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过不了 第1篇
教育部在1月7号,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本科生抽检毕业论文的相关信息。从今年1月1日开始,每年毕业生论文都要进行上缴抽查,检测比例要在2%以上,要是在学生毕业论文里,发现存在抄袭和剽窃行为,就得接受处罚了。接受的处罚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写论文,而是会撤销学位证书。
这次规定写了,要是抽检到不合格的学校,会向公众公布抽查结果,不仅学生本人丢脸,连学校也要跟着一起丢脸。公众知道学校出现论文抄袭、剽窃这种行为,更是对学校声誉有影响,很可能还会影响往后的招生。
根据规定,如果高校连续两年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违规论文数量比较多,就要在全省内进行通报批评,还要削减学校往后的招生计划,学校有关负责人也会被教育部约谈。
要是连续三年都出现问题,惩处就相当严重了,不仅进行通报批评,还要求学校暂停所有招生计划,严重一点的,撤销学校授予学生学位证书的资格。这对高校来说,是极其严重的处罚,不仅让本科生感到压力,连学校也是倍增压力。
毕业论文过不了 第2篇
本科毕业论文审核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要不是论文写的特别烂,或者有老师故意卡你,都是可以过的。
先搞清楚是哪里的问题,再来根据问题想对策
是查重没过?还是答辩没过或者文章质量不合格导致没过呢?
查重没过的话,一般是不能参加答辩的,可以跟导师或者找教务处老师好好商量,看能不能多给一次查重机会。只要好好说,一般都是可以再给一次机会的,我们学校当时查重后又统计了一下查重率太高的学生名单,又给这些学生开放了一次查重系统,我为啥会这么了解呢,因为我有个朋友经历过(无中生友)。
只要认真降重,查重率过关了就可以啦。降重的方法有很多,参考查重报告换语序、同义词等这些都是完全可以的,或者把中文翻译成外文再翻译回来,但是这样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文章比较偏向于口语化,具体教程网上有很多,我就不过多赘述啦。
答辩没过。只要是没有老师故意卡你,你对自己的文章足够了解,一辩都是没问题的。其实本科生的论文在老师看来就是小打小闹,答辩也是,现在都讲究“只答不辩”,老师问的时候,会的就答,不会的就说目前还没有研究,尽量不要跟老师争论,当然如果答辩老师特别过分了也不要怂。
一辩没过也不要慌,还有二辩,如果是回答的不好,下去多看看文章,根据答辩老师问到的问题多想一下,问一下导师的意见,多练习,争取二辩过。
如果是老师故意针对你,那可以找自己导师说明情况,看看怎么解决,或者根据答辩过程来看看是哪个老师故意卡你,实在不行私下送点礼物,只求过关。
文章质量的问题。如果是这个的问题,文章被打回来导致过不了,那可能是文章真的太差劲了,基本只要逻辑没问题,语句通畅,数据没问题就可以过的。
既然已经被打回来了,那只有认真修改这个办法了。(小声哔哔:如果最后答辩的时候文章被打回来,不是论文导师水平不行,那就是导师基本没管过你。)这种情况再找导师其实没有太大用处的,可以找专业的其他老师,或者找找相关的额论文辅导机构。不建议找daixie!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可能连你的水平都不如,最后白白浪费钱。
再加上已经被打回来一次了,下次机会一定不能浪费!
市面上的机构有很多,找到合适靠谱的最重要。我之前在中大保研代发过期刊论文,还是比较靠谱的,后来了解到他们也有论文辅导服务,有在那里报过期刊论文的辅导(毕竟都是新手小白,想发在高质量期刊上还是需要老师辅导的,校内老师愿意辅导最好了)。
中大保研老师水平还是很高的,当时给我发老师信息的时候就超级惊喜,中科院的博士,发过好多篇核心,听课后证明老师还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厉害,辅导过程也很愉快,最后也成功发表啦。后来也选择报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辅导,最后还被评了优秀论文。如果写完论文后课时没有用完的话,可以退相应课时的费用,也可以答辩论文出现问题了继续找老师辅导的。最重要的是每个过程都是要跟校内导师确定好再继续的,所以不用担心辅导完了结果校内导师不同意。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哦----
调整心态也很重要,如果自己都放弃了,那找什么办法都没有用。而且延毕也不全是坏处,好处也有很多。
所以,先好好写论文,然后为下一步做好打算,积极应对,好好利用延毕的时间,接下来的路说不定比其他顺利毕业的同学更好走。加油!
毕业论文过不了 第3篇
1、毕业论文不合格,一般院校还会给第二次机会的。 2、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3、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4、毕业论文成绩可以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由校答辩委员会根据各系答辩小组的评分,最终确定评分等级。以下是一种示例:优秀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5%以内,优良比例不超过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