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毕业论文 第1篇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滕晓燕
姓名:宾
学号:勇07071523
一、透过设计,到达以下目的
1、从直观的产品入手,正确确定产品的成型方法和分型面,选取合理的成型设备和参数。
2、确定成型方法后,能合理选取相应成型的模具,并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
3、能利用有关设计软件,正确设计模具。
4、熟悉并应用模具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5、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及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潜力。
二、设计的进展状况
1、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性。
透过对几种塑料进行性能比较,最终确定使用ABS塑料
2、注塑机的选取和参数校核。
根据所设计塑件的特性选取注射机,初步确定选用国产注射机SZ—60/630。
3、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及有关零件的必要计算和校核。
(1)分型面的选取。选在塑件截面最大的部位。
(2)型腔数目的确定。使用一模两腔。
(3)浇口的确定。使用侧浇口。
(4)模架的选用。选用315×315标准模架。
(5)浇注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
(6)顶出系统设计。采用推杆脱模机构。
(7)温度调节系统设计。确定冷却方式以及冷却水道的位置和数目。
4、绘制完成了模具装配图的大部分结构。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深感部分资料和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其中注塑机选取校核和部分机构的计算部分,资料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笼统的泛泛而谈,很少有专业细致的探讨。但最后决定弃异存同,将其共性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选取基础结构进行设计。
另外,我还就应多阅读模具设计的有关资料,使设计的模具更有适用性。同时,还就应再加强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对本次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总之,我相信自己会继续持续用心的态度,在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
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设计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四、后期工作安排
1、用两周时间绘制模具各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及总体装配图。
2、用两周时间用Pro/Engineer绘图软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
3、用两周时间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结题毕业论文 第2篇
一、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感受泥塑艺术之美
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是民间艺术手工制作,以创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着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狂夸张,简练概括。
20xx年5月,课题组成员在关东古巷、老道外、哈尔滨学院等地进行参观,亲眼目睹了泥塑的制作过程及着色方法,也亲手体验了活泥、彩绘等制作过程。
(二)、探究泥塑教学
1、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宣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校本课程等多种渠道来向学生介绍、宣传泥塑艺术。美术专业教室是学生泥塑活动小组的主阵地,凸显泥塑艺术的特色,在教室里布置上学生的泥塑作品,使学生对泥塑由陌生到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校园良好的艺术氛围。
2、切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泥塑教学内容:
(1)课时的安排:
A、每学期有十课时的课堂教学,讲解泥塑的特点,感受泥塑色彩的运用。
B、每周安排泥塑社团活动。
C、有特长的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有一小时的特长活动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定)。
(2)内容的确定:
第一阶段:主要学习泥塑的基本知识,了解泥塑的特性;
第二阶段:学习泥塑的基本形象,掌握民间语言特点;学会巧妙地
运用民间美术的感觉进行创作。
第三阶段:创作阶段,创作有自己特点的泥塑形象。
(3)授课形式
授课形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公开课教学、兴趣课、个别重点辅导等形式。让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喜欢的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不喜欢的学生能够接受到逐渐喜欢。
3、在教学中感受泥塑的魅力
将泥塑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以六、七年级的学生为主,让他们了解泥塑知识,通过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来感受它的色彩魅力,了解全国民间泥塑的特点,并对全国各地泥玩具的特色进行分析与对比。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创设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了解泥塑的有关知识、制作过程、用途、寓意,对学习泥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眼界,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创作中能抓泥塑的造型、图案等特点,从中体会泥塑的色彩魅力,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我的主角》一课,课堂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
(三)、组建泥塑社团
最让学生们开心的是风华中学在组建了一个“泥塑活动社团”,吸引了很多学生参加,让孩子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感受泥塑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术素养。
泥塑作为东北地区的优秀的民族艺术,不论造型、色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保留了原始朴素的自然风貌和民俗特点,泥塑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的审美印迹。泥塑造型简洁、夸张、朴拙,洋溢着无限的稚趣美感和强烈的乡土装饰意味;整体明快绚丽、对比强烈,大胆粗犷,充满了热情和活力。泥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当地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较好地保留了本土的原始技艺,使之文化内蕴特别深邃。
二、弘扬传统
目前,一些地方的民间美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甚至出现人才断层的局面。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更严峻的问题在于,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不仅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民间美术的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处于萎缩的状态。在文化娱乐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多种民间美术正处日趋消逝的边缘。因此,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新鲜力量。
三、初期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泥塑色彩特色教学方法,即注重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让他们从中体会泥塑的色彩魅力,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
**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在色彩方面无不体现出特有的民俗审美情趣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泥塑作品的用色或大胆热烈,或素雅稳健,其色彩的配置传承华夏民族传统的文化意蕴,延伸、拓展了设色的内在性质,并在造型过程中强化了色彩的视觉含义,将特定的精神内涵与丰富的色彩外观融为一体。
泥塑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色彩的选择上,一般以饱和度较高的红、绿、黄为主,以简练的笔法涂染并用墨勾线,色彩鲜艳、喜庆,对比强烈;或仅以黑白两色,配合点、绘、勾、描的笔法。
四、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的困难:
1.如何能让更多的孩子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美首先是被人感知到,直观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2.如何为孩子准备更完善的创作体验工具和场地,使其能够更得心应手进行创作。
解决的思路:
发动家长的力量,积极地与各个方面联系。
结题毕业论文 第3篇
回顾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以来,我经历了即将结业的兴奋、写作大论文的紧张、论文选题的纠结、参考资料的繁杂、开题报告的忙乱、论文研究的停滞、观点论证的瓶颈、论文定稿后的轻松,一路走来几次几乎全盘放弃,最后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一步步走来真正是高度浓缩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总结我的毕业论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与不足:
一、工作经验
1、关于选题。不在于题目之间比较优劣,那样很难选到合适的题目,往往在最后关头匆忙选择。选题首先分析大致研究方向,锁定自己的优势研究领域,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分析题目所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最后结合现行研究条件**度选题,这样才能选出操作可行的论文题目。
2、关于开题。很多同学在最初都会忽视开题报告的重要性,而选择匆匆应付,直到返修才追悔。实际上开题是整个论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开题的质量直接决定论文走向和质量,开题必须大开细合,充分扩展题目广度后,细致剖析题目深度,这样在论文写作中思维才会更加广阔。
3、关于论文。论文初稿一定要多写,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然后在修稿的过程中慢慢删改,如果开始就把字数限定,修改时大部分同学很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工作不足
1、参考资料面不够广,多数局限于题目关联性较强的文献,应该多参考其他资料,充分拓展思路,便于提出新的观点。
2、与指导老师沟通不足,工作过程中没有及时与老师沟通问题,导致几次文稿偏题,大幅删改重写。总而言之,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成功完成,我的大学也画**圆满的句号!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10篇(扩展3)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精选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