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毕业论文(推荐5篇)

个人学习 11 0

药物制剂毕业论文 第1篇

物理化学法主要有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复相乳化法和熔化分散法; 是通过改变条件( 温度、P H加人电解质等) 使溶解状态的成膜材料从溶液中聚沉出来并将芯材包覆形成的微胶囊的方法。其中复凝聚法是主要的应用方法复凝聚法是指以两种带相反电荷的壁材物质做包埋物, 芯材分散其中后, 通过改变体系的P H 值、温度或水溶液浓度, 使两壁材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复合物, 导致溶解度下降而凝聚析出形成微胶囊缓释剂实现复凝聚法的必要条件是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离子,且离子所带电荷必须相等。此方法适用于对非水溶性的固体粉末或者液体进行包裹, 效率和产率高。

目前, 应用此方法使用最多的壁材为无毒、生物可降解的明胶阿拉伯胶。冯薇等( 2009) [6]以稀禾定为芯材, 实现了产品高度稳定化, 具有防漂移超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绿色环保的微胶囊缓释剂, 通过有效成分长效缓释, 广泛防治双子叶作物田中的单子叶杂草。邓新平等( 2011) [7]也制备了一种新型有机磷酸醋类杀虫剂丙线磷, 得到了以水代替了大量有机溶剂的微胶囊, 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对操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还延长了原药的持效期, 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提高了丙线磷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 很多学者还运用其他壁材做包埋物, 得到了性能较好的农药微胶囊缓释剂。赵桦萍等( 2010) [8]采用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囊材, 以三氟氯氰菊醋为囊芯制备微胶囊, 不仅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减少了环境污染, 且与乳油相比, 有效地将液体原药转变为固体, 使其性能更加稳定、运输及施用更为方便, 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Dai等( 2010) [9]以明胶、竣甲基纤维素钠、二辛基磺基琉泊酸钠作为混合壁材, 具有电泳性质的液体作为芯材, 葛艳蕊等(2009) 以浚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胶及明胶为壁材, 以异恶草酮为芯材等获得的产品, 皆得到了良好缓释效果的微胶囊缓释剂。

药物制剂毕业论文 第2篇

自21世纪以来, 我国在农药微胶囊缓释剂的研制上有了一定的进展, 不仅在制备方法以及选取壁材上, 且在农、林、木业等多方面也展开了探讨农药微胶囊缓释剂不仅可使农药的释放在数量时间和空间上加以控制, 还可有效提高利用率, 达到理想的效果,也为在化学农药领域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20]。

微胶囊悬浮剂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将来也将会继续发展,微胶囊技术也会更加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华乃震. 农药微胶囊剂的加工和进展 (Ⅰ) [J]. 现代农药, 2010, 9 (3): 10–14.

[2] 刘树彬. 微胶囊剂农药悬浮剂 [J]. 山东省鲁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2010, 9 (4): 6–10.

[3] 丑靖宇, 孙俊, 遇璐, 常秀辉, 鞠光秀, 单静宇, 谭利, 宋玉泉. 微胶囊悬浮剂的开发研究 [J]. 中国农药, 2013, 13 (5): 22–26.

[4] 郭艳珍, 杨倩, 彭邀, 王祥尊, 钱坤, 何林. 农药新剂型 [J]. 研究论文, 2013, 13 (5): 229–238.

[5] 褚茂泉, 刘国杰. 喷雾干燥法制备载药微球时的形貌与粒度控制 [J]. 化工学报, 2004, 55 (11): 1903–1907.

[6] 葛艳蕊, 冯薇, _雅, 等.除草剂异恶草铜的微胶囊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CN 101427675 A[P].2009-05-13.

[7] 邓新平, 涂茂.丙线磷微胶囊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CN 102210322 A[P].2011-10-12.

[8] 赵桦萍, 晋凤丹, 白丽明, 等复凝聚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 , 26(6): 52–54.

[9] Dai RY ,Wu G, Li W G, et al Gelatin / / dioeytl sulofsuccinate so- diu microeapsule by complex coacervation and its applieation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 J ] . Colloids and Suarfcesa ( A ) :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10, 362( 5 ) : 84 -89.

[10] 张伦生, 吴明华, 罗艳, 李春燕, 陈水林. 染料微胶囊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因素[J]. 印染助剂, 2002, 19 (1): 38–40.

[11] 赵德.脲醛树脂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D].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 Jegat C,Taverdet J L, Stirring speed influence study on the microencapsulation process and on the drug release from microcapsules [ J ] .Polymer bullymer, 2000, 44: 345-351.

[13] 赵德, 刘峰, 慕卫, 等. 毒死蜱微胶囊制备中表面形貌和包封率的影响因素 [J]. 应用化学, 2007, 24 (5): 589–592.

[14] 张志辰, 王英, 董明盛,等. 壳聚糖-海藻酸钠液芯微胶囊机械强度优化研究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1): 268–269.

[15] 吕怡,张晓鸣. 阿拉伯胶种类对复合凝聚微胶囊成囊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16] 吴建兰,冷阳,仲苏林,曹新梅,曹雄飞. 农药微囊悬浮剂成囊率测定 [J]. 农药, 2006, 45(11): 762–767.

[17] Xing F B,Cheng G X, Yang B X, et of capsaicin by the complex coacervation of gelatin, acacia and tannins [ J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 91 (4): 2669-2675.

[18] Prata A S,Zanin M H A,Re M I, et properties of chemical and enzymatic crosslinked gelation-gum Arabic microparticles containing a fluorescent probe plus vetiver essential oil [ J ]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2008, 67 (2): 171-178.

[19] WANG Shi-bin,LIU Yuan-gang , WENG Lian-jin, et of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poly-L-arginine on membrane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 of poly-L-arginine group micirocapsles [ J ]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2003, 3(7): 347-350.

[20] 郭艳珍, 杨倩, 彭邀, 王祥尊, 钱坤, 何林. 农药新剂型 [J]. 研究论文, 2013, 13 (5): 229–238.

药物制剂毕业论文 第3篇

微囊悬浮剂是一种有效成分存在于微胶囊中并悬浮于水介质中的稳定制剂,适于用水稀释后使用。是农药剂型制备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它与常规农药剂型相比,具有延长持效期、降低对环境污染、降低毒性、改善抗雨性、有好的防效等优点,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

微胶囊技术从上世纪30年代起发展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微胶囊技术是指将芯料 (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包裹在囊壁材料中,形成直径几微米至几百微米微小容器 (即微胶囊) 的技术[1]。目前微胶囊技术在农药中的应用主要是农药微囊悬浮剂(或称为微胶囊悬浮剂)的形式。微囊悬浮剂是一种有效成分存在于微胶囊中并悬浮于水介质中的稳定制剂,适于用水稀释后使用。目前,在我国登记的农药微囊悬浮剂主要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为主。

药物制剂毕业论文 第4篇

一般来说,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与固体是相同的,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为球形。微胶囊剂在水相或者油相中均可分散,通常农药微胶囊剂大都是以水为介,又称为微胶囊 (水) 悬浮剂,它是农药微胶囊剂的主要应用形式,这样在安全性方面更优于乳油产品。农药微囊悬浮剂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它引入了缓释和控制释放技术,延长了农药持效期,减少了施药数量和频率,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节约了农药用量;

⑵制备成微胶囊剂后可提高农药的稳定性,避免因环境因素及其他化学物质造成有效成分的分解、氧化、流失等;

⑶将油相与水相分离,对某些水不稳定的农药,则可加工成为微胶囊剂,扩大农药的使用范围,提高与其它农药的复配能力;

⑷微胶囊剂能够抑制农药的挥发性,掩蔽不愉快的气味,降低农药对人、畜及其它动物的毒性和对作物的药害,减轻对环境的压力[3]。

缺点:

在低浓度用药的情况下速效性降低,不适用于要求击倒速度快的防治对象。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农民的用药剂量足够大。只要微囊剂型做的合格,释放速度是有保障的,只要达到释放速度,速效性应该影响不大。例如:汽车加油并不是油加的越满,跑的越快,够用就好。

药物制剂毕业论文 第5篇

成囊率指微胶囊产品中芯材的含量与制备微胶囊时初始加入的芯材含量之比,又称微胶囊化产率,是评价为胶囊质量的'一个最为常见又非常重要的指标。测定微胶囊化产率首先要根据芯材的性质确定合适的方法,对微胶囊进行“破壁”处理,既要考虑微胶囊芯材的稳定性,又要考虑壁材的特性[15]。吴建兰等以30%辛硫磷微胶囊为例,系统研究了成囊率的测定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为溶剂,筛选出了既不破坏囊皮,又不影响囊内有效成分,且能溶解游离有效成分的浓度。经玻璃纤维过滤,将微胶囊完全分离出来,可测出囊内有效成分含量。另外,选用甲醇做溶剂,经强超声破囊后,可测出有效成分总含量,结果证明该方法科学、快捷(吴建兰等,2006)[16]。还可以制备复合凝聚微胶囊,在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冷却是一个很必要的过程,目的是使囊壁间发生分子水平的交联,从而能对抗高温机械力等外界因素[17-18]。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