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作毕业论文(通用4篇)

个人学习 19 0

歌曲创作毕业论文 第1篇

论文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与介绍,阐述了他对艺术歌曲创作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对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深远影响。

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复辟,欧洲的艺术风格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艺术歌曲的创作由此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由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改变,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再用音乐来表达资产阶级蓬勃向上的理想,显然已经失去了其社会基础,他们对那种古典乐派崇尚的理性和古典乐派大师们的那种用大型音乐体裁形式来表现社会生活的重大题材,已经明显的丧失了热情。于是,他们转而寻求一些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视角和新的技巧风格来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这时,用艺术歌曲这种借助于文学和音乐的结合来描绘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的艺术体裁,与深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的音乐家的艺术愿望之间构成了一种默契,使欧洲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业已存在了数个世纪的艺术歌曲,在此时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即它不在是一种内容简单、创作形式单调的传统意义上的歌曲,而是一种具有抒情性因素,心理意境刻画极其细致,并通常带有一种自传性的,文学与音乐达到了一种完美结合的新型艺术体裁,被后人视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以舒伯特等人为代表的艺术歌曲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源流。舒伯特不仅在创作技巧上采用大小调相结合的调性布局,开创了钢琴伴奏艺术的功能性作用,并且在文学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上,在揭示音乐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方法上,特别是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态度上,都较其前人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发展了音乐与文学诗词的理想结合,开创了浪漫乐派艺术歌曲风格

舒伯特这种重视文学诗歌对音乐的影响和在音乐进行中细致准确的运用创新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的表现技法,不断深化了文学诗词中提供的意境与情感。在艺术歌曲创作中,运用调性布局、和声色彩和钢琴伴奏,多层次的、准确而细致的揭示了歌词内容和人物的心理状态,挖掘出了文学的内蕴。舒伯特的这种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深深的影响了其后的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人的音乐艺术歌曲的创作,为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的诗歌文学作家海涅、歌德、谬勒和莎士比亚等为代表浪漫主义的诗歌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开创了音乐浪漫主义的新时代。

创造性的发展了钢琴伴奏艺术的功能性的作用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已不再是以前歌曲中那种简单的辅助与衬托,也没有过分强调所谓的“钢琴性”因素,而是一种适应于音乐作品整体结构和音乐内容的需要,及表现音乐形象、发掘歌词内涵的重要创作手段。他富于创造性的钢琴伴奏织体的写法,不仅在文学诗词与音乐之间起到了一种外景的描绘作用,而且在人物内心的心理刻画上,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相互衬托,从而提升了歌曲的艺术价值。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不仅从气氛上创造了超越诗词的力量,也刻画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更多的情感。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塑造的是一位纯洁少女沉腼在初恋中的形象,她边歌唱边摇纺车,抒发着内心炽热的爱恋的情怀。钢琴伴奏部分的延绵不断流畅的六连音音型不仅刻画了纺车转动不止的形态,也刻画了少女思念心上人时的不安心情;声乐部分充满了抒情性,体现出了少女的美好向往和纯真的心灵。舒伯特运用钢琴来补充揭示诗词中那些只能感受到但却没有道出的话,这些都加深了歌曲艺术形象的内心刻画。在《小夜曲》里,歌曲中声乐的高潮部分“歌声也会使你感动,来吧,亲爱的!愿你倾听我的歌声”,在这里人声与钢琴伴奏声构成了二重唱。在这首歌曲的进行中,乐句之间常出现的钢琴的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预示着歌声中所期望听到的回声,使人声与琴声构成一种对应关系。在《邮车》中的前奏与间奏的钢琴部分,即是描写轻快的马车声和邮车的喇叭声来刻画一种动感意境。

舒伯特是根据歌曲的整体内容,用钢琴来描写寒夜的森林、奔驰的马匹、公鸡的鸣叫、邮车的号角声、小溪流淌等客观.环境和声响;同时,又使钢琴担负着人物心理刻画的重任,揭示出人物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如喜悦、活泼、兴奋、激动、惆怅、失望、悲哀等;还有,他用钢琴来描绘明亮、暗淡、朦胧、透明、神秘等色彩也是很成功的。这一切都使歌曲产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所以说,钢琴伴奏部分是舒伯特整个艺术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的前奏、间奏、尾奏已不再只是起着一种简单的连接功能作用,而是一种既富于造型又深含人物内心情感的发掘与补充的一种重要手段。

歌曲旋律的自然流畅、简洁朴素和歌唱性

在舒伯特的六百首艺术歌曲中,首先以其自然流畅的歌唱性和简洁朴素的的旋律而著名,形成了其歌曲中随处可见的人声表彩的变化和戏剧效果,旋律极易上口,富有歌唱性。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仅旋律优美、易唱,还在于他为每个艺术形象都找到了不重复的特点。既通俗又新颖,不同于维也纳18世纪的专业音乐语言,和当时新的民族世俗音调相近。这是舒伯特把专业世俗歌曲和民歌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完成艺术歌曲在音调上的变革,更新了世俗艺术歌曲的旋律进行,使之更接近于维也纳民歌。他把艺术歌曲保留在抒情小曲的体裁之中,引用借鉴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同时使歌曲旋律线条表现力服从于诗歌意韵的起伏,唱起来就极易上口,富于歌唱性,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和风俗舞蹈的特质,如《野玫瑰》、《缚鱼》、(听听云雀》等;还有的歌曲如演讲般的自然流畅,如《春之信念》、《艺神之子》等。

歌曲创作毕业论文 第2篇

不少学生因难以定好题目,而导致音乐论文写作迟迟无法开展下去。其实要想做好音乐论文选题环节,三点内容做好即可。其一,音乐论文的原则什么,在追求高价值性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可行性的重要性,当然还得注意进行选题的创新工作。其二,可以运用哪些技巧,其要领是什么。其三,注意避免相关误区,例如选题过大,方向过偏,论题自身不熟悉等等,都会影响音乐论文题目的整体质量。在开始选题之前,先对这三方面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这样就可以在选题过程中加以运用并着重注意,从而选出一个好的题目,做好音乐论文写作的一大关键环节。有一点也要注意,那就是选题必须在音乐专业范围内。下文专家精心整理音乐论文题目50篇,大家继续往下看。

一、音乐论选题两大原则须知

(1)选题必须符合可行性原则

选题要切实可行,可行性原则主要是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的条件都要具备,论题具有实施研究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主观条件是指学生本人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指有无必备的实验条件,有无充足的文献资料等。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用在选题上也非常的恰当。所谓“知己|”就是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时间经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选题。因为知识和能力的街垒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就能突飞猛进,所以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客观的分析和估计自己的能力。

(2)选题必须体现创新性原则

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有无创新性,是衡量选题的重要标准。毕业论文写作,应尽量避免采用旧材料,重复旧观点,使用老方法。毕业论文写作中坚持创新性原则,就是缩写的毕业论文重要有“三新”,即要有新材料、新观点和新方法,如果“三新”不能同时具备,最起码要有“一新”或者“二新”,正阳经过正确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到“第四新”,即新结论。这里所说的新观点是指新看法、新见解,而不是老生常谈、人所共知的东西。新观点是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灵魂所在。不过应该注意一点,“新观点”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不是说所有的新观点都是正确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新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观点,作为毕业论文而表达的新观点若不是正确的,不仅没有意义,反而还会有害,还会导致毕业论文答辩不能通过。

二、音乐论文怎么选题?有哪些要点?

1 选题与正文对半

2 论题论点区别大

3 如何选好选题

歌曲创作毕业论文 第3篇

通过音乐旋律可以表现出音乐的风格、类型、题材、背景以及民族特性,可以说,音乐旋律是音乐创作的基本元素。在我国,旋律的真正来源是民族音乐,而民歌更是旋律的鼻祖。对于最能代表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而言,风格化的旋律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民歌旋律的主要特点是:主音上的大三度音连续出现,并给后者降音,多次出现同音的反复,而后音多采用降音进行,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调式色彩;民歌在旋律上往往头尾一致,旋律线低起低落或高起高落,以求得首尾的一致性;在民歌的旋律中,时常用某个音连续出现三或五次来构成一种特殊的旋律状态。如多声部情歌的旋律,歌曲织体的主要声部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较缓慢、自由,男女两个声部的旋律紧密相连,配合默契,相映成趣,形成“相嵌”“互补”的形式,旋律有时是“你进我出”或“我进你出”,有时是“你繁我简”或“我繁你简”,有时又合二为一或镶嵌在一起,然后支声分离。充满着弹性和张力的民歌的旋律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这种旋律构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将原有的原生态旋律为穿凿基础,配合现代音乐的和声织体等技术来进行音乐创作。另一种是抽象出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在现代作曲技术的指导下创编出新的作品。第二种表现形式更能够照顾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创作的审美需要。例如,将苗族原有的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的抒情歌曲《苗山雨》,旋律的引子用自由的、宽广的慢板速度,A段连接处转为欢快的6/8拍子,旋律上扬自由延伸,B段连续的四度跳进,形成旋律的层次对比,表现出明显的苗族“飞歌”旋律结构。

二、民族音乐中调性和声元素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的结合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民族的很多族群经过许多次迁徙,最终长期居住于与世隔绝或者半封闭的村落中,他们的音乐也慢慢的演变为具有区域特征的多种调式结构,每一种调式类型流传的村落往往只运用一种传统的调式音阶。因此,民族音乐在调式调性与和声方面具有极强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在音乐文化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民族音乐曲调常见的有宫、商、徵、羽四调,其曲式结构主要以四音列为基础音列,甚至只有四度加二度的三音列,其调式常常交替或混合运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表演中又往往不采用统一的十二平均律,未形成三度重叠和弦为基础的功能和和声系统,立体性较弱。在民族音乐中,调式交替、泛调融合现象极为普遍,除了五声调式体系外,还有大调四声、三声、二声的模糊调性存在,为了使曲调高亮有力,其旋律线由低到高,常常在七八度音程上下大跳。现代音乐创作中,调性和和声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民族调式和自然和声的发掘和运用。而苗族民歌音乐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模糊的调性和音阶间平等的关系使其具有了极强的可塑性,增强了融入现代音乐表现内容和形式的适应性。例如,在管乐协奏曲《神曲》中,瞿小松便巧妙地引入了民族音乐的这种多调式的五声性特征,并加以变化和发展,使乐曲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另外,民族音乐的构成大多采用第一乐句的主要乐节作为全歌的“核心音调”和发展基础,同时在曲式结构上多采用重复式的或者变化重复式的简单乐段或者乐段扩充。这种曲式结构也经常被引入现代音乐创作之中。如南京艺术学院作曲家王建民所创作的古筝独奏曲《幻想曲》中,乐曲的一、二小节即是“核心音调”,短短的两个乐句中,“核心音调”重复出现四次,构成了乐曲的部分主题,之后又在第二十八小节处二次出现,经过大段的发展和三次转调后,在一百八十一小节处再次出现,体现了主题音调的核心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阴雨曲调元素的本原性体现。

三、结语

歌曲创作毕业论文 第4篇

[关键词] 中国流行音乐 音乐批评 综述

doi:

如今,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音乐类别和蒸蒸日上的文化现象。与流行音乐相关的音乐批评,从争论期到现在的繁荣期,逐步成熟起来,值得我们去进行回顾、探究。

一、第一阶段:争论期(1979年―1985年)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端于1978年。 从这一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着人们观念的更新。音乐批评领域,新旧观念正处于交替之中,对流行音乐持肯定态度和否定态度的人们成了争论的两方,人们就流行音乐的性质等展开了广泛的争论,流行音乐批评界的星星之火正在点燃。批评的主要热点如下:

1.对流行音乐态度以及性质问题的争论

这个时期多数人对“流行音乐”不屑一顾,认为“流行音乐”是“指那些商业性的内容、情调不大健康的, 甚至是低级庸俗的歌曲。”[1]而且“流行歌曲大部分是靡靡之音,即使其中有的歌词没有什么色情庸俗内容, 是写风景, 写劳动, 但仍不免有流行于夜总会、酒吧间那种商品化音乐的轻桃虚浮的特点”。[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否定和排斥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的不成熟和“媚俗”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之深:音乐的价值在于它的教化功能,“善”的内容成为评价音乐的唯一标准,因此导致了一些人对流行音乐抱有偏见态度。

但可喜的是一些思想开放的音乐评论人士认为应辩证地看待流行音乐。如赵汉载便是一位代表,他不赞成“有些同志对一些流行歌曲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生活中有工作,有斗争, 有理想…… 也有爱情、相思、怀旧……, 音乐反映这些丰富多采的生活面, 是十分自然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3]

2.对流行音乐作品创作和表演实践问题的讨论

但肯定流行音乐的声音也为数不少。如程恺对当时的流行歌曲《假如你要认识我》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高度肯定的评价。[6]赵汉载也认为:“ 流行歌曲在艺术上、技术上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比如, 它们比较通俗晓畅, 曲调流利, 唱法比较重视传情,伴奏比较生动、活泼。”[7]

这一时期人们对流行音乐的争论颇多,大多数人对流行音乐还未完全接纳,对流行音乐批评的理论关注也不够。流行音乐批评在音乐批评领域仍处于薄弱地位。但是,这些评论的意义重大:它们使流行音乐逐步得到人们的注意,扩大了其影响力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第二阶段 :稳步发展期(1986年―1990年)

1978年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人们思想的逐步解放。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从1986年开始,多数人不再如前一阶段那样排斥流行音乐,而是更理性地看待流行音乐,为流行音乐拨乱反正的时期即将来到。杨积山《流行音乐漫议》一文就谈到:“今天的社会现实已不再是抗敌御侮、三座大山的战争岁月。追求丰富多采的物质、精神生活, 是全体人民迫切的心声。现时的‘ 流行音乐’ 正是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实要求, 才得以如此迅速地兴起。”[8]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