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汇总6篇)

个人学习 15 0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 第1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毕业论文选题目录一、现代汉语部分二、写作部分三、文学理论部分四、美学部分五、现代文学部分六、古代文学部分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八、语言学概论部分九、外国文学部分十、民间文学部分十一、古代汉语部分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_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_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21.论×地的人物传说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23.论×地的英雄传说24.论×地的历史传说25.论×地的地方传说26.论×地的风俗传说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28.论×地的劳动故事29.论×地的家庭故事30.论×地的爱情故事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32.论×地的嘲讽笑话33.论×地的幽默笑话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42.论×地的民谣43.论×地的民歌44.论×地的山歌45.论×地的民间小调46.论×族民歌47.论×地的劳动歌48.论×地的农民苦歌49.论×地的长工歌谣50.论×地的工人苦歌51.论×地的妇女苦歌52.论×地的讽刺歌谣53.论×地的情歌54.论×地的仪式歌55.论×地的儿歌、童谣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57.论×地的政治谚语58.论×地的劳动谚语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60.论谜语的历史61.论×地的谜语内容62.论×地的谜语分类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64.论×地歇后语分类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66.论×地相声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学术堂整理二十个好写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_所_字结构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3、_道_的文化阐释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_N所V_结构的双重身份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_界说_的翻译分析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14、浅析《马氏文通》对_先置_现象的研究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17、古代汉语_远+N_和_N+远_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18、《论语》同义词辨析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_薄_与_迫__箔__簿_三字关系为例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 第2篇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人文社科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中国古代文学讲的是从上古先秦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状况,按照其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辽金文学、元明清文学五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复杂,内容丰富,作品繁盛,作家云集,流派纷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古代社会士人精神活动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

撰写提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思想及研究方法,一般说来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考据,考据是一种历史判断,主要在于求真和证伪;二是理论批评,理论批评是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就一个研究者的才性而言,可以重此而略彼,或者长于此而短于彼。然而就文学的系统而言,二者都不能偏废。文学发展的基本事实弄不清楚,就无法进行理论批评和分析,也无法对重要的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结论;另一方面,如果文学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弄清文学史实,二缺乏理论批评和价值判断,那么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应该努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考据与批评并重,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当代新的批评发放兼容,在还原文学发展史的真实过程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和批评。

在论文写作中,要注意学术标准和具体方法,特别是要明了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一)抓住学术难点,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样容易产出好的研究成果;(二)关注学术热点,寻找大家都在研究的问题,直达学术研究的前沿,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哪怕是一家之言,这样也容易出成果;(三)研究别人的研究,做出一个研究综述,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发现别人没有研究透的问题,做继续性的研究。不管如何一定要选择熟悉的研究对象,阅读原著,收集资料,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提炼观点,组织篇章结构。

参考论文题目:

难度 ☆☆

1. “三曹”诗歌艺术研究

2. 论杜甫叙事诗的艺术手法

3. 论李白诗中的浪漫精神

4.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5.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价值

难度 ☆☆☆☆

1.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史记》的文学成就

3. 陶渊明与他田园诗歌传统

4. 论建安七子的诗歌创作

5. 论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6.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7. 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8. 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 论《牡丹亭》的思想意义

10.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参考书目:

1.《诗经今注》,高亨,上海古籍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上海古籍出版社。

3.《唐宋名家词论稿》,叶嘉莹, 河北教育出版社。

4.《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谈艺录》,钱钟书,中华书局。

6.《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7.《美的历程》,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

8.《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

9.《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0.《中国文学史之宏观》,陈伯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 第3篇

影视文学是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的合称。它可以对生活作出高度综合的反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通过塑造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唤起人们审美感知、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艺术形式。影视文学作为一种后起的文学样式,影视文学的历史远不及传统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然而凭借电影、电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影视文学在一个世纪以来迅猛发展,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至于一旦舍弃了影视文学,当代文学史便显得残缺不全。

撰写提示:从本质属性来看,影视文学首先是文学,它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因而它同其他文学样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共同规律影视艺术对传统文学的吸收、借鉴与改造形成了影视文学。同时,由于影视文学借助于影视传播媒介,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影视媒介特点。影视文学可以说是古老的传统文学与新兴影视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突出影视文学自身的特点,选好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新意。

参考论文题目:

难度 ☆☆

1. 歌剧《小二黑结婚》中_小芹_人物角色塑造

2. 试论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人物形象

3. 守望逝者 感悟生命——浅析日本电影《入殓师》的生命观

4. 当代文学名著电影改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以《白鹿原》为例

5. 以女性视角寻找和阐释历史——女性主义对李少红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难度 ☆☆☆☆

1. 《大宅门》与京味儿电视剧

2. 中国当下情景喜剧研究

3. 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

4. 关于近年来谍战剧中的反面人物形象的刍议

5. 中国电影拒绝寡俗——从张艺谋导演经历看《三枪拍案惊奇》

6. 谈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参考书目:

1.《影视创作文化学教程》,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影视文学教程》,邹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导论》,梁振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电影艺术观念》,游飞,蔡卫, 北京大学出版社。

6.《电影艺术赏析》,李标晶,浙江大学出版社。

7.《电视艺术:多元与重构》,高鑫,高文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电视艺术概论》,厉震林,中西书局。

9.《电视艺术理论》,高鑫,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0.《影视批评:理论与实践》,陈犀禾、吴小丽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 第4篇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主要功能是对我国文化精神及全民语言的传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现代汉语

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

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

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

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

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

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

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

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

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

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

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

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

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20、普通话语音研究

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2、网络汉语研究

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

26、新词新语研究

27、外来词规范研究

28、字母词研究

29、成语研究

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

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33、汉字和汉文化

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

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

36、部件研究

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38、如何整理异体字

39、如何整理异形词

40、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二:写作类(写作学方向)

1、从穿越小说的虚构时空看当代创作的历史认知及写作惯性

2、《红楼梦》对穿越小说的影响(以《春光里》或某作品为为例)

3、试析穿越小说中的新奴婢形象(以《春光里》或某作品为例)

4、节俗场境对穿越小说叙事的意义

5、茶馆酒楼在武侠小说中的作用

6、试析当代小说中的茶馆场境

7、试析当代言情小说中的野蛮女友形象

8、论广告文案写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9、论朱自清俞平伯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审美追求

10、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作用

11、包法利夫人中的结构特色

12、巴金作品中的朴实语言风格特征

13、文学叙述与应用性叙述的关系和差异

14、论中国传统文论之“义法”与西方文学理论中“结构”的异同

15、浅谈语言表达的诸多形式

16、论沈从文《边城》里的人物美

17、论当代诗歌的语言流变

18、浅论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白话”语言特色

19、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繁复美

20、试论现代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

21、《庄子·逍遥游》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2、《大明宫词》剧本创作语言特色探析

23、余华《兄弟》的结构艺术

24、读王海鸰《新结婚时代》有感

25、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

26、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论

27、手机短信文学的价值

28、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解读

29、钱钟书写作艺术初探

30、陶渊明笔下的和谐世界

31、电脑写作时代网络语言之我见

32、写作过程与写作能力

33、《史记》写作特色管窥

34、《白鹿原》创作心理略论

35、池莉创作个性透析

36、《儒林外史》的创作动机与创作主旨

37、《倾城之恋》创作意识论

38、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论

39、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

40、论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

41、“戏拟”表现手法在杂文写作中的运用

42、新闻写作中的主体意识强烈渗入的模式分析

4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

44、写作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的关系

45、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 第5篇

选题方向一,汉语言文字研究

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研究是中文专业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学科方向。大致可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其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几个方面,故其论文选题也应从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虑。汉语言方向的论文题目,一般不宜选大题目,一个小问题,只要能够说明、说透,该证明的得到了证明,就算是成功了。所以同学们撰写汉语言方面的,应选择有价值而又力所能及的题目。

撰写提示:选题时,要考虑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论功底,所论问题应该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对所选论题要有相当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乐于思考、研究;选题还要考虑自己的现实条件,看能否查到与此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否则,短时间内也很难完成一篇论文。选题后,要查找文献,了解所选题目的研究现状。古代汉语的撰写,一般说来,注重实在的证据,一种观点提出后,最重要的不是怎样论证它的正确性,而是尽量找到、罗列能够证明它的材料,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用材料说话”、“用证据说话”──这是从清代以来形成的文风,也是解决古代汉语问题最有效的方式。现代汉语论文的撰写中,要注意语料的收集。语料就是具体的语言材料,如例词、例句,这是语言研究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规律都是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归纳才得以总结出来的,语料不充分,论述起来就难免空泛、抽象。搜集语料要围绕论题的中心进行,主要是自己动手来调查日常的谈话、广播电视节目、报刊、书籍、牌匾等,从中记录下有用的东西,也可以适量借用别人在论著中使用过的,或者根据自己的语言经验,自造些例子。写不同的文章,语料的范围多少有些差别。如写“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主要应调查街道上的广告、牌匾、传单、公开出版物虽然也可能有用字不规范问题,但相对来讲要少得多。再如写“学生作文中常见语病分析”,只能从学生作文中来选取,而不能自己滥造。搜集来的语料会很杂乱,这就要对其进行梳理,分门别类,为了简洁,可以适当改造,能说明意愿即可。对语料要进行“质”的分析,探讨其特点类型及差异等,据此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

汉语言文字方向的研究论文有的收入论文集,但更多的是刊登在语言学、文字学刊物上,如《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等,以及各大学的学报上。这样,既可了解研究现状,防止重复劳动,又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对本科生而言,则主要是从中受到启发,学习语言研究论文的写法,并对已有的成果适当地借鉴与吸收,当然,更提倡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

参考论文题目:

难度 ☆☆☆☆

1.论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

2.论古代汉语中的词不达意类活用现象

3.论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4.论古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现象

5.古汉语常用虚词意义用法辨析

6.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7.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8.东北方言语词特点的分析

9.网络语言特点浅析

10.论当前的流行语

参考书目:

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2.《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中国现代语法》,王力,商务印书馆。

4.《语音学教程》林焘,北京大学出版社。

6.《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上海教育出版社。

5.《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

7.《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8.《汉语语法学》,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9.《语法理论纲要》,范晓,上海译文出版社。

10.《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 第6篇

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阐明有关文学本质、特征、创作过程、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以及作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门科学。是文艺运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经验的科学概括。学习文艺理论,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文艺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后,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和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并为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创造条件。

撰写提示:针对于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特点,它重在探讨文学现象的规律、原理,可以是作家、作品的评论,可以是一定时代的文学思潮、流派、作家风格的研究,还可以是文学中的理论概念、定义和原理的辨析与质疑。作为本科学生,我们主张以侧重文学批评为主,也就是说,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作家作品的基础之上,做一些个案研究,当然也可以对某种文学现象做综合的概述与总结。有的学生洋洋洒洒写下了长篇论文,大多都是感悟式、描述式的,要说明什么不清楚,甚至很多学生不会提炼自己的观点,论文的小标题不能准确反映文章的内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理性思辨能力的缺乏,浅尝辄止,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分析的习惯,语言的概括能力也较差。因此撰写文艺理论专业的论文,要有思辨的精神和感悟的能力,将思辨和感悟相结合,抓住重点,做到融会贯通。

参考论文题目:

难度 ☆☆☆☆

1.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3.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4.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5.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6.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7.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8.论艺术灵感的特征

9.论文学的风格的形成

10.论艺术直觉对诗歌创作的意

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学原理》,朱立元,华东师大出版社。

3.《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4.《文学理论》,韦勒克,三联书店。

5.《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6.《文学理论讲演录》,王一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中国古代文论新编》,李春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学经典阐释 》,朱志荣,上海古籍出版社。

10.《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何懿,安徽大学出版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