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评语 第1篇
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情况的一种书面说明报告。本文将介绍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0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1)
题 目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50年的丁克人口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未来学家曾尖锐地指出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问题:首先是人口膨胀,第二是就业困难,第三是环境污染。这三大问题的焦点和后面两大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口问题。
人口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人口变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的预报对人口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随着国家对大学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不看好,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踏入社会时间不太长的毕业生经济水平不高,有了孩子负担会更重,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后备军,这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现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人,更具有发展成为丁克一族的可能,因此,丁克现象在最近二十年之内必将发展非常迅速,直接影响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面对这样的形势,为抑制丁克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减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又要使人口的年龄结构有一个合理的分布,就必须建立丁克人口预测和控制的数学模型,为正确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今天,世界的人口危机不是因为家庭中有比过去更多的孩子,实际上家庭规模并未扩大,而丁克家庭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 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仅从单词字面意义解释,意思是:双收入,没有孩子。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丁克家庭已超过家庭总数的51%,致使总和生育率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而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由于受丁克现象影响较为严重,已加入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列。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丁克现象悄悄在中国出现。丁克家庭的增长直接影响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底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25909万人(不包括港澳台)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自1990年起,丁克家庭开始在我国很多大城市涌现,近几年我国的丁克家庭的比例有着上涨的趋势。走上“丁克”之路的夫妻各有各的理由,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无耐型,一类是主动接受型。
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家庭类型不仅已在我国扎根定位,成为我国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等众多家庭类型中新的一员,而且呈继续发展之势。现在社会,“养儿防老”早已过时,防老养老终老,只能靠 我们自身的能力与组织管理了。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构想“丁克”社区,这个设想对一般人而言又是一次观念更新的起源。
人口众多是我国基本的国情,中国在世纪之交的进行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许多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都要依据人口的数量。为此,进行人口预测是有效地控制人口发展与资源关系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人口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新兴群体的预测也是人口预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人类可以作为一个单物种的群体,早在1978年由英国的人口统计学家Malthus根据一百多年人口统计资料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Malthus模型),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也于19世纪中叶提出阻滞增长模型,能够大体上描述丁克人口的增长趋势。各国对于人口的研究是本论文对丁克人口研究的基础。
国内关于人口预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邓聚龙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但是该模型只能对中国的总人数作中短期的预测,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出人口总数上的趋势变化。二是宋健理论的中长期人口发展方程的人口预测模型,其分为人口发展方程的离散形式与人口发展方程的连续形式。但
模型中需要确定大量参数,需要比较多较准确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又有一定难度,且数据也多少有些误差,故导致在人口预测上存在较大困难,且预测方法较难实施在国内外关于人口预测方法的研究中,用到人口发展方程的连续形式来求人口总数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至今还未解决这一难题。这些都是预测丁克人口的有效方法。
3、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
本文主要内容是对丁克现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已知中国总人口数局并利用马尔萨斯(Malthus)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丁克人口,与通过已知丁克人口数据并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未来丁克人口进行比较分析。用已有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比较分析误差,以达到预测的准确性。
4、可行性分析: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查阅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我已经对影响丁克现象的原因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导师张鸿艳教授的帮助和精心指导下,对于丁克现象的人口模型以及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求解方法和求解过程等基本理论有了了解。这些都为论文做了充分的准备,本论文的题目可行。
5、论文提纲:(略)
6、时间进程
1月至3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丁克人口预测模型;
3月18日:完成开题报告。
3月18日至5月10日:完成论文的理论部分;
5月11日至5月15日:用MATLAB和相应的工具箱编写程序,完成初稿。
5月16日至6月3日:校稿,整理论文。
7、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 .
2 王永全,刘琴.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姜启源,邢文训,谢金星,杨顶挥.大学数学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 谭永基,蔡志杰.数学模型(博学・数学系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 Charles H. Zastrow著,孙唐水译.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白凤山,么换民,李春玲,沈继红,施久玉.数学建模(上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4.
7 边肇祺等.模型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 Vladimir 著,张学工译.统计、学习理论的本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9 Mark .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2 宋健,田雪原.人口控制与人口预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 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4 邹自立.人口预测方法及可靠性探讨.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5 李勇胜.人口预测中的模型选择与参数认定.财经科学出版社,2004.
论文开题报告评语 第2篇
论文(设计)名称 :浅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多重悲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为了进一步对本课题的理解,加深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进行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多重悲剧的研究。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现状:中国学者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还在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中,还带有很强的探索性质。
发展趋势:《骆驼祥子》这一不朽的作品深受广大的学者的青睐,这一作品正在戏曲舞台上蓬勃的发展,它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这部作品被编排成京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这既是对“样板戏”的突破,也是对传统京剧的突破,《骆驼祥子》是京剧现代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外现状:外国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都十分的喜欢这一作品,不少的的专家把《骆驼祥子》翻译成外文进行研究。
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外汉语界对老舍先生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不少的国外作家不仅研究老舍先生的一部作品,而是对他的多部作品着迷,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语言风格,地域风情,《骆驼祥子》也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论文开题报告评语 第3篇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钓鱼屿问题是当前中国和日本关系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和日本必须长期面对的难题。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屿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因素是中日钓鱼屿主权争端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钓鱼屿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国在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中的作用,也可以由钓鱼屿争端来分析当前及以后的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美日关系,为我们最终解决钓鱼屿领土主权争端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找出更好的解决钓鱼屿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故我选择了这个课题。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对钓鱼屿这个问题的'研究涉猎很多,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去研究,而对中日钓鱼屿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单独研究并不多。虽然这个选题的研究者不是很多,但这个选题的研究成果却是很丰硕。比如:郭永虎的“关于中日钓鱼屿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崔丕的“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史探微”、张平的“钓鱼屿风云”,龙腾战略网的“中日钓鱼屿冲突背后的美国黑手”本文正是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来探索解决中日钓鱼屿争端中美国因素问题的措施。
三、选题主要研究内容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
关键词
参考文献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参见张平:《钓鱼屿风云》,第141页。
(2)参见崔丕主编:《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史探微》,中华书局版,第63页。
(3)参见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第61页。
(4)漠帆:《钓鱼屿问题大事记》,《现代日本经济》19第5期。
(5)汤家玉、孙茂庆:《钓鱼屿百年风云》,《党史纵览》第7期。
(8)逋野起央等编:《钓鱼屿群岛(尖阁诸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第71页。
(9)《日本产经新闻》10月4日。
(10)《国际先驱导报》6月22日。
(11)12月11日讯:《美官员暗示:钓鱼屿一旦有事美将站在日本一边》。
(12)《国际先驱导报》202月13日。
(13)《日本经济新闻》年3月24日。
六、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论文开题报告评语 第4篇
论文题目:
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生效。
2.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500字左右。
3.开题报告中,首页中“论文题目”、“姓名”、“专业”“指导教师”采用小三号加粗字体填写,其余内容均采用五号宋体填写。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本课题的创新点及解决方法
3.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开题报告评语 第5篇
该生对本课题相关的知识与理论研究比较透彻,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结构合理,内容完整,主要观点突出,并且时效性强,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延续,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
同意该课题开题。
开题报告评审意见【4】
评审小组对选题报告的意见
评审小组对选题报告的意见: 要求:有针对性意见,写明优缺点,以及在论文撰写中的注意事项。
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的.评阅意见:
通过查阅与本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基本上了解了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参考文献数量符合要求。 开题报告详细说明了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应用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及预期取得的成果符合要求,同意通过。
评审小组意见:
该论文选题教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前期准备较充分;研究内容较为充实;研究方法较合理;研究重点较明确,符合论文开题计划的要求,经过评审和表决,评审小组一致通过论文开题,同意该论文进入下一步研究工作。
该生的论文选题较好,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开题报告详细说明了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手段及预期取得的成果符合要求。研究的前期准备较为充分,通过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基本上了解了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并根据文章的研究方向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
研究内容也较为充实,研究方法合理,研究的重难点比较明确。但是该开题报告也有如下不足:
1.在核心概念界定时,缺少对“后现代教育理论”这一重要概念的界定。
2.在研究内容中,对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影响因素拟采用一种一分为二的研究方式,这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的分析,有局限性。建议今后撰写论文的过程中:
1、补充完善核心概念的界定。2.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多元地分析问题,避免一分为二的简单思维。
3.在罗列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出自己的观点。
经过评审和表决,评审小组成员一致同意通过该篇选题报告,同意学生继续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要能反映以下几点:
1.学生开题报告中对选题来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情况;
2.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方向是否明确;
3.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的方法及措施是否可行;
4.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安排是否合理,特别要注意学生开题报告中的时间安排与本人下发的任务书规定的时间安排要相呼应;
5.是否同意开题;
注:以上审核意见及签名均要求指导老师手写,不能电脑打印!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论文开题报告评语 第6篇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
从一般意义来讲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来讲,法学本科开放教育试点,其目的是探索多种方式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的路子。
实践环节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试点项目的评价和远程开放教育的未来。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目的要求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研究性的理论分析文章。
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
学生要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文章观点明确,材料详实,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2、内容要求毕业论文的体裁应具有学术性。
毕业论文包括目录、提纲、论文摘要、正文、引用的参考资料,其中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它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毕业论文的内容容量与所给予的时间和学分相适应,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专科毕业生不得少于4000字。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选题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限于法学专业的范围内,一般以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内容为主要选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