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毕业论文范文(通用7篇)

个人学习 10 0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新闻教育改革现实选择

近几年国内关于高校新闻教育改革的讨论,其实质是在探寻新闻教育如何适应社会 发展 需要,培养符合媒体和社会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这一新闻教育的本质问题。目前,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确很多,既有宏观层面的体制性问题、学科内在矛盾问题、教育学术化导向问题,也有微观层面的课程体系问题、师资队伍问题、实践教学问题,教学方法问题等。当前的讨论围绕宏观层面问题的居多,如招生规模、办学体制、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等,而对微观层面问题关注的较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基本明确了,但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小方向依然不清,改革路线不具备现实性,改革内容不具有操作性,改革没有近期目标。教育改革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探析我国新闻学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革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毕业 论文 (设计)提出基本构想和改革方法。

一、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灵魂的迷失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审视新闻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看到我国新闻教育的迷失和困境。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认识模糊。

2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大的差距

反观国内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一个在新闻言新闻的、相对自我封闭、自我运作的课程构架”,即使像人大、复旦这样一流的新闻学院里,依然是过度强化新闻类课程,新闻类课程占60%左右。通识教育中除掉政治类的两课、外语、 体育 、 计算 机外,真正属于文、史、哲、艺术类的课程凤毛麟角。新闻类课程中又以理论讲授为主,最优秀的教师不是讲授实务型课程的,而是讲授理论的。课程设计多年一贯制,没有课程更新,课程建设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新课程中讲授概论的多,讲授实务的少。所以,媒体人士反映“很多新闻学院设置了各种课程,但这些课程培养的人90%不实用”。课程体系的种种缺陷不足以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要对现有的的课程体系进行伤筋动骨的梳理和调整,恐怕又会遇到许多现实的阻碍,比如一些地方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中,不分学科、专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建立全校所有专业的大一统的通识教育课程,各个专业很难依据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再如新闻学专业教师自身对新闻类课程难以割舍,既不愿面对无课可带的局面,也不愿让把自家“山头”拱手相让他人等。这些都导致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多停留在研讨阶段,付诸实施者少之又少。

3实践教学脱离实践,人才培养纸上谈兵

1以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取代毕业 论文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第2篇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8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第3篇

【事件】目前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四川大学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中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 四川大学新闻系计划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曹景行作了如下点评:

曹景行:四川大学新闻系的主管者在解释为什么可能要取消毕业论文的时候,说出的理由有些矛盾。他提出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写论文,现在水平越来越差,而且抄袭的越来越多。我们知道学生的毕业论文是要由老师来辅导的,老师辅导之下还弄成这个样子,那么老师到底起了什么辅导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老师起不到辅导作用,那么作为学员有没有监督老师去做好这样的作用,这本身的环节在学校、在老师,但是却要说,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太差,所以干脆取消了之,这是一个不符合逻辑的说法。

再有一个理由是认为,学生写论文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脱节,写论文并不等于就是和实践脱节。因为你可以写和实践相结合的论文,现在是我们的教育当中,许多和实践相脱节的内容还在继续推进,这个不改革,却去怪在毕业论文身上,这又是不符合逻辑的。只拿学生平时在媒体上发表的东西作为毕业的时候的一个标准,那么这个当中又可能出现许多新的漏洞。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第4篇

要了解新闻学我们首先要了解新闻媒体的属性是什么,这也是讨论任何问题的基本。我们可以将这个属性演绎为三方面的内容:从历史上来看,世界传媒业的发展初期主要是以报纸的出现为标志的。那时报纸的作用也仅限于新闻的传播,即信息的传递,这也就是媒体所拥有的最原本的属性——社会属性。后来,随着各种媒介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出现,新闻媒体逐渐成为各种政治斗争的舆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媒体的政治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成为了调节整个市场流通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甚至成为市场的一部分,这就是媒体的经济属性。

了解了新闻媒体的这三个属性,现在我们可以进行相应地分析。归纳法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以将不同属性的事物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整体,并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新闻媒体的这三个属性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属性决定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行为方式;政治属性决定其根本的利益方向和工作原则;经济属性决定其长远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潜力。归纳起来说它们所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制约着其他属性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政治属性要借助社会属性来体现价值、发挥作用;社会属性要靠政治属性来引导方向、规范行为;经济属性既为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提供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又受到它们的制约——政治属性为其把握政治方向,防止其偏离正确的行为轨道,社会属性为其确定运作范围及方式,规范其按照传媒业的特殊规律和要求来组织经营和管理。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为了让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世界变成理想的现实,就要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真理——使自己的活动“合规律性”,追求价值——使自己的活动“合目的性”。人在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实现人的'“意志和意识”,把世界变成了人所理想的现实,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就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人创造的世界,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获得的、所感觉到的自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所谓媒体,其实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其当初产生之时只是以不同的“载体”存在而已,这就是媒体演绎的观点。但当某一载体无法承受或不能及时地传送它所需传播的讯息之时,相应的融合也就必不可免了,这时就产生了“媒介融合”。所谓“媒介融合”,指的是不同介质和形态的媒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从而形成复合交叉的新的媒介形态的现象。这一归纳也有一共同点,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这一过程对媒体格局的变化、媒介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新闻从业者的思维与工作方式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媒介融合得益于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正是不断出现的新技术促成了媒介形态的演变与整合,由此导致了新媒体的出现。

总的来说,传统新闻媒介走向集团化、多媒体化是一种趋势,随着舆论总体战略的加快实施,集团化的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应当看到,今后主导中国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而是新闻集团,主导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主要媒介正由传统媒介向新闻集团转移。可见将来是新闻集团在从总体上影响新闻信息市场格局。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其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其应对措施,要坚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新闻报道观念、内容、方式、手段的不断创新和传媒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全面报道有时代特色、有积极意义、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通过努力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通过积极报道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通过及时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如今的舆论态势、舆论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多变,因此,关注和研究媒体格局与舆论格局的变化,不仅是新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需要。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第5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新闻学专业 教学质量

一、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教学现状

1.办学特色不明显,培养目标不明确。

时下,手机、互联网、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给广大新闻学子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掌握一门不可或缺的技能是就业的不二法门。而目前三本的学生即使学习了采写编评摄,进纸媒,依然不能跟重点大学的学生竞争;进网络媒体,没有熟练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进入视频网站或电视台,拍的片子又一般,结果变成“四不像”。现代职场竞争下,不需要门门功课一百分的学生,而需要一门功课120分的学生。民办高校面向市场,新闻学专业不能大而空地培养十八般武艺都会的学生,而要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专业口径,强化某方面的实践技能,以此为中心,树立培养目标,形成办学特色。

2.师资力量不充足,经费投入不充分。

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大多是重点大学毕业的硕士,还有少量引进和自修的博士,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年纪轻、职称低、任务重、待遇薄、生活压力大,极大地限制了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尽管外聘了高级职称教师,但其在校时间短,发挥作用有限。年轻教师只能自我摸索、自由成长,整个专业呈现出“学生”教学生的状态。

民办高校主要靠收取学生学费维持运转,由于资金有限,各方面投入不能跟公立院校相提并论。新闻学专业应用性强,对实验室建设、办学条件、实习条件要求很高,如多年前还用卡带拍片子,但是现在已经全部数码化,更新摄像器材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只有继续使用老设备以免浪费。同时,教师的培养、教材的撰写、实习安排都需要经费投入,对民办高校而言压力巨大。

3.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考核机制不完善。

二、民办高校提高新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1.明确办学定位,树立准确的专业培养目标。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第6篇

毕业论文新闻学论文选题参考

毕业论文新闻学论文选题参考有哪些?毕业了,要写论文,论文题目有什么呢?哪些是适合新闻学毕业写的论文,题目?请看下面:

1. 游戏之于网络广告

2. 网络游戏广告的创意策略

3. 广告的娱乐化研究

4. 网络广告的监督与管理研究

5. 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的比较分析

6. 网络广告创意研究

7. 短信广告研究

8. 网络广告与个性化时代

9. 广告、传媒与娱乐业

10. 世界“百年”的品牌的成因与现状

11. “奢侈品”广告试析

12. 采访中提问的技能与技巧

13. xx记者业务经验及新闻思想研究

14. 论过时新闻的时新价值

15. 论“八卦”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价值

16. 论广电新闻主播要不要“很严肃”

17. 论杜甫“善陈时事”诗的新闻特质

18. 论新闻标题的诗化效应

19. 论古人自我价值的广告意识

20. 论广告词的诗化效应

21. 论“春秋笔法”在新闻中的妙用

22. 电视娱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影响

23. 电视在当代大众文化的作用及影响

24. 真实的力量——论调查性新闻的功能

25. 时尚风标与当代大众文化的传播

26. 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27. 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28. 论都市报新闻与党委机关报新闻的区别

29. 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30.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

31. 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2. 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33. 新闻真实新论

34. 新闻价值观新论

35. 党报改革之我见

36. 如何纠正都市报的媚俗化倾向

37. 民生新闻之我见

38. 论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

39. 新闻报道与媒介审判

40. 论新闻娱乐化

41. 论新闻传播的职能与界限

42. 论媒介话语权

43. 论传媒受众的主观能动性

44.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

45.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46. 新闻宣传与构建和谐社会

47. 如何做好bbs上的舆论引导

48. bbs版主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49. 网络成隐症分析及对策

50. 新时期受众心理与舆论引导

51. 博客文化之我见

52. 传统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的议程设置比较研究

53. 《_》和《人民网》的议程设置比较研究

54. xx感动中国人物报道分析

55. 广告与政治

56. 广告与幽默

57. 美国媒体与美国“新闻自由”

58. 虐囚事件与美国“人权”

59. 美国报刊造假与媒体自律

60. 跨国传媒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之策略

61. 国际传媒与国际传播(相关内容)

62. 维亚康姆公司本土化战略之探析

63. 中国传媒公司与跨国传媒公司合资的发展趋势

64. 路透社成功动作之探析

65. 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

66. 贝塔斯曼跨国公司的成功之道

67. 新闻信息传播全球化之探析

68. 新闻、广告专业英语研究(可自定题目)

69. 分析迪斯尼公司的经营模式

70. 半岛电视台崛起之探析

71. 分析时代华纳公司决策失利的原因

72. 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中西媒体比较)

73. 电视纪录片创作探析

74. 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75.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方法的运用

76. 品牌时代电视频道包装理念

77. 中部地区广播崛起的思考

78. 中国数字电视的现状与未来

79. 论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

80. 现代电视媒体经营策略分析(城市电视台生存之道)

81. 电视法制节目评析

82. 省级卫视面临的挑战与竞争

83.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强势媒体

84. 公众时代电视社会影响力分析

85. 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特色

86. 试论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业务手段

87. 正确认识采访准备与采访功效的关系

88. 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是采访成功之保证

89. 采访中强化视觉功能的意义

90. 新闻就在留心中

91. 网络新闻采写原则和方法的宏观研究

92. 权威信息来源初探

93. 谈“问题竞争谋者胜”

94. 经济新闻的采访艺术

95. 科技新闻采访的特殊性

96. 体验式采访的优势

97. 新闻采访中的思维断想

98. 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

99. 新闻采访遭拒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100.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101. 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102. 记者采访要入乡随俗

103. 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104. 采访对象的访前心理分析

105. 论隐性采访

10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抓本质

107. 采访中应强化对主题的思考

10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109. 河南人形象的传播学分析

110. 某类专业网站的研究

111. 新时期报纸版面设计流行趋势

112. 对当代中国报纸化版面革新的观察与思考

113. 彩色报纸与版面色彩

114. 新时期图文结合报道研究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第7篇

新闻学一直是我的专业理想,20xx年我从东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唐山学院做老师,明明是一个经济管理教师,偏偏却将心思放到了新闻学上,这在外人看来多少有点不务正业。对我来讲,有幸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硕士生,简直就是我的光荣与梦想。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放飞梦想的地方,我的专业得以成功“转型”,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学新闻了。在人民大学读书期间,得以与新闻学界大师面对面,使我这只“井底之蛙”能够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种感觉非常美好,也使我心怀感恩之情。

感谢我的导师高钢先生,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写作,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导师平日异常繁忙,几次论文指导都是通过e-mail进行的,导师在每一处需要修改的地方都用红色或蓝色笔迹作了标注,催我警醒。导师那字字珠玑的言语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无数次咀嚼导师的教诲之后,常常会产生思想上的火花。导师治学的严谨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屡屡使我这个也为人师的后辈自惭,他教我治学,更教我做人。

感谢培养并教育过我的恩师.......老师,他们学养深厚,令我钦佩。感谢郭志海老师和张怡老师,我们在人民大学读书期间,得到过两位老师诸多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我的爱人、唐山劳动日报社的...女士,同在新闻圈,我们常常有说不完的话题可以讨论。她的贤惠、睿智和关爱,让我感到幸福和愉快。我在北京读书期间,恰逢我们的儿子刘达衡小朋友出世,为了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安心学习和写作,她把照料儿子的任务和绝大多数的家务都揽了过去,无怨无悔。而我给予她们母子的关爱和照料却太少,这一直让我心存不安。

感谢我们的姐姐...女士,当我们去报社上夜班的时候,是她帮助我们照顾孩子,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令我终生受益。

感谢我曾工作过的单位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在那里我获得了初为记者的诸多宝贵体验。感谢我的实习单位唐山劳动日报社。感谢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唐山学院,她为我攻读新闻学硕士学位提供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尤其要感谢唐山学院的孙瑞祥先生、杨继昭教授、沙彬教授、李颖杰教授,他们给予我极大的理解、鼓励与支持,令我永远难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