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精选8篇)

个人学习 16 0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第1篇

因为本系统主要用到SQL数据库编程,所以详细的介绍其使用方法。

SQL拥有的报表创建功能能够处理任何它能够访问的数据源。SQL提供功能参数化的查询,这些查询和SQL表格可以被诸如VB6和.NET的其它程序通过DAO或ADO访问。在SQL中,VBA能够通过ADO访问参数化的存储过程。与一般的CS关系型数据库管理不同,SQL不执行数据库触发,预存程序或交互式登录操作。SQL 2010包括了嵌入ACE数据引擎的表级触发和预存程序,在SQL 2010中,表格,查询,图表,报表和宏在基于网络的应用上能够进行分别开发。SQL 2010 与MicrosoftSharePoint 2010 的集成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它的数据文件不能突破2G的限制,它的结构化查询语言(JET SQL)能力有限,不适合大型数据库处理应用。受此限制,JET数据库引擎允许用户通过链接表和ODBC来访问大型的数据库系统,如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等,也可以使用链接表访问ISAM数据文件,如dBase、Excel、文本文件等,当然,这也给SQL应用程序开发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在这方式下,处理大型数据库(服务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时,每一个链接表都有一个服务器的连接,在服务器端,连接是一种资源,除了每个连接都要占用一定服务器资源外,还要负责链接表传递过来的数据访问指令的处理并返回相应的结果给客户端的JET引擎;同时,在客户端的JET引擎中,JET引擎要负责翻译各种链接表的数据访问指令传递给服务器,还要负责将服务器返回的结果翻译成JET引擎的数据表现形式以SQL来处理。为了减轻这种负担,Microsoft允许SQL使用Microsoft的数据访问组件如DAO、ADO来访问各种数据源,可是这种方式复杂而又不直观,给SQL面对的办公人员带来很高的技术要求。

类是主要用于数据库操作,包括执行相应的SQL语句,获取数据库中的相应数据。

3 需求分析

如同任何生物一样,软件也有一个诞生、成长、衰亡的生存过程。我们称为软件的生存期。根据这一思想,可以得到软件生存期六个步骤,即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

软件需求分析工作是软件生存期中重要一步,也是决定性一步。只有通过需求分析才能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要领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程说明,从而奠定软件开发的基础。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编码

系统测试

系统功能图

功能分析

框架分析

系统功能

系统界面

画出功能图

测试系统的所有功能,达到预期效果

图 系统整体设计流程图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第2篇

The system uses the network-based C / S mode to divide the software into client (foreground) and server (background). The foreground interacts with the background server. The foreground sends data request to the server through the network, and processes the server's response data, and displays the data to the user intuitively. The foreground program mainly uses the interface control in C #, the background mainly receives the user's request, makes corresponding response, and stores and processes the data. The background uses SQL database to store the data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database with stro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and good data security. This system can carry out classified management of books, and can carry out three levels of authority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lient login users: readers, librarians and system consists of five functional modules: user login, book query, book borrowing and returning, system management and log system. Among them, the book query function is divided into fuzzy query, direct query and multi condition query; the system management includes reader management, boo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book management, overdue book management, administrator authority account management, etc. Among them, multi condition query, fuzzy query, boo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nchronization, real-time, multi document view are the difficulties of this system.

Keywords: C#,C/S, SQL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第3篇

图书资料是企业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的需要。主要介绍了如何开发一个适合中小企业图书管理所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对系统开发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开发环境的选择等作了分析。详细介绍了软件的设计步骤,并提出了软件如何适用不同网络环境、如何解决输出表格的打印及客户端软件自动升级和数据库的安全性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系统设计;图书管理;软件

图书馆是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有利于读者借阅、归还、查询图书情况;便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日常操作.更简单地进行管理图书借阅者信息、借阅、归还、查询图书等下作: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对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备份.并能对馆内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查询,易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整理和购置。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为了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的功能,使管理系统既起到推动图书管理水平的发展又不与传统的管理方式脱节,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既为其注入了现代管理的新元素同时也结合了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系统进行了合理的设计管理。

1 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资料的意义

传统的图书管理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图书规模越来越大,这样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它不仅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并且由于效率低下,往往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也不利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开发企业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同时通过网络让读者及时方便地查到所需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强大的管理统计功能,通过统计图书的总量、金额、各种图书的借阅率等及时了解库存、图书馆发展的规模以及员工对各类图书的需求,掌握今后图书的订购计划及取舍方向。适应网络发展的具体情况(对等网、局域网都能使用);用户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层次清晰,用户容易上手;系统运行可靠,查询统计有较高的效率。

2 图书管理设计分析

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本系统有3类用户分别为管理员、读者会员以及GUEST用户。读者和管理员经El令认证进人系统后,管理员可完成维护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图书和管理会员。读者会员则完成查询图书、修改个人资料、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的功能,工作完成后可以退出系统。

功能需求描述

(1)用户登录。

管理员或会员根据工作证和密码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2)查询图书。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第4篇

[关键词]混沌理论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

[分类号]G251

1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开放性的信息服务中心,除了肩负文化传承、推广教育的任务外,确保所有读者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使用各项图书资源与服务,亦是所有图书馆的责任。因此,居安思危,加强危机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危机爆发与演化的复杂性,传统图书馆管理理论对其还不能做出圆满解释和有效预测,研究结论常常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给传统管理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危机本质是一类非线性的复杂演化过程。混沌理论是关于非线性系统及其演化的一门新兴科学,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有着不同于传统科学的思想,其揭示了复杂现象的内在规律性,有助于辨识出危机复杂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为研究危机管理提供了新的范式。混沌理论与危机管理理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图书馆危机管理中应用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运用混沌理论研究高校图书馆危机的混沌特征及其发生动因,力求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危机管理机制,树立图书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从而实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危机管理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与关注,成为图书馆必修课之一。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含义

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危机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全程监控处理的连续链条,是一个系统工程。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之一,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自然以及内部因素等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就是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对可能给图书馆带来的各种现实威胁与潜在威胁进行预防及管理。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图书馆危机的预防与控制,力图使图书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危机类型

在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中,由于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断变化与发展,对图书馆总体目标的实现和读者利益构成威胁而引起的现实危机和潜在危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危机成因可以将图书馆危机分为以下几种:

资源危机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保障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根本所在。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相对有限,图书馆经费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造成资源短缺,硬件条件相对落后难以进行深层次技术开发和服务创新,最终可能导致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下降并危及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资源危机。

人才危机 目前图书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生源有所增加,但他们拿到学位后并不优先考虑从事图书情报方面的工作,导致图书馆专业人才流失。与此同时,在中国急剧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转型阶段,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未来图书馆将可能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

服务危机由于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服务态度恶劣,服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而造成图书馆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最终可能导致读者流失的危机。

形象声誉危机 图书馆的形象与声誉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度,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图书馆形象声誉一旦遭受破坏,就会给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灾难。

安全危机现代图书馆是一个人员密集、知识密集和设备设施密集的地方,任何可能导致图书馆的馆舍、读者、文献资源和设施遭受重大损失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图书馆的安全危机。另外在数字化环境下,现代图书馆还面临黑客攻击、数据非法访问等网络安全问题。

政策法律危机我国图书馆行业的立法薄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对图书馆危机管理政策的制定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图书馆危机有着自己的行业特点,很有必要制定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相关政策法律。

3高校图书馆危机的混沌特征描述

近年来,混沌理论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成为一门影响深远、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混沌理论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混沌行为具有“蝴蝶效应”,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能够导致系统未来长期运动轨迹之间的巨大差异。②混沌系统具有自我控制性。在秩序与混乱的交界点即混沌的边缘,系统既有维持稳定的吸引力,同时又有一种张力,使其聚变、演化。当系统脱离平衡到一定程度时,以自组织方式自发地走向更复杂的模式。③混沌行为具有内随机性。内随机性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间的非线性随机作用。④混沌行为存在有序性。混沌运动所表现出的通常意义下的非周期性和非对称性,并不能说明混沌运动是无序的。相反,却表现了一种混沌序,这是一种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的运动状态。

由于混沌理论广泛的适用范围和独特的数学手段,因而能更加全面、准确地揭示和描述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复杂的规律性。高校图书馆危机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从危机的性质来看,图书馆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扩散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征,这表明图书馆危机及其演化具有明显的混沌现象特征。高校图书馆危机内在的混沌特征包括:

图书馆危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开放系统。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开放系统,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环境中不缺少诱发蝴蝶效应的初始条件,如关键的领导者、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等。网络化、全球化的态势更加剧了这种敏感性。蝴蝶效应的存在使得长期预测、战略等变得不够可靠,向金字塔组织结构以稳定、平衡为目标的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正是因为图书馆危机具有如突变性等非线性系统的一般特征,才成为图书馆危机发生的诱因。

图书馆危机的不确定性是混沌现象内在随机性的表现。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系统内部充满了非线性的关系,作为基本组织单元的个体――馆员之间以及馆员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总的说来,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就是一个由自由个体通过一定的固定规则和复杂关系构成的耗散结构系统。

图书馆危机的突发性是混沌现象的结果对初始条件敏感依赖性的表现。混沌理论认为,在非线性

系统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输入的微小误差将导致输出的巨大漂移。在现实系统中,由于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的干扰,初始时刻的“差之毫厘”的偏差将随时间指数放大,以至无法把握系统的未来行为。系统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性是指微小的初值变化就会造成系统状态的巨大变化,这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种情况在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中大量存在着,比如高校图书馆在为高校师生教学、科研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中,如果个别图书馆馆员个人服务意识淡漠或者服务态度恶劣,这种看似微小的失误,极有可能造成读者对图书馆的不信任态度,造成读者流失,引起图书馆服务危机。

4图书馆危机实例分析

案情简介

2007年7月21日,云南省图书馆阅览室二氧化碳气体突然外喷,并向馆内蔓延,使图书馆陷入慌乱,造成图书馆危机,直接威胁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现场清查,气体泄漏共造成39人中毒。危机爆发后,图书馆高层领导针对危机及时做出部署,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39名受伤人员被抢救出来,同时将馆内近千名读者平安、有序地疏散到了安全区域,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当危机得以控制时,云南省图书馆领导层,又紧急召开现场会议,并配合相关部门召开了新闻会,将危机爆发、处理等情况客观、真实地向媒体进行了通报。7月22日,云南省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 557人次,并且当天还按原计划举办了讲座,整体服务情况良好。云南省图书馆对二氧化碳泄漏事件的处理,是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之一。

“二氧化碳泄露”事件中的危机管理混沌特性分析

通常,一个管理系统的动态行为受到3种力的作用:系统内力x、政策力c和随机力R,即有一般管理系统方程可表达为x=f(x,c,R)。考虑到对图书馆危机系统状态变量的统计常常是离散的,因而一般根据危机系统在前一个统计周期的状态变化来调整系统的序参量,当统计周期相对很短时,危机管理系统就可以表述成这样一个离散的动态系统:xn+1=f(Xn,Cn,Rn)。其中,xn+1是系统的时间序列状态向量,c。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政策向量,Rn是人为不可控制因素向量。

图书馆危机系统作为非线性系统,其危机混沌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3个方面:①系统结构条件下的系统固有混沌,例如因高层管理者的认识能力有限,造成管理不当等内部原因而形成的危机。②可控政策作用的结果,如像经济增长方程那样,当不同的经济政策满足一定的组合条件时,系统就是混沌的。③外在不可控制的随机因素作用的结果,如高校外部政策、文化等环境的变化超出图书馆实际控制能力而导致的危机。上述3种力对系统的作用是同时的,当状态是混沌时,就不易分清是受到哪种力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哪种力的作用。这样,一般系统方程就可转化为广义的动态系统方程:xn+1=g(xn)+εn+1。表明图书馆危机状态的发生就是系统内在动力和外部扰动作用的叠加。

图书馆危机系统的混沌可以解释为是系统内在的一种本质特性,并不一定是外部连续不断冲击作用的结果。所以真正的危机在于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危机,是图书馆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只是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云南省图书馆在二氧化碳气体泄露危机事件后迅速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l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对危机中暴露的图书馆管理中的不足与缺陷也进行弥补。

危机事件过程中的混沌管理原则

云南省图书馆危机事件的爆发,再次证明了危机混沌的突发性、破坏性及其随机性。在现实中图书馆危机并不是一个线性系统,它依赖于诸多复杂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混沌管理的目的就是根据图书馆危机的演化机制,控制危机混沌发生的条件或规模,改变危机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化解危机,转危为安,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正确调控图书馆危机的混沌吸引子 在混沌理论中,对于已知系统的吸引子域而言,可以通过调整初始条件使系统的运动进入预定的吸引子中。当图书馆发生危机时,只有改变吸引子在状态空间的位置和吸引子的类型,才能最终改变系统的终极状态。所以要改变图书馆的运行状态,就要对危机混沌吸引子设法加以控制。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吸引子是由“图书馆文化”决定的,即高校图书馆要拥有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处于危机状态中的图书馆,应该迅速查找危机的根源,果断地采取措施。对于图书馆内部原因造成的危机,图书馆在处理过程中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一旦危机发生,图书馆管理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产生的原因等表达坦诚,争取做到信息真实、公开与畅通,及时对危机进行处理。云南省图书馆高层领导正确对待危机的态度与对危机的快速反应是现代图书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要重视图书馆危机中的初发细微情节 根据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可以得出图书馆危机管理中的任一偶发事件或对图书馆服务目标的微小偏离,都可能给图书馆服务管理系统带来巨大变化。图书馆在出现危机时,首先要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道歉。图书馆只有最大化地维护公众利益,积极采取行动,表明自身对待危机的诚意与态度,才能维护图书馆的形象以及长远利益。云南省图书馆在发生危机事件后,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预案,并及时上报云南省上级主管部门,同时争取110等力量的援助,开通绿色通道,对受伤公众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抢救治疗,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云南省图书馆对此次危机事件中细微情节的成功处理,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增加了公众对图书馆的信任度,有利于维护图书馆的形象及巩固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构建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中协同一致的原则

通过混沌理论,可以看出混沌的发生并不要求系统所有因素同时发生混乱,其中几个因素的协同作用就能导致危机产生。图书馆危机的发生也并不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或环节同时发生混乱,可能只是其中部分单位混乱的结果。因此,要打破锁模现象,就得从系统单元之间的联系性和协同性着手。图书馆进行危机处理时,必须协同一致,分工负责,才能成功化解危机。首先,图书馆对外宣传解释要口径一致,达成共识;其次,图书馆管理层要及时应用危机预案,对危机处理尽快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避免因意见分歧而延误对危机的处理;最后,图书馆处理危机时,各部门要充分配合,处乱不惊,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团结馆员,凝聚力量,形成处理危机的稳定氛围。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第5篇

只有管理员或者操作员通过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登录系统之后才具有执行相关操作的权限,主要由图书管理员进行借书还书记录的登记和清除,它分别由二个界面:书籍列表界面和借出书籍列表界面组成。

由图书管理员和操作员管理系统,分别是由操作员管理图书(包括图书信息的修改,新图书的增加,旧图书的删除),管理员管理图书分类,管理读者信息,管理操作员登录帐户,管理逾期未还图。因其数据库的操作大都相同,所以只着重介绍管理逾期未还书管理(主要利用存储过程实现)和图书管理二个难度较大的模块。

在这里,用户需要书籍的相关信息,其中书籍编号、书籍名字为必填内容,如果不填将不能完成添加操作,同时,如果要修改书籍,只需要选中要修改的书籍,双击该书籍或者单击更新书籍都会出现修改书籍的对话框,

该功能不能更改书籍的编号,书籍编号是每一本书的唯一标识,一旦被确定下来,便不能被修改。

图书管理系统对对高校图书馆进行书籍管理提供了规范化的管理,特别是在知识作为社会动力的源泉的今天,大量的书籍信息需要的更是规范化的管理,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够替代的。

一款好的管理软件并不不在于其界面的美观,而主要在于其处理数据的能力,安全度是否够高,该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书籍信息的存储和查询,但作为存储那些书籍信息量比较大的管理系统便变得束手无策,首先,数据的存储过程还需要专业的优化,在该系统中,程序与数据库交互主要是依靠一些简单的SQL语句,而在每次查询数据信息的时候都会重复的调用这些语句,这就加重了服务器和数据库的负担,如果用户过多,服务器将会面临崩溃的灾难,导致数据的丢失。

本文介绍了多种数据库存储数据的原理,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所开发的软件作为存储数据的数据库是相当重要的。

历经了多少个昼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此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难以攻克的问题,但庆幸的是我得到了多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不吝教诲和指导,没有老师的深切关怀,本论文不可能完成。老师丰富的学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不倦教诲和对事业、学术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在此向辛勤培养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第6篇

针对以上情况,决定组建一个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结构的图书管理系统,读者用户能够对当前图书馆书籍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查询,对登录后的用户实行权限管理。在系统启动后,读者能在客户端根据自已的需要查询图书,而图书管理员能在服务器端根据读者提供的身份信息及图书编号办理借书或还书手续,通过自动查询功能判断读者是否还能借书。如果读者借书数量没有超过规定的数量,没有逾期未还图书情况,则可继续办理借书手续,否则不予办理。另外,图书管理员能根据需要通过该系统的服务端自行修改图书信息,增加或删除图书书目等。

该系统设有管理员用户,当管理员以此用户级别登录服务器时,该用户有着最大的权限,能通过管理界面设置图书借阅期限、查询逾期未还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并能有效地管理图书分类、读者信息及图书管理员的登录帐目等。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第7篇

随着揉社会的发展,揉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地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书籍就渐渐地成为人们获取并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馆就自然而然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如何科学地管理图书馆不但关系到读者求知的方便程度,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开发一套完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就成不可少了。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因此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尤其是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劳动强度,美化了工作环境。

随着计算机广泛地应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并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产品库存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它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可减少更多的人力物力,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提高货品库存的管理效率,也是图书信息的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一个图书信息的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具有其特有的技术意义和管理意义,为了适应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同时又大大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全面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以此为目的用C#开发了本图书管理系统。

1 绪论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对这些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文章在继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之后,对我国图书馆管理理论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管理理论,创建了现代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相对于物本管理的,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就是_以人为中心_和_以人为根本_,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并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发展到各行各业。图书情报工作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要。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面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图书馆唯一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上帝,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树立_读者第一,服务至上_的观念,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二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既枯燥无味,又要求细致入微,平凡而重复的劳动多。因此,要尊重馆员、关心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偏低、激励不足的问题,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过去我们只强调图书馆工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念,严重忽略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读者为本,也要以馆员为本。

二、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要求某个组织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各种机制、方式和途径,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变化,使本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要求创造性的挖掘和利用存在于组织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及外部知识网络的智慧来服务于用户和市场,知识管理不仅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与传递,更注重各种知识间的关联、交互与转换。

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既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又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基本任务;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工作的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现在图书情报管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管理理念上,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已成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二是体现在管理内容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更加突出知识创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服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三是体现在管理职能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外化、内化、中介、共享、学习、认知;四是体现在管理原则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重视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此,把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走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和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战略管理理论

近年来,对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是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战略管理是从图书馆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宗旨出发,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充分研究现代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建设战略、人才战略、服务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怎样才能稳定持续发展。现代图书馆包括两大系统,即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属于非赢利性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图书馆自身发展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两大系统的不同特点,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作到两大系统的互补,同时增加政府的投入,才能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战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大系统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互补。高校图书馆之间也要实行资源整和和提高利用率(如大学城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人才战略就是要是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图书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服务战略就是要树立同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不管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品牌战略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打造现代图书馆品牌,树立精品意识。通过近年的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图书馆战略管理理论。

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制造业,它反映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每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推广和应用到非生产部门,图书馆管理也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因为图书馆管理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改善图书馆的管理的目的是努力改进服务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而这两个目标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完全相通的。全面质量管理最早反映在对企业生产产品流程的管理,图书馆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同生产产品的业务流程也是一致的。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包括采编、检索、流通、阅览、归还图书杂志等环节,这些流程同企业产品生产的流程要通过前后相继的不同车间,经过若干工序,才能最终生产出产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或流程的管理,用于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是完全适用的。要提高对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将企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借鉴意义。

五、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理论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从项目管理的阶段和过程来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如项目的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过程、计划执行过程、控制过程,这些阶段和过程存在着有机联系,从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包含上述管理内容,不同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有所不同,但就项目管理的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基本上包括上述管理基本要素。项目管理理论上之所以能运用于图书馆管理,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也包含了上述管理的内容。如图书资料的借阅和归还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都可以应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六、柔性化管理理论

_柔性化_管理同人本管理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_柔性化_管理是相对于高度集权的强制性管理即_刚性_管理而言的,_刚性_管理是指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层次分明、缺乏沟通的管理理念,它不适应于环境多变,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应采用柔性化管理,所谓柔性化管理就是把组织结构看成是柔性的、有适应性、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

图书馆管理采取刚性管理理念,难以克服图书馆低效率的问题,即实际产生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小于理论上所希望达到的效率。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馆员工作绩效难以观察和准确评价,馆员努力程度、懒惰、馆员之间的矛盾和磨擦,容易导致低效率。解决低效率的方法在于图书馆内部的文化建设、提高馆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道德休养,加强精业精神的教育,处理好馆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扬团结进取、奋发向上、自我奉献的精神,从而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很显然,柔性化组织强化部门间、人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适应性,这种管理同倡导人本管理也是一致的。柔性化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

七、_虚拟化_管理模式

虚拟化是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及通道,提高信息数据库存储的一种方法。虚拟化管理是_没有管理的管理_,这种管理模式并非管理者不管,而是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制定的目标和规定的任务,在执行任务和实行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将上级监督和指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种管理模式同人本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相一致的,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管理依托人对人的直接指挥和监督将愈来愈少,而是依靠规则和程序,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在管理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其管理的特性,所运用的管理手段,如数据库、文献信息网络等最适合采用_柔性化管理_,因此,虚拟化管理模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和方法。

八、集成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资源集成起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集成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就是要求将图书馆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进行整合与集成,以实现图书馆各要素的联锁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和图书馆整体功能的优化与放大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什么样的资源组合和技术系统才能使服务最优?(2)什么样的机构设置才能保证服务最优?而数字图书馆的集成管理,实质上就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促进各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体对于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这个问题来说,它可以分成资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处理过程集成、信息与用户集成四个层次,而这四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都包含着共同集成管理理论。总之,集成管理的思想及其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邱约平,段宇峰.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的变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5-9.

[2]盛小平.新世纪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1.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