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第1篇
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就业、生活等多个方面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通过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众多高校教师关注的焦点。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做到通过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者的重中之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也给高校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有些高校生出现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它是客观的存在,仍需学校和教师给予一定的关注。
因此,积极开展体育教育促进高校生心理健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就此本文与读者对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共同探讨。
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第2篇
持良好心态,享健康人生,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加深了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课程内容明确了大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亲,给了我们提种自己综合素质的空间。
(一)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初入大学,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大学生活,多种从未经历过的情况打得人措手不及,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不擅长人际交往造成的抑郁心理;理想憧憬与现实存在差距;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前路未知的迷茫.…....这个时候,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上老师与同学们不断沟通,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心理素质,树立健康的心里观念。
(二)大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第四、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包括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知方面、情爱方面等。会不同程度出现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近心理,拥抱心理健康,以正确的方式释放压力,以合适的手段发泄情绪,以合适的手段发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生活。
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第3篇
(一)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施,让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提升。
比如教师可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如越野等,培养学生的毅力和韧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下养成一定的自制力。又如竞技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竞技活动并不是教给学生要争强好胜,而是要学生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到真正的体育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体育盲了。有的学生可能会喜欢篮球,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喜欢足球,无论是哪种体育活动,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不仅能培养健康的身体更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学生在积极参与比赛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运动精神,并且比赛是一项团体活动,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以维护集体利益为首要准则。学生通过准备比赛和比赛的过程能够感受到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够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烦恼。并且体育竞技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品格的完善。又如象棋比赛,不仅能促进学生培养冷静、认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思。总之,体育竞技比赛能够消除大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为大学生的交际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让大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学会分享,学会交流从而培养出外向开朗的性格,从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正确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第4篇
1.積极心理学的涵义
积极心理学是由前美国心理学研究者赛里格曼提出的,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打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窗口。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受积极心理力量和消极心理力量的共同影响。前者给予人积极向上的驱动力,而后者却恰恰相反,阻碍了人的前进脚步。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力量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取决于人的主观偏好,也就是说生活态度决定了心理健康程度。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优良品质和积极力量,促使其激发自身潜力,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形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在教育工作中忽视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未将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心理学教育逐渐形成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积极乐观的当代大学生的目标。(2)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心理学利用其新颖的理论引导高校将教学重点放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3)指导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归属感与责任感,确保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生;就业压力;文化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们的健康定义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且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只有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与生活。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教育部门也加强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高校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断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1]。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逐渐开展了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在高职院校中效率不高。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与教育呈现的问题出发,在高职文化建设背景下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
一、高职学生当前主要的心理问题
根据SCL-90心理症状自测表对河南地区的3000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呈现出不少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并且人数不断上升。而其中有48%的高职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与心理问题,有10%的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由于随着高职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加,这不但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宗旨目标不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而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扰
通过调查表明,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因此导致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让期末考试不够理想,加上高职院校的教育时间较短,而在短时间内压缩了多门课程。因此除了主科外,学生还要选择多门课程,因此学习任务较重,学习复习的时间较少,难以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的时间。而这些原因都能够引起学生们心理性的疲劳与降低了学习兴趣,学生们很容易产生验血与考试焦虑的症状等心理问题。
(二)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引起的不良心理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着鲜明的个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对控制能力较差, 没有足够的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学校中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因此性格、兴趣与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一些学生并不善于与人们交际,不知道怎么为人处事。时间长了,这些学生就会感到孤独、寂寞,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遇到了困难就不能够正确地看待,很容易产生了焦虑不安与恐惧的心理倾向。
(三)恋爱受到的引发的心理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因此性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与异_往。所以,在高职院校中随处可见情侣。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性心理的不成熟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因此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很容易陷入到感情旋窝中难以自拔。当另一半拒绝自己或者爱情受挫后,学生会精神萎靡,自信心下降,甚至影响了学习与生活,一些严重的很容易出现心理行为的异常[2]。
(四)学生就业困难产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因此导致普通高校的人数增加,这让高职学生的就业更加的困难。面对岗位求职择业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就业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大量干扰,还有社会就业机制的不完善,许多高职学生想毕业走向岗位,但是又害怕走向岗位,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逐渐的紧张、忧郁等心理问题出现,甚至会产生了恐惧与逃避的心理。
二、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的问题
(一)学校自身重视不够
虽然在目前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在口头上注重,但是在实际上却忽略教育,呈现出工作乏力等状况。由于教育工作不到位,因此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依然呈现出问题,甚至还能够发生恶性的事件。有些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这样描述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到位,甚至被挪用,工作人员不到位或者被调到其他工作,教室不能被落实或者被占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而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了减少与预防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但是实际上只有等学生们心理出了问题,出了一些严重事件,学校的领导才会重视起来,教育工作才会有效地开展。
(二)课堂中现代化教学手段难以有效运用
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的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传统教学中的粉笔与黑板逐渐被新的投影仪所替代,而传统的教案也被幻灯片所替代。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却过分依赖多媒体,这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变成了幻灯片课件的展览会,让学生忙着抄笔记而难以有足够时间进行思考。
(三)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单一
知识理论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础,但是我们如果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理论知识内容,学生就会感觉到教学单一,难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在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一般都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们的参与程度并不高。
(四)对学生评价注重知识型考核
有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日常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考核方法并不一样,但是对学生们的综合成绩的评价构成却有着一致性,也就是学生们的日常成绩加上期末成绩。而这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内容只是掌握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而不能够掌握他们实际生活中掌握知识理论的情况。
三、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社会中需要的高技能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育中的职业性十分明显,我们需要让心理教育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渗透新的教学思想。
(一)教师要调整教学目标
曾经西方的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我们实际教学的目标应当具有三个领域,也就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技能领域。所以我们在制定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就不能只是从认知的角度去考虑,只是让学生去掌握理论知识,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够只是局限在理论知识层面,而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增强情绪领域的教学目标。比如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调动起学生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激发与保持住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并且能够将这种开心的情绪延迟到课堂外的生活与学习之中等。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情绪领域的目标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如果我们从认知层面与情绪层面的教学目标只是浅层次的目标的话,那么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之后,能够让知识来调整了自身心理的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们运用自身学习的知识来调整心态,这才是最核心的目标。
学生们通过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知识,能够转变观念,对于自身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的心理健康理论来对自己进行自我解析与定位,通过平常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能够对当前社会中的现象来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调整好自我,建立起良好的性格,能够积极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有很多,例如《大学生心理学》等,而多种教材中的内容侧重点也不相同,有些教材注重理论性,有些教材注重课堂的设计活动,还有些教材分成了教师与学生的两个版本。但是课本毕竟是已经编好的内容,有着较大的普适性,因此对学生的针对性就不强了,所以我们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多去选择一些教材,并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院校的实际特点,让学生能够在积极愉悦的心情中体验地学习。
(三)转变实际教学方式与手段
我们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够只是讲授心理健康理论,而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让高职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让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才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当前多媒体教学是教学中难以缺少的工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信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设计课件过程中要认真设计,合理运用,尽可能地多给学生留一些课下思考的时间,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过分地去依赖多媒体教学。
(四)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我们在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与考核,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也是能够强化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学生应用心理健康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将记忆理论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
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第6篇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处在读书生涯与社会生涯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行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把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