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毕业论文 第1篇
浅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论文
【摘要】李斯特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系列,是一部不朽的作品,这部作品无论是从技巧性、表演性还是欣赏性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许多学习钢琴达到了较高水准的,都会选择其中的一两首进行学习,并作为自己的一个演奏水平的标志。但由于每个人对于乐曲的理解不同,所以弹奏的方法和方式也略有差异,这里我只是将自己在弹奏《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时的一些感想和方法列出。
【关键词】匈牙利狂想曲弹奏八度震音
“狂想曲”这一词来源于一段古希腊诗rhapsdia,狂想曲通常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或一些流行于民间的旋律。19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时常用来描写一些具有英雄气概、鲜明民族特色、史诗般的器乐作品。其中第二号(升c小调)、第六号(降D大调)、第十一号(a小调)和第十五号(a小调,又名《拉科奇进行曲》)流传最为广泛。
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约完成于1845――1850年,这部乐曲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Tempogiusto(适当的、恰当的速度),降D大调进行曲体裁,由刚劲有力的低音作为引子,拉开整首曲子的序幕,第五小节中,右手的加入使得整个旋律更加的.坚定、饱满,庄严稳重。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为一段自由的华彩,是一段完全由黑键组成,这一段如果用双手弹奏,难度可以大幅降低,但由于乐曲弹奏要求流畅、清晰,所以建议只使用右手进行弹奏。
第二部分是升C大调,是一段吉普赛舞曲风格,速度要求是Presto急板,旋律热情、明快,并且大量采用了切分节奏和跳音,使得整个旋律听起来都让人充满了活力。
这一部分的强弱对比非常明显,例如从第一小节到第四小节都为p,而紧接着的第五小节立即为f,而后的第六小节开始又为p,乐曲就是在这一弱一强之间不停变换,将这部分旋律推到最后。
这一部分的演奏难点就在于,在一连串由和弦或十度音程组成的旋律,不仅要用急板的速度进行演奏,并且还要从p突然到f,但又不能给人一种唐突的感觉,这对于手指力度的控制和对和弦弹奏的把握是个极大的挑战。
第三部分为Andante(行板),降b小调,这一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在旋律进行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表情术语和自由延长记号,使旋律表现出类似咏叹调的形式,弹奏形式比较散漫却不松散,要求几乎是即兴的弹奏,这一部分为全曲要求最高的部分,因为是行板,所以演奏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强弱对比以及手指控制力的要求是非常的高,若稍微把握不好,就会给人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第三部分的最后一小节和第一部分一样,是一个自由的华彩部分,是李斯特作品中非常典型的炫技手法,要求弹奏得干净利落,所以在演奏这一小节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只使用右手进行弹奏。
乐曲的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降B大调,采用了Allegro(快板),带有恰尔什舞曲后半部分“弗里斯”的热情、豪放、粗犷,从开始的三小节中,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渐慢,使人有一种力量的积蓄感。
从第四小节开始,就开始进入主题,右手用简单的单音将整个主题引出,主题一共八小节,随之而来的就是这八小节的不断的变奏,第一次变奏中,将单音变化为八度震音;第二次的变奏转调到D大调,这一次变奏结束后,又出现了八小节的切分和渐慢的手法,预示着后面更为热烈、粗犷,在接下来的部分,右手的急速八度震音不断的将主题进行变奏,并且力度和速度逐级增加,一直将演奏的气氛一直推至顶点结束。
匈牙利狂想曲为匈牙利著名音乐家、钢琴家李斯特所创造的音乐体裁,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19首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复调与巴赫的名字分不开一样。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李斯特毕业论文 第2篇
李斯特《钟》最后乐段部分(图2-5),使用了大量的八度震奏来进行演奏.在弹奏这一段快速八度时,我们使用一种手腕固定不动的形式进行震奏,这样才能发出比较结实而有力的音色.弹奏时将有关的手指和手腕或者是下臂作为一个牢固的整体,让肘部发力进行每一次八度音的弹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到音乐所需要的色彩.
第三章 个人演奏心做到与体会
本人刚开始演奏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钟》的时候,是借鉴李云迪的诠释方式进行演奏的.全曲以炫技为主,在演奏时需要小心翼翼地控释好每个乐段和乐句的音色处理.全曲需要很好的张力来进行演奏,从开头的八度大跳的主旋律开始,我们需要右手保持积极的摆动,更加的贴近琴键来进行跳动,这样才能使做到弹凑做到更加准与有力.
在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钟》重视诗意而形象化的钢琴技术和美妙音响的不朽之作.这首作品不仅是钢琴难度技巧的炫耀之作,也是李斯特丰富想象力和表达情感的标志.在我们演奏的同时,不仅是克服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更需要演奏者的睿智的判断力和敏感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演奏出富有生命力的“钟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演奏《钟》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帮助与提高,并且在艺术的理解与表达的内涵做到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1][美]露丝·史兰倩斯卡.指尖下的音乐[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
[2][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02).
[3][波]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79).
[4]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32).
结论:关于对写作李斯特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李斯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李斯:助纣为孽终致死 自从学习了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书》,我们对李斯的印象就是正直的、充满才华的为国效力者。确实,李斯由于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官运亨通,至秦国丞相一职。也。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分析 摘要:对理想永恒的追逐与对苦难的坚强隐忍,还有对生活和人与自然的热忱,是音乐巨匠贝多芬的奏鸣曲所表达出来的深层意味。从贝多芬的音乐中,笔者感受到。
舒曼钢琴作品中节奏、旋律织体特征与演奏技巧 摘要:罗伯特 舒曼,是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富有民主主义思想本性热情敏感,舒曼继舒伯特之后的浪漫主义风格,舒曼有很强的文学功底,所。
李斯特刑罚观 摘要:李斯特是德国刑法学家,其关于刑罚量刑的根据,强调行为者主义,又称为主观主义,认为应被处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长期以来,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的。
李斯特毕业论文 第3篇
随着钢琴乐器本身的演进变化以及各个不同时期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技法手段的不同,钢琴音乐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其中,键盘语言成为影响音乐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个不同时期的作曲家有着不同键盘语言运用的习惯,即使同一个作曲家在不同的时期对键盘语言的选择与运用也不尽相同。
一、李斯特键盘语言的历史渊源
任何一种音乐语言的发展变化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语境,是对传统的继承、突破和创新,李斯特对键盘语言的创新和发展也不例外。美国音乐学家格劳特认为,“19世纪初有两大钢琴演奏学派:一派强调织体清晰、技巧流利,以莫扎特的学生、才华横溢的约翰·尼波穆克·胡梅尔(1778—1837年)为代表。另一派注重音色饱满、力度范围大、效果如管弦乐、表演带戏剧性、技巧有感染力;贝多芬当然属于这一派。”①赵晓生教授的观点和格劳特不谋而合,他认为,“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存在着两条不同的线索。一条以揭示钢琴的阳刚、雄伟、男性化性格为特征。另一条以展现钢琴的柔美、抒情、女性化诗意为专长。”②从上述论述可见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传承关系,当然,不仅仅同一流派的作曲家之间相互影响,不同流派之间的作曲家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早的键盘音乐则要溯及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作品,它们几乎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或“羽管键琴”所作,主要包括库普兰、拉摩、巴赫、亨德尔和多·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键盘作品。其中丰富的键盘语言一直影响着后世作曲家的创作,例如李斯特钢琴作品中具有非常丰富而巧妙的装饰技巧,而追其源头会发现,早在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作品中就可以找到各种形式、复杂多变的装饰手法。李斯特正是从这些前辈以及同辈作曲家的作品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结合自己的实际创作经验,不断地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键盘语言风格。
影响李斯特键盘语言的另一理由是匈牙利吉卜赛民间音乐。李斯特曾经着迷于吉卜赛音乐,对吉卜赛乐队的演奏音响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他向往,并一直努力地探求在钢琴上表现出吉卜赛民间音乐效果。这一点在《匈牙利狂想曲》中表现为大量模仿匈牙利吉卜赛民间乐器音响、模仿民间乐器的演奏策略,采用具有吉卜赛音乐风格的旋律,塑造出生动逼真的音乐形象。此外,李斯特还从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中借鉴经验,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艺术,并结合自身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创造了一系列新颖的键盘语言。
二、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的键盘语言
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中,丰富绚丽的键盘语言,如各种快速音阶、分解和弦、八度、重复音、双音、和弦、大跳、滑奏、震音、装饰音、华彩经过句以及对民族乐器音响的模仿语汇等,构成了光辉灿烂、雄壮有力、抒情细腻、诙谐幽默而又千姿百态的音响世界,值得我们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下面,笔者就从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运用键盘语言的个案来考察其独具魅力的创作性。
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八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几乎每一首《匈牙利狂想曲》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八度的例子,特别是在乐曲最后的段落,李斯特常常应用长篇幅的连续八度进行,在力度逐渐加强和速度逐渐加快的合力推进下,把音乐推向辉煌的结束。巴托克把李斯特这些技巧高超的结尾称为“神话般卓越的结尾”,并且认为其中体现着李斯特的“乐观主义”精神。笔者认为,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那些充满辉煌音响的结构段落里面,八度技巧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成为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具有鲜明特征而被广泛运用的一种重要的键盘语言。可以认为八度技巧在李斯特的音乐作品中得到了最为密集的、集大成的开发和应用,在他的各类形式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在其《匈牙利狂想曲》中,对八度技巧的运用方式是丰富多变的。有快速八度构成的音阶、半音阶、吉卜赛音阶;快速双手交错进行的八度,即“李斯特八度”、分解八度形式、双八度、八度和弦,尤其是加入三度音或六度音的形式等。
在《匈牙利狂想曲》中,快速华彩经过句的运用非常灵活,从华彩经过句的组织方式看,最常见的是运用快速音阶和半音阶进行各种变化音型的结合,并且和颤音、震音等手法相结合。例如第12首《匈牙利狂想曲》,几乎在这一乐曲中所有的华彩经过句都与颤音结合在一起。
李斯特毕业论文 第4篇
这是我们现在最经常使用的版本,不能不说它旋律很优美,大跨度跳跃、长时间的轮指、四五指的轮指、八度大跳,都是这首乐曲炫技的魅力所在.全曲在升g小调上展开,6/8拍,采用了三段体的曲式.本文主要介绍与分析的也就是这一个版本的李斯特练习曲《钟》(La Campanella).
第二章 李斯特《钟》演奏难点剖析
李斯特《钟》,开头部分(图2-1)旋律利用高音区的超八度大跳摆动来模仿钟声跳动的声音,而伴奏则是运用分解琶音的织体来衬托主题旋律的清脆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