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引用文献 第1篇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本科毕业论文引用文献 第2篇
这就如同论文写作主体部分表达不一致、错字别字等会使人怀疑在研究中是否也是如此粗心大意,那么论证过程、结果和结论都会让人生疑。
也有APA格式
各种期刊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上有很大不同。有人查阅了52种科技期刊,发现这些期刊使用了33种不同的参考文献格式('Connor,.J.1[6104]:31,1978)。
有些期刊会给出所引用文献的全名,有些则不会;有些期刊要求论文给出所引用文献的页码范围,有些则只要求给出所引用文献的首页页码。
那么如何找到你目标期刊规定的参考文献格式?
此外,也可以查阅该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参考这些论文对电子文献的引用格式。
即使知道欲投稿期刊通常采用精简的参考文献格式(比如,不给出题名),最好还是为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做完备的记录。
因为当前选定的投稿期刊可能会拒绝录用该投稿,到时可能将论文做修改,另投其他期刊,这家期刊的要求同以前的投稿期刊的要求很可能不同。
本科毕业论文引用文献 第3篇
[1]李世凯,王中华.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途径[J].吉林劳动保护,2011(07).
[2]许国泰.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矿工,2009(08).
[3]赵卫,潘馨.浅议企业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7(03).
[4]谢亦三.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浅析[J].安全,2011(09).
[5]宋涛.浅论如何加强烟草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现代职业安全,2009(11)
本科毕业论文引用文献 第4篇
[1]杨延双,张艺,袁小栋.基于ERP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应用技术,2008,(02).
[2]葛慧明.诠释ERP[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02).
[3]邓国如.企业实施ERP的思考[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4]唐文文,张彦鹏,黄萌,宫映华.ERP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01).
[5]杨伟.中小企业ERP选型分析[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6]黄水香.ERP实施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02).
[7]戴颖鹏.关于ERP系统与电子商务的有效集成[J].消费导刊,2009,(04).
[8]黄海霞.ERP中的资金管理[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8,(01).
[9]马春香.电子商务模式下的ERP功能需求分析[J].北方经济,2009,(04).
[10]金艳.如何认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J].长春医学,2007,(02).
本科毕业论文引用文献 第5篇
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扩展资料
引文按其在文本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序号放在方括号中。在文本中重复引用并以相同序列号标记的文件。一般来说,被引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列在文章末尾的参考文献中。
多次引用,每次引用的页码或范围(有些杂志也会标明引用页码的位置)应该在每次引用的顺序标记中列出,然后用方括号(只列出数据,没有“P”或“页”等)。页码范围中间的行是半字符行)和上标。
本科毕业论文引用文献 第6篇
文献引用的标准格式如下:
(1)学术期刊文献
(2)学术著作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4)学位论文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本科毕业论文引用文献 第7篇
1.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丙北大学,2003
3.包宗顺,章寿荣,徐元明.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估与推进战略一兼评江苏农业现代化进程.江海学刊,2002,(3):66-72.
4.曹俊杰.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9,(1):59-63.
5.曹俊杰.发展现代农业国际经验与中国模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坛,2004,4:7-11.
6.曹续生,任宏飞.系统谋划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J].中国农垦,2010(4):53-55.
.8.陈小萍.广西现代农业建设:模式、问题、对策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7,23(9):78-81.
9.陈晓华.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M].农业经济问题,2009(10).
10.陈争平.新世纪农业现代化新路径探讨[J].科学与现代化,2012(3):34-38.
11.储昭斌.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安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对策m.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154-158.
12.戴蓬军.法国农业现代化法及其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1998,(1):60-6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