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结论 第1篇
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在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的路径上,有点类似规范研究,但又不够充分和准确,关于比较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的运用明显不足,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训练。
对策:多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学习和体会研究方法;选读有关研究方法论的专著和论文,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学点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路径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是建立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指标,收集数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数据结论,检验研究假设,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研究假设和实证调研,样本的规模和代表性是否适当,数据结构关系是否紧密,研究结论是否可以从定量分析中直接得出(不需要其他方面的材料佐证);规范研究的基本路径是提出研究起点,构造基本概念范畴,进行逻辑推演和证明,其中关键的是基本概念的准确性和逻辑演绎的严密性和合理性;比较研究可以从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的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路径是提出比较对象和问题,设定比较标准和比较方法,进行异同比较,形成比较的结论,其中关键问题是比较标准是否严密和适当,选择的比较对象在性质、范围和数量上是否具有可比性,比较的结论是否概括出比较对象的基本特征。
研究生毕业论文结论 第2篇
答辩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看听众对象,把整个内容照搬念稿,重点不突出,时间过去一半了,还在讲国内外现状,有时还会出现思维短路现象,把导师和评委都急死。答辩过程语言组织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写作,“口头写作”,根据本人经验,这里给出些改善建议:
1)按照“讲故事”模式,参照“问题二”中的给出逻辑框架组织材料;2)把评委都当“学生”,相信自己是这个小领域的“最权威”的专家;3)用图表说话,避免过多文字,突出重点;4)用眼神与评委听众交流;5)回答问题简练,直奔问题核心所在;6)不与评委过分纠缠辩论,有的评委喜欢批评人,也是为你好,咱就虚心接受,只要没有致命性的问题,答辩通过再说。
问题五:写作格式不规范,答辩PPT版式不美观
内容很重要,形式同样重要,不要让糟糕的格式版式把你精彩的研究工作埋没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字体行距不统一、图表不规范、参考文献不规范、引用不规范等等。毕业答辩季节评委都是很忙的,如果你一再让他心情变糟,他难受你也不会好受的。
即使我们的内容不怎么样,我们还能在短期内改善我们的形式,让答辩顺利通过,具体写作格式在研究生课堂上都讲过,答辩ppt的版式,也是是一个人的审美观体现,多花一份心思,就会多一份收获。
研究生毕业论文结论 第3篇
论文的中心任务是论证,因此,清晰的命题概念,逻辑起点,有关论据的引用,论点之间的结构和证明(反驳、证伪)的关系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使用的概念不够严谨,不同学科的有关术语东拉西扯,缺乏统一的范畴;借助他人的有关概念构建自己的论文框架和逻辑起点,缺乏必要的介绍和说明;引用有关观点和资料证明论文的观点,生搬硬套,显得牵强附会;在论文的现象、问题、原因和对策之间(这也是论文最为俗套的写法)前后对应关系不够完整严密,问题缺乏足够的原因解释,而对策针对原因的构想的针对性、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不够。
对策:学点逻辑学,掌握形式逻辑方面的概念定义、判断规则和推理形式;更要学好辩证法,注重辩证逻辑的理解和运用;要确定论文必须使用的基本概念,是否是学界公认的还是借鉴他人有新意但比较“另类”的,还是自己构想的,对于借鉴他人和自己独撰的“创新概念”一定要界定和说明;对于构造论文的基本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思考清晰,表述准确,前后照应,防止“头小帽子大”“头重脚轻”“首尾不对应”等问题;在因果、相关逻辑关系方面的理解一定要有所区别,表达上有分寸感(凡相关必因果,但因果未必相关);对必要、充分和充要条件的区别也要清楚,不要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混为一谈(如“不进行反腐倡廉,市场经济将无法顺利发展”,但能够说“只要进行了反腐倡廉,市场经济必然会顺利发展”吗?)
研究生毕业论文结论 第4篇
具体表现是:章节、段落缺乏过渡,段落没有中心思想,有的一个段落就是一整页,也不管读者或评委看得是否累(把评委的心情搞坏,后果很严重!);每个核心段落应该围绕章节的目标有一个“主题句(topic sentence或centrel message)”;最糟糕的是,很多同学读到研究生阶段了,基本的语法错误比比皆是,真怀疑他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一个句子两三行长,状语定语叠在一起,写下来自己都找不到北,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一公里”长的句子拆解成几个短句来写?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口语化表达大量存在,不符合科技写作的严谨性;语言生硬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这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总之,写作是一个从小到大的长期训练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要达到一种“才思泉涌”的写作境界还真不容易。
研究生毕业论文结论 第5篇
硕士论文的篇幅要三四万字,研究内容不要求过于宽泛,不需要像博士论文,从命题源头讲起,概览来龙去脉;也不需要洋洋洒洒面面俱到。在此,论文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范围过于宽阔,在资料的介绍和梳理方面着墨甚多,到论文中心内容和最终结论的揭示和证明方面有所忽略,显得薄弱,给人以“意犹未尽”但又有“强弩之末”之感;或者是因为论点比较分散,主旨不集中,描述性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对于应当从中归纳和推导出来的新论点和结论不够明晰,也就削弱了论文必须“论说”的特点。甚至有的大段抄录他人的研究成果,但是,到一个大的章节或者段落结束的时候,仍然没有自己的总结和评价,给人以“掠他人之美”的不良印象)。
对策:除了按照本文第三大点“文献的收集、阅读、评析和提炼”的有关对策外,在论文的结构中应当在引言部分说明论文的研究目标、主要结构和基本结论,同时,在论文的主体部分按照引言设计的结构完成论述;在每章的开头部分有必要提出本章研究的主旨,该章结尾部分适当小结;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以“结论”形式总结全文。注意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层次在总体和部分、前后、因果、材料和观点等关系方面是否衔接紧密,保持一致。我经常对学生说,论文必须是“一篇”文章,不是一篇文章往往会犯两种不同的错误,一是内容凌乱地看不出研究的主题、角度和结论,仅是文献的.剪辑和编撰,一是在主题和内容方面过于“小气”,没有值得研究的多少东西,思考狭隘,视野狭窄,“螺蛳壳里做道场”,即使有结论,结论也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点点拼凑和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