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回收毕业论文 第1篇
作为塑料原料生产、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塑料垃圾规模庞大。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塑料废弃物年产生量超过6000万吨,其中除材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外,剩余的基本通过与其他生活垃圾一并填埋的方式处置,给生态和气候安全带来较大挑战。
塑料行业亟须转向绿色、低碳和可循环方向,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力度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量,注重塑料使用后的回收利用,并加强塑料垃圾能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源头减量替代是实现塑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约40%的塑料用作包装,且通常包装仅为一次性使用。因此,应重点减少商品零售、电商、外卖、快递、住宿等重点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推动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或过度包装。此外,还需要在餐饮外卖等领域加强塑料替代,发展竹木制品、纸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塑料替代品。
加强回收利用是塑料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塑料的合理使用对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十分必要。因此,源头减量存在宏观上的空间限制,而塑料的回收利用则在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方面可发挥的空间广阔。应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建立塑料回收体系,并通过发展化学回收技术提高废弃塑料的资源综合利用率,这样既可以减少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又能减少生产塑料所需的化石原料,降低塑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根据《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报告,2011-2020年10年间,我国累计实现亿吨各类废塑料的材料化回收利用,相当于累计减少了亿吨原油消耗和61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置是塑料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保障。并非所有的塑料都能进行回收利用,或以合理的成本加以回收利用。但无法进行回收利用的塑料更需要加强处理,如加大能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力度,以防止大量的塑料垃圾通过掩埋或丢弃的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造成大范围的生态污染。其中,塑料垃圾焚烧发电属于塑料能源价值回收的兜底措施,应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并通过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处理好垃圾焚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问题,减少塑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塑料回收毕业论文 第2篇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一种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绝缘、耐磨等优异特征的材料,塑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工业制品到家居日用,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塑料。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数据,1950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结合2018年至2023年每年约4亿吨塑料产量,全球1950年至2023年之间累计产生了大约110亿吨塑料。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增长到340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
因大多塑料来自石油等化石能源,所以塑料的生产伴随着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每千克塑料 kgCO2e(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因子粗略计算,1950年至2023年全球因生产塑料便累计排放了亿吨CO2e,平均每年约亿吨碳排放。其中,近两年,全球塑料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更是超亿吨/年,而塑料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还会更高。由此可见,塑料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工业目前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其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总碳排放的4%。如果不控制塑料的使用,到2050年,塑料生产将消耗全球20%的石油,生产和使用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预算总额的15%。
从我国塑料生产和消费情况看,国家_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塑料制品完成产量万吨。按相同的碳排放因子计算,2023年我国仅仅因生产塑料而产生的碳排放就高达亿吨。
根据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初步统计,如果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到2050年,我国仅塑料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就达到13亿-14亿吨。由此可见,日益庞大的塑料行业正成为制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因素,塑料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形势刻不容缓。
塑料回收毕业论文 第3篇
目前参与化学回收的工业参与者确实非常多样化,从技术提供商到大型化工、石油和天然气跨国公司,再到废物管理参与者、私人投资者、工厂 EPC 和设备提供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的初创公司开发了专有技术,以有效和经济地处理塑料废物。聚合物的多样性,以及化学回收中工艺变体的多样性,都推动了全球大量新技术供应商的出现。
全球已经安装了数百个试点系统,最初的工业规模工厂即将上线。此外,欧盟的监管程序现在也处于最后阶段,可以说化学回收的工业化正在达到一个临界点。
另一方面,许多专有回收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资本支出要求很高,技术最终将占主导地位的风险也很高。还有人担心经济可行性,特别是对大量原料供应的怀疑。因此,到目前为止,不同市场利益相关者所采取的策略都集中在加强合作,以获得技术、分担风险并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这里举几个例子:
塑料回收毕业论文 第4篇
缓解这一严重可持续性问题的少数有效手段之一是回收利用塑料。回收可减轻环境负担,同时也会逐渐减少对新原材料的需求。然而,尽管回收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全球只有约 12% 的塑料废物真正得到回收利用。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惊人速度并适应日益增强的消费者意识,各国政府正在加强监管,即使一些关键行业(如快速消费行业)的参与者自愿进行自我监管。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回收份额将几乎翻一番,达到 20%,到 2050 年将高达 45%。由于未来将有更多的塑料进入流通,预计进入回收链的塑料废弃物将从 2023 年的 4400 万吨增加到 2030 年的 8500 万吨和 2050 年的 2300 万吨——2023 年至 205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接近 6%。亚太地区和北美的产量增长将快于欧洲,不过发展中经济体也将出现强劲增长,其中非洲国家将引领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