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毕业论文模板(必备5篇)

个人学习 22 0

体育毕业论文模板 第1篇

体育篮球毕业论文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的主要进攻技术,是反映一个球队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环节。快来看看体育篮球毕业论文吧!

体育篮球毕业论文: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改革及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为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继续深化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改革,创新我院现有的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对培养出色的技能型与创新型篮球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篮球课程 改革 创新

篮球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篮球专项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中担负着传递篮球知识、培养篮球人才的重任。现阶段社会对篮球人才的需要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社会所需的有创新能力的篮球人才,针对我院篮球专业课程现状,改革与创新篮球课程,创新篮球教学理念、拓宽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现行考核方式,为社会培养优秀篮球人才。

一、我院篮球课程现状分析

(一)篮球课程教学目标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教学目标是:掌握篮球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中小学校篮球教育教学、训练的能力,并掌握开展课外篮球活动、组织竞赛、担任裁判和临场指挥的实际工作能力。从篮球课程教学目标上不难看出,我院篮球课程教学目标多停留培养中、小学校体育师资上,在社会化、市场化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过少,造成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横向的、社会化的发展,使学生就业范围窄,社会适应能力差。

(二)篮球课程教学模式

现行篮球课程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课程主体和关键是教师,学生处在从属地位,学生的学习仅仅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按照传统课程模式进行教学,往往千篇 一律,不利于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上充分自我提高,无法为学生提供其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所脱节,应改革与创新传统的篮球课程教学模式。

(三)篮球课程教学内容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篮球技战术、篮球运动基本教学法、教学能力、自学、自练能力、篮球游戏创编与实践、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指导大众篮球健身方法、场地设施与管理、篮球运动业余训练等。而我院篮球课程教学以技战术的教学为主,对学生基层球队带队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体育管理能力、操作大型篮球赛事等篮球社会化的技能学习较少,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

(四)篮球课程现行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课程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我院篮球课程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即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常规教法,而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表象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运用频率低。教学手段的革新速度慢,多媒体技术同步演示教学使用率低。

(五)篮球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篮球课程的考核,是对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我院现行篮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是技术考试(达标加技评)+篮球理论考试(笔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评价内容过于单一,过于强调技术技能的评定,虽然可以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但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无意义,造成学生对篮球社会化技能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篮球教学与执教能力、裁判能力、组织篮球赛事等篮球社会化的技能掌握较差,使培养的篮球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我院篮球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篮球课程教学目标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发展需求

“美日两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比较密切,即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并与学生自己的各种条件、兴趣爱好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多向性。”长期以来,我院篮球课程教学目标多停留培养中、小学校体育师资上,在社会化、市场化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过少,造成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横向的`、社会化的发展,使学生就业范围窄,社会适应能力差。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篮球课程教学目标应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或东盟国家体育教学训练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建立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的篮球课程教学模式

改革现有的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建立课内教学+课外篮球俱乐部训练+各形式篮球竞赛一体化的创新篮球课程教学模式。课内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课外成立篮球俱乐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训练与比赛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担任不同的角色,指导学生针对个体差异与需求在篮球技术、专项身体素质、临场裁判能力或临场指挥能力等方面制定各自的计划,根据需求选择各块面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的篮球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择在技术、篮球裁判、篮球带队教练员以及篮球群体工作的推广及管理等方面学的一技之长。

(三)创新、优化篮球课程教学内容

在篮球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中,加入“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合作学校或合作单位,让篮球专选的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教师总结指导,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成为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篮球竞赛组织者、体育管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丰富的社会实践,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中检验自我的真实水平,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以及裁判、带训练队、体育管理、组织赛事等能力,并通过实践找出差距与不足,回到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改革与创新篮球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表象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这些科学、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运用到篮球课程的教学中来。要重视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多媒体技术同步演示教学的使用率。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能提高示范动作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将学生感觉器官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使学生建立清晰而准确的动作表象,更有效地建立动作概念,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程积极性,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优化考核与评价体系,使评价目标与篮球课程培养目标相一致

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可以合理、准确地评价学生掌握篮球理论、技战术、各篮球社会化技能的实际水平,促进学生勤学苦练,全面掌握篮球理论知识、技术战术以及篮球群体工作所涉及的所有技能。优化考核与评价体系,首先,教师们要更新评价理念,明确评价目标与篮球课程培养目标相一致,考核方式的制定不能够脱离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注重多元化,包括体育态度、心理素质、理论、技战术、篮球教学能力、篮球群体工作能力等多元化指标,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篮球课程教学质量,使我们培养的篮球人才“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或东盟国家体育教学训练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文辉。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专修课教学的思考[J]。黄山学院报。。8(5)。

[2] 练光祥。新教材体系下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3)。

[3] 柴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时空。。5。

[4]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5] 孙思哲,李俊辉。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41(1)。

[6] 许奋奋。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1。

体育毕业论文模板 第2篇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体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对象,他们的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危害心理,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都有危害,尤其是以后担任体育教师的大学生,会影响国家教育“立德树人”实施,影响下一代学生的成长。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对自身心理的危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还建议了从四个方面引导他们抵制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养成艰苦朴素的消费习惯,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危害心理

1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

享受生活的奢靡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消费习惯受到西方商业体育、体育运动明星的享乐奢靡生活的影响,或是在社会“物化”和拜金主义的潜移默化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奢靡把追求享乐作为生活目标,这种全新的消费习惯已不能小视。使得这一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奋斗的意志,浪费了青春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虚荣盲目的攀比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大学生由于虚荣心的驱使,在运动鞋、运动服饰、运动器材、运动饮品食物等方面,往往盲目追求名牌,不顾家庭经济能力。有甚者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将学费消费掉;还有将国家发放的贫困助学金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追求,购买运动名牌而不是用来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

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习惯

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十分享受对于时尚的'追求,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消费生活的引诱失去理智,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商品的性价比来进行消费而是根据流行的喜好进行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高科技产品成为大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的主要对象,还有追求夜生活的时尚消费也是大学生所追对象。

为搞关系的“人情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人情消费过度,表现在消费项目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增高、消费比重不断扩大、消费金额不断膨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导致的危害心理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社会纯消费群体,他们消费者父母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学习休闲生活等,部分学生已经出现消费心理、行为同身份不相匹配的情况,折射出他们的不成熟不确定性,需要给予关注和引导。

(1)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胸无大志,精神颓废,学业荒疏,更忘记了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3)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冲动和浮躁心理,出现了“符号主义”消费的特征。

(4)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这种负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3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正常正确消费观念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毕业后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而且大部分都要担任体育教师,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和观念是“立德树人”的阻碍,是我国高等教育迫切解决的问题。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消费观

利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日常规范、自觉奉行的理念信念,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加强国情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正确消费习惯要建立在对国情透彻的了解的基础上。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但是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大学生还要成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美德,抵制不良消费习惯的排头兵。

加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寝风形成的优秀的大学校园氛围,成为大学生抵制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形成勤俭节约消费习惯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端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营造“端正人生目标,构建节约校园”的育人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发挥家庭协同作用,形成健康的大环境

父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休闲费用的主要供给者,家庭是大学生消费开支的主要来源。家长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本着对社会、孩子负责的态度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榜样;同时,对于孩子的消费,不是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的满足,要适当的限制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注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在物质关怀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关怀。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艰苦朴素的消费习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社会的舆论导向;创造勤俭节约的大学氛围,引导大学生优良的神会习惯;家长建立正确的培养子女的消费观,适当限制子女的消费需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共同管理引导。

参考文献:

[1]孙旭芳,冯文全.论大学生新型消费伦理观念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31).

[2]陶群.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分析[J].消费导刊,(07).

[3]黄玲俐.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4]魏晓慧,李方园.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2).

[5]范琛.对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知识经济,(05),

[6]李芬.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道德评价[J].才智,(22).

[7]赵玉宝,毕超.运用行为塑造理论重塑困难生消费行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08).

[8]桂富强.高校贫困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9]廖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10]钟义红,肖惠海.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塑造[J].商场现代化,2007(34).

体育毕业论文模板 第3篇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

小学体育对培养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看看下面的体育教学毕业论文吧!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

摘 要: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摆正体育教育的位置,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于小学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小学生以及家长对小学体育课的重视都不够,认为小学体育课可有可无。而在小学体育课的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太理想。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小学体育教学经验,主要阐述了三种方法,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达到教学目标

1.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对体育教学的教案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其中设置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并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亲身体验,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开拓学生的思路。

2.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传授真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只有带着学生去发现真理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课堂的“引导者”,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体育课的主宰者。

二、发现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还有的学生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意上体育课,没有动力,因而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学生在练习铅球时,技术和体力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地鼓励他,只要练习方法对,就一定能够练好,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2)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多关注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一定的期望值。3.在练习形式上要多添加新生事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变得生动灵活,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动起来生龙活虎。

三、在体育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达到教学目的

1.调动学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效果

在小学生篮球的学习中,教师应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动作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在对其他同学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做老师的感觉,从而更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多运用学生示范,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别人能行,自己当然也能行,放开心理压力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求也越高。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多花心思创造好的体育课堂,营造好的环境给小学生带来快乐,真正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美琼.小学体育教学新论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04).

[2]王晓源.浅议小学体育教学[J].新课程:中,(06).

体育毕业论文模板 第4篇

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内江市体育高考生运动训练研究

3、内江市轻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女生中体育“差生”成因及对策

5、中学生健美操兴趣培养方法研究

6、西部地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剑阁县中学体育教学资源研究

8、健美操教学教法探索研究

9、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分类研究

10、竞技健美操训练方法的探索

11、大众健身操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

12、健美操特殊课种的范畴与挖掘

13、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套路发展的影响

14、武术套路中侧踢抱腿的技术分析

15、体育课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6、传统武术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17、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18、制约广安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19、山东淄博市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0、软式排球在我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1、内江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分析

22、体育社团组织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功能研究

23、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4、四川省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

25、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发展研究

26、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27、浅析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前景

28、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29、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调查分析

30、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生训练能力培养对策探讨

3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能力培养探讨

32、现代足球比赛动态探讨

33、内江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4、现代足球比赛快速反击打法特征的思考

35、农村中小学足球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36、内江师范学院第九届大学生足球比赛的思考

37、我院小型足球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38、四十二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价值的探讨

39、传统武术在学校开展的价值研究

40、武当武术在十堰地区学校开展的调查研究

41、08奥运后武术走向的研究

42、淄博地区太极拳开展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43、论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

44、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45、论篮板球在比赛中的作用

46、内江师范学院健康教育课程调查研究

47、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太极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48、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分析研究

49、论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关系及对策研究

50、试论体育的商业化发展

51、莲花十八项的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个案

52、论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3、试论农村体育的现代转型——广安临水县御临乡的个案研究

54、试论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贵州德江第一中学为例

55、内江老年体育活动研究

56、内江师范学院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篮球协会为例

57、中学体育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江市龙会中学为例

58、寿光市文家第二初级中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59、滨州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研究

60、浅谈体育类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

61、基层短跑运动员训练前准备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6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

63、简阳市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64、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65、普通高校健美操协会功能的调查分析

66、浅析中学体育教师性格对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影响

67、阆中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68、攀枝花学院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69、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分析

70、潍坊市潍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分析

71、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2、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

73、体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

74、浅析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7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76、学校体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的研究;

77、学校体育与健康的研究;

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79、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及对策的研究;

80、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81、“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

8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贯彻和实施的研究;

83、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

84、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85、素质教育与(大、中、小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86、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研究;

87、素质教育与体育师资培养提高的研究;

88、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途径的研究;

89、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研究;

90、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材建设的研究;

91、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实例分析;

92、体育考试原则、作用、项目及标准制订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93、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94、两类课程一体化的研究;

95、学校体育与中小学生减负相关因素的研究;

96、现代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97、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98、大、中、小学校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99、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研究;

100、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101、优化学校体育管理机构的研究;

102、关于实施在、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研究;

103、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化的研究;

104、学校体育设施开发利用的研究;

105、知识经济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106、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中有关心理因素的研究;

107、计算机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科研中应用的研究;

108、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09、体能训练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110、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体育毕业论文模板 第5篇

体育毕业论文

1.体育游戏的作用

1.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兴趣是青少年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原动力。要想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个有趣的体育游戏的采用往往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样一个融入体育游戏,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较之单调枯燥的教材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体育技能。

1.2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竞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活动具备竞争这一基本特征,参与双方遵守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展开激烈竞争并力求胜利,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展示自我并获得相应的肯定。譬如篮球,篮球以其激烈的竞争性和竞争结果的未知性吸引着许多篮球爱好者。而篮球游戏可以将其融入更多的游戏趣味因素,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从而使其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所以我们可以将篮球游戏纳入体育教学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的全面发展

体育游戏的创编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体技术特征,并满足课堂教学变化和不同赛事的实际需要。游戏是否能做到形式多样直接影响到体育游戏能否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以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提高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1.4消除疲劳

在体育课将结束时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转移学生兴奋点,有利于使学生通过游戏缓解疲劳,放松机体,使各项生理机能得到调节。

2.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体育游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并非所有形式的游戏都适用于教学活动。因此,在创编游戏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便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健康游戏

是否具有教育意义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我们要采用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有助于学生体质锻炼的游戏而非那些庸俗、无意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

2.2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具有趣味性

创编和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条件、认识能力以及心理态度。游戏的难易程度应结合学生年龄高低等来考虑,做到让学生感兴趣是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

2.3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

选取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允许,譬如场地和器材的要求,组织方式是否过于复杂,如果硬件条件无法满足或者难以组织,那么游戏再好也不适合用于体育教学。

3.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3.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现在高校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多以慢跑、定位操等形式,这类形式的准备活动由于重复使用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具备类似功效的游戏诸如蛇形跑、螺旋跑来达成热身效果。这些形式多样且新颖的游戏不仅便于组织而且富于趣味性,此外,还有一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比如“人手一球”、“有效无效口令”。这些形式多样游戏较之传统热身运动,更有利于调节学生兴奋性,使其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有利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

3.2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合理运用游戏法改变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的单一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变化中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形成动力定型。例如:在篮球教学中采用“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一类游戏在富裕趣味性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蓝驱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增加教学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容易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中长跑原本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心肺功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的活动,但是一旦按照竞技比赛的要去让学生被动地绕着田径场跑,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恐惧心理,这不仅不能有效达成锻炼的目的反而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相反,如果采用一些通过各种形式为长跑赋予一定情景的长跑游戏,例如:追逐游戏、越野跑等,就可以以一种更为轻松愉快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此外,在球类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缩小场地和改变规则等以适应学生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质量和健康水平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大纲中,设计了科学、全面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技术难度大、身体负荷大、内容单一等特点,身体素质锻炼通常情况下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单调的身体素质教学过程中加上体育游戏,能够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立定跳远”、“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

3.3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在整理活动中也可以利用游戏等方法来消除体育课后的疲劳,加快身体机能恢复,加快人体从紧张到安静状态的过渡过程。用以帮助学生整理的游戏活动应当力求轻松、精彩、活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尽快放松。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适当安排发挥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促进传统教学向快乐教学转变,以便更好地完成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此外,我们要正视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计划性地组织游戏与教学充分结合,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有力辅助工具,提高其运用质量,为体育教学服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