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五问 第1篇
实习薪资按日计费,每天工作八小时,拿的是正职薪酬的一半,挺低。 虽然offer上明确写着双休,但早在入职前,HR就和我强调电商大多是单休性质,我所在的岗位也不例外。
顺利入职后,第一天,我在主管的安排下来到四楼,这里的办公区大致分为两块,一个是大办公区,职员以客服为主,进去第一天,我就被四面八方的键盘声震撼住了。另一块是边上的小办公区,以隔间、会议室为主,里头大多是运营、售后,也有其他店铺的客服在内。
我跟随带我实习的同事姐姐来到一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小隔间。和我想象中的独立工位不一样,这里的实习生工位大多是临时的,谁位置空了,谁今天不上班,我就坐谁的位置。
另外,非客服人员电脑需要自带。为了跟进论文进度,我没有把笔记本留在公司,只能每天携带。笔记本很重,往后每日上下班的状态大致可以描述为背了个沉重的龟壳前进。
接下来的工作日常重复简单、枯燥、繁琐的内容,除开午休吃饭,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坐在电脑前,有时会忙、会加班。最开始,我还会因久坐腰酸背痛,后来也逐渐适应了。
但慢慢地,那种得到新工作的兴奋劲逐渐散去,我开始感到疲乏和无力。单休和并不足够的休息时间,让我无法兼顾论文写作,六点半下班,赶最快一班公交,回到家已经是八点。然后需要吃饭、洗澡、帮忙照顾生病的父亲,等这一系列流程走完就快到睡觉时间了,午夜十二点入睡都还算是早的。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精疲力竭,再不愿打开电脑看文档上的任何一个字,尝试每晚抽点时间写论文,后果就是上班猛打瞌睡,头昏脑涨,力不从心。
实习快一个月后,赶上论文定稿,各个论文组都在赶进度,距离学校通知截止日不到两个星期时间,导师忽然打电话和我说论文问题很大,数据有大问题,担心我到时候不能答辩。此话一出,直接让我心慌无措、头皮发麻。
以前刷微博偶然看到一张调侃社畜的网图,黄豆表情裂成两半坐在办公桌前,文案写着:工位上坐着两个我,一个是我,一个是裂成另一半的我。
坐在工位上,盯着那些眼花的数字,我真切体会到了那种人魂两半的割裂感。身体在工位机械地复制、粘贴、进入系统、输入单号,心早已不知去向。
毕业论文五问 第2篇
离职后的日子同样忙得连轴转。
论文需要修改定稿查重,在导师接连不断的语音电话催促下,论文定稿短短十天内完成。大家为此熬了三次大夜,最终赶在截止日前完成查重,得到老师一句勉勉强强的“没问题”后,混乱无常的论文大改终于结束。
凌晨两点,我站在镜子前洗漱,论文这个一直压在心头的大石终于被取走,心理负担瞬间消失,内心却空落落的——我将不得不面对答辩、毕业、就业,和最后的学生生涯道别。
没有太多缓冲的时间,隔天,我收拾行李踏上回校的高铁,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办理毕业手续。
毕业季在六月末结束。毕业带来的离别感伤浓重,我成为宿舍里最后走的人,和相处四年感情深厚的舍友一个接一个道别,我每次都会哭个不停。每个人的家都在不同的省,这一别兴许就是永远。
回到家后,尽管我抗拒打工,但还是没有像一些同学因排斥就业而临时起意去考公考研。基于之前实习期间产生的消极情绪,我选择再找新的工作,实在不行了就去应聘原来的岗位。
彼时秋招春招已过,应届生基本只能走社招,我锁定在电商运营这一职位上,投递了数十份简历。刚发出去就被大数据盯上,客服、销售、推广的HR依旧积极热情,主动发来了消息问我有无意向,但我实在很难有太多精力与人打交道,嘴笨内向,情绪不稳,真入职了也许会是月底业绩倒数第一的那个人,所以这类工作从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至于那些投出去的简历,有些已读不回,石沉大海。而有回信的直接抛来一句:有没有做过相关内容?有没有过类似经验等等。Boss直聘上,电商专业相关的运营工作,除开门槛较低的实习生,对于应届毕业生基本需要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即便存在所谓老人带新人等应届管培生岗位,仍旧要求熟悉店铺运营的流程操作。这让我大脑空白,我那一个多月的实习经验,实难拿出手。
下午,宿舍群里开始聊起天,学计算机的舍友问:“大家工作找得怎么样?”
一句话让我们顿时打开话闸,大家纷纷讲述了自己的近况。一番讨论下来,我发现不单是我一人陷入就业窘境,我的舍友们也是如此。
张茹和小晴还在努力考公上岸,这会儿已经在看岗位投简历了。家里还没有催促她们必须外出工作,但她们不好厚着脸皮和家里伸手要钱,报名需要费用,一方面她们想要补贴家用,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空窗期过长带来的面试劣势。在尚未经济自由前全心投入一场录用概率极低的考试,于她们而言并不现实。
子言也在苦恼,她想找些计算机前端的工作,但终因实操经验不足而止步面试。
张茹说:“我家这边的电商运营薪资虽高,但都要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要独立运营之类的,可我们这届,不是封校就是封校,哪来那么多实操经验?”
小晴附和道:“没错,我这的也是,唉……现在找工作太难了。”
紧接着,张茹给我们讲了个暂未求证过真假的消息,让我们所有人的心一紧。
“听我闺蜜说,现在很多公司都不太想要23届的,就是因为时期特殊,这届都封着过来的,没啥实践经历,HR筛简历一看没啥实践内容,直接就筛掉了。”
毕业论文五问 第3篇
就业形势严峻,让我不得不考虑起原先的那份实习工作。
正巧618刚过,订单激增,同事姐姐隔三差五问我要不要回去。最终在她的邀请下,我选择去原实习公司应聘原岗位。她帮我内投了简历,紧接着第二天,人事便打电话来做初步了解和邀约面试。
这次的面试官和面试地点都换了。
面试官问了我一些简历上的问题、未来职业规划,最后落脚于工作经验上,我把疫情期间居家做过的所有和专业相关的事说了一通,并着重说明自己在实习期间干过的事,极力表达自己的能力。
她很温和,也很耐心地听完了,给出了一句“你的履历还是很丰富的”这样的客套话。但事实是,她只看重我的码字速度,委婉说明其实今天早上已经确定人选,各方面都要优于我,尤其是在工作经验上。
至于喊我来,是为了问我是否打算往客服方向走,毕竟我从事过网文写作,码字速度是有的。她最后说:“现在618刚过,都在复盘成果,到七月底才会招新客服,你不用急着给我答复,可以先考虑考虑,月底前给我答复就好。”
面试官的说辞让我预感这次面试没有后续。我维持微笑,其实内心很勉强,这并不是我喜欢的工作,倘若我选择了它,未来的日子兴许会很煎熬。
我在不断降低门槛,向现实做出让步。
面试结束后,同事姐姐安慰我说,是这样的,当初她面试也是问她要不要当客服,“没关系,主管那边应该下午告诉结果。”意料之中,这个结果没有到来,同事姐姐也没再给我发过消息。很快,原先的工作群里来了新人,群里还在跟进订单情况,一个供销商挺开心地说:“现在好了,有人了。”
为了避免偶尔弹出的群消息影响心情,最终,我选择退出了所有从前的工作群。
此后,一种具体的失业焦虑开始萦绕我。
家里人问我后面要做什么,姐姐说如果没规划,就去找个班上,利用好应届生身份,不要等到真正想找工作,毕业那么久一点经验都没有,没人要你。
她的话再度让我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我开始疯狂投递简历,已经到了盲投的程度,午托、辅导、运营助理等等,所有我认为过得去的,能接受的都投了个遍。管它合适不合适,先投了再说。结果就是,我心仪的岗位条件不足,直接被HR忽略掉。我觉得勉强能接受的,要么离家太远,要么薪资待遇不合适。
我不禁思考起是否一定要找工作?
我并不是无所事事,我还有写网文的收益,尽管并不是很多,除了这一个,我还可以去接稿。
我试图去缓解,去安慰自己。面试官当初问我,“既然你在写作上已经有了渠道,为什么不选择继续下去?”
为什么不?这个问题萦绕心头,我开始想全职写作是否可行?可当这一想法冒头,我第一反应是:我太叛逆,太随心所欲。
儿时长辈常说,“以后毕业出来去当教师、当医生,这样好,不容易失业,退休福利好,节假日福利补贴。”一份好的工作,不一定要月入过万,也不一定非要考量前景和出路,最重要的是稳定。固定工资,干多干少都能每月拿钱,也不用担心突然的裁员或公司倒闭。
但以我目前写网文的成绩,并不能满足这一条件。我无法靠它吃饭,无法谋求到一份稳定,是长辈眼中的不务正业。
母亲看出我状态不对,安慰我说:“我不急着你去找工作,你多学点东西,往上走,去考编考公,妈支持你,我还能干,不用担心家里没钱。”
我却不敢照她的想法做。
停下一切去全心备考,去和上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我赌不起。
我坚信我不会是那个上岸的幸运儿,无法承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却难以得到好结果的过程。而让年逾五十的母亲因为我更加拼命奔波赚钱,我良心不安,我不想啃老。
父亲因脑出血偏瘫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基于这一点,我总固执地认为自己身体健全,有手有脚,毕业后应用大学四年所学去找份好的工作补贴家用,回馈父母养育之恩。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海投无果,我已经彻底没了方向,
毕业论文五问 第4篇
大四上的空闲时间变得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线上招聘会也多了起来。
一天下午写完网文的章节更新,我躺在床上闭目歇息。听着旁边书桌另一专业舍友笔记本传来的企业宣讲内容,我忽然产生了些许马上要毕业,远离象牙塔,走入社会的朦胧感,这其中包括一种隐约的害怕,对前路的迷茫和焦急。
在个人职业规划上,我一直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安排,想干的太多,能干的太少。干什么?去哪里?要做什么准备?我总拿不定主意。
第二天,我做好简历,不再考虑留在省内就业,为了方便照应家里,填写意向城市时我选择将就业地点集中于家所在的城市,然后开始在招聘软件里找工作或实习岗位,为清闲的大四下做准备。
然而寻找的过程并不顺利,一个是专业受限,一个是经验有限,岗位很少,等我好不容易得到心仪公司的回复面试机会,又因远在省外和封校而错过面试。
当时学校规定,无特殊原因不能离校出市,而一旦离校,我再想回来就难了。学校还有课,还有学分要修,这一切都关乎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顺利发放,我不敢轻易离开。
这之后,随着课程陆续结束、毕业论文的动员大会如期而至,大四上步入尾声,大学时光进入倒计时。
很快,我们面临疫情全面放开,核酸点撤离等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在第一波感染暴发的前一星期,我们在紧急遣散离校下匆匆结束大四上。
大四下,这大学的最后一学期终于不用再受空间、健康码、核酸等等限制。为了防止出现上学期的面试窘境,我不再选择返校,也由此错过了学校内的春招。
简历投了几十次,得到回应或者主动发来的消息,大多是客服、推广等销售性质的岗位,或者一些HR为指标合格而胡乱抛出的橄榄枝。
找工作的过程磕磕绊绊,但我尚未有太多危机感,总认为现在就业形势本就严峻,一时找不到是正常的,心下劝慰自己应当把重心多放在毕业论文上。加上网文写作上已经有了点收益,让我觉得情况还不算太糟糕,最起码饿不死。
那时我想得很开,还没被现实打压得太厉害,始终保持一种天真过头的乐观。
后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面试过几家公司,也碰到一两个借着电商贸易、高福利、时间自由为噱头,实则搞什么货币走势的套壳公司。为了稳妥,我最终锁定了一家靠谱的电商大公司,把所有符合专业的岗位都盲投了个遍。
最开始只有两个岗位给了回应,来到面试这一关。岗位的职责内容皆与数据处理相关,无奈我过往接触过的电商知识与这一工作内容并不适配,面试时面试官的提问触及到了知识盲区,最终未能被录取。
那阵子我情绪低迷了好几天,开始抗拒起招聘软件的推送,见它一眼就心绪烦闷,一心准备论文开题和网文更新。
大概一个半月后,姐姐见我整日宅在家里敲电脑,不知道在忙什么,催我找点活干,不要闲在家里。迫于压力,我只好重做简历,在精心打磨一番后再次进行投递。
一次点开招聘软件,偶然间点到了那个大公司的直播招聘会,我误打误撞,来到聊天界面,系统自动帮我发送询问信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得到HR发来的投递简历的邀请。我还没来得及了解工作内容,HR接收简历后便邀请我面试。
一切发生太快。我以为会和以前一样没有结果,毕竟这个公司入职条件大多会很苛刻。于是本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念头,我心态放得很平。
询问了面试岗位的工作职责后,我在家练习了如何自我介绍,如何说明能力和实践内容等等。第二天面试状态很好,我对答如流,对于面试官的问题逐一击破。给出一个个应该不算太敷衍的回答。
面试官表示三个工作日给出面试结果,一直到三天期限过去,就在我以为没有回音时,在五天后的周日晚上近十点,HR打来电话通知我被录用。
我被这一惊喜冲昏头脑,尽管在今天之前,这份工作的内容对于我没有太大吸引力,可我还是感到高兴。我没有太多选择余地,也许是大公司滤镜的加持,我认为这是目前能找到还算过得去的工作,应当把握机会。
录用邮件确认后,我拿到了系统订单处理的实习offer,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工作。
毕业论文五问 第5篇
记录的质量不佳,表述混乱,缺乏逻辑,是其中一种问题。另外,还有记录的内容与商讨的内容不符的问题。
我曾经两次经历过乙方发过来的会议记录内容与我们在会议上做的决定完全相反。这当然是往对乙方有利的方向反,不是对我方有利的方向反。那两份会议记录,格式专业,行文妥帖,标准的商务英语调调,看起来很舒服。要是我没有逐字逐句认真看的话,其中的出入根本发现不了。
还 有些问题不是出在会议记录本身,而是对会议记录的管理方式不当。有的公司或者团队会议记录一大堆,但没人负责监督跟进。只打雷不下雨,很多事情不了了之。 还有的'公司缺少一个完善的会议记录保存系统,当出了什么事需要找出某个会议记录以资查证时,怎么也翻不出来,一帮项目人员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当你了解到会议记录的重要性之后,就不会再把它看作无足轻重的小事。
会议之前,该做哪些准备?
真正会做会议记录的人,懂得从开会前就进入角色。他会尽可能地了解会议信息,比如会议目的、会议时间、谁主持、谁出席、上一次会议的资料等。做足准备功夫,才能充分地理解会议内容、准确地抓住会议重点。然后,他在纸上预先写下记录框架,以便做记录时有的放矢,不会顾此失彼一片忙乱。
下面的框架内容供各位参考:
开会的日期、时间和形式
有什么人参与,谁是主持?
开这个会是要探讨什么问题?
问题的形式和现状是怎样的?
提出什么解决方法或观点?
达成什么共识?
还存在什么问题?
后续工作如何开展?
谁负责什么事,需在何时完成?
下次的开会时间?
会议之中,该如何记录?
当参会者陆续进入会议室,或者拨通电话上线时,记录者应该把之前准备好的名单拿出来逐一核对。要是发现其中有些不认识的人,就要请会议组织者帮你介绍一下。弄清楚谁是谁,对接下来的记录工作很有帮助。
不要试图逐字逐句记下人们在会上说过的话,根本没这个必要。会议记录的作用是摘录会议中商讨的梗概和作出的决定,不是如实反映什么人说了什么话的口供笔录。
及时在之前拟好框架的那张纸上,记录下相关内容,不要等到会议结束后再去回忆。这个框架的作用就在于提醒你记录的重点,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会议结束后,该如何整理笔记?
会议结束后,要趁热打铁回顾你做的笔记,有什么没弄清楚的地方要赶紧找相关人等问个究竟。然后,根据所在公司的标准模板或者行文习惯,把笔记整理成一篇语句简洁、条理清晰的记录文稿。
记录整理完毕,先不要急着群发出去,要先交给会议主持人过目。确定没有遗漏或错误之后,再把记录发给与会者和其他相关人士。
然后,把会议记录中需要跟进处理的事项记入自己常用的工作笔记或者输入电脑里的任务管理器,注明或设置预订完成时间,定期检查工作进度。
最后,把会议记录存入档案,并建立或者修改相关索引,以便日后查找调用。
当你完成上面的步骤之后,人们花在这个会议上的时间和精力才不会白白浪费。
毕业论文五问 第6篇
1、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一个问题:
一般在答辩前老师会首先检验一下论文是不是学生自身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有抄袭和剽窃的现象。因此他们通常会提出这些问题,比如“你是怎么想到要选择这个题目的?”、“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是怎样搜集有关资料的?”、“你写这篇论文时参考了哪些书籍和有关资料?”、“论文中提到的数据的出处何在?”等等。
2、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二个问题:
在答辩开始前,答辩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介绍一下论文的大概内容,也就是你这篇论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要叙述一下文章的整体框架就可以了,即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写的是什么。一般学生根据文章的大标题来说就可以了。
3、老师一般会提问的第三个问题
针对论文中某些论点模糊不清或者不够准确和确切的地方,对论据不够充分的地方,对论证层次比较混乱、条理难辩的地方提出问题。论文中没有说周全、没有论述清楚或者限于篇幅结构没有详细展开细说的问题,答辩委员也可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