格式”→新样式
在“属性”各选项输入,在“格式”各选项选择(针对参考文献字体非编号),可参考下图:
激活上图“格式”→“编号”,出现“项目符号和编号”选项卡,选择“编号”→“自定义”
在“自定义编号列表”对话框中输入或选择,其中“编号格式”下对应的输入框里可以为编号添加各种括号,可参考下图:
激活上图“字体”,出现编号“字体”对话框,根据论文要求选择即可。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11篇
用参考文献时遇到的.问题:论文写完后,要想再插入参考文献,则正文中的应用部分就要逐一修改,非常的不方便。论文要是比较长的话,也比较容易出错。
解决办法
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 对话框中选择“尾注”,所在位置建议选“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中选阿拉伯数字。
3). 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4). 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需要的格式(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
5). 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6). 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7).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 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0). 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 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是自己的实战总结):
1.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办法:(1) 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 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 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 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 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 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最后要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为此可以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2. 参考文献怎么对齐?
若不做任何设置,参考文献为如下格式:
[1] Zhang, ., Gu, Y., Chen, ., . Boundary layer effect in BEM with high order geometry elements using transformatio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45(3), 227–247.
但我们要求参考文献的格式应该为:
[1] Zhang, ., Gu, Y., Chen, ., 2009. Boundary layer effect in BEM with high
order geometry elements using transformatio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45(3), 227–247.
解决办法:利用Word中的“制表位”功能。
制表位是指光标处文字水平尺寸的位置(一般为距离最左端的位置,默认情况下,按一次Tab键,将在文档中插入一个制表符,其间隔为厘米)。
因此我们可以把光标移到参考文献第一个字符的位置前(Zhang前),按一次Tab健。为了使得除第一行以外的各行都于第一行位置相同,可以同样在各行前按Tab健。要想设置制表符,可以在:格式段落制表符(左下角)修改制表符。
3. 不难发现在文档结尾的注上面有一个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去除办法如下:
解决办法:
毕业论文原著引用 第12篇
学位论文标准格式
一、论文封面制作要求
(一)采用学校发放的统一封面
☆ 学位论文中的论文题目应一致,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 题目用词必须考虑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文摘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用的特定实用信息。
(三) 题名页
☆ 请严格按“标准样本”(详见附件一,以英语学院为例)制作。
(四)论文原创声明页、使用授权声明、答辩委员会成员页
使用研究生部统一格式文档(详见附件二、附件三)
二、论文内容编排要求
(一) 总体要求
1.学位论文内容要求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2.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3.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4.如果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
5.学位论文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缩微;
6.文摘页、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符号和缩略词的说明等,用阿拉伯数字单独编连续码。
(二)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制作。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三) 论文撰写格式
1. 致谢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 体现在目录中
2.中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摘要应不加注释和评论、简短明了地陈述学位论文的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摘要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文摘等)采用。中文摘要字数按各学科点要求执行。
☆ 体现在目录中
☆ 中文摘要标题使用“摘要”
☆ “关键词”字样加粗
3. 外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外文摘要内容(含论文题目)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符合文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外文摘要字数按各学科点要求执行。
☆ 体现在目录中
☆ 外文摘要标题使用“Abstract”或相应其它语种单词。
☆ “Keywords”字样加粗
4. 图、表目录(如有)
☆ 跟着前面部分使用大写罗马字母编制页码
☆ 体现在目录中
5. 目录
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简明扼要。目录页中每行均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引言(或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条、款、项序号和标题,小结,(引文)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
☆ 目录本身不编页码
6.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 每一章另起一页,不与上一章内容出现在同一页
☆ 不能出现空白页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分门别类,按责任者的字母拼音顺序列出。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避免论文抄袭现象。
☆ “参考文献”/“Reference”应为一级标题,字号格式须同章标题一致
☆ 参考文献著录可使用GB格式、APA格式、MLA格式著录,保持整个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统一规范;
☆ 参考文献不区分文献类型,著录时将所有文献按照首字序排列,先外文再中文,连续编号
☆ 电子文献著录的网址无下划线,统一为黑色字体
8. 注释
注释应符合基本学术规范。
9. 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a) 为了整篇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 体现在目录中
三、论文打印和装订要求
(一) 页码
1.致谢、中文摘要、外文摘要依次使用大写罗马数字编写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