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第1篇
年级05级
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梓醇对D-半乳糖拟老化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
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博士研究生﹑讲师
背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和绝对数量的不断攀升,由衰老引起的人口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已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由于这类疾病常伴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及精神异常症状,甚至瘫痪和感觉障碍[1],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脑衰老机制,研究有效的延缓衰老进程的药物,防治老年疾病己成为当今社会和医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诸多老年性疾病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系统神经组织非正常退变引起的一类进行性功能缺陷与衰退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亨廷顿氏舞蹈症等[2-4]。其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占老年人口的,其中半数为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的发病率达。该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基因调控和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的疾病。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尚无有效控制病程进展的措施,患者最终将丧失生活能力甚至死亡。目前,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居世界之首,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因此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衰老疾病的药物迫在眉睫。
我国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针对疑难病和慢性病,中医药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特点,既可改善症状以治标,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治本,而且副作用较少、药源丰富。中医在治疗老年性痴呆与记忆减退的数千年临床经验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药品开发所存在的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毒副作用明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实际问题,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黄是常用的补益中药,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sch的新鲜根茎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5]。地黄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应用十分广泛,对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抗菌、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6]。单味地黄[7]和以地黄为主的复方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也十分久远。现代药理学实验发现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和地黄糖类。
梓醇是地黄中含量最高的的环烯醚萜苷类,属于环氧醚型单萜类化合物。目前本实验室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明了梓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潜在的延缓衰老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疾病的药物。由于衰老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根本要素,研究梓醇的抗衰老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8-9]。
实验前期发现梓醇具有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记忆减退的功效,同时能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障碍,因此本研究利用D-半乳糖引起神经元老化的模型进一步研究梓醇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研究意义:
1、D-半乳糖致衰老神经细胞模型鲜见报道,明确该模型作用机制有助于利用此模型进行抗衰老药物的筛选和机理研究。
2、梓醇在衰老动物模型上的效果明显,利用细胞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梓醇抗衰老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
采用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以D-半乳糖诱导体外神经元细胞衰老,并通过研究药物梓醇的加入对神经元细胞的作用,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等综合指标的测定。
实验过程中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等方法手段,研究梓醇在体外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梓醇对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脑神经元细胞衰老有保护作用.
因此本课题拟利用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从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分析及SA-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化学染色等指标观察D-半乳糖培养对神经元拟老化反应并从生化方面研究梓醇的抗老化作用。
研究重点难点:
1、掌握原代神经元细胞的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
2、明确D-半乳糖致神经元衰老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第2篇
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该学科实际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而现代意义上的学科专业发展,不过仅有数十年的时间。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而且其作用机理也具有不完全明确性,因而限制了其在当今世界的发展。随着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中药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给人们带来新希望和新启示。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_中央、_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应该说,未来社会的发展将对从事中药学学科专业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药学学科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任务,其作为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专业门类,应充分利用21世纪科技进步带来的先进理念、思想、技术以及发展的机遇,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形成中药学学科专业人才辈出、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另外,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家的战略需求,遵循学科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主动作为,谋求协同发展。
二、中药学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1.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制订宏观战略规划学科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对此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学科作为专业建设的根基,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而专业作为学科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是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的载体,专业建设需求拉动了学科的发展,应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战略规划,促进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从短期来看,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因涉及资源配置等问题,可能会存在所谓的“冲突”。而从长远来看,应实现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若非如此,随着大学的优质资源不断地向科研和研究生培养领域集中,本科教育资源会不断弱化,本科教育最终将无法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研究型大学将后继乏人,最终会陷入中药学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匮乏、教学团队研究能力弱化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中。中药学类院校应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科的特色,整合优质资源,科学制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目标。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行业专项等,培养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进顶尖人才,构筑人才高地。另外,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是大学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大学区别于科研机构的重要特征。为了实现知识的融合,需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结构。总之,应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使中药学朝着中国一流、世界一流的大方向迈进。
2.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走科学实践之路学科在教学条件和科研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专业建设离不开学科强有力的支撑。中药学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包括搭建学科专业共享平台、建立学科专业共享机制、组建科教一体化的教学团队、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搭建科教一体化实践创新平台等。最终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学科专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学科专业协同发展也可以分阶段实施,基于高校在办学地域、文化背景和地方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以采取中药学学科专业差异化发展的策略。在总结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最终形成特色更加鲜明的优势学科专业。
3.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促进学科的交叉协同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药学科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应该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将最新的科学研究理论、成果等转化成专业教育的素材、教材等,开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最终形成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第3篇
实践教学可以夯实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并为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课外实践能力搭建广阔平台。针对中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1.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课程计划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90%以上,并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性实验。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巩固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其实际操作能力。
2.实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学时(学分)的实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从而获得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习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实习,保证一人一题,并与实际生产问题要紧密结合。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习方向,设计实习内容,制定实习方案,形成实习成果。
4.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学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暑假期间安排去野外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采药,制作标本。由同学们自由分组,自行决定采集标本的种类,根据采集到的标本,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与该标本相关的知识。同时,中药专业的学生每年暑假,每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撰写实践总结,从而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基于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二课堂是相对教学课堂而言,指在完成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之外,基于专业知识,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项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等。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符合专业特色,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的第二课堂应充分体现中药专业特色,促进学生获取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1.开展专业类课外活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在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下,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1)明确专业理念,了解课程设置,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安排树立专业学习理念的讲座,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各年级同学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开展“我和自主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大讨论,带领学生参观天士力、达仁堂等制药厂,标本馆和设备展览馆科研院所等活动。(2)抓基础,重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形成,可以为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为创新激发灵感,为创新提供可能,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应秉承提高和基础并重的原则,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举办中药知识竞赛,内容涉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学科,全面调动学生们学习中药知识的热情。依托本科生“创新”课题,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本科生科研课题,能够让中药专业的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比如查阅文献能力、整理文献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科研思维,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依托学生学术科研社团,开展各种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专业课外活动。同时依托学校和学院整体组织召开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月等活动,积极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参加,通过参与活动,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学习观念,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2.加强对班主任、学业导师考核。为每个教学班设置了班主任,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为每位班主任制作工作手册。班主任定期为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从转变学习理念、专业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求班主任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定期下学生宿舍、定期进课堂、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以及进行专业学术辅导。学院每年12月份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并备案,班主任考核实行个人总结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评议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3.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宣传中医药思维。新媒体资源的广泛普及,拓展了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比如目前流行的MOOC教学、PBL教学等。充分利用qq微博、人人网平台、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比如上传中医药经典著作、上传中医药基础课程课件,开展PBL教学,更大范围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第4篇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对于临床药学这样理论性、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控制对于完善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和高水平的人才更加重要。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3 调整集中式进行的毕业论文,改为全程式培养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第5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程特色;科学训练方法;生产工艺;车间设计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及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2]。笔者将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从理念创新[1]、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 教学理念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理念上
以新的“学生―医药工业发展―医药工业实践” 三个中心代替旧的“老师―书本―课堂” 三个中心。改革教学方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助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可发掘。教师指导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对实习产品的思维定势,鼓励设计创新。优秀的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2 选题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第6篇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小柴胡颗粒是传统的中成药,功效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 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黄疸;经期感冒等。 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没有副作用。有不少患者认为只要是感冒 吃小柴胡就能痊愈,也有部分患者并不清楚小柴胡颗粒的.功效, 还有患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却并不知道同服小柴胡颗粒或存在危 险。所以通过此次调研了解消费者是否对小柴胡颗粒有清楚正确 的认知,这值得人们引起注意。要倡导大家合理用药。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史背景
小柴胡颗粒是由小柴胡汤演变而来的,它的方子是:柴胡半斤、黄 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 (洗)半升。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 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 小柴胡汤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 呕,口苦耳聋,脉弦数者,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证,以此汤和解 之《名医方论》
现代研究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该药有保肝、利胆,解热,抗炎,抗病 原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脑垂体 - 肾上腺皮质功能,抑 制血小板聚集和影响离体平滑肌等作用
西医临床新用
近年来有临床验证,该药还可用于很多领域,如: ①感染或炎症: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 病毒性心肌炎、前庭神经炎、慢性尿路感染。 ②发热:用小柴胡汤随症加减治疗很多发热症,如原因不明发热、 感冒、小儿夜热、胆道感染、肺炎、流感、钩端螺旋体感染、免疫 系统疾病、骨髓增生综合征等。 ③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湿疹、荨麻疹、寻常性痤疮等。 ④更年期综合征。 ⑤妊娠恶阻。 ⑥原发性痛经。 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⑧癫痫。 ⑨其他:厌食症、斑秃、胶原病、红斑狼疮、梅尼埃综合征、突发 性耳聋、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变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胆囊炎与 胆石症、疟疾、 结核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地方性斑疹伤 寒、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中医新用
伤寒邪在少阳,此时病邪已离 太阳之表,又未入阳明之里,非汗 、 吐、下之所宜,只有和解一法适宜, 故本品为和解少阳而设。主治少阳 证, 具有清解胆热,益气和胃降逆之功 。 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 胁苦满, 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本品对于各种杂证,如疟疾、黄 疸、产后或经期感冒风邪,见有口苦 咽 干、目眩、往来寒热者,皆可选用。尤 其是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之 症,由于妇 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正值月经来潮 或月经将净,或产 后失血,血海空虚, 外邪余热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于血 室;热入血 室而症见往来寒热,口苦、 咽干、目眩、心烦喜呕等证,本品适宜。
本品解表散热,和解少阳,风寒感冒者忌服。
对上盛下虚或肝火偏盛者,有 时服用本品后会出现头痛、目眩或齿 龈出血等症状,故不宜服。平素阴虚 吐血或肝阳上亢者,也不宜服用本 品。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 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津村顺天堂捷足先登,把汉代医圣张仲景的 名方“小柴胡汤”制成了颗粒剂,成了风靡一时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畅销 药。有位叫有地滋的汉方医教授写文章作报告,说用小柴胡颗粒治疗肝 炎、肝硬化“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厂家、专家和媒介的 联手渲染,使得津村顺天堂几年内便发了大财出了名。对健康格外关注 的日本人趋之若鹜,不仅用小柴胡颗粒治疗肝病,就是 感冒、肺炎、 慢性胃肠炎等病,不论有无小柴胡汤适应证也都把它当 做“百宝丹” 来服用。结果就吃出了大乱子,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 因为滥用小柴 胡颗粒造成“间质性肺炎”的报道屡见不鲜,5年间就发生了188例, 其中22人死亡。日本厚生省专门向医师、药剂师下发了疾病的预警通告。 药没人敢吃,津村顺天堂随即破了产,社长津村昭还被判下了3年大狱。 几乎是一夜间,小柴胡颗粒整引起了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争议。 清代名医徐大椿说: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也。国内权威的 中医药学专家指出,所谓“小柴胡事件”的症结,并不在小柴胡汤本身, 而是由于悖离了中医博大精深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张仲景在《伤寒论》 中都告诫后人,凡不见其主治的脉证者不能用该方治疗。日本有的汉方 医把一个中成药当成了“万金油”,不论证候,不需辨证,不分疗程, 推荐患者一个劲地吃下去,才导致这个事件。
三、主要研究内容
关于小柴胡颗粒的研究背景、现状等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查阅 文献了解人们认识及使用小柴胡颗粒时存在的问题,了解小柴胡
颗粒的未来发展趋势、市场前进如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该卫生
所内患者对小柴胡颗粒的认知现状及购买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 的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该卫生所对小柴胡颗粒功效、药理作用、 用法用量以及购买小柴胡颗粒的因素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先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总结,了解当前小柴 胡颗粒的发展情现状,同时结合毕业实习情况,从而确定论
文题目;而后确定调查地点为北京邮政卫生所,设计调查问
卷,进行实地预调研以及调查问卷的实地发放;回收并整理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用相关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作为进一步撰写论文的参照,最终通过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 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并记录、在CNKI上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 进行整理总结。 问卷调研方法 确定调查地点为北京邮政卫生所,设计调查问卷,在北京邮政 卫生所大厅首先进行10份预调研,得到结果后,根据结果对问卷 进行修正,再行实地发放问卷,问卷涉及基本信息,对小柴胡颗 粒的认知情况,影响小柴胡颗粒购买因素等内容进行调研;回收 并整理调查问卷。 数据及处理 用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用excel做出图表;最终通过 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第7篇
背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和绝对数量的不断攀升,由衰老引起的人口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已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由于这类疾病常伴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及精神异常症状,甚至瘫痪和感觉障碍[1],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脑衰老机制,研究有效的延缓衰老进程的药物,防治老年疾病己成为当今社会和医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诸多老年性疾病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系统神经组织非正常退变引起的一类进行性功能缺陷与衰退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亨廷顿氏舞蹈症等[2-4]。其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占老年人口的,其中半数为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的发病率达。该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基因调控和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的疾病。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尚无有效控制病程进展的措施,患者最终将丧失生活能力甚至死亡。目前,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居世界之首,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因此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衰老疾病的药物迫在眉睫。
我国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针对疑难病和慢性病,中医药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特点,既可改善症状以治标,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治本,而且副作用较少、药源丰富。中医在治疗老年性痴呆与记忆减退的数千年临床经验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药品开发所存在的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毒副作用明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实际问题,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黄是常用的补益中药,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sch的新鲜根茎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5]。地黄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应用十分广泛,对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抗菌、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6]。单味地黄[7]和以地黄为主的复方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也十分久远。现代药理学实验发现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和地黄糖类。
梓醇是地黄中含量最高的的环烯醚萜苷类,属于环氧醚型单萜类化合物。目前本实验室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明了梓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潜在的延缓衰老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疾病的药物。由于衰老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根本要素,研究梓醇的抗衰老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8-9]。
实验前期发现梓醇具有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记忆减退的功效,同时能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障碍,因此本研究利用D-半乳糖引起神经元老化的模型进一步研究梓醇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研究意义:
1、D-半乳糖致衰老神经细胞模型鲜见报道,明确该模型作用机制有助于利用此模型进行抗衰老药物的筛选和机理研究。
2、梓醇在衰老动物模型上的效果明显,利用细胞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梓醇抗衰老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
采用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以D-半乳糖诱导体外神经元细胞衰老,并通过研究药物梓醇的加入对神经元细胞的作用,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等综合指标的测定。
实验过程中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等方法手段,研究梓醇在体外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梓醇对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脑神经元细胞衰老有保护作用.
因此本课题拟利用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从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分析及SA-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化学染色等指标观察D-半乳糖培养对神经元拟老化反应并从生化方面研究梓醇的抗老化作用。
研究重点难点:
1、掌握原代神经元细胞的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
2、明确D-半乳糖致神经元衰老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
3、初步研究D-半乳糖致神经元衰老的作用机理。
4、明确梓醇对D-半乳糖致衰老神经元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