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毕业论文 第1篇
2 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设计或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70页以上的用双面打印,70页以下用单面打印。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单面印制的,左对齐为“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右对齐为各章章名;双面印制的,左页居中为“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右页居中为各章章名。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设计或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位于每页页脚的中部。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可用罗马字母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凡打印的设计或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编写格式
设计或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见)。 设计或论文的构成(按学位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封面 (见)
中文题名页(见)
英文题名页(见)
中文摘要 关键词(见、)
英文摘要 关键词(见、)
目次页 (见)
插图和附表清单(见,必要时)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术语等注释表(见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见)
正文(见)
结论(见) 参考文献(见) 附录(见6必要时) 4 前置部分
封面:封面格式按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须如实填写完整。
中文题名页、英文题名页:中文题名页置于封面后,英文题名页置于中文题名页后。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设计或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三号黑体,居中)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居中)
助理指导教师:(××××××××三号黑体,居中)必要时
专业:××××××××(三号黑体,居中)
所在院(系、所) (三号黑体,居中)
论文提交(完成)时间(四号黑体,居中)
题名: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5字。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摘要: 摘要页置于英文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400汉字左右,用小四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设计(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设计(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目次页:设计或论文应有目次页。目次页由设计或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按相应要求标出。
插图与附表清单:设计或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应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成表,置于图表清单页之后。 主体部分
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
设计或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层次格式为: 文科类:
一××××(三号黑体,居中)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一)××××(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第一。××××(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理工经管等:
1××××(三号黑体,居中)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说明:本分类所指的文科类指学生获得学位是文、法、教育等学科。
设计或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导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3.
2、式()等
设计或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前言(或绪论)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并为右页另页。题名页、摘要、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可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统一标注每页页脚中部。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右页作为单页页码。
设计或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英文字母A、B、C……编序号,如:附录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编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式(B3);文献[A5]等。
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正文:设计或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导出的结论、完成的设计等。
设计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推导正确,结论可靠;论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设计或论文中引用别人的观点、结果及图表与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在参考文献中一并列出。
图: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图题采用中文,必要时可采用中英文对照,英文(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中文宋体五号。图中标注采用中文,必要可采用全英文标注。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图例说明可用中文)。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图如系引用其它文献或对其它文献资料加工所得,则应在图题下或图例说明下注明资料来源(见)。
表:表一般采用三线表(有合计时采用四线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表应编排序号(见)。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表题采用中文,必要时可采用中英文对照。英文(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中文宋体五号。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表注应编排序号(见),并将附注文字置于表下。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中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重庆大学毕业论文 第2篇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蒙古族民间舞文化探析
生:沈 剑 锋 学
号:20060536 指导教师:赵 凯 专
业:舞蹈学
2006级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二O一O年五月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ulture of Mongolian folk dance
Student: Shen Jian Feng Student ID: 20060536 Instructor: Zhao Kai Professional: Dance School 2006
College of the Arts Chongqing University
May 2010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摘要
摘 要
在古老的舞蹈艺术中,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是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应该掌握和研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历史的共性与个性,针对不同的舞蹈个性进行发展创新,不断提高民族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蒙古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是草原文化型舞蹈之典范。半个世纪以来,舞蹈名家、新秀辈出,精品之作不断涌现,且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应该对其文化源流、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的分析为探索舞蹈文化的开端,体会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对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析,必有助于蒙古族舞蹈的飞跃发展。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有了高兴事就要跳舞。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舞步轻捷,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族舞蹈与美酒有不解之缘。在民间,几乎有酒必有歌舞相伴,有歌舞也必有美酒助兴。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蒙古族
I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n the ancient art of dance, each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backgrounds. Dancers must master, and various folk dances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for different persona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ance, folk danc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Mongolian folk dance has a long history, is a model of grassland culture-based dance. For half a century, dance masters, rookie of giving birth to fine of as constantly emerging, and people have long been praiseworthy. Should be its cultural origins, language, religion, social structure, economic life and cultur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beginning of dance, experience gained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cultural factors, will help Mongolian dance, leap development. Prestigious Mongolian dance, with the happy things we should dance.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Mongolian dance is fast-paced, nimble dance steps, in a wave, a Swagger, a jump filled between the simplicity of the Mongols, passion, courage, rugged and decision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open-minded personality and cheerful Bold Hidetake temperament, with strong ethnic characteristics. Mongolian dance and wine are indissoluble bond. In the civil, almost wine must have song and dance accompanied with singing and dancing there is also a wine add to the fun. Mongolian song and dance as partners, said the nation is no exaggeration.
Key words: minority, Mongolian, culture, dance, history, problems, understanding, teaching
II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蒙古族民间舞文化探析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是草原文化型舞蹈之典范。半个世纪以来,舞蹈名家、新秀辈出,精品之作不断涌现,且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应该对其文化源流、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的分析为探索舞蹈文化的开端,体会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对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析,必有助于蒙古族舞蹈的飞跃发展。
蒙古族舞蹈属于草原舞蹈文化系列,自古以来内蒙古一直是诸多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纵马驰骋的天地。自春秋战国时代起 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劳作游牧,打下了“草原文化”的基础。
III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蒙古族民间舞文化探析
目 录
中文摘要 。.。.。.。.。.。.。.。.。.。.。.。.。.。.。.。.。.。.。.。.。.。.。.。.。.。.。.。.。.。.。.。.。.。.。.。.。.。.。.。.。.。.。.。.。.。.。.。.。.。 Ⅰ ABSTRACT 。.。.。.。.。.。.。.。.。.。.。.。.。.。.。.。.。.。.。.。.。.。.。.。.。.。.。.。.。.。.。.。.。.。.。.。.。.。.。.。.。.。.。.。.。.。.。. Ⅱ 前言 。.。.。.。.。.。.。.。.。.。.。.。.。.。.。.。.。.。.。.。.。.。.。.。.。.。.。.。.。.。.。.。.。.。.。.。.。.。.。.。.。.。.。.。.。.。.。.。.。.。 III 目录 。.。.。.。.。.。.。.。.。.。.。.。.。.。.。.。.。.。.。.。.。.。.。.。.。.。.。.。.。.。.。.。.。.。.。.。.。.。.。.。.。.。.。.。.。.。.。.。.。.。 IV 第1章
蒙古族民间舞背景和风格特征 。.。.。.。.。.。.。.。.。.。.。.。.。.。.。.。.。.。.。.。.。.。.。.。 IV
文 化 历 史 。.。.。.。.。.。.。.。.。.。.。.。.。.。.。.。.。.。.。.。.。.。.。.。.。.。.。.。.。.。.。.。.。.。.。.。.。.。.。.。.。.。.。.。.。 风 格 特 征 。.。.。.。.。.。.。.。.。.。.。.。.。.。.。.。.。.。.。.。.。.。.。.。.。.。.。.。.。.。.。.。.。.。.。.。.。.。.。.。.。.。.。.。.。. 2 第2章 蒙古族民间舞的文化 。.。.。.。.。.。.。.。.。.。.。.。.。.。.。.。.。.。.。.。.。.。.。.。.。.。.。.。.。.。.。.。. 3 美 学 认 识 。.。.。.。.。.。.。.。.。.。.。.。.。.。.。.。.。.。.。.。.。.。.。.。.。.。.。.。.。.。.。.。.。.。.。.。.。.。.。.。.。.。.。.。.。.。.。. 3 出现的问题 。.。.。.。.。.。.。.。.。.。.。.。.。.。.。.。.。.。.。.。.。.。.。.。.。.。.。.。.。.。.。.。.。.。.。.。.。.。.。.。.。.。.。.。.。.。.。.。. 3 教 学 建 设 。.。.。.。.。.。.。.。.。.。.。.。.。.。.。.。.。.。.。.。.。.。.。.。.。.。.。.。.。.。.。.。.。.。.。.。.。.。.。.。.。.。.。.。.。.。.。. 4
结 论 。.。.。.。.。.。.。.。.。.。.。.。.。.。.。.。.。.。.。.。.。.。.。.。.。.。.。.。.。.。.。.。.。.。.。.。.。.。.。.。.。.。.。.。.。.。.。.。.。.。 38 参考文献 。.。.。.。.。.。.。.。.。.。.。.。.。.。.。.。.。.。.。.。.。.。.。.。.。.。.。.。.。.。.。.。.。.。.。.。.。.。.。.。.。.。.。.。.。.。.。.。.。.。 40
IV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蒙古族民间舞文化探析
第1章 蒙古族民间舞文化历史和风格特征
文化历史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分布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以及宁夏、云南等地。蒙古族先民早在唐代已活动在中国北方草原,新旧《唐书》中“蒙兀室韦”“蒙兀”即是汉文音译。蒙古最初只是一个部落的名称,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各蒙古氏族部落,建立了东自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地区的蒙古汗国。蒙古族有文字,并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随成吉思汗远征,特别是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族创造的几千年北方民族草原文化,吸收了各种文化之优长,得到更大的发展。
蒙古族原始信仰为萨满教,汗国开始推崇佛、道、_教等。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宣召道教全真派的丘处机赴西域,“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忽必烈即位后封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巴思八为国师,佛教遂传入蒙古草原。_教在察哈台汗国时期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一些王族改奉_教,并强迫百姓皈依。l280年,忽必烈之孙阿难答“嗣位为安西王以后,遂使所部15万军队的大多数人改信_教。”这都是蒙古文化源流中的宗教因素。表演形式虽不多,但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及深邃的文化内涵。
16世纪以后,喇嘛教和萨满教宗教仪式活动中的舞蹈发展起来。萨满教巫师具有职业舞蹈家的特点,在举行萨满教宗教仪式时跳的舞蹈和敲击的鼓点有很高的技巧。有的巫师在表演时,能够在原地旋转数百圈,并弯腰叼鼓;有的同时有几面鼓分别在头、颈、腰等部位舞绕,舞姿多彩,惊险引人。
蒙古族进入中原之前,流行氏族部落的集体舞,形式是绕树踏歌。《蒙古秘史》中有一段记载,说是立忽图刺在成为合罕时,在豁儿害纳黑川举行了庆典,“蒙古之庆典则舞蹈筵宴以庆之”,既推举忽图刺为可汗,所以要“绕蓬松繁茂树而舞,直踏出没肋之蹊,没膝之尘矣”。绕树而舞或围成圆圈起舞为游牧民族舞蹈的原始形式。“在繁茂的树阴下,跳舞欢宴,把杂草踏烂,地皮也踏破了”。《蒙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蒙古族民间舞文化探析
古舞蹈文化》中记载,古代蒙古的游牧部落以“库伦”的形式居住,每个“库伦”都是圆形的,部落首领的帐篷居中,其他人家层层围着它,所以他们习惯于围成圆圈载歌载舞,还喜欢顿足踏步。元代从草原进入大都市仍流行这种舞蹈形式。而且在宫廷巍峨的殿堂里,宴会上也欢舞踏歌,《辍耕录》记载:“黄羊尾,文豹胎,玉液淋漓万寿杯。九殿高紫帐暖,踏歌声里欢如雷。”至今蒙古族民间的《安代》中还保留着这种即兴踏歌的形式,虽有种种不同的传说,但从动作特点看是和踏歌一脉相承的。莫德格玛的研究认为是《德布恩勒特踏舞》。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古代,蒙古族还有很多模仿凶猛动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鹰)舞、熊舞、狮子舞、鹿舞等。这些舞蹈作为独立的形式,大都失传,但在萨满舞中仍有反映。
风格特征
草原上的游牧生活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多是“逐水草而居”进行放牧,居住在便于搬迁的毡房(俗称蒙古包,即古代的穹庐)之中。除了祭天庆典、部落联盟、欢庆胜利等重大活动外,牧民们一般很难聚集在一起。《魏书。高车传》有“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的记载,描绘了古代游牧民族盛大的歌舞活动。蒙古民族在“庆祝新可汗即位”“庆祝缔结部落联盟”以及战争胜利后才“举部欢跳庆贺之舞”。至今蒙古地区仍保存有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上欢聚尽情歌舞的风习。而在日常生活中,居住在草原深处的牧民们,或信马游缰放声歌吟,或坐下弹唱民歌故事。 所以游牧民族更长于歌与说唱,他们的舞蹈则多是适于在毡房附近或毡房内表演的形式。
游牧民族的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马,马与游牧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马是交通工具、运输工具,马肉可食,马乳可饮又可酿酒,马皮的用处也很多。牧民心目中马是不会说话的忠实朋友,马通人性、解人意,而且会关心主人,战斗中马可以帮助骑手摆脱困境,崎岖山路、茫茫草原马能识途。马可以加快速度赢得时间,无异于扩大了人手和脚的作用,至今马仍是打猎、牧放、军事上不可缺少的工具,仍是游牧民族舞蹈中最为常见的形象。草原文化型民间舞蹈中马的形象不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蒙古族民间舞文化探析
是外形的模拟,而是把马的特征和牧人对它的深切感情融会于舞蹈造型上,通过肩部的动作和上身的动态展示出来。蒙古族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
三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兴安地区带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
四是查玛。查玛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阻止邪恶诱惑、坚定佛门信念而举办的一种带有庆典性质的艺术活动。历史上,在“殿宇雄壮、比拟佛国”的科尔沁地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全境,绝大多数寺院召庙都曾一年一度由喇嘛们表演这种舞蹈。至今,部分召寺依然传承表演这种舞蹈。查玛在蒙古族舞蹈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蒙古族民间舞文化探析
第2章 蒙古族民间舞的文化认识与问题
美学认识
重庆大学毕业论文 第3篇
RGH20C型道岔打磨车分析及改进
摘要:RGH20C型道岔打磨列车由两节机械、电气、液压、气动装置等完全相同的RGH10C型单车组成,通过网络系统实现集中控制。RGH20C道岔打磨车打磨道岔主要目的:是修复及维持轨型和减低表面缺陷如轨道波磨。道岔打磨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计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降低了使用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施工安全不利因素,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对道岔打磨车进行了技术改造,使整车设计更趋向合理,增加了使用效率,具有较大经济意义。 关键词:道岔打磨车设计 优势 缺陷 改进
一、引言:
高速是当代铁路运输的必然选择,而快速、舒适、安全是高速铁路的三大要素,无论是选用哪种轨道类型,都应具备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耐久性四大基本性能。
RGH20C型道岔打磨车由美国HTT公司生产,为打磨正线、道岔和交叉道的内、外铁轨的顶部和两侧而设计的。共20个打磨头,其中大磨头4个,采用直径280mm(11英寸)的砂轮,另外16个小磨头,采用直径152mm(6英寸)的砂轮。对于钢轨来说,短波(波长L)不平顺影响行车安全,长波(波长L)不平顺影响行车舒适性,道岔打磨车主要是针对消除短波不平顺。
在使用RGH20C型道岔打磨车四年多的时间里,我对道岔打磨车有了较深刻的了解,该车在设计方面理念先进,也有设计上的不足,现把我对道岔打磨车的研究写出来,供大家共同参考。
二、简介:
道岔打磨车参数: 型号:RGH20C道岔打磨列车 车长:24400mm 车宽:2650mm 车高:3760mm 总重:86000kg 功率:328kw×2台, 打磨速度:2-16km/h
磨头功率: 磨石直径:152mm(16个)280mm(4个) 角度范围:内侧最大75°,外侧最大45° 自运行速度:100km/h 挂运速度:120km/h 组成部分:
道岔打磨车是由两台对称10磨头道岔打磨车组装而成,装有20个打磨马达,是集机、电、液、气、计算机于一体的大型养路机械。
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动力系统、制动系统、作业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水系统、集尘器系统、消防系统。
主要用途
主要作用是消除钢轨表面缺陷、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和低碳表皮,并调整钢轨断面,改善轮轨关系。
技术特点:
1)无需任何改装,适用于轨道、道岔、交叉和平交路口。
2)两套完全相同的带有10个打磨单元的打磨系统,双重保证打磨操作和效果。
3)每个打磨头包含一个液压马达,一个支架单元和一个打磨片– 单独组装控制,一次通过可以打磨钢轨10个不同的平面。
4)打磨角度、横向位置及安装位置都按照打磨顺序编程。 5)每个打磨片的打磨压力可以单独选择。
6)可打磨角度为钢轨内侧75° 至外侧45°,垂直测量 7)两节打磨车厢均安装有吸尘系统
三、道岔打磨车设计优势
该车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大型养路机械,控制系统采用触摸屏操作。机械车是由完全相同的两节车连接而成,可分开单独作业或单节作业。每节车有35块模块串联构成电路控制网络,其中主机一块,行使中央处理器的功能,负责处理本车所有的电路感应器及输出指令。当主机接收到来自输入板的信号后,结合操作员的操作做出决定并将信号传递给输出板,数据送达后再反馈回主机。其余模板分为三种:数据输出板、数据输入板、模拟输入板,数据输入板,负
责采集开关量数据并传送到主机,包括行程开关、限位开关、各种按钮开关等;模拟输入板负责采集电压值变化频繁的数据,包括各种油压、温度、打磨头角度等数据,而采集到的数据由经主机处理后由数据输出板传递出去,再由输入板反馈回来,组成了一个闭环控制回路。
每个模块均由两部分组成,控制部分和网络部分。控制部分用来数据采集和指令输出,有八个接口与传感器连接,有一根励磁电源线与电源连接。网络部分负责与整车的信息传递,通过网络电缆与前后模板连接串联成网络。每个模板都有固化的系统程序,当更换模板后系统需重新下载程序以便执行相应的功能。当主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2#板自动行使主机功能,依次类推,但故障模板控制的功能将不能使用。
两车的主机用网络电缆连接,实现在有优先控制权的一个驾驶室控制整车,而另一驾驶室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另一驾驶室要想控制需本驾驶室取消控制权才能实现,也可以通过锁定开关强制取得控制权。整个网络自带故障诊断,并有字幕提示,每分钟提示三次。模板安装实行就近原则,每个模板安装在它所控制的装置附近,这样的设计使所用的电缆线布线简单明了,避免了PLC控制的复杂的布线和大型电器柜,使电路的故障判断变的简单。
该车在整体设计上整齐划一,在电路、液压系统上采用统一的模式。比如在电路系统,整车只有四种电缆线,分别是四芯电缆、五芯电缆、励磁电源电缆和网络电缆;控制模块也只有三种,而且同一种模板可以互换,只是更换后要重新下载程序。在动力传递上统一采用发动机—液压泵—液压马达的形式,动力传递路线清楚,油管走向简单明了,整齐划一,机构简单,体现出了简单明了的整体设计理念。
砂轮的旋转也采用液压马达驱动,放弃了传统的电机驱动,使转速提高到5500—6000R/MIN,且体积小,噪音低,角度偏转控制范围更大,而且减小了工作小车的体积,也就使机械车的转向架中心距减小,其走行半径达到了150米,作业半径达到了180米,实现了设计上的突破。
道岔打磨的距离短,速度比线路打磨低,这就要求道岔打磨车的启动加速度要大,缩短提速距离。在走行系统采用液压驱动,加速度大,恒速控制相对容易,满足了道岔打磨的要求。
道岔打磨车加装了24伏直流操作泵,在发动机发生故障使用时,可以用来
手动操作泵提升磨头,打磨小车,当主液压系统不能工作时用来移动位置。避免了设备故障造成施工晚点,保证了施工安全。
在安全环保方面,该车在处理打磨道岔产生火花和粉尘这两种危害上也有很好的设计。砂轮的旋转方向对应旋转与吸尘装置、防火帘互相配合,使火花向内飞溅,作业时车周围的火花很小,粉尘极少,解决了打磨时火花周边飞溅及产生大量粉尘的难题。该车在工作小车的上方设置了吸尘装置,通过吸尘风扇将打磨产生的有害粉尘吸入集尘器的滤心,待打磨工作完成后使用主风缸的风压将滤心上的灰渣吹落到集尘盒内,使工作时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降低,缓解了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驾驶室设置了增压装置,在作业时打开可以使驾驶室内的气压略高于大气压,阻挡粉尘进入操作间,进一步缓解粉尘的危害。
本车的暖气设计也有独到之处。由于其采用了水冷发动机,一般冷却水的温度在78摄氏度左右,将冷却水引到驾驶室再通过风扇吹出热风,既能为冷却水降温,又能使驾驶室的温度满足要求,实现了废物利用和能源的节约。
发动机是电喷柴油机,工作间密封,噪音低。
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高,避免了工业PC机和电路板的热不稳定性。整车只有24V直流电,少了强电潜在的危险。
质量:磨头使用液压马达,转速高达6000转/分,体积小,噪音低,角度偏转控制范围更大,从内侧75°至外侧45°,能够有效消除线路的肥边,擦伤以及波磨,改善轮轨关系,打磨效果更好。
四、道岔打磨车设计不足及技术改进:
1)角度编码器。角度编码器由旋转轴传递角度信号并由集成电路板转换成电压信号。由于角度编码器设计精密,而其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高温、粉尘等,加上保护装置不力,很容易损坏。角度编码器与旋转框架连接采集数据,为了防止框架的震动损伤它,他们之间采用了橡胶块软连接。外六方形橡胶块与框架连接没有问题,但是角度编码器与橡胶块是用光轴靠粘胶固定,多次使用后会出现胶块脱落,编码器与框架失去联系导致角度失控,若在打磨作业中出现就会伤及线路设备。其次,横移传感器的位置更换困难,尤其两端的打磨头没有空间位置拆卸。
2)砂轮与旋转框架是通过两个导向杆固定,导向杆的固定存在很大问题,
导向杆为圆柱形,该公司只在导向杆的轴向铣出很小的平面,用螺栓顶紧固定,这种方法只能限制其周向转动,却不能防止轴向窜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导向杆脱出的现象,使砂轮角度错误伤及线路设备。
技术改造:我们对导向杆进行了改造,在导向杆固定位上打一个3mm的孔,在加工高强度固定顶丝,比原顶丝长3mm,这样既解决了导向杆纵向窜动的问题又不影响导向杆的强度。
3)车顶没防水设计,下雨时通过发动机散热扇漏水,造成电器柜进水短路,发动机锈蚀,打磨装置锈蚀、锈死,更换配件很难拆卸。
技术改造:根据车顶发动机散热扇及液压油散热扇的大小,及散热要求,设计加装防雨顶,并对车顶接缝进行防水处理,解决了漏水问题。
4)大砂轮安装设计存在很大缺陷,大砂轮片和固定盘分体,作业时很容易碎裂,造成油管被打漏或油管接头打断,大大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浪费(砂轮成本每片1000元左右,阻燃液压油一升合100多元每次漏油几十升左右)
技术改造:根据大砂轮的尺寸设计带5毫米外缘的直径280+1毫米底盘,(盘底外侧对称打两个8毫米的小孔便于拆下大砂轮)固定安装在打磨马达底座上,这样解决了大砂轮频繁碎裂的问题。单车每年节约成本10万元左右。
5)大砂轮马达油管易漏油,马达控制油管为钢油管,作业时转速高,抖动厉害,很容易造成接头漏油或损坏,延误施工。另:在打磨作业时火花的温度是很高而且是连续的,其电缆的防火套不能有效的防止高温对电缆的灼伤。
技术改造:加工带防火铁皮的高压橡胶油管,(改硬连接为软连接缓冲打磨总成抖动的应力),进行更换,通过作业试验,效果明显。
五、结束语
通过对设备缺陷的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道岔打磨车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道岔打磨施工安全正点,提高了打磨质量,在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今天,道岔打磨车为机车高速运行提供可靠保证,在以后工作中希望同行共同研究探讨,为道岔打磨提供更好的设备。
六、参考文献:
1、RGH20C型道岔打磨车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