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毕业论文 第1篇
①参加各大学组织的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②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达到333/345/355/370/375/380/425分及以上;
③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考《英语(二)》课程考试成绩达到60/65分及以上;
④以我校学生身份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位外语考试取得成绩合格证书;
⑤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笔试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
⑥英语专业:00600高级英语≥60分; 第二外语(日语)考试≥60分;雅思及格或托福及格或以上
高血压毕业论文 第2篇
【摘要】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
对于此类患者,除了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还需要在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变。
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
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无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出现心悸、气急、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如何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合理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以便使病人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并尽力避免高血压病进展和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则是当前优质降压的新课题。
下面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
1基本概念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有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为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
各型高血压达到一定的时间(高血压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和程度使左室负荷加重,继而发生左室肥厚、增大或/和功能不全者,均可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此外,也可能有冠状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比正常人高出倍[1]。
2诊断协助
心负荷加重: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左心室肥厚扩大,心脏收舒功能减退,病人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左心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肌氧供需失衡引起一时性缺血而产生的心绞痛,大多在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受冷时突然发作。
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胸骨后或心前区,痛的性质可为剧烈的绞痛、挤压痛、压迫痛、紧束痛,或疼痛很轻。
3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左心室负荷加重,代偿逐渐肥厚及扩张所致的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确诊后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则极易导致内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上升,进而使得患者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要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性格以及家庭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学会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避免情绪激动、抑郁,遇事要冷静、沉着,告知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终身长期服药,治疗应坚持“三心”即信心、恒心、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心电监护
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发作突然、病情重且进展快的特点,需及早发现、及时抢救、观察细致、护理得当。
一般情况下将病人安置在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给氧。
除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出入量外,还应定时复查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重视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如心率增快、变慢,都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用药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
保持稳定的血压,不可随意自购买药品服用,应该正规用药,患者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
在用药期间,不能随意增减药量。
服药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服药时间安排要合理,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降压药物。
(2)降压过程要科学适度、缓慢温和,药物剂量从常用剂量的1/3~1/2开始,逐渐加量,2个月~3个月使血压达标。
(3)定期测血压,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科学用药。
(4)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居住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及强光,室内温湿度适宜。
日常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的起立、转身等动作,症状重时应卧床休息。
饮食护理
建立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少食多餐,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饮食要多样化,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鸭、鱼,含钾、钙低钠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苹果、葡萄。
为了预防高血压患者便秘,每天要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体育锻炼
研究显示,的病人不经常运动。
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可巩固药物降压效果。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建议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门球、骑自行车、游泳等。
4健康教育
加强与患者沟通,采取通俗易懂、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感,让其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2],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理念,教会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三固定:固定使用同一血压计,采用同一体位,固定同一人测量,学习并了解正常的血压范围,认识血压和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5小结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3]。
要想使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治疗,还需要重视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如加强心理护理,以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防止并发症,增强患者自我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4];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治疗要点以及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饮食、生活、娱乐行为等计划。
通过加强护理,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正确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他们的保健能力,以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玉波.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08)253-254.
[2]朱春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7(07)119.
[3]张廷杰,徐俊波.高血压防治趋势与思考[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001-1005.
[4]尤黎明,孙国珍.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2-175.
高血压毕业论文 第3篇
1. 研究论文:要求内容包括试验场地,实操材料,技术路线,试验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检测指标及方法)等。
2. 调研报告:应说明调查的具体方案。内容包括调查对象、范围(数量、代表性)、调查方法、调查的具体内容及问卷的设计(重点)等
3. 病例报告:参照研究论文。
4. 毕业设计:应阐明本人承担的任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设计,是否有新意或技术方法上的突破。研究方案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和核心内容,要能反映出按照方案实施即能完成研究内容、达到预期目的。字数限定1000~2000字。
高血压毕业论文 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该疾病严重的威胁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实行相关教育、饮食调节、用药指导、运动、血压自测等护理干预,以此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的知识、按时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有效的制约血压,维护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推动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护理干预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着巨大的提高,生活和饮食习惯有所变化,高血压已成为严重的威胁到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就是一种体血液循环动脉收缩及舒张压不断升高为主要的临床综合性疾病,对人体的内部器官的功能有着巨大的损害,是冠心病、脑溢血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前,我国老年患者日益增加,且出现高发病、高死亡及高致残的“三高”及低知晓、约、低治疗的“三低”[1]。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的预防和制约与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护理干预的具体方式
健康教育
定期举行老年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并且向患者发放高血压疾病的相关预防制约手册以及健康教育的指导处方。在社区、医院、居委会等区域的公告宣传处张贴与高血压相关的文章、图片;并且定期的开展义务性诊断活动,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等形式随访或者家访,以此推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预防和制约知识的提高。
饮食干预
饮食习惯和结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高血压患者应该科学合理的饮食,少食而多餐。同时指导患者对于低盐分、低脂肪以及低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主要以谷物类食物为主,且食物需多样化选择,以满足钙和钾的摄入,含钙量高的食物可以有效使得高血压患者骨质的增强,确保细胞通透特性的持续维持;含钾量高的食物能够有效的防止血压的升高,大幅度的减少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需要叮嘱患者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及蔬菜,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防止便秘的出现,少吃动物的内脏及腌制品食物,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禁饮浓茶、碳酸饮料等,戒烟不酗酒。不可暴饮暴食,制约零食,对体重进行制约。
服药指导
应该根据患者对于药物的机理反应、经济条件及服药次数等情况进行层次不同的药物配伍和选择,提升患者服药方面的依从性。同时指导和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进行正确的服药,向他们讲解相关降压药物的特性、用法、剂量、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并且一定叮嘱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者减少药量、胡乱用药和擅自停止服药。在服用降压药物过程中,需要逐步的增加药物剂量直到血压得到降低和制约,再改服维持的药量。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定期的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患者需严格的遵照医嘱进行药物服用,避开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重视终身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复查,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家访等形式了解患者对相关药物服用的依从性[2]。
运动干预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合理适当的运动可有助于体重的`减轻和制约,进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还可使得部分患者减少药物的用量,起到辅助药物制约血压的效果。指导患者开展合理、适量的动作舒展及有氧运动,比如:慢走,打太极等。每周进行3到5次的运动,每次保持在30min左右,可有效增强肺部的供氧量,进而可改善血液的循环。运动强度需适当,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血压自测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持续治疗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在家里配备血压测量器进行自我血压检测,血压的自测对于血压制约、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来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护理人员应该监督患者进行定期的自我血压检测,保持在一周3次以上,并做好信息的记录,对患者进行一周一次的家访,为患者进行血压的测量,综合起来了解和掌握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
家属支持
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内部器官的功能出现变弱,出现耳聋、记忆力下降、行动不方便等,使得不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持续服药,因而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指导工作,协助患者进行治疗[3]。
2.护理干预的效果
应用以上六种对某社区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半年的护理性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了解、遵医行为等有显著的提高,如表1:
表1 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情况对比
表中各项存在差异有统计作用,P<
3.总结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终身、持续治疗,长期、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血压的制约,稳定患者的病情,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干预等方面护理干预下,转变传统的高血压治疗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治疗,并且及时的发现患者治疗中的理由并进行合理、科学的指导,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对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推动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有效制约,最终实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血压毕业论文 第5篇
【摘要】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高血压就是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即为老年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压波动大且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因此在护理方面必有其特异之处,重视老年高血压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老年高血压在护理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老年人 高血压 护理对策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年轻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
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加强老年高血压护理至关重要,重视对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笔者在常年的护理工作中总结的个人经验,望批评指正。
一、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的心理,如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许多科学研究将高血压的心理反应特点归纳为6种类型:
恐惧型、忧郁型、焦虑型、乐观型、急躁型以及麻痹型,针对这六种类型应该注意采取得当适宜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庭成员应该充分认识此症的特征。
首先,护理人员要意识到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较好的治疗作用,注意调节患者心理平衡,时刻安抚患者,态度要热情亲和,耐心向患者以及其家人解释病情变化,使病人得到安慰和寄托,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进行心理咨询,时刻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信任,解脱心理压力,以取得满意疗效;做好信息反馈,掌握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病人的病情突然恶化;提高药物的心理效应,给药是护理工作内容之一,在给患者送药时,要轻巧柔和,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要耐心倾听说话困难的患者,尽量按病人要求操作,使患者治疗能有效配合。
其次,患者家属应该积极帮助患者就医,体贴照顾好患者,减少其精神上的压力;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患者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家属应该经常解释、说服、患者,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
二、生活干预,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首先,饮食指导。
高脂饮食对血压有重大的影响,有些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症。
总外周阻力的增加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血液粘度则是外周阻力的决定因素之一,高血脂症的发生增加血液粘度,导致外周阻力的增加。
从这一角度来看,高血脂症则可能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因此,患者应该控制胆固醇以及高脂肪食品;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都已证实:钠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摄盐量多的地区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高。
反之,则少。
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对盐敏感的人群中,因此,应该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应该低于6g,证足够的钾、钙摄入,多补充维生素食品。
多吃一些保护血管和降压作用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主食不单一,如:豆类、玉米、胡萝卜、大蒜、海蛰、橘子、苹果等。
其次,戒烟限酒。
饮酒多少与血压有一定的关系,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4a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不饮者的倍。
这是因为乙醇可以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增加交感张力,促使加压素及其他缩血管物质的释放,从而引起高血压。
乙醇还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与血栓形成,长期饮酒还使热量摄入增加,引起超重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吸烟对血压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烟雾中尼古丁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负担,因为尼古丁会刺激机体释放儿茶酚胺等血管收缩物质,使血压升高,加重血管壁的缺氧,导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形成。
因此,对烟酒嗜好者,要劝解他们戒烟戒酒,告诫他们烟酒对心血管疾病危害,比如烟酒可以使血管痉挛,冠状动脉血流进一步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可以引起心绞痛等。
不要让患者喝浓茶,咖啡更是禁止。
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要帮助其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第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老年患者与青年人不同,他们的生理功能有了不同程度改变,对疾病的抵抗力、防疫机能都相应下降,因此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他们每日应该保持6小时睡眠和1-2小时午睡,并且要提高睡眠的质量,消除影响睡眠的不良因素,如:声音、强光、温度等。
第四,运动对高血压有很大的影响。
适当运动,如慢跑、气功、打太极拳等可以消除交感神经内紧张,对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减少药物用量有一定的效果,持之以恒,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加之合理的膳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体重,减肥与增加体力活动己被证实能够有效降低血压。
因此,老年人应根据个人情况规划自己每天的活动量,建议进行有氧代谢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球类、健身操等。
三、用药指导
老年人对降压药物较敏感而耐受性较差,用降压药要缓慢,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依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如长效剂、控释剂或缓释剂;护理人员务必严格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并学会处理出现毒副作用的应急方法,使血压缓慢而逐步降到适当水平。
在用药期间应该保持动作的缓慢,特别要注意晚间排尿时不要动作幅度过大过猛,以免血压突降而导致眩晕或晕厥。
四、指导测量血压
要做好高血压患者各时间段的血压监测,以便更科学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国内有研究证明: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4∶00开始上升,在7∶00左右达高峰:第2个高峰时间是在16∶00~18∶00,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这2个时间段的血压测量。
血压的位置很重要,高度应该是在肘关节上一寸的地方,松紧适中。
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以利于患者出院后进行有效的自测,时刻掌握血压变化情况,并进行适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琳,朱建萍,徐军.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5年第18期
[2] 金献萍.老年人高血压病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3年第3期
[3] 郭俊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2011年第5期
[4] 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护理[J].国疗养医学,2005年4月第2期
[5] 万双青,杨小新.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护理[J]淮海医药, 2003年10月第5期
高血压毕业论文 第6篇
1、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2、家庭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4、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5、OSCE考核方案在PBL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研究6、案例讨论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循证护理降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改善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8、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眼科手术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9、全面护理对产妇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改善作用10、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分析
11、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12、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13、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14、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知识认知及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15、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开展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16、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17、糖尿病产妇生产引起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护理18、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19、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护理体会20、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1、全过程针对性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22、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胃溃疡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内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23、循证护理降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改善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24、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25、患有糖尿病骨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26、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营养状况的影响27、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28、老年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急救与围术期护理体会29、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30、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31、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32、儿童抗癫痫药物超敏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干预策略分析33、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34、重力喂养配合体位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35、近二十年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36、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37、团队培训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38、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研究比较分析39、围术期全流程综合护理在种植牙手术中的应用研究40、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行为管理及血压控制的影响