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议论文 第1篇
一、阐释法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阐释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合理运用
针对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过度使用阐释法和阐释缺乏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议论文写作,特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首先,从整体上来看,要把握阐释法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的度。
其次,具体说来,在论题方面,此种阐释经常被称作“破题”,也就是在文章的首句就阐述题目或者论点的含义和范围;经过对题目或者论点的说明和解释,题目的含义更加明确,论点也更加清晰,有利于提高论证的准确性,使读者一开始就能够明白这篇议论文所要传达什么信息或者明确此篇文章是否具有可读性;但有时却并不一定要对题目进行论证,这一点的把握主要在于题目和论点理解的难易程度。在论据的阐释方面,实际上也就是如何将论据中能够论证论点的部分表现出来,这一部分至关重要;一个论据可以做多个论点的论证,但如何将此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如何进行逻辑的推理和语言的描述,这就需要进行精辟地阐述;对论据的解释说明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合理。在引用的阐释方面,一般来讲,对引用的阐释就是对一些句子进行解释、说明和阐发,以便于更加充分地论证论点;对引语进行解释和引申能让句子更有活力,或者说,更贴近论点,使论据更加充分;从重点词语来看,在议论文写作时需要对关键性的词语进行阐发和引申,这种阐释的方法在议论文中是经常使用的;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可能引发歧义或者对本篇文章比较重要的词语,此时,就需要对这些词语进行相应地解释,从而有利于增强文章的魅力。
怎么写议论文 第2篇
散文化议论文集散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优势于一身。散文重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议论文重在有思想见解,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就是好文章。它不仅具有充足的论证力和说服力,而且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散文化议论文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散文化,有散文的特质,避免了传统议论文语言的枯燥乏味和空洞抽象。“语言就是力量!”雨果如是说。它最有利于展示语言的魅力,能把语言做好、做精和做美,使文章锦心绣口,文采飞扬。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也明确规定要富有文采。而且评卷时,同等内容的作文以语言的优劣评定分数的高低。
因此,散文化议论文也最能体现出文学性。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能展示较深厚的文化积淀,最能见出考生的文学功力和文化底蕴。而且语文阅卷老师也大都喜欢此类文章,因他们最钟爱于文学。
散文化议论文的本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往往观点明确,便于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迅速抓住全文观点和所写内容,不致于费时费力,阅卷既快捷又准确。很多学生包括语文老师都认为记叙文多年写作,十分熟悉,写记叙文最稳妥。殊不知,学生最难写好记叙文,一是语言平凡甚至平庸,二是难写出叙事的波澜曲折,所以学生不具备写好记叙文的能力。况且记叙文必须全文看完才知所写内容,而如此则会耽搁很多时间,不合考场阅卷习惯。因此记叙文难得高分,除了经典的小小说,但经典的小小说又是极难写成功的。而散文化议论文适宜于写任何内容,可谓以不变应万变。何况,散文化议论文还可做出具体模式,供学生借鉴运用,学生极易操作,精益求精,大多学生都能写好。
当然,练好散文化议论文必须首先练语言,而语言必须从高一开始慢慢训练,而且要用多种方法全方位训练:积累语词,尽量运用新鲜、新颖和新奇的词语,避免运用大众词、常见词,因汉词丰富多彩;多用典雅、纯正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乏表现力的口语,可增强文章的书卷气;练句练段,不在乎句段的长短,重在其有意蕴,耐人寻味,力争练经典句段;练各类仿写和扩写,强化整句意识,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练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练各种描写,描写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最具文学色彩;提炼诗语,诗歌语言是语言矿藏中的铀,能提炼或运用诗语,更增文章的含金量。不仅如此,老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名言警句、经典语段、新诗精品、古典诗词名句名作,学生多加领悟、背记和运用。通过种种举措,学生可提高语言水平,写好散文化议论文。
怎么写议论文 第3篇
一、引文
人与路
1.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2.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此时,牛车停了,老牛回过头来,仿佛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路在哪儿,我怎知道?”
3.只不过没有路罢了,为何痛哭?他哭的不是眼前的穷途,而是人生的穷途。
4.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马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洒下了多少眼泪!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数升;为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开始是沉默,当行刑前,嵇康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
5.这条路,满是眼泪。
6.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当名士裴楷前来拜访,他只报以白眼。裴楷明白,阮籍的人生之路早已超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裴楷只好,也只能按礼义之数,向阮籍作揖三次,然后离开。
二、夹叙夹议的方法
(一)先叙后议。
(二)先议后叙。
这种写法不多,但如果运用得好,也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如作文的第六节的第一句“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 “泪流尽了”承接上文,“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这一议论开启下文,为该段中心句。下面的记叙则围绕着“沉默”写阮籍在名士来访时的沉默,写亲人、旅伴等美好的生命消逝后的沉默,为读者刻画了阮籍“披上沉默的外衣,面对这无奈的世界踽踽独行”的形象。这里的记叙围绕着首句的议论展开。
(三)先议后叙再议。
怎么写议论文 第4篇
弊病一:审题不清,立意不准
【教学实例一】央视最近开设了一个“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栏目,许多百姓纷纷参与其中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当记者采访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时,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要求: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写这篇作文,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出现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三点:一是避重就轻,写成了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完全不提及材料;二是一叶障目,只谈自己眼中的“幸福”,而忽视了提炼莫言对“幸福”的理解;三是断章取义,把“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作为莫言对“幸福”的全部理解。
那么关于这样文字较多的材料作文该如何审题立意呢?很简单,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材料,整体感知。这步虽简单,却最容易大意,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往往因时间仓促而对材料走马观花,造成材料重点把握不准。第二步,删繁就简,提炼要语。第三步,自我设问,深入思考。针对刚刚提炼的要语自我设问:为什么在大众眼中莫言是幸福的?――因为他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莫言并不觉得自己幸福?――因为他得了诺贝尔奖;那么“诺贝尔奖”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名利、地位、财富等;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即获得名利、地位、财富等,未让莫言感到幸福,反而给了他巨大压力?经过这一系列深入思考后可发现,题旨鲜明的指向了“平平淡淡是幸福”“简简单单是幸福”“淡泊名利是幸福”,而这些对幸福的理解都是基于莫言对幸福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写作,可谓游刃有余也。
弊病二:词不达意,拟题不当
【教学实例二】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拟标题,写篇议论文。
弊病三:结构混乱,拙于论述
【教学实例三】周国平说:“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请联系实际,以“满与空”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怎么写议论文 第5篇
议论文怎样写
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怎么写议论文 第6篇
1.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矛盾点,精准立意;
2.不能充分分析材料,容易直接下判断;
3.不能对自己的论点展开充分的论证,打不开思路;
4.缺乏分析、讨论,观点武断、绝对,经不起反驳;
5.缺乏足够的素材支撑,素材不能转化为论据。
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文”的问题,实质上还是“人”的问题,即学生的思维存在局限,不能对问题做深入的逻辑分析,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思维方法、写作策略训练,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型,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从肤浅走向纵深。其中“构成分析”就是一种很有实践意义的思维方法。
一、从日常话语提炼“构成分析”的思维图式
构成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类型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话语“我们班级很优秀”来提炼“构成分析”的思维模型。
第一步,自证。要论证“我们班级很优秀”,需要先论证两个问题。一是“优秀”指什么,包含什么;二是“我们班”由什么构成。思维路径是:
指的是……(优秀指的是……)
包含A1、A2、……An (我们班包括第一、二、N类)
是X、A2是X、……An是X (每一类都很优秀)
所以A是X。 (所以我们班很优秀)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提炼出“构成分析”的思维方法:
1.类型:我们班有哪些类型的人,他们各自怎么优秀?(好静的、活泼的)
2.时空:我们班从早读到晚修各个时段都表现优秀;我们班在课堂考场赛场运动场,以及将来的商场职场上都表现优秀
3.情境:我们班在哪些情况下表现优秀?
4.层次:优秀可以包含哪些层次?(低―高:学习成绩的优秀、整体素质的优秀、境界胸怀的优秀;小―大:个人的优秀、小级的优秀、班级的优秀)
5.部分:我们班由哪些人构成?他们各自怎么优秀?(男生、女生;老师、学生)
6.阶段、环节过程:我们的优秀体现在哪些阶段(高一、高二、高三)
第二步,自辨。如果在构成的各方面中,有一项或几项现在不“优秀”,怎么应对?
包含A1、A2、……An (我们班包括第一、二、N类)
是X、A2是X、……An是X ,但A3不是(有少等瞬挥判悖
所以A是X。 (所以我们班很优秀)
方法一:部分――这部分同学是少数,一般不影响整体,所以我们班仍然优秀。
方法二:时空――有部分同学现在不优秀,但他们一直在进步,从长远来看他们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而这更加证明了我们班的优秀;
时空――有部分同学现在学习方面不优秀,但组织能力特别强,也是一种优秀,而且让我们班的优秀更多姿多彩;
方法三:层次――和稍低层次的同学相比,他们仍然比较优秀。
方法四:实在不行,就把观点句改为“除了他们,我们班都优秀!
二、用构成分析寻同辨异,纠正标签式立论,提高审题立意的精准度
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浅表化,首先体现在立论的标签化。立论,常常是判断某事物是否具有某性质(如2015年课标Ⅰ卷“举报背后有至孝(或:是不孝)”、或是否具有某价值(如2014年课标Ⅰ卷“变通规则,可获双赢”或“不守规则,害莫大焉”)。有时会加上两种事物的比较,例如2015全国Ⅱ卷“谁更具风采”。 但由学生作文来看,不少学生缺少了这一思维过程,对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只根据教条对人或事物生搬硬套地加上一个名目,因而不能准确认识与指出事物的性质,造成认知片面与立意偏差,这就是标签式立论。
以2012的新课标Ⅰ卷为例。有篇作文这样写道:
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细节的问题,注意了细节,往往可能事半功倍,反之,不但事情难圆满,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后果很严重。
船主与漆工的故事,显然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试想,如果不是漆工平时很有责任心,看到了细节的问题,船主们的孩子驾船出海,还能如此轻易地平安归来吗?又或者是,倘若船主注意到了船有洞这一细节,还用得着担心孩子们的出海安全吗?由此观之,细节决定成败。
对细节的态度,的确是材料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船主与油漆工的对比点。因此从“细节”的角度立意,还是能紧扣材料的。问题在于,本文没有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关注什么细节”及“如何关注细节”作构成分析。首先,细节有多种类型构成,而材料中的细节并非决定自己成败的智举,而是关乎他人生死的善行;其次,并非任何情境下“细节”都能决定成败,需要分析具体的情境与范围。我们可以通过三个设问对两个人物的行为作构成分析,发现两人根本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做到精准立意。
1.细节指的是什么?
2.船主有哪些言行,是如何对待细节的?
3.油漆工有哪些言行,是如何对待细节的?
4.两人有哪些异同,与最后的结果有什么联系?
升格后立意如下:
船底一个小洞,船主没有及时关注和修补,就使自己乘船出海的孩子面临死亡的危险;而船工顺手补了,觉得不值一提,却救了人命。我们常常忽视的细节,有时可能性命攸关。因此,必须关注生活中那些重要的细节。
“关注细节”,多么熟悉的字眼,熟悉到近乎熟滥。然而个中的含意,却少人深究。材料中的船工和船工分别作为榜样和警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关注细节,首先是要从细节处发现问题。这一点两人都做到了――发现船破了洞。关注细节,还要认识到细节之处的重要性,这一点,两人也做到了――船主也知道乘有洞的船出海,可能有去无回。最重要的,关注细节,最重要的是必须及时行动,进行补救、防范或化解,这才是两人之间的重大差别,也是“关注细节”最重要的含义所在。
这一思维模型实际上是:
1。X包括X1,X2,X3……Xn。
2。A有X1,X2,X3……Xn
3。B有X1,X2,……Xn
4。A与B的不同结果,原因在于X3(而不是X)
这样的思维图式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
三、用构成分析探因究果,纠正口号式论证,拓宽论证的深广度
W生议论文写作的浅表化,还体现在材料分析能力的缺失。因为对概念内涵的把握不太清晰,不会从多层面围绕话题探因究果,导致论证流于空洞和表面化。例如,针对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遭到网友及观众不满、有关方面要求道歉的事件,有学生如是写道:
贾玲改编花木兰,我认为不需要道歉。因为改编,有时候也是一种突破与创新的方式,我们不该一棍子打死。试想,如果相关人因一点小小的娱乐改编而被拉上大众平台公开道歉,甚至打上官司黯然退场,谁还愿意冒险去尝试突破经典的情节或创新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压制创新、压制新文化的不良氛围,发展和增强国家软实力就无从谈起,那我国如何才能迈进世界民族之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