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护理论文3000字 第1篇
浅谈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是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科目,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如果出现护理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疗人员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好妇产科护理中的每个环节,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患者互相协作,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妇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患者方面。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妇产科患者所存在的医疗危险也随之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医疗难度,但孕妇的家人对分娩的危险性没有充分重视,认为分娩是人生必经阶段,是自然现象,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2.护士方面。
现在医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长期繁忙的工作,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厌倦心理由此而生,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难免会因疼痛而挣扎,大叫,有的护理人员会表现出不耐烦,这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如果夜班护士不认真进行产程观察,可能会导致产妇在无人护理的情况下在病床上或厕所分娩,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不按操作规范给新生儿护理,容易给婴儿造成伤害,这些都是引发纠纷的原因。
3.医疗护理技术。
由于年轻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认识有局限性,加上护理经验不足,往往不能及时察觉一些新生儿的病症,耽误了治疗时间;对重症妊高征患者的观察护理不到位,严重时会使患者发生子痫;护理人员在助产过程中,配合不当造成会阴裂伤。这些都有可能给孕产妇带来生命危险。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母子的生命安全,特别是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症状时,如果没有及时将医疗设备、相应药物准备妥当,或者对病情的处理判断和医疗技术发挥不当极易导致纠纷发生。
4.药物性因素。
产妇用药十分关键,用药不慎可能会给产妇带来无法挽回的危险。如妇产科用的催产素,要熟悉掌握该药的适应证,在催产时,如不准确调整液体的速度,不仔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宫颈坚硬,宫缩过强,都有可能引发宫缩不稳定,严重时还会导致子宫破裂。
5.消毒隔离方面。
患者的会阴切口要严格消毒,否则会导致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为新生儿洗澡也要仔细消毒,避免新生儿脐部、眼部的交叉感染。紫外线消毒时,应告知产妇要防范的问题,并为婴儿遮盖身体,以免造成产妇和婴儿的皮肤损害。
风险控制方法
1.服务意识教育。
服务要做到以人为本。现在的护士群体偏向年轻化,社会经验不足,服务意识有待提高,这是护理工作中问题最突出的一点,应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工作,聘请有丰富妇产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做讲解,并教授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让年轻护士在思想态度上加强服务意识,做到以人为本,时刻谨记患者的健康才是自己的幸福。
2.加强医疗设备、用物的清查制度。
医护人员要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否随时待命,同时要严格监管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还要保证药品的充足,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使用。为了保证医疗操作准确,可以制订必要的医疗操作守则,方便医护人员查看。
3.完善业务能力。
护理是一份技术性工作,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应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加强培训实践,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纠纷。按时书写护理文书,随时掌握新型护理技巧,同时改正以前不当的护理行为,还要完整记录急救孕产妇的急救时间,基本情况和操作过程,内容要清楚详细,不得随意更改。对危重患者要严密检查,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是减少纠纷的证据保障。
人性化管理1.热心接待。新产妇人院后,责任护士要在30min内与产妇进行沟通,尽量满足产妇的正常需要,这是培养良好关系的第一步;在检查中遇到已临产的产妇应立刻送进产房检查;离临产还有一段时间的产妇,护理人员应与其多进行沟通,缓解待产的紧张情绪。
2.细心计划。
产妇出院时,护理人员最好给产妇一些祝福的话语,拉近与产妇的距离,并告知产后恢复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对已经分娩的产妇,护士要在分娩当日告知饮食计划,健侧卧位。讲解产后2 h小便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伤口疼痛的原因和防止感染的方法;护士应在产后及时询问产妇的睡眠、饮食情况以及伤El疼痛的情况,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乳房的保健和卫生;在产后2d,向产妇询问乳汁分泌的情况,观察新生儿是否有黄疸现象或脐部感染,对乳汁分泌障碍的产妇进行协助挤奶;产后第3天教会产妇保持乳腺管通畅的方法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全方位的护理不仅保证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还让他们感受到了人性化的服务,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耐心治疗。
孕妇进病房后,护士要在5个方面进行护理和沟通,即1个要求(安全、同情、关心、尊重),2个重点(拥有娴熟的护理技巧,保证护理丁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与产妇的沟通,缓解紧张害怕的情绪),3个满足(照料好产妇的日常生活,帮助行动困难的产妇上厕所,饮食;面对产妇的提问要耐心回答,解答产妇心中的疑惑,使其保持平稳的心态;满足特殊要求,温馨待产),4个留意(留意产妇的心理变化;家属的意见和困难;待产期间的言行举止有何不妥;身体疼痛的情况),3个避免(避免对产妇用激烈的语调;避免使用产妇难以理解的语言进行疑难解答;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
4.嗳心沟通。
产妇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协助产妇办理出院手续,并告知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向产妇发放注意事项的手册,以便产妇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小结人性化管理让年轻一代的护士明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从前墨守成规的医疗操作变成实实在在的人性化服务,不仅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要,还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建宏。整体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
[2]季宏波,赵莉,董艳红,等。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中国病案。2008,9(10):44—51.
[3]吴慧群,胡杰,张明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国医药导报,(10):.
[4]刘培燕,刘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现代医院管理,2007,5(3):25-40.
[5]赵锦秀,邓晓杨。赵秀梅。我院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中国误诊学杂志。(2):69—70.
[6]胡瑶瑛,王岩,王静波。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201—205.
大专护理论文3000字 第2篇
浅谈周边绩效在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优质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随着护理服务重要性的提升,护理服务内涵不断扩展,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工作绩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其中建立科学、有效、分层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公平地评价护理人员的整体绩效,是适时激励、引导高效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医院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多是以任务绩效为主要对象,对职位描述所限定的职责和行为为范围的绩效考核,虽然在一定层面反映了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但不够全面。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服务内容不断扩展,特别是护患沟通不断增多,护理人员的整体绩效考核应在重视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更加注重护理人员的周边绩效,即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在人际、意志和行为表现。
一、周边绩效的定义
从单一的任务绩效考核为主流,到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二维的绩效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手段不断深化。周边绩效弥补了任务绩效考核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扩展了绩效的内涵,进一步完善了整体绩效考核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Motowidlo和Scotter于1993年提出了周边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的概念。他们认为,绩效考核应该包括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其中,任务绩效是指具体工作内容,与操作熟练度、工作知识、个体的能力密切相关。周边绩效,则是指与绩效的组织、情境特征密切相关的一组行为,虽然与组织的技术核心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对更广泛的组织工作环境与长期战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现状
虽然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理论的应用,例如360°考评法、关键业绩指标、目标管理法等新型考评手段也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不断应用。但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的考核仍多以“德、能、勤、绩”为框架,以护理工作任务为主要考核内容,侧重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考核指标单一
任务考核是较为普遍的考核方法,以单纯工作量为指标,指标单一,没有体现医院护理人群的层次性、专业性及岗位差异性。
(二)定性和定量考核脱节,流于形式
传统的“德、能、勤、绩”四维考核虽然看似全面,包括了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有关内容。但在实际考核中,对护理工作量、任务完成度的考核、基本技能水平以及出勤率等均可以量化形式纳入绩效考核中,而对“德”、“能”,如满意度、工作品质等常常以定性的形式进行,因难以量化未纳入绩效考核中,从而流于形式。
(三)导向功能不足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励。任务绩效考核是一种考核期末的事后评价,注重结果导向,缺乏反馈与改进,激励导向功能相对弱化,对于护理服务流程和护理价值的导向作用不强。
三、周边绩效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一)护理人员周边绩效的内容
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的二维绩效考核模式成为近几年来研究者关注的新课题。伴随护理服务内涵的延伸,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人际和谐、团队合作、个人成长等周边绩效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结合护理工作实际,护理周边绩效,是指与护理工作情境相关的一系列绩效指标。包括人际促进、工作投入两个维度。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工作品质、团队合作、学习创新、个人成长及软技能五个层面。
工作品质包括责任心和经验精神、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维护和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具有亲和力。团队合作是指由良好的人际关系,医护、护护、护患关系融洽,在工作中积极配合,愿意分享与合作。学习创新则是指自主学习专业相关知识,积极参与科研、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个人成长是指有自我提升的要求,善于总结经验,对自我发展有正确评价,并能在组织中获得升迁的机会。
(二)护理人员周边绩效的使用
在周边绩效内容整合的同时,完善周边绩效的管理流程。由于周边绩效指标考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应不同于任务绩效的考核周期,可适当放宽,以保证考核的有效性。针对周边绩效的隐蔽性,应建立明确的考核标准,提高指标的导向明确性。同时建立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通过适时、适度的激励,发挥周边绩效的作用,促进绩效和工作的改进。
(三)护理人员周边绩效的影响因素
传统的护理任务绩效主要受与其相关的业务能力、护理技能水平影响。而相关研究表明,周边绩效是护士个人基本素质和临床经验长期积累的表达。与周边绩效关系最密切的不是业务能力,而是如个性、责任意识、人际关系等因素。因此,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工作环境和情境,如医院文化、护理人员的公平感、工作满意度及其工作中所获得社会支持等。其中,医院文化传达其所期望的行为,为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护理人员对医院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直接决定着其对工作目标的努力程度。护理人员对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的感知会提高或降低其周边绩效行为。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支持越多,与同事建立的共事关系越融洽,护理人员就会更加融入工作情境,增加有效的周边绩效行为,从而促进其工作的整体效能。
(四)护理人员周边绩效考核的意义
对周边绩效的关注和应用,给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带来了新的视角,突破了传统只关注任务绩效的弊端,弥补了传统考核办法所遗漏的行为和职责,将满意度、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以及护理工作中的软技能,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共同搭建起新型二维绩效考核模式,是新医学模式下现代护理服务内涵的要求。将结果导向服务转向护理服务价值和过程导向,在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服务的接受性和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整体护理绩效的提升。从护理人员个人角度来看,周边绩效的应用对个人人际关系的协调、工作应对能力的提升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
大专护理论文3000字 第3篇
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对23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进行宣教。结果患者都能较好地配合血液透析全过程。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顺利完成,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健康教育
引言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它利用弥散与对流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随着对尿毒症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与透析装置的不断改进,挽救了不少急性肾衰患者,延长了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命。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可存活30年以上,接近正常人的寿命。当前,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院自2002年7月以来,对232例患者采用透析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顺利接受和配合治疗。现将几年来的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32例,透析次数为1789次。采用动-静脉内瘘、颈内静脉插管或临时血管通路,最少透析1次,最多透析315次。本组232例中,药物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的13例,梗阻性肾衰17例,高血压肾衰2例,糖尿病肾衰3例,多囊肾1例,其余196例为慢性肾衰。其中男144例,女88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少17岁;坚持每周透析1~2次的有20例。13例急性肾衰治愈11例,死亡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可正常上班。
2、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
全面收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疾病过程,患者的不适症状,心理反应,对疾病了解程度,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和社会支持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3、健康教育方法
面对面交谈。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疾病的表现及透析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透析有所了解。
现身说法式教育。让透析时间长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初次透析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增强治病信心。
书面形式教育。向患者发放一些肾脏疾病及透析的宣传资料,如小册子、书籍,并给予讲解,在宣传窗栏张贴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问答式教育。在透析过程中,多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的发展及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4、健康教育的内容
透析前护理。
(1)心理护理:按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根据性格、年龄、精神状态及对治疗所持的态度,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护士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安慰。详细介绍有关情况,如:透析性质,透析后锻炼的必要性等。带患者到透析室参观,同时安排做过透析的患者谈体会,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体重增长、出入量、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及有无出血倾向等等。
(3)说明透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穿刺失败、低血压、肝素化出血、继发感染等,术前签署《血液透析知情同意书》。
(4)患者透析前准备。保护一侧上肢的静脉,避免静脉注射,为保证建立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作准备。透前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1)心理护理。治疗护士和医生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环境,特别是初次透析者,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穿刺时会出现疼痛不适,护士应通过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放松紧张情绪。对有人格解体者,要使患者一分为二地认识人工肾,以免引起过度依赖透析机,以至于精神脆弱,不能接受合理治疗[1]。
(2)护士要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操作常规及穿刺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保护血管。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平时要保护血管,造瘘侧肢体不注射,不量血压。穿刺首选绳梯法,不要盲目进针,要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再穿刺,以减少患者痛苦,保证一针见血。
(4)透析开始时血流量要慢,从50~100ml/min开始,逐渐增加血流量。血流量稳定以后,设置好各种报警阈值。各种透析管路连接要紧密,严防空气进入。
(5)提高超滤技术,充分清除体内过多的液体,在透析结束时达到真正的干体重。每次透析增加超滤,观察血压波动,若无血容量不足的征象,干体重应修改。
(6)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防止发生意外。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如患者出现发热、出汗、乏力、呕吐等及时与医生联系,立即处理。
(7)注意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如发生报警,先关报警声,以免造成患者紧张,再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透析后护理。
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告诉患者透析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头痛、头晕、呕吐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出现时应及时对症处理。对产生绝望、轻生念头的患者,护士应与亲属联系,取得配合。经常和患者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打消各种消极心理。本组有1例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药费而自杀。
血管护理:透析结束时穿刺处局部用消毒纱布块压迫止血,力量要适宜,压迫时间为15~20min,再用弹力绷带包扎。并嘱患者抬高上肢,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注意观察针眼是否渗血,以防血肿及炎症。如穿刺点周围出现轻度肿胀,24h内用冰敷或50%硫酸镁湿敷肿胀部位,24h后可用热敷,促进淤血消散,减轻患者疼痛。本组有5例患者初次透析时动脉穿刺部位轻度肿胀,第1天给予50%硫酸镁湿敷,第2天开始用热敷,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0min,4~7天后淤血全部消散。
颈静脉置管的护理:向患者讲解留置导管的重要性,每次透析后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同时更换敷料。告知患者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本组病例无1例感染。
饮食指导:血透患者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1年以上的血透患者中,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2]。因而,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合理调配饮食。
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量为(kg99d),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3],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不宜用干豆类及豆制品,硬果类。
限制钠的摄入。小便正常时,不必限制钠盐摄入,小便减少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每日不超过5g,无尿患者应控制在1~2g[3]。
限制钾、磷的摄入。一般每日摄入量钾<1300mmg/d,磷<800~900mmg/d[4],慎用含钾、磷高的食物,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桔子、海带、蘑菇等。
控制水分的摄入。饮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ml,饮水量包括固体和吃药所进入的水分量。
长期补充B族维生素。透析时水溶性维生素严重丢失,必须补充B族维生素。
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指导。
①维持性血透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应接受规律性透析,益处在于使机体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液体摄入与依赖外源排水的良好秩序(因为机体依赖于时间的惯性信息十分重要)。不要依赖感觉的好坏,擅自决定提前或滞后透析。
②生活规律,情绪稳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③积极预防感冒,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心胸开阔。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不要受凉。
④每日测体重,可以了解液体量的变动,尽可能说服患者将透析间期的增重控制在干体重的3%以下。
⑤教会患者自己量血压,同时测卧位、坐位和立位血压,可以防止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服降压药,不可随意变动或中断。
⑥发现胸闷、憋气、咳嗽、咳血痰、夜间睡眠不能平卧须立即进行血透。
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了护士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护士素质。通过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自觉进行饮食、饮水量控制,调整好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透析顺利完成,并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玉珍.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9):9-11.
[2]许红梅,黄莉莉,朱晓星.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1):2713-2714.
[3]秦洁,李旭,常文军.血液透析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及需求[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2):27-29+76.
大专护理论文3000字 第4篇
摘要: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基础护理学是培养医护人员的基础学科,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也要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到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通过几个方面提出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主要方法。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教学实践
引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是将护理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是各大教育层次的护士生们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基础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根据学生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护士生的技能素质水平,从而为临床服务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本文主要通过如下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基础护理学是护士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培养护士生护理技术的重要学科,现阶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对此,在进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时,要打好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础,着重发展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精心安排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内容由浅入深,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将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如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程都是基础护理学中较为复杂、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穿插图片、影像等方式,将较难懂的课程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调整好教学节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的主场地,教师是否能够驾驭好课堂气氛之间影响着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投入情况,影响着整个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要面带微笑为学生授课,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操作时要将模拟人看作真的病人,要有人文关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药采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提出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互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对妇产科的护理方法时,教师可先设定好命题,如面对剖宫产的患者,整体护理所需要的步骤有哪些?通过问题的提出,调动学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大专护理论文3000字 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社区片医开展产后家庭访视工作,使产妇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享受到社区片医的健康指导,调整产妇产后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了照顾婴儿能力,改善了产后不良生活方式。结果 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结论通过在产后访视中加强了对产妇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护理,来提高产妇的认知应对能力,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使其处于最佳心身状态,轻松、安全地度过产褥期。
关键词:社区片医;产后家庭访视;产后抑郁;护理干预
前言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妇女的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然而由于认识不足,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产后抑郁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郁闷、食欲不振、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倦、失去生存欲望、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为特征。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提高产妇产后妇幼卫生保健质量,我中心通过社区片医开展产后家庭访视工作,解决了产妇产后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了育儿行为能力,改善了产后不良生活方式。建立了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的新型医患关系。现总结如下:
1 、访视对象与方法
对象:本访视对象是归属我院13个小区内初产妇,出院后经电话预约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两次免费家庭产后防视,2008一o9~2010一o9访视社区产妇总计156例,年龄22~31岁,正常产98例、剖宫产58例。
方法:访视组成员由产科医生、社区片医组成。按妇幼卫生保健要求,采用观察、检测、检查、询问、健康指导等方法,观察产妇心理、情绪状态;检测产妇血压、体温、产妇子宫恢复大小、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恶露量,奶汁多少、睡眠及饮食状况。新生儿体格检查:观察生理性黄疸发生
情况,检查脐带脱落和愈合情况,有否发生臀红、痱子;询问新生儿喂养方式、大小便次数。
2、产妇产褥期心理问题
部分产妇由于缺乏妊娠知识,产后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尤其是初产妇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易惹怒,情绪不稳、敏感,心理脆弱,长期存在着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产褥期初始阶段因卧床时间相对长,自我照顾程度受限和照顾新生儿心理准备不够。虽有家属帮助产妇整理家务、照顾新生儿、但产妇感觉还是处理不好孩子问题。
新生儿情况 生理性黄疸26例,脐带脱落有渗出13例,新生儿臀红15例,新生儿痱子、头部湿疹11例。部分产妇见到婴儿的正常生理改变(新生儿黄疸、溢奶)也可引起情绪焦虑,泌乳量减少,使产妇心绪不宁。
3、产后社区护理干预
产妇心理护理干预:我中心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丰富产科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社区片医队伍。在保证产褥期家庭访视的同时,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在访视过程中我们鼓励母亲提问,以便于能及时了解最需要、最想要得到的支持。通过实践了解到在产妇的心理顾虑中占首位的是对新生儿护理的知识缺乏希望能从专业医护人员处获得可靠信息。因此我中心社区片医就以多样的面对面的教育活动。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传播与婴儿健康成长有关的知识。其次是针对产妇本人的情绪问题时,我们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动产妇情绪,阻断负向思维,学会新的应对技巧。通过运用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使病人消除顾虑、减少紧张情绪,增加信任感[1]我们采用了让产妇经常听音乐来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因为音乐是一种与语言及其它声音既相似有又不同的特殊信息,对人体各系统均可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实践证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快地对抑郁症状起调节作用[2]。通过运用这个方法后,我们感受到产妇在精神面貌及对刺激的应对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产后家庭护理干预: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我中心地处城郊结合部,产妇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许多产妇家庭存在封建陋习,如:重男轻女、产妇在月子里不能洗澡、洗头等等。社区片医要耐心反复地加以说明和解释孕产妇提出的问题,正确地疏导病人内心压抑。鼓励孕产妇消除紧张与焦虑的心情,树立信心,鼓起勇气。让家人积极为产妇提供安全和安静的修养环境,多给予关心、体贴、情感支持。避免产妇生理应激导致血压、体温升高及焦虑。
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为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不仅要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为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相应的指导,而且要对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其能够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自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争取其家人的理解与配合,改善夫妻、婆媳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实践证明,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有显著作用[3]。
卫生健康指导:产妇出汗多要经常更换内衣,产后一周可用温度适宜热水淋浴或擦浴。保证会阴清洁,会阴有伤口时,每日用1:5000高猛酸钾温水擦洗2次。注意观察恶露颜色变化,预防产褥期感染。
产后康复运动指导:产后3d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做床上活动,定时做子宫按摩促进回缩。产妇可根据体力恢复情况有选择做产褥期体操,可帮助产妇恢复腹肌、盆底肌张力,促进恶露排出,预防子宫后倾,膀胱及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症。产后15d可做轻体力家务劳动,不能蹲位活动,防止子宫脱垂。提醒产妇产后42d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妇科检查,了解盆腔内生殖器恢复情况。
产妇育儿知识健康指导对孕产妇因势利导地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产妇及其亲属充分了解育儿相关知识,与社区片医人员充分配合,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消除和解决心理问题。
脐部护理:每天给新生儿洗澡时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更换脐部敷料时,观察脐部有无渗液,如有渗出物,用75% 酒精棉签清洁脐部,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换尿布时,尿布应放在脐下方,防止尿、便污染脐部。新生儿臀红、尿布疹护理。
新生儿生理黄疸护理:一般不影响吃奶和消化无需处理。喂奶间隔时间多喂葡萄糖水。重症者及时就医治疗。
皮肤护理 每次喂奶前、后都要更换尿布,换尿布时首先用温水洗净臀部,选择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好尿布,然后将臀部、会阴撒上爽身粉,如发现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增多或消化不良,应及时更换尿布。新生儿痱子、湿疹护理:加强新生儿皮肤卫生护理,勤洗澡,夏季每日洗2-3次、去汗渍、洗后擦干、涂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凉爽。避免室温过高、保证通风换气,空气新鲜。新生儿衣服要宽大放开新生儿手脚,穿连衣裤,衣布要散热、透气和吸水性较好。
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支持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产妇
要充分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加强营养,多喝肉汤、鱼汤等,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对于奶量不足采取混合喂养方法。喂乳后要将新生儿竖抱,轻拍其背部,驱出胃内气体,防止溢奶。
4、 讨论
我中心所处社区进行社区家庭访视产妇156人,共发现2例轻度抑郁症患者,无一例中度抑郁症患者。访视结果临床实践证明,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为母子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我中心社区片医通过在产后访视中加强了对产妇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护理,来提高产妇的认知应对能力,以及提醒家庭成员和社会对她们支持、关心等一系列的社区干预方法。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
综上所述,虽然产后抑郁对产妇及家庭都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但是只要通过及时的社区护理干预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影响是能避免的。社区片医通过156例孕产妇因势利导地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产妇及其亲属充分了解产褥期知识,多方面信息指导和帮助产妇,使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健康平安,让孕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