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论文范文(4篇)

个人学习 12 0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 第1篇

高中班主任要像佛家一样博爱仁德,要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这份关爱既有慈母般的仁爱,又有严父般关爱,还有小伙伴间的友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心的接受教导[2].

1.用心关爱学生。爱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只有用这份对学生的真爱,才能平静理智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才能在苦累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中无怨无悔,才能在工作中产生无尽的幸福感。

2.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拥护[3].因此,班主任应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主动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是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 第2篇

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指出:当0<e<1时,曲线是椭圆;当e由0逐渐接近于1时,椭圆逐渐变得扁平;当e=1时,椭圆成为抛物线;当e>1时,曲线变为双曲线,当e趋向无穷大时,双曲线逼近两条直线。进而我告诉学生,这是由于离心率的数学变化而引起的圆锥曲线性质的变化,最后结合这节内容给学生讲解质、量互变的观点。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出数学中存在的这些哲学思想,就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通过高中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早在三千多年之前,周朝数学家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在讲解必修三中求最大公约数时,要告诉学生我国的《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更相减损术要比外国的辗转相除法早很久。在讲椭圆时,可以结合时事,向学生介绍“神舟六号飞船”的运行轨迹,从椭圆得到的轨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我国处于国际先例的科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类似的例子,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很大的帮助。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先是非常聪明的,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国人,我是自豪的,我是骄傲的。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坚强性格

解每一道数学题都需要有细心和耐心。拿到题首先需要认真审题,然后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要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地把步骤写下来,通过式子这种无声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其过程非常重要,只有保证过程中不出问题,结果才可能正确。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说,大家解题也好做事也好,首先要重视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结果才会美好。如果出现了意外,我们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我们也不后悔。

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数学中的转化化归思想、换元法等数学思想或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其理性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确定数学问题的条件或隐含条件时,应提醒学生关注问题的各个细节,洞察事实发生的底蕴,逐渐使学生养成处事的严谨态度。对每一个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要求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地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在知识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亲历知识的发生过程,领略数学的品性风格。逐步养成科学态度的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或为人处事时,就会条理清楚,推理严密,一丝不苟。通过数学题目的训练,领悟其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将其方法运用于将来的工作中,将来面临危难时刻能够沉重冷静,面临众多问题摆在面前时也能够做到迅速知道需要先做哪个再做哪个,使工作井井有条。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美育;学生;美术欣赏;德育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教育是以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来越重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参考中提到,美术欣赏对于开阔学生文化知识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美术欣赏课教学具有这种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还要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在思想上形成质的飞跃,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把握课堂灵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视野迅速扩展,多学习、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帮助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提高道德修养。对于不是学特长的高中学生来说,文化课所占比重相当大,面对文化课学习的压力,每周一节的艺术欣赏课是非常宝贵的。尽管美术欣赏课中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但在教学中,教师要理顺教学思路,把握住课堂灵魂,讲出精彩的环节,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期待着上美术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在上美术课的时候,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上好美术课。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族艺术瑰宝、建筑艺术和我国现代的优秀作品进行德育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

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和书法、摄影、建筑艺术等。在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宝库里,蕴藏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有直观上感受外,提高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升华。如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现代美术》这两节欣赏课时,应该清楚地让学生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我国现代的一些美术作品大多跟随时代的脚步,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画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深刻地思想内容,反映了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如《血衣》、《母亲》、《流民图》等绘画作品,通过教师分析画中人物的特点及艺术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三、借助形象直观的美术欣赏活动,用艺术家的人格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

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毕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进行斗争。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赞扬她是一位有丈夫气概的妇女。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始终以她特有的激情,努力表现劳苦大众所受的苦难和他们的英勇斗争,如铜板组画《农民战争》,这些作品曾对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过积极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画家蒋兆和为了创作《流民图》曾有十年时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人物速写,最后完成了这一名作。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力量,赋予了自己作品以生命,达到人的精神情感合一。美术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给人以教义。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是有机地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意识地渗透,“润物细无声”。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很大。学校是德育工作主要场所,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要因材施教,当教师分析某一优秀作品时,要介绍历史状况、艺术观念,也要作艺术的分析,同时不要忘了德育因素的发掘和培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新时代需要新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改革中更是明确的提出了这一点,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品德的提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于社会的建设者。

理性的思维和设计方法恰恰是环艺设计初学者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所匮乏的。推敲尺度、强调定位,引入模数概念等,都可作为此阶段空间训练中突出设计表现的上佳选择。

四、结语

空间训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意义重大,其内容体系涵盖面广,训练的实效性重要却不易实现。在安排相关课程时,必须在课程内容的取舍、设计任务的制定,课程考核的标准等方面都作出合理的选择,让空间训练的作用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皇甫妍汝.空间设计学科内容研究方向的转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07):102-103.

[2]段翔;张浩;龚静.空间模型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6):116.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 第4篇

2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感染性

3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

选择贴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保证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班主任要将纲要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选择内容,正确处理相互关系,再次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需要符合自身实际的德育内容,这是对他们以后人生实践生存中急需引导的,但学校在这一方面并不完善。所以,本文认为,学校在德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根据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以及学生品德的发展、年龄阶段选择选择基本系统的内容进行德育教育,保证开展的德育内容的完整稳定。与此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德育内容与学生品德发展吻合达到最大值,也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可发展性的德育。班主任也应在德育中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内容,对学生的生活、社会交际、消费、自身权利利益的保护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德育内容的选择要在现实的基础上适当的超越。

4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