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合集8篇)

个人学习 21 0

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 第1篇

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1) 会计**的选择使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新 企业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会计**与会计处理方法的进行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所得税会计的确认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2)会计估计的存在直接影响报表数据的质量。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

(3)通货膨胀的影响使报表数据不真实。首先,通货膨胀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不一致。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次,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利润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是现时的,而成本是 历史 的,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资产的低估导致成本偏低,因此会使收益虚增。

2.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张报表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2)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主要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局限性。

①流动比率。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所以,有时候,高流动比率并不一定表示企业对短期债务具有很高的清偿能力。

②速动比率。由于速动资产扣除了变现能力较慢的存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的流动比率的不足。但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坏账准备是否足额计提都直接影响速动资产,进而影响速动比率。因此,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3.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一是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三是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比率指标的 计算 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

(2)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一是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则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要使其具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

①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

②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

③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 自然 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 第2篇

本文研究对象为:SNS网站,研究角度定格在如何为SNS网站选择一套合理有效的盈利模式。近年来,随着SNS网站的兴起,针对SNS网站经营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更多的是对SNS网站用户基数发展趋势的研究,针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中将广泛应用于绩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应用于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中,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逐层剖析网站盈利模式的源动力,直到可执行的末梢盈利方式为止;并且针对不同的盈利方式制作调查问卷采集用户数据,站在用户角度为各末梢盈利方式对SNS网站的贡献赋权,勾画出相对明晰的SNS网站盈利模型,并最终为SNS网站发展提供建议。

一、文献综述

SNS网站发展历史较短,虽然近年来兴起了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热潮,但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为简单的文献总结陈列。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应用最多,严格意义上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是对相关研究的罗列、总结。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停留在理论层,缺乏实证。

问卷调查法多用于个案分析,增强实证说服力,该方法多结合其他方法使用。比较分析法多用于相关研究较少而对比标准(对象)较易寻找的环境中。

层次分析法多用于评价指标选取。2005年,Morris首次将层次分析法引入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中来。层次分析法运用广泛,指标全面、评价结果详细、方法思路简单、明晰,且方便制定行动策略。本文中将SNS网站假设为评价对象,将盈利方式假设为待选取评价指标,通过层层剖析,旨在使盈利方式的选取更具全面性、系统性。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盈利指标选取一以人人网为例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SNS网站盈利方式选取,以文献综述为理论基础,依次选取顶层盈利方向、中间层盈利方向、末梢盈利方式。

经过层次分析法的各层级指标选取,SNS网站各层级盈利方向(方式)选取如下:

顶层指标为:用户基数和商务模式;

中间层为:用户满意度(外观满意度、内容满意度,操作难易度)、广告、虚拟货币、电子商务、运营商分成。

末梢指标即可控制指标包括:页面布局、模块布局、获取好友信息、个人信息、获取娱乐信息、娱乐信息、获取热点新闻(评论)信息、热点新闻(评论)信息、小应用、页面广告、植入广告、游戏、礼物、会员费、团购、移动终端SNS应用等。

三、调查问卷设计与处理

通过用户调查问卷确定上节各末梢盈利方向指标对人人网盈利目标的敏感度。

问卷设计过程中,利用模糊评价中的“李克特量表法”将项目特征转化为问题,进行比较选择。然后通过最终各个特征的得分求和可以看出该项目特征对人人网实现盈利的敏感度信息。

参考李克特量表,对各题得分进行量化。汇总171份有效问卷各题目最终得分如下:获取好友信息,个人信息,移动终端SNS应用,植入广告收入,团购业务,获取热点新闻评论信息,获取娱乐信息,页面广告收入,娱乐信息,网页功能模块布局,热点新闻评论信息,游戏中虚拟货币收入,送礼物中虚拟货币收入,使用小应用,网页个性化装扮,使用便捷度,会员费。四、盈利模式分析根据上表,从用户感知角度为人人网发展期实现盈利提出工作建议,工作建议按照推荐力度可分为三个层次:重点推动、兼顾推动、谨慎推动;

(一)重点推动。1.好友状态信息交流模块建设是人人网工作的重中之重。2.移动终端SNS网站使用流量分成、植入广告、团购业务可作为人人网商务模式推动重点。

(二)兼顾推动。1.娱乐新闻、热点新闻(评论)信息、小应用、页面美化模块的推动需兼顾重点推动内容。2.页面广告、页面游戏,送礼物中虚拟货币收费等商务模式应适度推动。

(三)谨慎推动。尽量避免开展“用户使用人人网收取会员费”工作。

五、创新点

文章在研究过程中有两处创新: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至SNS网站盈利模式选取的过程中尚处首次。

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 第3篇

论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开题报告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大潮中,我国经济正在慢慢融入世界范围中,战略经营管理在企业中已得到充分的应用。如何正确、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财务分析非常重要,为内外部各个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财务决策与科学发展预测提供依据。一些企业、学者从90年代以后,就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财务分析设置了一些能够给企业带来方便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完善[1]。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也成为了财务分析的关键。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研究内容

本文以书店业为背景,以淮安三联书店为具体研究对象,选取淮安的.预算目标和实际完成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优化淮安三联书店全面管理的建议。

2. 你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淮安三联书店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该企业的全面管理,主要是观念,机制,资源角度来完善管理。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理论与案例分析研究、观察法与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通过校园图书馆系统、互联网查询图书、期刊、论文、报告及相关文献,了解他人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归纳总结有用信息。同时,通过问卷等方法获得A物流企业的一手资料。借助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及参考书籍,对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系统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搭建,并在遵循行业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基础上,构建适合A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

2. 技术路线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

1. 总体安排

首先收集资料,包括理论资料和实际数据。然后针对A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再以A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写出论文的框架结构,提出各章节论点并以论据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2. 进度计划

第一周:仔细阅读毕业论文相关文件

第二周:查阅、借阅文献资料,上网搜集、整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与指导老 师商量初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第三周:根据要求,写任务书,确定选题素材,分析、筛选已有的文献资料,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第四周:交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提纲并得到指导老师签字同意

第五周:完成初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补充毕业论文初稿

第六周:把修改过的论文初稿拿给导师指导,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大篇幅修改

第七周:论文基本成型,注意排版、格式,基本达到老师要求,定稿

第八周:经指导老师审阅定稿,按论文格式(格式按照徐州工程学院统一规定)要求抄写或打印

第九周:申请毕业论文答辩、准备答辩提纲,提交答辩申请、论文

第十周: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文献 [1].倪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10):41-42.

[2].王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06):88-89.

[3].饶峰旭,段理,胡刘平.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4,(12):274-276.

[4].任小平,袁纵云.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商业会计,2013,(02): 37-38.

[5].刘玉梅.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0):22-24.

[6].赵银芬.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改进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3,(08):38-38.

[7].王婷.浅议盈利能力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14,(10):102-102.

[8].李静波.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12,(04):57-58.

[9].兰德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13,(09):186-187.

[10].曹春焕.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刍议[J].现代商业,2012,(03):258-259.

[11].周晓燕.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浅析[J].商业现代化,2014,(01):155-156.

[12].张冬梅.浅议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J].考试周刊,2011,(10):238-240.

[13].段翠莲.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4,(07):27-28.

[14].杨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时代金融,2013,(05):149-150.

[15].黄海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以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1,(08):353-356.

[16].张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汇源果汁为例[J].市场论坛,2012,(08):31-33.

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管内部薪酬差距 盈余管理 回归分析

一、 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及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各阶层薪酬差距不断扩大,企业内部高管团队之间日益拉大的薪酬差距引起了社会公众、媒体和政府部门对薪酬公平性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激烈探讨。盈余管理的一个动机是报酬契约,高管会为了当期或长期报酬对盈余进行调整。设定不同的薪酬结构,可能对高管有激励的效果,也有可能会导致高管产生为自身谋利的盈余管理行为。薪酬差距是薪酬结构设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差距作为一种报酬契约结构是否导致或抑制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为自身谋求利益,这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 文献综述

Rosen(1986)提出向高层管理者支付超过规定的数量或范围的奖励薪酬可以起到激励管理者保持尽力工作、降低盈余管理等行为的作用。Adams(1963)提出了公平理论,认为取得薪酬以后,组织成员会对分配的最终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组织成员会将其他参与者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的相比较,若薪酬的差距很大,就会有不公平的感觉,从而产生怠工甚至罢工等负面行为。为了在怠工的同时得到与努力工作时水平相当的薪酬,高管会倾向于以盈余管理的方式提高相关业绩指标。在可能被免职的压力下,高管在不尽力工作的同时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国内开始研究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时间比较晚,俞震和冯巧根(2010)基于组织公平理论,选取2005年A股市场的企业为对象,研究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随着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高管为了盈余管理而进行的串通合谋行为也随之减少,从而对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杨志强、王华(2014)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以我国2002年至2011年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线性回归结果得出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本文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引入了公司的股权性质、公司是否处于高管行权前一年分别与高管薪酬差距相乘的交叉项,探讨企业在不同股权性质及特定事件期间时,高管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三、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薪酬契约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薪酬差距作为一种报酬契约结构,是否会抑制或诱发以报酬契约为动机的盈余管理。根据社会比较理论,高管人员会通过与相似的人进行对比进而产生对薪酬是否公平的认识,这种认知会直接影响高管的行为动机,从而影响高管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及最终行动。如果高管之间薪酬差距制定不合理,高管就可能产生不公平的认知。高管的薪酬大多是建立在会计盈余基础上的,在不公平的感知下,高管不想通过辛苦的努力提高企业盈余进而提高薪酬,而是选择付出较少努力的盈余管理手段提高各项业绩指标,最终达到提高自己薪酬的目的。

不同位置的高管负责不同的经营活动,高管间的技能和特长并不相同,他们对每项经营活动信息的掌握程度是有差距的,所以任何在本文界定范围内的高管都有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和专业特长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高管的内部薪酬差距越大,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

2.不同股权性质对内部薪酬差距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在高管人员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国有企业领导的聘任和管理大部分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政府部门对国企高管的薪酬一直存在管制,传统国有企业中有论资排辈、平均化等文化,国企高管的薪酬差距一直没有拉开。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薪酬公平与否对高管人员影响较大,高管们对薪酬是否公平比较敏感。在国企中社会比较理论的特点更容易显现。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更加趋于以企业的会计盈余作为制定高管薪酬的依据,这就为薪酬处于相对不公平位置的高管进行盈余管理改变薪酬提供了条件。所以,在薪酬相差越大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国企,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

3.公司是否处于高管持有股票行权期对内部薪酬差距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证监会提供的股权激励机制过分依赖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净资产收益率等业绩审核标准。行权绩效审核标准一般会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或行权前一年的业绩指标作为标准,一年以前的业绩指标越低,就越容易实现可以行权的标准增长率。股权激励的形式可以给高管创造非常可观的报酬,这使得高管有通过调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等盈余管理行为达到行权条件的动机。因此,如果公司处于高管股票期权行权的前一年,那么高管很可能对基准年度的盈余进行向下的操纵,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间将呈现更加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 假设其他前提不变,公司是否处于高管的股票期权行权期,对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对原始样本的筛选依据:剔除ST 企业及金融保险行业的数据样本,原因是金融保险行业薪酬差距过大,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样本,剔除高管薪酬差距为负或者零的样本,剔除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存在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筛选之后,得到剩余 2 032个样本。本文的所有样本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分析处理采用Excel和SPSS来完成。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DA),为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来的操控性应计利润DA的绝对值。

模型如下:

TAt/At-1=a1/At-1+a2(REVt-RECt)/At-1+a3PPEt/At-1+ξt (1)

NDAt/At-1=a1/At-1+a2(REVt-RECt)/At-1+a3PPEt/At-1

(2)

DAt=TAt/At-1-NDAt/At-1 (3)

其中,TAt为第t年的应计利润总额即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差,REVt为第t年的营业收入变动额,RECt为第t年的应收账款的变动金额,PPEt为第t年末固定资产原值,ξt为回归方程残差项,表示第t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

2.解释变量。高管内部薪酬差距(GAP),计算公式:GAP=Ln(核心高管平均薪酬-非核心高管平均薪酬)。其中,核心高管平均薪酬=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3;非核心高管平均薪酬=(董事监事及高管报酬总额-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董事监事及高管总人数-3)

3.控制变量。公司成长性(GROWTH)是一个盈余管理的动因。规模(SIZE)较大的公司受到证监会及社会大众的监督,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较高,高管实施盈余管理的难度较大。资产负债率(LEV)、公司偿债能力越低,监管机构对其的监管力度越会加大,因此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少。总资产收益率(ROA)越大盈利能力也就越强,高管越容易进行盈余操纵。

4.模型设计。为了验证前文的理论分析,本文建立方程(4)、(5)、(6)分别检验假设1、假设2、假设3。

|DA|=β0+β1GAP+β2ROA+β3SIZE+β4LEV+β5GROWTH

(4)

|DA|=β0+β1GAP+β2SOE+β3GAP×SOE+β4ROA+β5SIZE+β6LEV+β7GROWTH (5)

|DA|=β0+β1GAP+β3EXE+β4GAP×EXE+β5ROA+β6SIZE+β7LEV+β8GROWTH(6)

其中,β0常数项,βi为回归系数(i=1,2,3)。

四、 实证过程及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从上页表2可以看出,解释变量GAP平均值是,标准差,表明不同公司薪酬差距有较大差异。被解释变量|DA|平均值,标准差,表明不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有较大差异。SOE均值约为,说明国企和非国企数目较为均衡。AOS和EXE的均值分别为和,说明当年处于配股或高管行权期间的公司数目较少。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平均值,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成长性均值为。

(二)回归结果分析

1.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由上页表3中模型1可知GAP的系数为,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结论验证了假设1。

2.不同股权性质对内部薪酬差距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由表3中模型2可知GAP的系数为,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SOE的系数为,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小。SOE×GAP的系数为,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结论验证了假设2。

3.是否在高管的股票行权期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由表3中模型3可知EXE的系数为,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EXE×GAP的系数为,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公司处于高管股票行权期间对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起到了加强的作用。假设3得到证实。

五、 结论

本文对2013年在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社会比较理论可以解释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即高层管团队内薪酬相差的越大,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并进一步分不同情况研究了是否为国有企业以及公司处在特定事件期间对高管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关系的作用。与非国有企业对比来说,国有企业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公司是否处在高管股票期权的行使期间,对内部薪酬差距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的调节效应。J

参考文献:

[1]Lazeare,Rosen S. 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841-864.

[2]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3,(5):325-376.

[3]俞震,冯巧根.薪酬差距:对公司盈余管理与经营绩效的影响[J].学海,2010,(1):118-123.

[4]杨志强,王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行为――基于高管团队内和高管与员工之间薪酬的比较分析[J].会计研究,2014,(6): 57-65.

[5]戴云.基于高管薪酬契约视角的盈余管理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1,(12):65-66.

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盈利能力 分析 内容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在一定的收入和耗费水平下赚取利润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获取利润是投资者办企业的初衷,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也是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经营管理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投资者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是其股利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盈利能力提 高还可以使股票价格上涨,使股东获得资本增值收益。债权人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是偿还企业债务的最终来源,只要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入量,即使负债率偏高,也能保证偿还到期债务。经营管理者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 是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衡量经营管理者业绩的主要标准,此外,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还可以揭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釆取措施加以改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企业利润是国家税收收入的直接来源,企业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因此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实际上,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营运能力分析也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是计算各种利润率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包括以销售业务为基础计算的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以企业占有或消耗的资源为基础计算的资产报酬率指标,以投资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而本文所阐述的盈利能力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从销售业务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属于综合性指标,主要从投资角度反映企业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回报能力。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相关,因此,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是计算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是对营业收入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三是对成本费用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盈利状况和盈利水平,如果非正常因素对利润影响过大,应该予以剔除。非正常因素包括非正常收益和损失、即将停业的分部或分厂、会计准则或税法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

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是综合性的财务指标, 它受企业营销能力、收现能力、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回避风险的能力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十分重要。

(一)营销能力

营业收入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能力是扩大经营规 模、增加营业收入、提高利润的基本保证。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要关注企业的 营销策略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评价企业的销售情况。

(二)收现能力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商业信用己成为企业之间购销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信用大量 存在的情况下,收现能力便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时,企业大量的营 业收入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赊销量越大,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之间的差异就越大,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只是账面数字。一旦企业催收货款不利或赊账单位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发 生坏账损失,减少利润,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途径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增收,二是节支。在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利润的最有效途径。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盈利的空间越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 资产规模是否适度、资产使用效率高低等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加强资产 管理,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资本结构及其风险

资本结构主要指负债与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和稳定,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负债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适度举债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而且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但是如果负债利率过高,会直接减少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增加企业的偿债压力,加大财务风险。特别是当负债利率高于资产报酬率时,还会减少股东的投资回报。

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其它因素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

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 第6篇

论文要:文章从资产质量定义、资产质量特征分析入手,结合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就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

一、资产质量定义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资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兴衰和成败。截至目前为止,资产质量还没有确切定义。王生兵、谢静(2000)提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大小。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周转能力,其核心是变现能力。资产的安全性是指资产盈利和流动的不确定程度。李树华、陈征宇(2000)提出,资产的实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特征是确认资产的最重要标准。从理论上讲,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摊费用及递延资产的经济实质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或者其效用潜力已经消失,应将其作为调整项目。张新民等(2003)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观点关注的角度不同,王生兵关注资产的盈利能力、流动能力和安全能力,李树华关注资产的未来经济效益,张新民关注资产的变现能力、利用效率和与其他组合增值的能力等。每个观点各有侧重,并不能全面地概括资产质量,因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业的资产不但具有单一资产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具有作为企业整体资产的系统特性,因此,资产质量包括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资产的物理质量是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在描述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尤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整体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先进质量和盈利质量(现在盈利质量和未来盈利质量、单一盈利质量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盈利质量)等方面。从财务角度考察资产质量,更关注后者,即资产的系统质量。

二、资产质量特征

根据资产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存在性、先进性、收益性和变现性四大特征。

资产的存在性是指符合资产定义的资产是否真实客观的存在。因为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资产的会计存在属性和实际存在属性有差别。例如,变质的存货,企业的会计账目上还反映其存在,而实质上对企业的经营已经不存在。从财务角度考虑,只有存在的资产才有意义。

资产的先进性是指存在资产的更新度和周转度。主要指固定资产的更新状况和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资产也面临着快节奏的更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流动资产则面临着周转速度问题,流动过缓的资产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资产的先进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更新度和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更新度高和周转速度快的资产则代表资产的先进性好。

资产的收益性是指资产的收益能力特征,包括现在的收益能力和未来的收益能力,以及和其他资产组合的收益能力。资产的收益性即盈利能力要从资产的整体来看,不仅面对现在,更要面向未来;不单考察单一资产,还要考察企业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才能综合判断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

资产的变现性是指具有物理形态的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属性。

资产的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资产的存在性是先进性、盈利性和变现性的前提,先进性是盈利能力的前提,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衡量企业资产质量,要进行综合分析,从多角度进行衡量。

三、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

融资结构主要也称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不同比例的组合。债务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等融资渠道;权益融资包括留存利润融资和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主要是指股票的初次发行、配股和增发。

关于融资结构的理论,主要有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旧资本结构理论包括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理论和权衡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激励理论、信号理论和控制理论。

四、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1.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主要依据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融资结构权衡理论放松了MM理论关于无破产风险的假设,在考虑负债带来的减税利益的同时,引入了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拮据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trade-off),当两者之间的权衡使总成本最低时,就是最优资本结构。根据权衡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大,则公司破产风险就小,财务拮据成本就小,进而可以使得企业负债的承受力向右延伸,即可以承受较大的资产负债率,预期资产收益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的相关关系。

融资优序理论是Myers和Majluf于1984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时首先偏好内部融资,因为筹集这些资金不会传送任何可能降低股票价格的逆向信号;当企业需要外部资金时首先会发行债券,股票发行只是放在最后关头,这个优先次序的产生是因为债券的发行不可能被投资者理解为一种坏预兆。如果企业内部人比投资者拥有较多的企业资产价值的相关信息,则股东权益被低估时,经理是不愿意发行股票进行项目筹资的(假设经理的行为是为了满足现有股东价值最大化),只有在股票价格高估时才愿意发行股票。投资者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因此,认为股权融资是不好的信息,将会降低股票的价格,这是经理不愿看到的。因此,在面临项目融资问题时,企业更喜欢采取内部融资或无风险举债融资或非高风险债券融资,而不采取发行股票融资,即融资优序理论。根据该理论,企业再融资时,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即保留盈余,然后才采用外源融资。对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而言,会存在更多的保留盈余,相应它的外源融资需求就少。由此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强的企业,其负债比率较低,除非在其项目需求的融资很大时,内源融资不够,需要进行外源融资,首先是负债融资,负债比率有所提高。即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负相关关系。

由上述分析知道,如果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正相关关系,则支持权衡理论,否则支持融资优序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中,陆正飞、辛宇(1998)、吕长江、韩慧博(2001)研究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负债率负相关;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2000)等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可能因素加以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盈利能力对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与资产负债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洪锡熙、沈艺峰(2000)以1995年-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业类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企业负债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见,在我国资产收益性对负债比率的影响并不存在一致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不同的学者采用的样本不同;二是盈利能力对杠杆的影响不是单独作用,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并没有对样本进行细分,以区别不同盈利能力、不同规模等进行分析;三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许多企业融资偏向于股权融资。

2.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信号理论和Myers的模型。将不对称信息理论较早地引入到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来是Ross(1977)。Ross在MM定理的基础上放松了完全充分信息假定,运用了全新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与MM定理完全不同的结果。他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只能从企业公布的信息如财务报表等来了解、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及发展前景。而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就是其中的一个信号机制。经理人通过企业资本结构在Ross模型中,每个经理均了解其企业收益的真实分布,而外部的投资者则不知道。由于破产的概率与企业的质量负相关而与负债水平正相关,所以外部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水平视为高质量企业的一个信号。也就是说,低质量的企业无法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来模仿高质量的企业,因为同等条件下,低质量企业的边际预期破产成本较高。企业质量的高低是通过资产质量的高低得到体现,资产收益性、资产变现性等都是资产质量的重要表现,具体到资产变现性,主要指企业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低于资产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能力(Keynes,1930)。资产变现性好,则资产售出的价格越接近其内含价值,企业面临破产时,其破产成本就小,对负债的偿还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可以利用较高的负债水平来传递企业资产质量好坏的信息,即资产变现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向相关关系。

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 第7篇

2001年3月15日***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说明书——2001年》),将**披露IPO盈利预测改为自愿披露<2>.在**性披露**下,1093家公司(1990年-2001年)中有的公司披露了盈利预测信息(张雁翎、申爱涛2004),而在改为自愿披露后(2,001年-2003年),披露盈利预测公司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盈利预测的意愿为什么越来越弱?成熟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为什么愿意披露?其背后的理论解释是什么?

毕业论文近5年盈利能力 第8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新会计**的颁布和实施,也逐渐完善了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升了财务报表的质量。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区别和联系作为出发点,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的途径,以期为我国企业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