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论文 第1篇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就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和调整各自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谋求在某一点上取得妥协,从而使双方都感到有利,达成协议。然而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不同的利益需求、认知误解,或其他一些无形因素都会引起谈判双方的利益冲突。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探寻预防和解决冲突的对策是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出现的原因分析 1.谈判竞争过程的对抗性 谈判者常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的倾向,试图改变制服对方,设法采取多种策略来影响和改变对方的抵制。目的是掌握谈判上的主动权,希望按自己的需要达成协议。 2.文化差异的存在 由于人们居住的地域,所属的民族,使用的语言,以及在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上的差别,使得在不同国家、民族间,体现在价值观、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3.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谈判是双方的活动。信息的交流和处理,一般是需要通过提高积极的聆听,以及对可用信息本身的利用和反应等方式获得的。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 二、预防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的对策 1.选择高素质的谈判人员 国际商务谈判在某种程度上是双方谈判人员的实力较量。谈判的成绩如何,往往取决于谈判人员的知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素质。 (1)谈判专业知识的准备。由于国际商务谈判所涉及的因素广泛而又复杂,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增加谈判者的自信与成功的机率。 (2)谈判心理素质的准备。优秀的谈判人员能控制并利用情绪,一方面是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使自己不受眼前的问题的过多影响;另一方面是判断对方的情绪变化,从而判断对方的底线和接受度,来调节谈判对策。 2.充分准备谈判信息资料 (1)对自身进行充分准备。谈判前应理清自己的思路,要问的问题都要事先想好,可列出一份问题单。并根据谈判的内容、复杂程度,以及谈判的规模来选择谈判方式。此外还要做好物质准备,包括收集、整理有关文件、资料、信息以及谈判场所的选定。 (2)对谈判对手充分了解。熟悉谈判对手,对对手情况充分了解主要包括对手的实力(如资信情况),对手所在国(地区)的政策、法规、商务习俗、风土人情,以及谈判对方人员的谈判作风等等,以便在谈判中做到有的放矢,形成更加有效的谈判策略。 3.拟订谈判目标,制定谈判计划 谈判者将所有想在谈判中达到的目标列出来,在这些目标中确定优先顺序。根据谈判目标的先后顺序,确定谈判进程。尽管有的程序看似简单,却有可能对谈判的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说在谈判对方之前拿出关于谈判日程安排的具体方案,并且尽可能与对方达成一致,那么实际上已经提升了双方的互惠成果,并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并且使自己处在有利地位,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对方的利益和目标的优先顺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谈判中应接不暇、惊慌失措,还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判断对方可能针对某个议题提出的相关问题,提前考虑对策。 4.选择合适的谈判战略和战术技巧 (1)谈判战略是实现目标的整体规划。谈判者所选择的谈判战略作用于整个谈判过程,决定了谈判的氛围,影响谈判者对对手的态度,同样也影响对对手行为的反应,对谈判的感觉和看法。因此,在谈判中采取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战略会促使谈判顺利结束。这就要求我们在谈判前制定多种战略方案,以便随机应变。 (2)战术技巧是谈判工作的有利工具。谈判是当事人想从对方获得所需而进行协商的过程。适当的运用技巧有助于商务谈判的成功。谈判双方没有能够在有限的谈判时间内充分掌握谈判的原则与技巧,使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往往会使谈判者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要么谈判陷入僵局,要么双方在达成协议后总觉得双方的目标都没有达到,或者谈判一方总有似乎失掉了一场对局的感觉。不存在任何场合都适用的技巧,技巧是要根据谈判者的谈判目标、谈判战略、所拥有的资源信息及对手的各方面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的。战术使用的得当,能引起对手的共鸣和更好的理解,使双方建立起信任感。若技巧的运用只是为了操纵对手,向其施压,这样的战术在短期内是 很有效的,但会破坏双方合作、信任和公开的谈判关系,最终会一败涂地。 三、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法 1.解决利益冲突的关键——合作双赢谈判 合作双赢式的谈判又可以称之为“利益基础为导向的谈判”,其特点是谈判双方有共同一致的目标,谈判过程中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最终策略,追求双赢的谈判结果。合作双赢式谈判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下是十分高效的谈判方式。谈判者经常要面对与自身情况完全不同的各种人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为了达到谈判双方的目标,应该更多关注谈判各方的共同利益。合作意味着双方试图一起解决问题,会发现相互之间的需求不完全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在谈判过程中面临利益冲突时,谈判双方的沟通不是相互争论而是互动,那么寻找解决利益冲突的方法也就容易了。通过合作式谈判可以得到1+1≥2的效果。 2.运用三角洽谈,识别双方利益需求 成功的谈判需要谈判者不仅能确定并追求自己的目标,还要留心对方的目标并寻求使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因为谈判成果是以谈判双方目标的满足程度来衡量的,而不是一方比另一方多获利来衡量的。 三角形的结构是最为稳固的。根据三角洽谈模式,谈判双方都可以认识到自身的需要和对方的需要,然后共同寻找满足双方需要的各种可行途径最后决定是否接受其中一个或几个途径。这种谈判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谈判双方陷入僵局。这种模式的基础是在各种情况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倾听对方的要求,找出对方的需要和目的,对对方了解得越多,就越可以更快地找出双方的共同立场,让对方知道你已经了解了他的要求,从而找到共同基础,创造双赢的谈判成果
商务谈判论文 第2篇
国际商务谈判文化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谈判能否顺利进行。从文化的定义入手,剖析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阐述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应对谈判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文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产生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谈判风格,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因此,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作谈判准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个复杂的名词。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学习文化。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差异
人们会因为经济水平的高低而关注不同问题。例如,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人们在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更注重生活品质,对安全的欲望普遍较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吃饭问题。
2、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差异,人们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必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古谚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说明地理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巨大影响。
3、民族差异
由于历史、饮食等种种原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维吾尔族和汉族来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汉族人性格温和,情感不外露。这就形成了维吾尔族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与汉族的显著差异。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它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往往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差异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问题。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谈判者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是“不同的”,但却认为并不重要。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二)非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过程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人员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当谈判人员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这种不知不觉中所产生的个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商业关系的正常展开。例如与美国人交往,如果你不看着他的眼睛,或者让人觉得眼神游移不定,那么他就会担心你是否不够诚实,或生意中有诈;而跟日本人交往,如果你盯着他,他可能认为你不尊重他。
(三)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不仅决定着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个性行为,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
三、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计划工作
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及谈判对手的情况,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国家和文化情况,即所谓的知己知彼。为了做到知己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了解什么阻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列出谈判双方可能有的各种选择,考虑哪些方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或是能被对方接受的等。业务谈判是双方或多方的,要想取得洽谈成功,知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判中,不仅要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对协议的期望,更要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等信息。
(二)克服沟通障碍
在谈判时要明确目标,善于变通,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意双方是否有沟通障碍,是否有下列情况发生: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某些词语和肢体语言上的误解;虽然知道,却没有准确地理解对方所提供信息内容;虽然理解,却不愿意接受这种理解。要注意克服沟通障碍。谈判的截止日期、分心、情绪压力、责任、文化认知背景都会让谈判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依赖自己的文化惯性思维。对于这些诱因的理解能够帮助谈判者对待跨国谈判的文化因素。
(三)掌握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谈判技巧
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性格和行为,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不同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实施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在东西方商务谈判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态、风俗习惯等,往往被很多人忽略,而常常正是文化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商务谈判活动的成败。在进行谈判时,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无论对手所处的文化环境看起来有多么不可思议或无法理解甚至荒谬,谈判时都应该彼此尊重。在正确谈判意识指导下,涉外谈判者必须掌握谈判对手的谈判风格,灵活应变,对症下药,使国际商务谈判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商务谈判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商务谈判;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商务谈判》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是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以商业事务洽谈活动为对象,涉及商务谈判方案准备、谈判磋商、谈判签约到合同的履行多个工作任务,训练学生能从商务谈判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双赢的谈判理念,达成双赢的商务谈判。培养合格的商务谈判人才,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商务谈判理论知识,还必须让学生了解谈判的工作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谈判技巧的运用水平,最终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反复实践、不断练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并将之转化为现实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本课程定位为:掌握商务谈判基本理论,突出商务谈判实务,提高商务谈判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以商品购销谈判为工作过程,能准备商务谈判策划方案,完成对商务谈判环境和对手的分析,能营造适合的谈判气氛,能把握商务谈判磋商和签约,能灵活运用商务谈判策略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商务谈判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谈判策略的应用能力、谈判思维、口才的表达能力、合同的拟订能力和商务谈判礼仪表现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训学生开展商务谈判活动的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去进行商务谈判。因此,商务谈判课程目标应该突出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模块一:商务谈判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商务谈判的基本知识,掌握各项商务谈判原则的内容和要求,熟悉商务谈判一般程序的内容。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及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模块二:商务谈判礼仪。掌握商务谈判礼仪的内涵和原则;掌握商务谈判各种基本礼仪的运用方法和技巧。主要运用实例示范法。模块三:商务谈判人员的管理。了解商务谈判人员的素质要求,掌握有效的商务谈判团队的组建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来完成。模块四:商务谈判开局阶段的策略。了解商务谈判开局气氛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各种常见的商务谈判开局气氛营造的方式;掌握各种商务谈判开局策略的内容和操作技巧。通过模拟谈判来完成。模块五:商务谈判报价阶段的策略。学习商务谈判报价的含义、作用和原则;掌握商务谈判报价方法、常用策略及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来完成。模块六:商务谈判磋商阶段的策略。使学生熟悉商务谈判磋商阶段的内容和过程;了解商务谈判讨价、还价的方式;掌握商务谈判讨价还价的策略。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以及情景模拟等方式结合来完成。模块七:商务谈判让步阶段的策略。使学生了解让步阶段的内容和原则,熟悉让步的方法;掌握各种让步方式和策略。通过模拟谈判来完成。模块八:商务谈判结束阶段的策略。使学生了解商务谈判结束的判定条件;掌握把握签约意向的技巧和促成签约的策略。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设计1.开局气氛建立训练。(1)将班级同学分成每4人一个小组;(2)每小组进行分工,两人扮演甲方,另两名同学为乙方;(3)在模拟过程中,甲乙双方要建立合适的开局气氛;(4)其他同学观察中性话题的运用,两组人员的服饰、姿态、风度、座位,破题时间是否恰当;(5)由老师进行点评和结束语。设计2.讨价还价训练。(1)准备相关物品,了解市场价格。(2)各小组随机抽取,一方作为卖方,掌握成本、利润和价格;一方作为买方,了解相关的价格水平。(3)进行模拟谈判。(4)由老师进行点评和结束语。
五、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1)角色扮演教学法。借着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达到体验及学习的目的,重视由实际的体会及行动达到自主、自发学习的效果。在讲授“谈判中如何进行有效倾听”这一内容时,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一人扮演说话者,一人扮演倾听者,一人扮演观察者。该方法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技能,还培养了学生仪表、姿态、语言表达的能力。(2)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设置一些商务活动的真实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完成商务谈判签字仪式教学任务时,教师提前准备了桌牌、签字本、签字笔、国旗等道具,在模拟的场景下完成签字文本的准备、签字厅的布置、签字厅的座次安排、签字仪式流程等训练。(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实践活动。比如任务为日用商品购销谈判,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购买一件日常生活用品,购买时细心体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谈判全过程。之后交一份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谈判报告。(4)分组讨论教学法。课前学生根据要求先通过自行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分享他人的意见和见解。针对如何在谈判过程中设置障碍为例,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两个公司,通过互相讨论,互相辅助等手段,合作完成一个设置障碍的任务,最后教师评价、总结。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依据主要有:出勤及课堂参与程度;课堂即兴回答问题;课堂谈判能力测试;作业测试。其中,占课程总成绩60%的期末考试为谈判演示。期末考试方法为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抽取一份案例,准备10分钟后开始考试,学生现场完成谈判,教师和其余三组学生现场评分,评分依据为每个学生对商务谈判的理论理解和策略技巧的发挥。其中谈判理论内容扎实15分,开局合理,气氛融洽,激发欲望手法得当15分,较量过程能排除障碍,能有效解除压力,实施让步15分,协调过程讲究讲话技巧回答提问技巧和说服技巧运用15分,谈判结束契机把握好,整个过程技巧发挥好15分,整个谈判过程语言表达能力15分,谈判员的形象气质10分,共计100分。现场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折算平均分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占20%,作业成绩20%。
商务谈判论文 第4篇
【论文摘要】 “对方态势”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重要准则。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探讨这一准则在国际商务谈判口译中的应用,认为“对方态势”的运用有助于译员更有效地完成口译任务,促成谈判的成功。 【论文关键词】 “对方态势” 积极肯定 间接委婉 亲切友好 一、引言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双方存在利益分歧,难以避免出现冲突,甚至由于双方各执己见,过分强调“我方”利益,而使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译员作为谈判一方成员,应发挥桥梁作用,灵活运用语言策略,缓和谈判气氛,在维护我方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促成谈判成功,达到双赢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策略是采用“对方态势”来翻译原语。 二、什么是“对方态势” “对方态势”(You-attitude)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重要准则,意为在拟稿时多替阅读者着想,采用从对方的立场、眼光和态度出发的语气写作。简单地说,就是要讲究商务交际策略,遣词造句着眼于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以利于合作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思维方式上的“物我中心主义”在贸易活动中永远是必要的,否则便有悖于盈利的目的,但“态度”(外在表现方式)是另一个问题,它决定着商务往来时双方留给对方的印象,态度上的“以我为中心”在贸易活动中是永远不受欢迎的。 三、国际商务谈判口译中的“对方态势”(1) 在国际商务谈判口译中,尽管参与贸易活动的是三方(贸易双方及译员),但实质仍是贸易双方的利益往来。为使贸易双方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译员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可借鉴信函写作中的“对方态势”策略,以礼貌诚恳的态度来缓解双方的利益冲突,使谈判更为顺利。“对方态势”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使用积极肯定的译语,避免使用消极否定词语 面子是人们交往中倍感珍贵的东西,有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双方存在利益分歧,就难以避免出现威胁对方面子的言语行为。为促成谈判成功,译员在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对方的面子。译员使用积极肯定的译语,以维护对方希望得到别人肯定、赞许的正面面子。因此,damage, error, defective等消极否定词语应避免在商务谈判口译中使用;同时尽量不说no或not。例1 如果你方不开立信用证,我方就不能发货。 (我方态势)We can’t dispatch the goods because you didn’t establish the L/C. (对方态势)We shall be pleased to dispatch the goods as soon as your L/C reaches us. 例2十月一日前我方不能付款。 (我方态势)We can’t pay until September 1.(对方态势)We can pay on September 1. 2.间接委婉地表达消极否定话语 为维护对方有自主的自由,不受到干预、妨碍、指责的负面面子,译员应间接委婉地表达消极否定的话语,不强求对方接受己方的观点或要求。从礼貌原则本身来看,表达越间接,越显得礼貌。但在实际谈判口译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时,适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在表达上加以缓和,避免强加于人,使对方易于接受。如:使用程度模糊限制语kind of,to some extent;质量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so far as we know;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You are not exactly,if you see what I mean;模糊限制施事语Could I suggest?I regret to inform you等。 例3我方无法满足你方的要求。We are afraid we can’t comply with your request. 例4你方价格没有竞争性。We regret to say your price is not so competitive. 在向对方提出批评和建议时,可使用情态助动词如would, could,might,以及虚拟语气,使表达更婉转客气。 例5贵方放弃这一优惠报盘是不明智的。We would say it was unwise of you not to accept this favorable offer. 3.保 持亲切友好的语气,切忌僵硬、傲慢的语气 在商务谈判口译中,一方面,由于译员忽略或没有准确把握讲者语气,始终以一种僵硬甚至傲慢的语气处理译文,可能导致谈判失败;另一方面,谈判双方在发生争执,言辞较为激烈时,如果译员能在口译过程中始终保持亲切友好的语气,则能缓和气氛,有助于双方冷静下来,重新以理智的态度继续谈判。在一次美国某输电公司与中方某电厂融资项目的谈判中,美方想尽快派两名项目管理人员到中方,美方主谈讲到: “We know your company can sure stretch a dollar. We have a proven trade record in joint ventures with other Power Plants in China. We won’t ship tons of people here!” 美方译员始终以一种生硬、缓慢的口吻译为:“我们知道贵公司会精打细算,但我们和中国其他电厂合作时也采取了这种方法,有证可查。我们又不是把几吨人运过来!”中方主谈听后,神情严肃,认为美方说话太冲,现场气氛顿时凝固。美方主谈未料到此番话会得罪中方,虽一再解释,最终双方未能在此问题上达成协议。译员对习语stretch a dollar“精打细算”的理解无误,但用缓慢的口吻说出来有讽刺意味,让听者感到不舒服。最后一句话美方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气讲的,而译员却是用一种嘲讽、不满的语气来翻译,效果正好相反。这段话如改译为:“我们知道贵公司考虑到费用问题,我公司与贵国其他电厂成立的合资公司都有很好的业绩。(诙谐的口吻)关于外派人员方面,我们不会把成千上万的人运过来的!”所达到的交际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另一次谈判中,外方认为中方报价过高,就用尖锐并含有讽刺的语气说道:“Your price is ridiculous!”,如将这句话用同样的语气直译出来,很可能激怒中方,导致谈判中断。译员考虑到此时双方正处在谈判的开始阶段,因此有意缓和气氛,用商量的语气将其译为:“你方的报价高得有点离谱了吧。”, 从而使谈判得以继续。 4.运用移情指示,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 “移情指示”指带有感情上的拉近或疏远的指示语。具体在商务谈判中,为拉近谈判双方的距离,在可用we 译时,就不直接译为I 或you。 例6要知道,今年市场需求不如去年大。 As you / we know, the demand in this year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last year. 例7没料到,这次沉船事故导致如此大的损失。 I / We didn’t expect the shipwreck had caused so great lose. 在以上两例中,译员应选用we并配合手势(指双方),暗示双方都有这样的共识,以增强双方的互谅互让。 5.使用符合对方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译语 由于商务谈判口译要求译员及时快速反应,译语要清楚明了,时效上不容许译员对某些带有文化背景知识的原语做过多的解释,且商务谈判口译的主要目的是促成双方的经济合作,而非文化交流,因此译员应使用符合对方文化背景的译语,避免因对方缺失文化背景而造成误解。在一次招商引资谈判中,中方提到在外商投资的审批业务中将提供“一条龙服务”。译员将“一条龙服务”直译为“ one dragon service”,结果令外商不知所云,且“龙”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极易造成误解,应改译为“one package service”。在另一次谈判中,中方说到:“我们不会给你们打白条的。” 译员译为“We shall not issue blank paper to you.” 这里的“打白条”是中国人的说法,老百姓深悟其意,而外国人却听不懂。如改译为“ We shall not issue IOUS to you.”外方才能对中方的真实意图有所了解。 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译员在翻译原语时,应转换思维方式,以听者的思维方式来传达信息,避免误解。在一次谈判中,中方对外方的产品质量不太满意,但外方代表盛情邀请中方代表前往产地参观。中方代表出于礼貌,委婉地拒绝说:“这个我考虑考虑再说吧。”译员如直译成“I’ll think over your suggestion.” 外方代表则会误以为中方代表肯定会去。因 此,译员要以英语者的思维方式将其译为“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but I’m afraid I’m too busy to visit your plant.”才能将委婉拒绝的意思传达给对方。 四、结语 在国际商务谈判口译中,译员运用“对方态势”,从听者的角度来翻译原语,可缓解双方在谈判中的语言摩擦,使译语更易接受,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从而促成双方谈判的成功。 参考文献: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137 秦红: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等效[J].中国科技翻译,2006(3):18~21 陆佩鹤等:《外经与商贸应用文书阅读写作200题》[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102 王建华:涉外商务谈判口译策略[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46~48 赖恒静:商务口译中的跨文化差异[J].商业时代?理论,2004(33):75~76
商务谈判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 跨文化差异 价值观 伦理 思维方式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31-03
【Abstracts】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which is a special for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nowaday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and puts forward coping strategies, stressing just being acquainted wit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order to grasp the strategies and achieve succes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by being correctitude and targeted.
【Key words】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 Value Ethic Modes of thinking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在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不同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共性,不同的国家表现出来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差异,引发出不同国家谈判人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处理谈判冲突的不同方式,构成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问题。我国加入WTO已多年,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只有了解并熟悉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处理好文化差异问题才能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有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开拓深层次的质量意识,增进客户的友谊,营造商务活动的融洽气氛,才能做到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有礼有节,有的放矢,把握策略,取得成功。
一、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差异分显性和隐性,而大部分是隐性的。肤色、服饰、食物和气候等是显性的,是文化的表层;隐性的差异如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等文化的深层次更容易引发跨文化冲突或障碍。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语言交流
一般来说,语言交流可分为两大类: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不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容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容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To tell you the truth.”“I will be honest with you…”,这些用语带有不信任色彩,会使对方担心,从而不愿积极与我们合作。
除了言语交流,我们的话语音调、眼神、姿态、手势、触摸以及面部表情等都在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商务谈判中察言观色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商人认为不正视他们目光的人是不诚实的;但是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低垂目光表示尊重。手势是非语言交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不同的文化中,手势的特定意义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在中国表示赞扬别人的能力;而在中东地区是否定的意思;阿拉伯国家人做手势的时候,大拇指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在_和印度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使用左手示意会被看作是粗鲁的表现。
中国式的交流方式是喜欢用间接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常用的表达是“可能”、“或许吧”、“我想”等措辞,尽量不伤自己和别人的面子。在英美国家,如果说“I will do my best to do something.”意味着“我肯定去做”的意思;但在中国则是“我尽力而为或看情况而定”。向别人提出请示时中国人往往不喜欢开门见山,常常是先试探一番或先说上一堆理由;而英美人则喜欢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两者的迂回与直接形成鲜明的对比。
跨国文化交流的一个严重通病就是“以己度人”,即大多数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依据来评价别人的行动、观点、风俗或礼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Yes”、“No”的使用和理解。曾经有家美国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进行商务谈判,在谈判中,美国人很高兴地发现,每当他提出一个意见时,对方就点头说:“Yes”,他以为这次谈判特别顺利。直到他要求签合同时才震惊地发现日本人说的“Yes”是表示礼貌的“I hear you.(我在听)”,而不是“I agree with you.(我同意)”。
文化差异导致语言交流及沟通方式的差异,如果没有足够地理解和包容,将会直接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
2.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标准等,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的文化根源是以“孔夫子思想(Confucianism)”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倡导一种人自身、人际间、人与社会的和谐主义,也就是集体主义。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在进行谈判交流时,强调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人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而西方国家则以个人主义为其文化的核心。西方文化突出个人价值、个人意志、个人尊严、个人自由、个人情感、个人权利及个人利益。整个社会极力推崇个人主义,十分强调自我价值实现,并以个人成功来衡量人生价值。物质至上受到极度重视,是西方文化个人价值至上论的主要特征。因此,他们在谈判交流中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即以传者为中心,语言直截了当,即以结果为导向。
中国强调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谈判的模式基本上是集体出场,但拍板定案来决定的是一人。这种众人谈判,一人拍板的风险性很大。一旦出现复杂棘手的问题,谈判人难以决定。这被文化学者们称为“高权利距离文化(Power distance)”,而被文化学者们称为“低权利距离文化(Power distance)”的西方文化积极鼓励个人奋斗、敢于冒险、不断创新、出人头地的冒险精神,因而在谈判桌上也许只有一两个人,但身后往往有一个高效的智囊团或决策机构,赋予谈判人相当的权力,能灵活地做出对策或应对突发事件。
中国传统文化是“重义轻利”,西方文化强调“重利轻义”。所以,中国人注重面子,西方人看重利益。我们总是热情寒暄,盛情款待来尽地主之谊。而西方人在商务交往中唯一的目的就是签署谈判合同,所以他们认为生意就是生意,用不着东拉西扯,需速战速决。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谈判过程中的沟通障碍。
3.伦理和法制观念
伦理观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商务谈判中的伦理观是调整从事商务谈判活动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为商务谈判者的行为提供标准和方向。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
中国人“伦理至上”。“熟人”和“关系”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一旦这种关系确立,便成了熟人或朋友,随后就是优惠和慷慨相助。信任和包容的程度也就提高了,所以中国人有较多的口头约定。美国学者帕伊曾感慨地说:“许多美国工商业者已经学会在中国人中间,只须用口头约定,或者握一下手,来决定协议或协议生效的可能。”西方人不大注意培养双方的感情,力图把生意和友情分开。在调节人的行为和处理纠纷方面,西方人习惯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由律师出面去解决纠纷。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注重的是人情舆论。中国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对于经济活动,包括经济纠纷的处理,往往习惯于依靠人际关系,通过“组织”、通过舆论来发挥作用。正所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尽量回避从法律上解决问题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
西方文化是契约文化,他们非常重视契约的精确性、权威性,契约一旦生效就会严格执行。西方很多公司都聘请有顾问、律师,有纠纷时由律师处理。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他们要求按程序办事,谈判结束后涉及合同管理以及后续交流,根据商务活动的规则即由共同签定的合同来约束双方,一旦发生分歧与争端,主张按正式的途径予以解决。例如,美国人在国外进行商务谈判时,一定会带上自己的律师。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我要征求律师的意见。”
文化差异导致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不同的伦理和法制观念,只有双方积极增进了解并善于融会变通,才能使商务谈判不陷入僵局,易于破解。
4.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东西方由于各自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风俗文化等的差异,便形成了不同的、具有各自民族文化特色的考虑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一般来说,西方人具有分析思维方式,而东方人具有综合思维方式。西方人在谈判方式上会把大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比如提出价格、包装、交货、付款等问题,再逐项依次解决。他们认为大任务由一系列小的任务堆积而成,最后的协议就是这些小协议之和。他们讲究实际,注重利益。
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在谈判中采用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笼统到具体,先就总体原则达成共识,然后以此去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喜欢由整体到分层再到细节。东方人重视原则,先谈原则,后谈细节;西方人重细节,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原则只是一种形式。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中国人谈判方式是首先就有关合同双方所共同遵守的总体性原则和共同利益展开讨论。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可能性,因此他们避免在谈判起始阶段讨论细节问题,并把所谓的具体的细节问题安排到以后的谈判中去解决。这种“先谈原则,后谈细节”的谈判方式是中国谈判方式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注重“先谈细节,避免讨论原则”。尤其美国人采用的谈判方式是局部取向,重视细节。美国人由于受线性思维和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最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具体胜过整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在谈判桌上的具体体现就是“直接”和“简明”。因此,他们习惯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以“一揽子交易”的方式,按议题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商谈。
5.时间观念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时间概念。时间观念对国际商务谈判有着广泛而无形的影响。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往往传达了整个民族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东方人认为时间如同地球自然周期运转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而归纳出时间会自身复归的观念。西方人则把时间比作河流,河水只能从河流一头流向另一头,而不会倒流;时间也被比作长长的彩带,不论彩带多长,它总有始有终,由此而培养了西方人较强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习惯。例如:美国人常讲“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归生意)“时间就是金钱”、“金钱决定一切”是美国人不渝之信条。而中东和拉丁美洲人的时间观念则较弱,在他们看来,时间应当是被享用的。
英美人以讲究准时、效率而著称,凡事都记入日程表,考虑问题着眼当前和未来,而不是过去,这些都能从单一时间取向中可见一斑。邀请英美人参加隆重的宴请活动,一定要提前至少一个月通知,不能等到前一天。没有预约的造访会被视为对私人时间的侵扰;没有提前发出或商量的邀请会被视为没有诚意的行为。
由于文化差异,人们对时间会持有不同态度和观点,对“准时”与“不守约”也有不同的理解,对如何安排时间及如何从事活动会有不同的做法,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跨文化沟通误解。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差异的应对策略
从以上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中,我们客观地看到,中西方文化各具优劣势。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在于:清醒地认识自我,充分地了解别人,以便我们的涉外谈判真正做到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寻求合作,共创双赢。
1.深入了解,知己知彼。
文化不仅决定着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个,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如:美国人由于多民族融合的特点,使他们具有了自信、果断、外向和实际的谈判风格。日本人讲究相互依存,注重在交易谈判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韩国人性格倔强,谈判中坚持己见,不轻易让步。同时,韩国人含蓄且审慎,谈判中很少直接表达看法,往往需要对方揣摩。英国人较为保守,重视规则,一切都得按规矩办。只要他们认为某一细节没有解决,绝不会同意签字。阿拉伯人好客,但缺乏时间观念,有时漫不经心,他们重视朋友间的关系。中国人讲求“和为贵”创造和谐的气氛是谈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谈判过程中,尽量避免摩擦。中国人爱面子,为保全双方的面子,经常使用暧昧的、间接的语言。
不同的谈判风格必然影响着谈判的气氛、谈判的节奏及谈判的手段。要深入了解各国谈判风格的差异,知己知彼,非常有助于我们找到建设性的沟通渠道,发现导致彼此之间误解或对立的真正原因,并且有效地利用我们在民族性格和谈判风格的某些优势,克服某些方面的弱势,积极地驾驭谈判过程,从而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取得最后的成功。
2.理解彼此文化,尊重习俗传统。
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语言、风俗、爱好和习惯,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有其特点。谈判人员应考虑到这些风俗习惯,避免以本国文化的框架去套他国行为,以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包容。①要理解异国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己文化”,包括优缺点、模式特征、形成原因等自我意识。②对“异文化”的理解,达到文化移情,即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自我文化的约束,采取超然豁达的态度,又不会盲目落入“异文化”的框架中,这便意味着谈判的成功。
例如:中国人的隐私观念较为淡薄,交往中很自然地聊及彼此的生活境况。而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对中国人来讲本是关切的言辞,很可能西方人认为是对个人隐私的不尊重。谈判桌上这一细微的文化差异会影响谈判双方的情绪和态度。中国商务代表团到了西方国家,长时间没人招待,往往以为这是主人对他们的访问不感兴趣;欧洲商人来到中国,会发现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人陪着,而把这误解为主人对他们缺乏信任。殊不知这只是中西方接人待客的习俗不同而已。只有彼此理解尊重且包容相互的文化才能实现预期的商务谈判目标。
所以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取决于谈判者对他国文化认识与尊重的程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成功地运用商务谈判策略是每个谈判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3.礼貌得体,礼节周到。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在交际中不仅要遵循合作原则,同时也要遵循礼貌原则,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尤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更加注重礼貌的传达。
礼貌得体强调说话要看对象,要注意言行的时间和场合,还要注意言行的表达和效果要恰到好处。太随便的言语会冒犯他人,过于有礼则让人感到虚伪造作。例如,直截了当地对一位德国商人说话很可能是成功的;但如果对一位日本商人则可能是失败的,因为语言直率对日本人来说十分不得体。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既不能使用过度谦卑的语气,也不能自以为是;既不能贬低更不能责备。试比较:
(1)We may consider selecting you as our partner if your are interested.(如果贵公司感兴趣,我们可以考虑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2)We made some study 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you are our first choice.(经过我们研究得出结论,贵公司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在(1)句中语气显得自以为是,容易引起对方反感;而(2)句彬彬有礼,十分得体。
(3)Your letter is not clear at all that I can’t understand it.这种生硬的、责备的语气应该避免。可以改为If I understand your letter clearly…
为了避免冲突,给双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不妨使用模糊的语言。例如:
(4)We have had talks and both have fully expressed our opinions (我们进行过会谈,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4)句意味着双方就某些问题未能取得明确的结果,双方都有一定的保留。语气不卑不亢,留有余地。
礼仪礼节代表着礼貌行为的一种规范。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需要接触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人,需要处理多种事物,应付多种场合,礼仪礼节是否周到直接影响谈判的效果。如:与东南亚商人洽谈业务时,切忌翘起二郎腿,否则必引起对方反感,交易当即告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馆里洽谈贸易。和他们会面时宜喝咖啡、茶或清凉饮料,严忌饮酒、吸烟、谈女人、拍照,也不要谈论中东政局和国际石油政策。赴南美洲做生意的人,为了入境随俗,在洽谈交易的过程中,宜穿深色服装,谈话宜亲热且距离靠近一些;忌穿浅色服装,忌谈当地政治问题。德国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因此,同他们洽谈贸易时,严忌漫无目的地闲谈。
4.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制观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际市场也不例外。在现代社会,所有的商务活动都要在法律关系下进行。但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不同,使中西方的法律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西方国家是法制国家,法制完善,法律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受到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以及人情关系意识的影响,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导致中国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注重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的处理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法律尚不健全,原有的一些体制上的问题和一些政策规定也不符合国际惯例,使国际商务谈判极易陷入僵局而且不易破解。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方案以便能顺利地达到谈判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入世之后,中国应健全法制观念,提高国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司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学法、懂法、用法成为中国人的必备素质。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一旦发生纠纷,争取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各级外经贸行政主管部门应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的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增强认真按照行政法律、法规办事的观念,卓有成效地解决各类对外贸易争议,营造公平、公正的国际商务谈判环境。
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倾向决定着文化差异的作用,它可以夸大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将文化差异引起的障碍降低到最低点。人们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时,如果能克服跨文化差异引起的障碍,知己知彼,入乡随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深入了解,求同存异,就可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能适应双方的国际商务谈判环境,使谈判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保安.论商务英语谈判的语用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10)
2 刘婷.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5)
3 邹芙林.试论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7(1)
商务谈判论文 第6篇
商务谈判的概念........................................................................1
商务谈判的特点与原则……………………………………….5
商务谈判的作用………………………………………………..8
第二部分
谈判技巧前的准备......................................................10
谈判背景资料的了解………………………………………….10
收集、整理信息………………………………………………..15
第三部分谈判技巧……………………………………………….20
商务谈判的技巧……………………………………………….20
商务谈判技巧中有声语言的技巧…………………………….28
商务谈判技巧中无声语言的技巧……………………………..35
商务谈判技巧僵局的处理……………………………………..40
致谢……………………………………………………………………..41
结束语…………………………………………………………………..42
参考文献………………………………………………………………..43
第一部分概论
商务谈判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作为经济活动的起点,对于商务交易的成功,对于市场经济的繁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商务谈判,即人们为了实现交易目标而相互协商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具有利害关系的双方或多方为谋求一致而进行协商洽谈的沟通协调活动和过程。
商务谈判的特点和原则
商务谈判是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协商的行为。认真研究谈判的特点和原则,是谈判取得成功的保证。
一、商务谈判的特点:
商务谈判是一项集政策性、技
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社会经济活动,它除了包含一系列经济活动的特点以外,同样具有一般谈判的特征。因此,在讨论商务谈判特点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谈判的共性。
什么是谈判?按照最一般的认识,谈判是人们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满足各自的需要,通过协商而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美国谈判学会会长,著名律师杰勒德.i.尼尔伦伯格在<谈判艺术>一书中所阐明的观点更加明确,他说:_谈判的定义最为简单,而涉及的范围却最为广泛,每一个要求满足的愿望和每一项寻求满足的需要,至少都是诱发人们展开谈判过程的潜因。只要人们为了改变相互关系而交换观点,只要人们是为了取得一致而磋商协议,他们就是在进行谈
判。__谈判通常是在个人之间进行的,他们或者是为了自己,或者是代表着有组织的团体。因此,可以把谈判看作人类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谈判史同人类的文明史同样长久。_
商务谈判论文 第7篇
进入吉林大学学习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理想的实现让我极其珍惜任何一点一滴的学习机会,在理论学习期间我听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秀教师的讲学,让我领略到了精神领域的最高享受。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对我们的重视和关怀。在论文写作期间感谢我的导师王金艳老师的辛勤指导,我们通过大量的电话沟通和网上邮件交流,无论在论文的成稿过程还是在后期修改中,王老师都给与我许多的指点和建议,再次感谢恩师的栽培,王老师渊博的学识、和蔼亲切的为人给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时向在我查阅资料、论文写作上提供给我无私帮助的`同事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最后还要感谢默默为我奉献爱心的家人。
商务谈判论文 第8篇
关键词:CDIO;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商务沟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上依然过于理论化,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和大众创业成为市场营销的新热点,对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甚。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兼具专业理论知识的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CDIO简介
CDIO,四个英文字母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是一种工程教育模式,以产品的研发、设计到制造、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以任务带动学生参与全过程,主动、实践性的学习模式。从2000年到2004年,MIT与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林雪平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共同创立CDIO教育模式,成立了以此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并已发展到世界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81所院校。我国于2005年引入CDIO模式,并对中国高校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CDIO是工程教育模式,但该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强调“做中学”,通过学生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参与的学习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处理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从整体掌控全局的能力。
2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虽然市场营销专业并非工程类专业,但属于应用型学科,实践操作性很强。尤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营销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仅仅读懂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随着营销环境的改变,将理论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去,是不能适应市场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的。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等院校必须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培育专业能力强,擅长沟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这和CDIO注重实践,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理念有共通之处。CDIO的思想和理念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根据市场营销的工作内容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学生对于市场营销工作的全程参与,在模拟实训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积累所需知识,锻炼相应技能。
3 《商务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商务沟通是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是《商务沟通》课程的最终目标。目前该门课程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即使在此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法”、“观看视频”、“组织讨论”等教学环节,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无法完全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尴尬。最大的困难在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即使学生非常熟悉和了解相关商务沟通知识,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却是课堂讲授所无法完成的。“知道”不等于“做到”,“了解”和“掌握”尚有很大差距。
其中差距最为凸显的是商务谈判能力。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商务沟通能力的集中体现,商务谈判能力是每个商务人员的必备技能。商务谈判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在完成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到各种商务沟通课程中学习到的沟通技能,如:策划书撰写、三分钟介绍演讲、视觉辅助材料制作、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等。此外,商务谈判还综合了市场营销专业其他多门学科的知识,如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等,只有掌握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才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期商务谈判才能顺利赢得胜利。
同时,从前期的组织和谈判信息收集准备,到确定商务谈判目标、制定谈判策略、书写商务谈判策划书,再到后期的商务谈判实战,商务谈判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与CDIO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过程有共通之处。借鉴CDIO的理念,设计一门与《商务沟通》理论课程配套的《商务沟通与谈判实训》课程,以商务谈判活动全过程为载体,以具体商务谈判任务推动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根据CDIO理念,《商务沟通与谈判实训》课程内容具体可分为如下环节。
构思(Conceive)
本环节的任务包括商务谈判团队的组织与管理和商务谈判准备工作。
商务谈判团队的组织与管理
教师首先向学生下达商务谈判任务,确定商务谈判的时间安排和场次。根据在《商务沟通》课程中介绍的商务谈判组织结构与管理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预期的谈判主题结合自己能力擅长的方面自行寻找队友,构建各自的谈判团队。各团队标示出本团队成员结构、角色、责任、命令链等,熟悉团队组织管理和团队协调方法。为了保证商务谈判效率和实训效果,每个团队以3-5人为宜,男女生搭配,以锻炼学生面对不同对象的商务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组队进行指导和协调。
各团队在明确了组织安排以后,需要明确本队的模拟角色和模拟谈判商品。两个团队确定一个模拟谈判议题,各自承担卖方和买方角色,共同完成模拟商务谈判活动。模拟角色和模拟商务谈判议题可以由教师指定,预先给出谈判条件,也可以由各团队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商品和行业自行确定。无论由谁确定,都需要学生对该行业和商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所选择议题切合企业运营实际,最好能收集到较为详尽的行业及商品信息,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商务谈判才能言之有物,不会流于形式。
确定本队的模拟角色后,团队成员需要了解公司在所处领域、业务功能和定位,了解本谈判团队所涉及部门的主要职责、功能以及责任人,明确谈判团队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和情况,从而可以标示出各成员在团队中承担的角色、责任和命令链等。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擅长方面,明确每个学生在团队中具体承担的任务,并确定针对不同谈判环节的主谈人和辅谈人角色安排。
商务谈判准备
设定好商务谈判议题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商务谈判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作好商务谈判准备工作。
商务谈判信息的收集从四个方面进行:宏观环境信息、市场行情信息、谈判对手的信息和己方信息。还可以针对特定谈判议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相关市场调查。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比较、研究和调整。分析和整理出对本次商务谈判至关重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SWOT分析,为下一步的商务谈判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信息收集的完备程度是该团队最终商务谈判时获得成功的保障。
设计(Design)
本环节的任务包括:商务谈判目标拟定、商务谈判过程、商务谈判策略分析和商务谈判策划书撰写。
商务谈判目标拟定
在做好商务谈判信息准备的基础上,拟定完备的商务谈判目标体系。首先应明确该谈判任务在模拟角色公司的整体营销运营战略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确立本次商务谈判所应实现的任务。从而列出本次商务谈判的最高期望目标、最低限度目标和可接受目标,要求目标体系完备,预期合理。
商务谈判过程
在这个阶段,学生应掌握商务谈判过程中各个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内容,理解各个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处理。根据谈判目标对商务谈判过程进行规划,确定在开局阶段、磋商阶段和成交阶段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阶段大致需要的时间。
商务谈判策略分析
通过讨论,各团队应了解商务谈判中使用的各种策略,商讨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预先分析谈判中各种策略的运用环境、状态、人员分工、组合等,通过排演不断锻炼,并最终掌握各种策略的使用技巧。
商务谈判策划书撰写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撰写该团队的模拟商务谈判策划书。策划书应包括以下内容:谈判双方公司背景介绍、谈判主题、谈判团队人员构成、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谈判程序及具体策略安排、相关谈判资料以及应急预案。要求具体翔实,涵盖本次商务谈判的细节部分。
实施(Implement)
本环节的任务为进行语言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实战训练。
语言沟通训练
首先各团队书写三分钟演讲稿,介绍模拟角色公司情况和谈判小组成员。写好后,学生们在各小组内对三分钟演讲稿进行讨论,并分析三分钟演讲的言行举止要点。最后全班轮流进行三分钟演讲演练。每场完成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并由其他组同学们讨论该场演讲的表现。
非语言沟通训练
通过小组讨论商务环境中礼仪得当和失当之处,熟悉商务谈判中的各种礼仪和禁忌,掌握商务谈判场合对礼仪的基本要求。分小组演练商务场合的礼仪举止,如打领带、握手、站立、行坐姿态等。
运行(Operate)
这个环节的任务为模拟商务谈判全过程。
模拟商务谈判开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模拟商务谈判的评分标准,提醒谈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开局阶段,首先请各组进行三分钟演讲,介绍公司情况和谈判小组成员。然后,按照构思阶段的设定,两组一场,针对选定的模拟议题进行商务模拟谈判。
每场谈判完成后,各谈判团队的组长对本场谈判进行总结,由老师点评各组谈判表现,并请同学们共同讨论本场谈判的表现。
本门实训课程的成绩评定可由实习表现、实习笔记质量及所收集资料情况、实结,三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构成比例为:60%、20%、20%。该门课程可在《商务沟通》理论课程进行一半时开始,与理论课程平行推进,直至学期结束。
4 结束语
通过对《商务沟通》理论课程配套《商务沟通与谈判实训》课程,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在商务谈判任务中锻炼其综合运用商务沟通和谈判技巧的能力,从而掌握实战经验。本门实训课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导。培养实战经验丰富,善于引导的老师,将是该门课程改革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商务谈判论文 第9篇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产生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谈判风格,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论文百事通因此,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作谈判准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个复杂的名词。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学习文化。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差异
人们会因为经济水平的高低而关注不同问题。例如,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人们在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更注重生活品质,对安全的欲望普遍较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吃饭问题。
2.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差异,人们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必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古谚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说明地理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巨大影响。
3.民族差异
由于历史、饮食等种种原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维吾尔族和汉族来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汉族人性格温和,情感不外露。这就形成了维吾尔族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与汉族的显著差异。
4.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_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戒条,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它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往往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差异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问题。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谈判者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是“不同的”,但却认为并不重要。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二)非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过程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人员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当谈判人员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这种不知不觉中所产生的个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商业关系的正常展开。例如与美国人交往,如果你不看着他的眼睛,或者让人觉得眼神游移不定,那么他就会担心你是否不够诚实,或生意中有诈;而跟日本人交往,如果你盯着他,他可能认为你不尊重他。
(三)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不仅决定着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个,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
三、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计划工作
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及谈判对手的情况,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国家和文化情况,即所谓的知己知彼。为了做到知己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了解什么阻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列出谈判双方可能有的各种选择,考虑哪些方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或是能被对方接受的等。业务谈判是双方或多方的,要想取得洽谈成功,知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判中,不仅要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对协议的期望,更要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等信息。
(二)克服沟通障碍
在谈判时要明确目标,善于变通,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意双方是否有沟通障碍,是否有下列情况发生: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某些词语和肢体语言上的误解;虽然知道,却没有准确地理解对方所提供信息内容;虽然理解,却不愿意接受这种理解。要注意克服沟通障碍。谈判的截止日期、分心、情绪压力、责任、文化认知背景都会让谈判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依赖自己的文化惯性思维。对于这些诱因的理解能够帮助谈判者对待跨国谈判的文化因素。
(三)掌握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谈判技巧
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性格和行为,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不同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实施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在东西方商务谈判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态、风俗习惯等,往往被很多人忽略,而常常正是文化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商务谈判活动的成败。在进行谈判时,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无论对手所处的文化环境看起来有多么不可思议或无法理解甚至荒谬,谈判时都应该彼此尊重。在正确谈判意识指导下,涉外谈判者必须掌握谈判对手的谈判风格,灵活应变,对症下药,使国际商务谈判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忠兴.商务谈判原理与技巧[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园,尹庆双.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立玉,王红卫.实用商务英语谈判——策略与技巧[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商务谈判论文 第10篇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实践
1.毕业论文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2.行业人士进行调查报告撰写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文书的撰写规范,行文要求,专业安排了行业人士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调查报告撰写的培训方案:调查报告撰写指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报告的定义、结构、撰写过程进行宏观指导;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第三部分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开题指导。
3.调查报告双导师指导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是依据北京城市学院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通过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与来自其他学院跨学科或者行业的合作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实施理论学习环节、调研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等双导师式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选题环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指导教师严格把好选题关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校外合作导师提出若干个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入第七学期的学习和第八学期工作岗位的实习,我们将理论环节的学习提前到夏季小学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合作导师进行联合讲解。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准备等环节。调研实践环节。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学生要开展为期约4周的调研活动。在调研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调研实习实践活动,补充学生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商务实操能力。在这一环节,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也需要及时与校外指导老师沟通,协助学生完成调研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学生在调研实践活动后,即完成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回到学校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在这个环节听取校内英语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建议,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双导师综合评定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答辩环节。采用校内老师和行业人士联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双导师以及答辩专家组综合评定后给出每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对于学生各项成绩的评定,第一指导教师占总成绩的60%,第二指导教师占40%。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严格进行前期、中期检查与考核。如果因为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没有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将追究校内导师的责任。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认真、投入不够、完成质量差而又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部将根据毕业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弥补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的弊病。“双导师制”将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巩固发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调查报告的评审标准要适当调整。
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是引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杠杆和指挥棒。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实效性,即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研究真实做出来的,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在评价程序上,整个撰写过程采用双导师(校内英语教师与行业专家)综合评定和指导,在评审的各个环节均采用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双评审制度。评分标准也相应地区别于传统的学术论文,例如在选题上要评定“选题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要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评定“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较为清楚地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上要评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表对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恰当、科学、有效分析”;在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上要评定“研究结果摘要部分:论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论运用正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正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调查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全文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毕业论文的答辩和评审标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得体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毕业论文以及配套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毕业论文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开办讲座;提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鼓励英语社团组织承接社会项目;等等。
2.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并且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学校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企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以此来增进教师对社会的了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具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员融入到教师队伍里。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校的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加快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步伐。
3.毕业论文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化。
毕业论文体裁可以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特点,体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将其拓展为商务实用文书的撰写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前者包括标书的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营销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务洽谈、产品推荐会情景模拟等。毕业论文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均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各尽所长、发挥集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