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框架 第1篇
一则事实材料不是单一的信息体,而是诸多信息的集合,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写出切合不同立意的议论文。但有些学生在选用事实论据时往往习惯于照搬照抄,让其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于文章中,结果自己选择的材料枝蔓丛生,无法和议论文的主题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此一来,文章不具备说服力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在具体写作中,我们要以立意为标尺、剪刀去丈量、裁剪事实材料,使之合乎行文要求,以实现其最大效力。
议论文结构框架 第2篇
并列式结构是本论部分的常见模式。
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分论点并列式模板,要求文章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结论”部分,深化、总结论点。
[模式图解]
典例 2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材料精选7个年份的标志性事件和具有重大意义的规划,以“世纪宝宝”的出生到成人为时间轴线,关联小学、初中和高中这18年。在这条不可逆转的时间轴线上,沉淀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大地震、体育盛会、中国航空航天科技的飞跃、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等。普通的个人成长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使大家在感受大国崛起、民族富强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充分认识到自我与时代的关联,是展望2035年的写作基点。任务驱动指令明确,除了立足当下,还要畅想未来;既要有读者意识,还要有00后“世纪宝宝”的身份代入,还要想象它装进“时光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好中国的故事;把“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气”;关注国情与改革发展,并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展现成熟的理想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可以想象,到了2035年,正值18岁的一代青年,从“时光瓶”中发现了这篇来自17年前的文章,偶然相遇的背后,定然蕴含着无限的欢喜,那欢喜中,也定然充满着对国家的认同和梦想实现的豪情。
参考立意:
(1)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
(2)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共同发生的,将个人梦想放置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每个个体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累积成中国梦;
(3)文章应该是写给未来青年的,可以对未来青年的人生做一定的指导,让他们接过圆梦的接力棒,阐发实现中国梦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的道理;
(4)可以发挥想象,描述2035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范文解读】
与新时代相约2035
湖南一考生
“ 世界上的等待有千万种,最好的那种叫作来日可期。” 大江东去,万物更迭,时代之潮波涛不息,2035 的你们拥有的便是那来日可期的新时代。
时光如梦,岁月如梭。自千禧之年至今,我们与新中国同生同长,见证了新时代的伊始:国粹古风重扬,科技之力崛起,和平如接天云涛,浮现四海。
2035 启新纪,你我共进文化新时代。2035 年,国粹古风可能登上了时代的光明台:京剧、昆曲如百花齐放;古筝、扬琴如遍地生莲。其实在2018 年,文化繁荣已经初显:文化综艺《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令无数国民重拾书本,沉浸其中;汉服唐装逐渐成为时尚潮流;民间工艺日渐受人喜爱。这些,皆是文化新时代兴起的象征。它们如同星火,点燃了整个华夏的激情。
文化,是一国之魂,是一民族之魂。而文化广泛传播的背后,是科技新时代强大的支持。
2035 启新纪,你我共进科技新时代。2035 年,科技发达,与一切完美融合。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为人类服务;机械臂在流水线上急速而精准地操作着,生产出一件又一件产品。科技之力深入各个角落,用它那独特的新时代之涛,拍打着九州大地。时光回溯,2018 年,机器人索菲亚获得沙特阿拉伯公民身份;百度总裁李彦宏亲自体验无人驾驶,完成了“ 九曲十八弯” 的高难动作。这些,皆见证了科技新时代的新面貌,见证了这黄金时代的辉煌。
科技强,则国强。中国科技新时代洪波涌起,则华夏黄金时代霞光万丈。中国,自古以来便爱好和平,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35 启新纪,你我共进和平发展新时代。2017 至2018 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朝核会议斡旋;巴黎气候大会多方调停;荷兰53 国核峰会中国率先表态,彰显大国担当。而在2035 年中国将率先完成减排任务,为环保做出新贡献。
2035 年,是文化新时代、科技新时代与和平新时代所共同构成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属于你我的时代,一个来日可期的时代。前人言:“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勉励,共同盼望那黄金时代,让它更加夺目,焕发出独属于它的万丈神光。
与新时代相约,我们共进2035 。
【解构】
【评点】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展开议论,使议论全面,条理清晰。总分总式结构展开议论的方法要求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为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考生开篇先用引用论证,指出2035是一个来日可期的新时代,然后从三个方面采用分论点去论证。分别从文化、科技、和平三个方面引导读者展望2035的可喜场景。难能可贵的是,考生过渡巧妙,如第四段从文化过渡到科技;第六段从科技过渡到和平,随手拈来,衔接自然。
议论文结构框架 第3篇
对一篇充实的议论文而言,事实论据是不可或缺的构建材料,但在构建的过程中若只是一味地堆砌事实论据,而不讲求一定的方法技巧,则可能使文章出现“材料单一,枯燥无味,偏狭不周,漏洞百出”的硬伤。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材料的特点,如从时间上分,有古代事例,也有近现代、当代事例;从地域上分,有本国的事例,也有外国的事例;从性质上分,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从范围上分,有点上的事例,也有面上的事例。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以上区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组织,或做到古今结合,或做到中外并举,或做到正反相映,或做到点面互补。如:
议论文结构框架 第4篇
要使论点明确,就要观点立意准确,构思表达明确。中心论点应该用肯定判断句表述,或者用具有判断意味的陈述句表述。如:“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亲身实践得到的结论才是真实可靠的”“拒绝平庸方能有所作为”。不能使用问句,也不用短语。
论点的位置可在题目、开头、结尾或文中,最好放在开头,清楚明白。一旦确定论点,就要迅速入题,在200字以内将自己的观点亮明,这样可使阅卷老师在第一时间迅速直观地把握文章大意,对作文是否切题有一个总体印象。
议论文结构框架 第5篇
(1)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在运用事实论据时,常把对典型论据的剖析和概括性论据的列举结合起来,从而使论据材料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更具说服力。
(2)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是指为论证某个问题或者观点正确或错误而引用的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2.论据的要求
(1)正确——能紧扣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不能让论点和论据分离。若与论点无关,再生动的论据,也不能选用。
(2)真实——列举的事实、数据等要真实可靠,要经得起考验。要符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只有论据确凿可靠,才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才能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3)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使用论据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我姥姥说”“张三李四说”“有人说”,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
(4)新颖——选用能打动人且一般人不太熟知的事例做论据,不要总选大家熟悉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新颖与陈旧是相对而言的,要使所摆的论据新鲜一点,可以从三方面考虑:①别人不常用的。②新近发生的。③旧论据新角度。
(5)概括——叙述论据时用较概括的语言,能把与论点有关的主要事例说清楚就行,不要对事例作详细叙述,尤其不能有细节描写,以免写成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