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没有创新 第1篇
如连问题都找不到或不知道如何分解问题,科研的基本功需要加强和科研思考的方式需要转换。 多参加知名专家或者基金委或者部委的讲座。这个可以听到很多现实问题的描述,不一定是怎么解决,可能是抛出了问题。问题导向,往往就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不要相信任何权威,敢于对一切质疑。导师不一定是对的。许多重大创新都是建立对权威的挑战,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问题就是要平时多观察一些细致的问题或者已经发生的问题,我们往往对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不问为什么,建议大家看看每年搞笑诺贝尔奖的情况。
毕业论文没有创新 第2篇
并非所有发表的论文都有新发现;事实恰恰相反,很少有论文能做到。即使没有新发现,也不意味着论文缺乏新颖性。绝大多数已发表的研究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从而推动科学向前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进式发现的积累能带来更大的科学发现。
如何确保和验证论文的创新性
无论研究报告是全新的,还是以新方式推进现有领域进一步发展,都需要确保能做出新贡献。
• 做好必要功课:认真阅读文献(尽可能阅读多种语言的文献),确保研究的观点是全新的,或者和已有研究有很大不同,从而被认为是全新的
• 尽可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思想谱系”:参考前人的思想,表述你的思维过程,清楚地描述你是如何提出新观点的。
• 披露灵感来源,展示新的应用领域:这也是学术诚信的要求,这样做也是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时你的发现也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了灵感来源,他们也可能会站在你的肩膀上产生新的科学发现。
毕业论文没有创新 第3篇
1、对于论文的创新点要有明确的认识,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与现阶段研究相比较,其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明显。
2、在自己兴趣点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收集,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在资料的整体过程中,不断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阅读近五年发表的文献资料,重点了解研究的目的,数据,方法,结果,结论等等,可以分别从这些地方寻找创新点,比如可以目的不同,可以数据不同,等等。
4、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证据,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判断,如别人没有涉及到的点或者别人研究不完善的地方,从研究绝度上进行论文的创新。
5、重视文档资料的整理工作。这里的文章资料可以是理论知识还可以是具体案例,通过资料的整理,就有可能从整理当中获得灵感,或是从文档回顾中整理出头绪,这些理论等都是创新点的来源。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仅做学术分享。
更多学术资讯\论文润色服务\论文翻译服务 都在公众号【艾德思editspring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没有创新 第4篇
相同的论文题目可能会受前者研究思路的影响(毕竟是看了他们的论文,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记忆),但是就算研究思路一样,自己写的研究内容也不一样,参照的数据可能也不一样,之前写的论文,他们的数据肯定没有现在参照的数据新。同时,也可能因为个人研究喜好和擅长领域不一样,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可能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总之,这些积少成多的差异汇聚到一起,自然就不会和之前的论文高度重合,当然这个前提就是哪些内容都要是自己的观点和原创内容。
所以我们的研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可能我们研究方法上虽然是中规中矩的,和之前的文章没啥差别,但是我们正文用的是最新的数据,并且也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原创观点,这也可以说是自己的创新点;又或者是自己打破常规的研究方法,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只要研究方法和过程在科学范畴之内,这些也可以说是我们论文的创新点。对于本科论文来说,这些的创新足够了。
当再遇到导师说自己的论文没有创新点时,大家除了从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角度出发寻找创新点,也可以关注与自己论文选题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出台新政策(这个方法多适用于文科)、技术应用、行业发展等方面入手。
最后,虫虫想说,上述的大段文章是想给大家提供一种写作思路,不一定非要按照虫虫说到方法去找创新点。同时,更重要的是,写论文是没办法直接复刻一份现有的答案,也不是看了论文写作的干货内容就能马上写出来文章的,所以大家要循序渐进、亲力亲为才能够度过论文写作的平台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没有创新 第5篇
大脑可以把很多事物关联一起,通过移动或添加调研表中的项目,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可以帮助你看到其中联系,发现之前并不明显的角度。
通过这几个小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找到创新点。同时也需要大家对所研究内容有信心,因为我们在松弛的状态会更容易找到灵感。
最后要说的是,创新点不是制造出来的,是研究过程中的高峰体验,你得提前有充分的问题意识、知识储备和艰苦探索。写论文是苦的,得熬,好论文是反复改出来的,得磨。写论文的过程,也是磨练心性的过程,需要耐心!
毕业论文没有创新 第6篇
由于人们在探究物质世界客观规律过程中,总是不能一下子穷尽其本质,任何学派的理论、学说,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确。
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研究而得出来的结论,即使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随着历史发展,科学进步,研究手段的更新等,很可能会发现这些定论存在着问题。所以,对待前人的定论,我们提倡继承,但不迷信,若发现其错误,就需要用科学的勇气去批判它、推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